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简史专题讲座 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399351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4.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技简史专题讲座 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科技简史专题讲座 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科技简史专题讲座 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科技简史专题讲座 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简史专题讲座 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以马主义传入中国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离不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迈尔、焦尔)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迈尔、焦尔)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自然科学方面的新发现,如镭、中子、元素自然科学方面的新发现,如镭、中子、

2、元素转化等,不管资产阶级哲学家们那些陈旧腐朽转化等,不管资产阶级哲学家们那些陈旧腐朽的唯心主义学说怎样说,却灿烂地证实了马克的唯心主义学说怎样说,却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列宁列宁 他是那些罕见的天才之一,他不论在科学他是那些罕见的天才之一,他不论在科学或社会活动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马克思把这或社会活动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马克思把这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他写了一篇关于微他写了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据看过这篇论文的专家们说,这积分的论文,据看过这篇论文的专家们说,这篇论文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篇论文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保尔保尔拉法格拉法格 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

3、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心的喜悦。真心的喜悦。恩格斯恩格斯 可以说,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可以说,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概括总结并近代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概括总结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使得马克思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成为科学。这就从先天主义得以产生并成为科学。这就从先天上已经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上已经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将崇尚科学作为自南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将崇尚科学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4、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凡此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欲凡此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维科学。根治之,厥维科学。”“现在世界上是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现在世界上是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陈独秀陈独秀 “启发科学的精神以索真理启发科学的精神以索真理”。“一切事物,无论其于遗传之习惯若何神一切事物,无论其于遗传之习惯若何神圣,不

5、悼加以验查而寻其真,彼能自示圣,不悼加以验查而寻其真,彼能自示其优良者,即取之以施于用。其优良者,即取之以施于用。”李大钊李大钊 迷信神鬼,迷信抽象,迷信运命,迷信迷信神鬼,迷信抽象,迷信运命,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果。毛泽东毛泽东 五四运动时期对赛先生(科学)和德先五四运动时期对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的呼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生(民主)的呼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准备。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准备。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而

6、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宣传科学的言行,不仅体党主要创始人宣传科学的言行,不仅体现了五四崇尚科学的传统,而且在思想现了五四崇尚科学的传统,而且在思想文化界为中国共产党树立起崇尚科学,文化界为中国共产党树立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形象。反对迷信的形象。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一致的。毛泽东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 陕甘宁边区自然研究会宣言陕甘宁边区自然研究会宣言:“破除迷信,并反对复古盲

7、从等一切反科破除迷信,并反对复古盲从等一切反科学,反进步的封建残余毒物,使人民的学,反进步的封建残余毒物,使人民的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都向着科学的进步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都向着科学的进步的道路上发展。的道路上发展。”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倡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知识”。(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社论:社论:“我们现在提倡自然科学,我们现在提倡自然科学,是为扫除边区人民迷信的、愚昧的、落后的思是为扫除边区人民迷信的、愚昧的、落后的思想和不卫生的习惯。想和不卫生的习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的态度与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的态度与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来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要

8、取得科学的发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要取得科学的发展乃至革命的胜利,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待展乃至革命的胜利,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同样坚持了崇尚科学的知识分子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同样坚持了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光荣传统。中国的革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是不能取得胜利的。中国的革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是不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我们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文化不发达,所我们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

9、该的。完全应该的。毛泽东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整顿党的作风 从从1921年到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党的科学技新中国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党的科学技术政策总原则就是要求科技建设同政治、术政策总原则就是要求科技建设同政治、战争、生产建设相结合,科学技术服务战争、生产建设相结合,科学技术服务政治、配合战争。一切科学、一切科学政治、配合战争。一切科学、一切科学家,要为抗战建国服务。家,要为抗战建国服务。红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红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无线无线电大队电大队,成立了,成立了军医院军医院,培养红军的通,培养红军的通讯和医务人员,党的技

10、术工作从此发展讯和医务人员,党的技术工作从此发展起来。起来。1939年,中共中央为促进边区生产发展,年,中共中央为促进边区生产发展,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后来,该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后来,该院改为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这是。这是 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高等学校。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高等学校。1940年,我们党联合边区的科技人员,年,我们党联合边区的科技人员,成立了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这。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学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学术团体术团体。党对科学问题的最早的系统见解,构成党对科学问题的最早的系统见解,构成

11、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1.提出了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2.积极评价了自然科学的功能和作用。积极评价了自然科学的功能和作用。3.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4.认识到在领导革命的同时,也要领导技术,认识到在领导革命的同时,也要领导技术,不能轻视科技工作。不能轻视科技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颁布了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颁布了关于党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决定员参加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决定:“要发展边区建设,保证抗战的物质供要发展边

12、区建设,保证抗战的物质供 给,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给,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东北解放区接收了伪满大陆科学院、东北地质东北解放区接收了伪满大陆科学院、东北地质调查所等机构,把东北的科学力量统一组织了调查所等机构,把东北的科学力量统一组织了起来,为东北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起来,为东北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自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自己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开展了一些己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开展了一些急需的科技活动,为配合根据地的经济急需的科技活动,为配合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做出了贡献,为新中国建设和军事斗争做出了贡献,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13、。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1.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地位和作用。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

14、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毛泽东 2.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掌握科学技术。“现在需要一个技术革命,现在需要一个技术革命,提出技术革提出技术革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毛泽东毛泽东 3.提出尽快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状况提出尽快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状况。“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

