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友**** 文档编号:17264762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计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统计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专业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很好的一篇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分析目录摘要 3一、引言 5. 1. 研究背景及意义2. 资料分组二、计算数据的有关综合指标 71. 总量指标2. 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三、有关增长量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111.增长量的计算2. 速度指标的计算四、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131.各省市人均工资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五、各省市人均平均工资的趋势分析17六、结语18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 ,随 着 市场经 济体 制进程 的加 快和经 济结构 的调 整, 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工资也随之而增长。但是由于我国 企业经济效益的普遍低下,导致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总体上

2、偏低。另外由于 我国就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我国的分配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等原因,导致 就业人员工资在各行业和各部门的差距较大。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地区性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由于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加上原 有的经济基础较广大中部地区和西北边远地区更为强,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较 我国其他区域更高,所以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就业人员工资较高, 而且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自治区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且随着经济 的发展,这个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素质较低,而且就业观念较落后,导致我国劳动力普 遍廉价,就业职工工资普遍低下。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众多,城市发展速度与

3、农村发展速度不平衡,各省市自治区的就业条件和国家政策,就业环境不同, 导致职工工资存在行业间,区域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 差异,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中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就业人员职工 工资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决策 意义。也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因素。我国就业职工工资水平的 地区差异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的一个问题。关键 字 :就 业 人员职 工平均 工 资贫富差 距劳动报 酬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 tury, 90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4、of market econo mic system and econo mic structure adjustme nt, Chin as economy has experie need rapid developme nt. The wages of employed pers ons also in creased simulta neously. However, because of Chin as econo mic efficie ncy of en terprises gen erally low, lead ing to employme nt in wage level

5、s in China were gen erally low. In additi on, as employme nt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 in as gen erally low, Ch in as distributi 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ther reas on s, lead to salaries of pers onnel employed in various in dustries and a big gap betwee n the various sectors. Chin as econo m

6、ic developme nt with regi onal differe nces, the easter n coastal prov in ces and cities have ope ned due to geographical adva ntages and tale nts and tech no logical adva ntages, coupled with the existi ng econo mic base, the wider cen tral and n orth-west is more remote areas, con tributi ng to it

7、s econo mic developme nt level higher tha n other regi ons in China, so these higher levels of econo mic developme nt employed in areas where higher wages, but also with other econo mic developme nt in prov in ces with lower levels of a big gap betwee n the wage levels. And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8、this gap is grow ing.Because of Chin as large populati on, low quality, but also the con cept of employme nt more backward, lead ing to widespread low-cost Chin ese labor, employme nt, wages are gen erally low. The large nu mber of n ewly graduated college stude nts, urba n developme nt, rural devel

9、opme nt, speed and pace of un bala need prov in ees and aut onom ous regi ons of employme nt eon diti ons and n ati onal policies, employme nt in differe nt en vir onmen ts, lead ing to the existe nee in wages betwee n in dustries, regi ons, betwee n rural and urba n wage levels betwee n the existe

10、nee of a huge differenee from the other side refleets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rieh and poor in China. But also on Chinas economie and soeial studies provide a faetor. Chinas employment of the regi onal differe nces in wage levels of workers has in ereas in gly become an importa nt issue in our gover

11、 nment.Keywords: average wage of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gap betwee n rieh and poor rem un erati on、引言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快速时期,由于我国人口总数较大,就业人员众多。因此,就 业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大中小城市之间 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不在一个档次上。导 致了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区域不平衡。人才存在着区域求职偏向。另外一个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重大的关系的。经济发展

12、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好,导致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比较高,这是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当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国每年就毕业大学生 而言都有好几百万,所以就业问题成为了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平衡经济,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振新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早已经下马开工了。发展全方 位对外开放政策,是有效的缩小我国经济区域与国外经济贸易的联系方面的差距。研究好就业问题以及就业职工工资问题,能够有效的把握好社会状况,能够开拓更为广 阔的国内市场。增加国民幸福指数,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 提供更好的数据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制定正

13、确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来促 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原始资料及其分组原始资料本文的数据指标主要有三个:十二个个省市自治区的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职 工总人数。具体见附表。资料分组我们采用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将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 远地区。这三个区域分布概况如表1所示表1 中国区域划分图一十二所在经济地带所包含省市自治区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结果1直方图分布直方图东部沿海地北京市 上海市江苏省 海南省广东省2)根卜年中部内陆地均工资分东部沿每地区个省市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江西省 河南省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西部边远地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职

