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682395 上传时间:2020-11-2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ppt(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OGO 赵 一 荣 电 子政 务 文 献计 量 内 容分析法 第二章 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1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2.4 内容分析法中的不确定性 2.5 内容分析法与知识发现的比较分析 2.1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1.1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假设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来定量描述、评价 和预测学术现状和发转趋势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分支。 就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基础而言,可以概括为三种假设 : 文献的某些特征具有可计量性并且可以通过计量对文献 对应的学科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这是

2、其得以成了的 必要条件。 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信息处理单元是篇章。这是照成其 具有局限性的一个原因。 每个信息计量单位都具有同等的信息量。真是其得以成 立的充分条件。 2.1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1.2 文献计量、文献计量分析法与文献计量学的区别 用“文献计量”这个概念主要体现的是研究所采用的一种 形式; 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这个概念主要体现的是研究所采用 的一种方法或对该方法的研究; 用“文献计量学”这个概念时主要体现的是研究所依据的 理论或对该理论的研究。 我们选择的是对“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研究,将文献 计量分析法界定为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计量学 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

3、 2.1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1.3 文献计量学基础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文献计量学的主要方法体系,因此,其 理论基础来源于文献计量学。因此,分析文献计量分析法 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探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基础。文献计 量学的发生发展符合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统一 的原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生机制提出的”双律性”的发 生结构模式。 从文献计量学的内容的发生来看,它是服从“他律性“的 ,即由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及其变化所决定; 从文献计量学的形式的发生来看,他服从”自律性”的, 即文献计量分析法为其相对独立的内在发生规律所制约。 2.1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1.4 文献计量学的结构

4、文献计量学的结构是在其基础之上发生发展的理论、原理 、规律等形成的体系结构。 1.文献计量学的现象学、元学、方法学层次结构 2.文献计量学的共时结构域历时结构体系 3.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应用结构 总之,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与结构是联系的整体,结构是建 立在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序化结构体 系描述成 :以文献基本循环图式为核心,以文献信息计量为 轴,以现象学研究、元学研究、方法学研究为层次结构, 以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为三围坐标,以文献信 息及文献信息流的共时结构为经,以文献信息及文献信息 流的历时结构为纬,以“双律性”为依据,而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有序化结构体系。 2.2

5、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2.1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与理论假设 2.2.1.1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 本文,我们采用内雷尔森的经典定义。 具体来说,内容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明确特性的 传播内容”。“明确”( Manifest)意味着所有计量的传 播内容必须是明白、显而易见的,而不能是隐晦的、含糊 不清或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分析方法的特征是“客 观” (objective)、“系统”( systematic)和“定量” ( quantitative),大多数定义都表达出这三个特征。结 果表述的特征是“描述性的”( descriptive)。内容分 析的结果尝尝表现为大量的数据表

6、格,数字及其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将定性的素材转换为定量数据的方法 ,其核心是将要研究的信息内容进行编码并按照事件的发 生制作列表。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 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 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所谓任何形态是指包括所有的文 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书籍,文件)、费文字记录 形态(如广播、唱片、演讲录音、音乐 )、影像记录形态( 如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 在实际应用中,分析的对象单元可以取自不同的层次 与来源。 2.2.1.2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假设 内容分析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从新闻传播领域逐步 兴起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描述与分析方法。 1960年后内容分 析法被纳入了情报学方法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的假设可 概括如下: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文献的内容特征通过符号群(包括语词、图像、音 频、视频、多媒体元素等)体现并且可以通过研究符号群 的性质和规律对文献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这是内容 分析法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内容分析的基本信息处理单元是符号群。 同一符号群在同一文献中具有同样的含义。这是内 容分析法得以进行的充分条件。 实际运用中,内容分析法包括解读式内容分析、实验 式内容分析、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

8、( CACA)等具体形式 ,由于一开始就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是内容分析法获得 发展优势。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2.2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形式及目的 内容分析研究有三种形式: 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或特征 描述传播内容的变化趋势 比较不同样本的内容特征 内容分析法的三点研究目的: 第一是为了将传播信息的内容与社会现实进行比较; 第二是从信息内容推理信息传播者的态度。 第三是从媒介内容推论传播效果。 2.2.3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系统性 客观性 定量性 这些特征都是相对的。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2.4 内容分析法的类型演变 ( 1)解读式内容分析法 解读式内容

9、分类分析法起源于 20世纪 70年代的人类 学研究,它是一种通过精度、理解并阐释文本内容来传达 作者的意图的方法。 ( 2)实验式内容分析法 实验式内容分析主要指定量内容分析和定性内容分析 相结合。该方法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系统、定量 。 ( 3)计算机内容分析法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内容分析法的发展。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2.5 内容分析法的定性与定量形式 在内容分析研究中我们应以系统方式结合使用定性和 定量两种方法。 2.2.6 内容分析法的形成与发展 ( 1)内容分析法的形成 内容分析法诞生于美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及其研究即 是促使内容分析法形成的首要因

