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7604166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5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儿动、静脉采血法 及注意事项 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优点 1. 穿刺成功率高 , 采血量大 ,并且在同等 采血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 时间短 ,弥补了头 皮静脉采血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颈外静 脉采血法的不足。 2. 安全性大 ,不易刺透血管而引起血肿 .特 别是对于呼吸困难,气喘重的患儿,股静脉 粗大,血管充盈丰富,只要能触及到股动脉 即可找到股静脉。抽血时不易发生溶血和凝 血。 股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 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操作。尤其是小儿股静 脉采血。采血失败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破坏了护患关系。 下面从小儿股静脉的 解剖特点 、 采血前准 备 、 穿刺点定位 、 进针角度 、 持

2、针方法 、 注意事项 各方面进行系统学习: 股静脉位于 股三角 内。 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上 部,其 上界为腹股沟韧 带 (腹股沟韧带外上是 髂前上棘,内下是耻骨 结节), 内侧界为长收 肌 的外侧缘, 外侧界为 缝匠肌 的内侧缘,在股 三角上缘, 由外向内依 次为股神经、股动脉、 股静脉 。 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 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 方连一线,连线的上 2/3 为 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 股静脉伴随股动脉,就 在其内侧。 新生儿把其下肢呈 屈髋、屈膝、外展、 外旋位,在腹股沟处, 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 处,此就是 股静脉的 体表投影 。注意左右 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 显差异, 左 股静脉位 置较

3、浅 ,而 右 股静脉 位置较 深 。 采血物品准备 1常规采血物品 5-10ml注射器 消毒棉签、安 尔碘、消毒棉球 2标本瓶 血培养瓶 血培养瓶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 旁边 备无菌针头 ;抗凝瓶,需提前打开瓶塞。 因小儿年龄小,血管细,而采血量与成人相似, 故采血的时间相对较成人长,标本易于凝血,所 以,采血前应做好一切准备。 患儿准备 采血时患儿正确的 体位是穿刺成功的 基础。一般来说, 患儿取仰卧位,穿 刺侧大腿外旋、外 展与躯体纵轴成 45 角,臀下垫一 小枕,使腹股沟展 平,小腿弯曲与大 腿成 90 角,另一 腿伸直。 助手准备 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助 手站在患儿头

4、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 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 两腿 。 采血护士准备 主要是心理准备。患儿家长对采血的 心理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若护士又不 能一次采血成功,很可能产生不良后 果。所以,采血护士一定要树立信心, 尽心准备,把每一次采血都当做是家 长给予的最后一次机会。 穿刺点定位 穿刺点定位 是股静脉穿刺的难点,也 是关键所在。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 定采血能否成功。目前,对此方面的 研究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触摸法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 于腹股沟中、内 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 后,自股动脉内侧 0.5cm处为穿刺点 或穿刺点选在 腹股沟韧带中、内 1/3交 点

5、下方 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 0.3-0.5 cm处。 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 0.5cm处, 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 瘦的患儿皮下脂肪薄,股动脉和股静脉较贴近, 且因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好,不易误入。 触摸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 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 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 摸不清而不易使用。 2 垂线法 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 垂直交叉点内侧 0.3-0.5cm处 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 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 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 是穿刺点。 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 所致循环

6、不良,使股动脉难以 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 3目测法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 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 长收肌所形成,在此 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 2/3处 即为进针处。 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 外展、外旋位,在 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 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 。由于新生儿出生 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 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 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 新生儿。 4 连线法 在 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 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 该线的中点相交 ,股静脉在 其内侧。或将 膝关节正中点 与脐连线

7、,与腹股沟相交处 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 , 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 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 腹股沟相交处向内 0.2-0.3 cm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 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 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 点。 进针角度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 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 浅入深,进针手法呈 20-30 ,( 肥胖儿童加大角度 为 30-40 ),见回血时抽 取所需血量 。 斜角进针法,针沿着股静 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 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 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 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 持针方法 1 右手固定针头,左 手回抽法 。操作者右 手持针筒,垂直或斜 刺入针梗的 1/2,右 手