14、工平的数据这十二自治区据我国的职工平均工资分为五类。A类元之间;B类元之间;C类元之间;D类22000-26000元之间;26000-30000 元之间根据近十年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结果,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划分如下表所示区域类范围(元)22000-2600026000-30000所含省市自治区甘肃省贵州省海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内蒙古江苏省青海省广东省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由上表可以看出,属于C、E类的省市自治区均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地区,而属于A、B 类的省市自治区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从此可以得出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 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地区不平衡。图二 十二个省、市

15、、自治区的区域类型划分由上图我们可推知,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总体还是比较低。工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由此反 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二、统计数据的有关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内容不同总体标志总量:全国就业职工工资总额 总体单位总量:各城镇就业职工总额 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年就业职工工资总额 时点指标:城镇就业职工工资总额2.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某省(市)某年工资总额所占比重=某省(市)某年工资总额/全国某年工资总额以 2007 年为例 计算结果如下表时间:007年 单位:(亿元)各省市职工总工资所占比重职工工资总额全国 北京市 山西省内家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苏省江西省河南

16、省广东省海南省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平均工资较高的地方分布在广东沿海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且工资差距比较大。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 平均指标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报告期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十习资=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计算结果如下单位:元北京市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19155218522531229674341914011746507.20012007年全国就业

17、人员平均工资属于序时平均数计算,且为一般平均数的序时平均数计算。由于19972007年全国平均工资为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a =工a / n20012007年中国各城镇就业人数为是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a = (l/2a0 + al +a2 +l/2an-l)/n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上海市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广东省海南省贵州省甘肃省14314青海省三、有关增长量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逐期增长量二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以江西省2000-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为例,可得出以下计算结果:江西

18、省职工平均工资(元)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2000 年70142001 年8026101210202002 年9262125322482003 年10521125935072004 年11860133948462005 年13688182866272006 年1559019022007 年18400281011386计算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江西省平均工资有上升趋势,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 工资水平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性。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

19、度-1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同样以江西省为例,计算结果如下江西省职工平均工资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每增长1%的绝对值2000年70142001年80262002年92622003年105212004年118602005年136882006年155902007年18400四、关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的趋势分析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11996-200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我们用全距(R)、标准差(S)、全距率(RHL)、标准差系数即变异系数(Vuw)来衡量。 前两者反映的是绝对差异,后两者反映的是相对差

20、异。计算公式分别是:R= Y -Ymax min式中:Y、Y分别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ax minS=迄(Y - Y )2/ni 0式中:Y为第i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工资;Y为N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工资,N为省市自治i0区个数。RHL= Y /Ymax min式中:Y、Y分别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ax minVuw= S / Y0式中:S为标准差;Y为N个省市自治区个数0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差异如表3所示。表3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差异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21、10663 (上海)11425 (上海)13580 (上海)16641 (上海)18531 (上海)21781 (上海)23959 (上海)27304 (上海)30085 (上海)34345 (上海)4716 (内蒙5089 (江西)5384 (江西)6065 (山西)6918 (山西)7916 (河南)9174 (河南)10397 (海南)11860 (江西)13688 (江西)59463381910576116131386514785169071822520657标准变异系数图三 各省市平均工资全距变化趋势由上图我们很容易看出,从绝对差异来看,1996年至2004年的全距越来越大,在200

22、4年达到了最大值。图四 各省市平均工资标准差变化趋势由上图可知,从绝对差异来看,标准差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综合分析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近几年来,由于十二省市自治区经济 发展情况的不同,各省市人均工资的差异有所扩大,尤其是发展最快和最慢的省市之间的差 距在增大,各省市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因而我们可以很容易推知 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五、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趋势分析我们以江西省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趋势测定为例加以说明。我们建立江西省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发展变化的趋势方程:Y=a+bt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_ nS tY 工工 Yb=nS 12(工 t

23、 )2求得b=1 a=则江西省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趋势方程为y=+据此可预测得2007年江西省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8400,2008年为21000,2009年为 23400。六、结语从前面的数据和一些有关统计指标可以得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就业人员工资水平近 十年来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大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中间阶段稍微有点波动。再进行一下这些数据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十年来,由于各个省市自 治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各省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尤其是发展最快 和最慢的省市之间的差距在增强,各省市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因 而可以很容易推知:我国各

24、省市自治区的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贫富差距也 越来越大。接下来再对各省市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指数进行分析,分析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因 素分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影响。分析人口数量和企业数量以及国家 政策对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的影响。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果表明:我国就业职工的 平均工资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比较低,各行业各部门的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再 从地区差异来看,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相对经济水平相对来说较落后 的中西部地区来说也比较大,而且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在扩大,由此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区差异。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经济基础的状况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新兴工业区 的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可能会继续高出其他地区。同时由于国家正在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会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和毕业大学生,加上政策的优 惠,可这些地区的部分省市的工资水平在将来一定时期内会有所提高,地区贫富差距可能会 有所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