10、素。同时,随着人类认识 能力的空前提高,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 入,越来越明确,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也日趋成熟, 内容分析法便得到了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 2)内容分析法的必要性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新闻报道、网络资料和其他文献信 息进行内容分析,有助于及时把握社会舆论的走向,反应 社会广发关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社会环境状况,对于决 策和管理工作十分有益。 2.2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 3)内容分析法存在的依据 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来看,分析新闻报道的信息 时间接的衡量公众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方式来看,利用内容分析法综观 已有成果并

11、作分析,一来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掌握社会 需求和发展趋势;二来可以找到学科内心的空白点,作出 科学创新,这也是内容分析法被广泛采用的重要原因。 ( 4)内容分析的发展阶段 内容分析作为一种正式研究方法诞生于二战期间,至 今已经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 实践探索期 理论研究期 基本形成期 发展完善期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2.3.1 内容分析法的方法理论基础 1.逻辑推理 内容分析的实质是对文献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 析,其研究目的是根据数据对内容进行可在现的,有效的 推断。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故推理是这一 方法的核心之一。目前基本的推理有以下三种: ( 1)趋势推理 (

12、 2)共变推理 ( 3)因果推理 2.比较方法 内容分析不是对单一文献的分析,它往往是对一定时间 内或各种文献中有关信息的分析,故推理的过程即为比较 的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过程,亦即对文献的内容分析就是对文献内容中有关信息 单元所做的各种比较,故比较也是内容分析的基础之一。 西方各国运用该较多的比较有以下四种: ( 1)趋势比较 ( 2)不同内容群比较 ( 3)内容内比较 ( 4)有标准的内容比较 2.3.2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内容分析法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阶段进行,这几个阶 段如下: 1. 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 2. 确定研究范围 确定研究范围就是要详细说明所分析内容的界限,对

13、研究对象下明确的操作性定义。包括主题领域和时间段。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3. 抽样 抽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是对内容的原始资料进行抽样。 第二阶段,选择分析样本的讫止时间。 第三阶段,选择内容。 4. 选择分析单元 5. 建立分析的类目 在构建类目体系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 1)设立的类目必须与研究目标紧密相关 ( 2)设立的类目应具有相应的功能 ( 3)类目体系应方便管理,主要是类目数量限制。 一个有效的类目体系中,所以的类目应具有互斥性、 完备性和信度。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6. 建立量化体系 内容分析中的量化方法一般用于类目、等距和等比三 种

14、尺度。 7. 进行内容编码 将分析单元置于内容类目称作编码。 8. 分析数据资料 这一阶段工作包括三部分: 描述统计结果,一般采用图图表描述,以平均值和 百分比表达; 推断统计分析,即根据样本所得数据推断出总体的 状况,对总体作出准确的评估; 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即根据所得数据探讨两个现 象之间是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9. 解释结论 10. 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对文献编码一致性、分类准确性和方法稳定性 的检验; 效度是指结论与事实的相符程度,以及理论研究结果 的适用性,包括概念效度,即类目的定义是否准确反映实 际情况; 实验效度,即是否有更多的外部依据来证实内容

15、分析 的结论; 现象效度,即研究人员是否真正理解了研究内容所表 达的意思及方式。 信度的统计检验是信度分析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的 统计检验方法是检测评价者之间对同意类目等判断的系数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编码员之间的信度可以根据 Holsti公式和 Scott的 Pi指 数或 Craig指数来测量;此外还有 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和肯德尔的 T统计方法。 信度的计算, Holsti的一致性百分比公示: K=2M/(N1+N2) 其中 M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栏目, N1为第一评判员所 分析的栏目数, 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 Scott的

16、指数计算公示: =(实际一致性 % - 预期一致性 %) /(1-预期一 致性 %) 内容分析研究的效度分析没有类似的信度的评估公式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针对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两个方面进 行。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2.3.3 内容分析法实施的有效机制 Tracy G. Harwood 认为 Krippendorff提出的系统、 标准、指标、语言表达、传播、制度化流程的六个方面可 以被用来描述内容分析法的本质。 系统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体,各种社 会现象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中的。 标准是识别、评估和审计传播内容以比较不同研究对 象的相关测度。 指标作为事物状态的一种测度,能定

17、量地反应事物的 变化和发展程度。 语言表达关系到内容分析单元的选择、编码计划的确 定及分析结果。 在内容分析中,传播技术与方法春在于表述分析主体 关联的上下文中,或者用于改变主体关联。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制度化流程是保证在宏观与微观环境影响时组织传播 交流被合法而专业化支配的前提。 2.3.4 内容分析法与其他相关方法的关联性 1. 内容分析法与引文分析法 2.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在从定量角度揭示文献内容的深度方面不 及内容分析法。 3. 内容分析法与数字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相对于数学分析法,只是半定量方法。数 学模型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并不断修正误差,这样在介绍 事物本质方面和预测事物发展方面,内容分析法更胜一筹 。 2.3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构建 4. 内容分析法与调查法、实验法 内容分析法运用非亲身访查的技术对获得的非结构化 的研究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内容分析法弥补过失比其他研 究容易的多,在回溯研究和趋势分析反面具有独特优势。 5. 内容分析法与逻辑研究方法 逻辑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推论严密,但是逻辑方法 说理虽然很强但不具体,推理虽然严密但不够精确,其结 论仅仅是一种定性话倾向而无定量说明。内容分析法通过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达到对事物研究深刻全面的 认识。 The End!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