8、固定针头,左手拔 注射器之针栓,边退 边抽,直至有回血后 固定针头,抽足所需 血量。此法适用于垂 直及斜角进针者。 2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 操作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 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 到下握于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 食指则分别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 面(大拇指方向朝上,与食指共 同控制针栓向上移动),垂直进 针,当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即 可一边缓慢进针,一边用大拇指 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见回血后, 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针头,右 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向上移动 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用于 垂 直进针者 ,特别是需要再次复针 者, 持针方法 注意事项 1 正确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

9、根据患儿和病情,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 2 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对 于皮下脂肪薄者,针头进入 1/2或 2/3,厚者进 入 3/4。 3 掌握适应症 新生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对 2岁 以上的患儿,尽量在股静脉以外的其他部位采。 4 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 是穿刺成 功的基础 各种穿刺点定位都是在正确体 位基础上进行的,若体位不正确,各种穿 刺点定位已失去意义。股静脉采血时,患 儿多不配合,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按压, 采血技术再高,也难以成功。 注意事项 5 穿刺时注意事项 穿刺时要绝对避开股神经 , 否则易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若穿刺失败,复针 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

10、要在同一部位多次 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 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 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 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 立即停止操作。 注意事项 6 穿刺后时注意事项 穿刺后应按压穿刺 点 3-5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 按压时间延长 5-10分钟,按压时切忌一 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成下肢 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 尿污染。 7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 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 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选择标本容器,并计 算所需采血量。同时抽几个项目的血标 本,一般应 先注入血培养瓶,

11、其次抗凝 管,最后干燥管 ,动作需迅速准确, 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血液注入 容器后,立即轻轻旋转摇动试管 8-10次, 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可用力 摇晃,以免人为造成血球破坏而发生溶 血。 注意事项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当前临床 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 起的呼吸衰竭、高热、腹泻所致的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 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 ,是作为明确诊断、供氧、纠正酸 碱平衡失调的有效依据和提高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 . 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多的是 桡动脉、股动脉和颞浅动脉 , 但由于桡动脉易于暴露 ,位置表浅 ,定位简单 ,采血

12、方便 , 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 , 因而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 . 1、定义 经动脉内抽取血标本的技术即是动脉采 血术。 2、目的 是做血液气体分析。以判断患者有无缺 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对指导氧疗,调节机 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 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11/27/2020 血气穿刺技巧 (一)血气标本的采集部位 (二)血气标本的采血器具 (三)穿刺 (四)压迫 (五)并发症 (六)血气标本的处理 11/27/2020 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 表,虽肉眼不能看见, 但较易触及其搏动,可 正确定位,且与尺动脉 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 脉的掌浅支与

13、尺动脉掌 浅弓,尺动脉的掌深支 与桡动脉形成掌深弓), 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 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 桡侧腕屈肌健,外侧为 肱桡肌,没有神经与之 毗邻,十分安全,是临 床最常选用的动脉。 11/27/2020 足背动脉:该动脉特点 与桡动脉相似,浅 表、触摸易定位, 与足底外侧动脉间 存在足底动脉弓, 易于止血,亦可选 用。 11/27/2020 颞动脉:该动脉十分 浅表,特别是在早 产儿、新生儿其分 支清析可见,它供 应头面部软组织血 液,侧枝循环丰富, 周围无重要器官, 下为颅骨,易于压 迫止血。在耳屏前 方的颧弓根部,易 于触及,向上延伸 为其顶支,向前发 出颞支,新生儿多 选择其分支穿刺

14、, 安全且成功率高。 11/27/2020 股动脉:该动脉粗大,在股 三角区位置易暴露,在 急诊采血时便于操作。 但此处该动脉外侧为粗 大的股神经,内侧为股 静脉,易损伤股神经, 且易误采静脉血。因位 置较深,不易压迫止血 而形成血肿,压迫过久 又易形成血栓,很难建 立侧枝循环,且新生儿 的髋关节处软组织薄弱, 垂直进针有刺入关节囊 的危险,故应尽量不用。 凝血机制障碍者为绝对 禁用。 采血器具 包括细小针头或一次性使用的 头皮针 , 连接肝素化干燥的注 射器或毛细玻璃管。在国外已 有专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设计 的自动采血器。 血气肝素盐 水的配制 肝素是唯一可用的抗凝剂, 要求 每毫升生理盐水