15、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毛泽东毛泽东 4.指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发挥知识分指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子的作用。凡是为新中国努力服务的科学家都是朋友,凡是为新中国努力服务的科学家都是朋友,都应该团结。培养技术人才是我国建设的关键,都应该团结。培养技术人才是我国建设的关键,我们的技术人才还很不够,培养人才是一个重大我们的技术人才还很不够,培养人才是一个重大的任务。要做好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改善知识的任务。要做好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改善知识分子待遇,让知

16、识分子充分发挥作用。分子待遇,让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作用。周恩来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界先进水平。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界先进水平。“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

17、始要钻原子能这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样的历史的新时期。”毛泽东毛泽东 1956年,周恩来在中央召开的关于年,周恩来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题会议上提出要认真地而不是空谈地向现代科上提出要认真地而不是空谈地向现代科学进军,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条学进军,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条件。件。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简称称12年科学规划年科学规划)。1962年,在周恩来和聂荣臻的主持下,国家科年,在周恩来和聂荣臻的主持

18、下,国家科委又编制了委又编制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 1966年,在年,在中国科学院辩论大会中国科学院辩论大会上,上,周恩来强调指出周恩来强调指出:“我们不能看着科学我们不能看着科学院的尖端科学研究和许多重点实验像现院的尖端科学研究和许多重点实验像现在这样放在一边。凭我的责任来说,我在这样放在一边。凭我的责任来说,我不能够看着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不能不能够看着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不能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当中,使我们最紧急、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当中,使我们最紧急、最需要的业务受到影响。最需要的业务受到影响。”1972年,杨振宁在参观了北京大学和中年,杨振宁在参观了北

19、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后,希望我国加强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后,希望我国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交流。周恩来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交流。周恩来在接见接见杨振宁杨振宁时表示完全赞同他的建议。杨振时表示完全赞同他的建议。杨振宁的建议也得到毛泽东的称赞。宁的建议也得到毛泽东的称赞。1972年年8月月10日,全国日,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在北京召开。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讨论科技工作的会议。次全国性的讨论科技工作的会议。1972年年10月月6日,周培源发表了日,周培源发表了对综合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一文。一文。1

20、972年年10月月14日,周恩来日,周恩来会见李政道会见李政道,主要谈国内教育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谈国内教育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当代科学研究前沿的三大基础课题;当代科学研究前沿的三大基础课题;(基本粒子、天体演化、生命起源)(基本粒子、天体演化、生命起源)若干重要新兴技术;若干重要新兴技术;几项基础学科及边缘交叉学科;几项基础学科及边缘交叉学科;自然资源调查和基本资料积累;自然资源调查和基本资料积累;新的科技成果支援农业技术革命等。新的科技成果支援农业技术革命等。1978年年3月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全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成了我国新时期科

21、技发展的国科学大会成了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第一个新起点。第一个新起点。1982年年9月,党的月,党的十二大报告十二大报告特别强调了科学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中国共产技术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技术列为国家经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技术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济发展的战略重点。1982年年10月,月,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全国科技奖励大会提出了我国的提出了我国的科技事业应以科技事业应以“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基作为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本的战

22、略思想。1988年年9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阐述了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的著名论断,1995年年5月颁布的月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提出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的伟大战略。1995年年5月月26日召开的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23、,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8年年1月,中国科学院系统提出了月,中国科学院系统提出了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报告战略研究报告。1999年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创新大会,将,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24、,实现产业化科技,实现产业化”确立为中国科技跨确立为中国科技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2006年年1月,胡锦涛在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提高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强

25、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方面。指导:邓小平理论和指导: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重要思想想 目标:促进新型工业化目标:促进新型工业化重点:提高创新能力重点:提高创新能力动力:深化改革动力:深化改革“五个统筹五个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解放和开拓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解放和开拓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实践。实践。1985年年3月,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科技体

26、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地、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地、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挥,大力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发展。科技政策走向科技政策走向:“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南巡讲话”标志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开始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着中国经济体制开始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经济的新阶段。科技体制改革

27、的基本目标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建立适应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促进科技进步,攀登科学高峰,以制,促进科技进步,攀登科学高峰,以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科技政策走向科技政策走向:“稳住一头、放开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片”,1998年至今,相继出台了:年至今,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关于中国科学院开展关于中国科学院开展试点的汇报提纲试点的汇报

28、提纲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改革意见面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等重要文件 科技体制改革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和主要科技和主要科技政策走向政策走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1985年年5月月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是经我国政府批准实是经我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

29、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科技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发展的计划,是科技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举措。主旨:主旨: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星火撤向农村,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星火撤向农村,指导广大农民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引导指导广大农民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引导乡镇企业依靠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依靠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1986年年3月月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计划)。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方针:方针: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

30、限目标,突出重点。重点:重点: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 术和新材料等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个领域。1988年年8月月火炬计划火炬计划是发展中国高新技术是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宗旨:宗旨:实施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业化和高新

31、技术产业国际化。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主战场,重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划,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1.基础研究领域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一些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一些学科的研究水平逐渐步入世界科学前沿。研究水平逐渐步入世界科学前沿。2.在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高技术研在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高技术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建立了多个高新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建立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开发区。4.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了一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的跨世纪的科技人才队伍。支实力雄厚的跨世纪的科技人才队伍。5.合作与交流的日益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日益增强。6.科技立法日趋完善科技立法日趋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