15、中应含肝素 1000U, 每次只用 0.05-0.1ML肝素盐水覆 盖注射器的内表面,过量的肝素 盐水可影响检查结果 。 配制方法: 10.5ml生理盐水 +2ml 肝素钠( 12500U) -即日起执行 穿刺 进针部位: 穿刺侧上肢外展 30-60度,手掌 向上,腕背屈 40-50度,下面垫 一海绵小枕,绷紧桡动脉以利穿 刺。进针点选择在第二腕横纹距 离桡动脉搏动点最明显的远心端 0.5-1cm处避开浅表静脉。 新方法定位 根据手掌动脉图谱观察到桡动脉与食指的外侧缘在 同一水平线上,因此,采用 食指解剖定位 进行桡动 脉穿刺定位。 方法:将新生儿的右手指平伸于掌心,患儿的 食指外侧与掌横 纹

16、相交处作为穿刺点 。将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垫在新生儿右手 腕部下方,使手指伸抑约 45 。拇指按住新生儿的掌心,绷 紧皮肤,局部皮肤用安尔碘消毒以选好的穿刺点位中心,快 速环形消毒,直径为 4cm5cm,消毒后右手持针,进针角度 以 15 左右为宜。持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以后,以 30 快 速进针,见有动脉血冲出,左手拇指垫高针柄 1530 ,右 手抽吸,左手固定腕部,抽出足量血后拔针,用无菌棉球按 压 5分钟。 穿刺 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分别为桡 动脉和足背动脉 45,股动 脉 45 -60或 90(新生 儿慎用 90),颞动脉 15 -30 . 穿刺 成功的标志是可见血液顺利流出 ,甚至能感觉到

17、头皮针 随动脉搏 动而搏动。若穿刺针尾部仅见少 许血迹,多为穿刺过深,针尖已 横穿动脉,应匀速稍向外拔出, 即有血液流出。小儿因血管较细 ,退出太快易退出血管外,太慢 有时针头内血液可能凝固而堵塞 ,最终导致操作失败。 如穿刺针未见丝毫血迹,多未刺 中血管,但儿科也有少数情况是 已穿透血管,亦应匀速退出。如 一直未见血迹,则未刺中,应仔细定位后再行穿刺。 压迫 拔针后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局部止血 ,压迫点应在穿刺 进 针点近侧端,以免发 生皮下血肿。不同部位的动脉压迫的强弱 及时间多不一致。成人股动脉 10分钟,桡 动脉、足背动脉 5分钟,小儿一般为 3-5分 钟即可。压迫止血后仍出血不止者

18、,应加 压包扎至完全止血。 并发症 出血、巨大血肿、动脉痉挛 及 感染 是最常 见的并发症,亦可发生损伤神经以及周围 组织的可能。 出血、巨大血肿 处理方法:亲自压、止血 后的再次观察。口述“穿刺点已止血,穿 刺肢体 30分钟内不用力”。当需要家长协 助时指导家长按压的方法与时间。 动脉痉挛 处理方法 感染 处理方法 注意! 以下情况应予注意: 高凝状态。 出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 如果所选 动脉是某肢体或部位 唯一供血来源 时应慎用 ,不能反 复穿刺采血 。 血气标本的处理 1.用于血气分析的血标本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获得,并立即封 闭与空气隔绝。因为空气中的氧分压接近 20Kpa,而二氧化碳 分压接近 0,当血标本与空气或混入的气泡接触后 PaO2将会 大大的升高,而 PCO2则明显下降,其升降程度取决于混入气 泡的多少以及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长短。 2.标本必须立即送检,如超过 10分钟,则应将标本放于冰块 中保持 0 C的低温,于 2小时测定。因为在室温下,每过 10 分钟标本中的氧将消耗 1MLL ( PO2 13.33KPA),或 PO2下 降 13 , PCO2升高 0.133KPA, PH值下降 0.01.而在 0 C低温 下,血细胞的代谢显著降低,各种参数的变化则很小, 2小 时内结果无明显变化。 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