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解析版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7262018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答案】B【详解】马铃薯、凤梨、木薯等农作物原本产于美洲,而在17世纪欧洲的书中出现,说明洲际间的物种进行了交流,这一现象是源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商业革命,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商品种类的增多,不是贸易中心的转移,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社会的破坏,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到由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2、没有涉及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美洲、中国、非洲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际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在物种交换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题干说明新航路开

3、辟实现了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涉及理性化,故D项错误。21cnjycom3、玉米和马铃薯传人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作为观赏植物;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这表明当时(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B欧洲人追求闲情舒适的田园生活C物种传播改变了欧洲经济作物种植D物种传入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答案】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玉米和马铃薯传到欧洲以后,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故选D;材料并不是强调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而是强调农作物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饮食结构的影响,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都是粮食作物,而不是经

4、济作物,排除C。21*cnjy*com4、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 )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答案】A【详解】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旧大陆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5、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

5、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稳定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人口激增,因此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但是由于玉米和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极大的解决了人口饥饿问题,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A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B选项排除。精耕细作表现在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作物品种的改善等方面,仅从高产作物的引进并不能说明精耕细作走向成熟,C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是海禁和闭关锁国,D选

6、项排除。6、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荼、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答案】D【详解】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

7、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21*cnjy*com7、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B使欧洲的物价大幅下降C使西欧国家完成社会转型D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意大利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可知,材料内容反映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这是新航路

8、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的表现,D项正确;使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是通过工业革命,而不是新航路开辟,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输入黄金白银,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而不是物价下降,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物价下降相关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的商业革命,没有体现欧洲国家完成转型,并且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8、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

9、了早期的全球化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答案】C【详解】“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A错误;B项“资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没有体现,排除;D项中“新航路开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经济结构”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直接涉及,排除。9、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

10、为物种交流( )【来源:21cnj*y.co*m】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B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C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答案】A【详解】“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是因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与土耳其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时间上与材料“新航路开辟后”不符,排除C项;物种交流与欧洲社会转型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10、十六世纪中期,葡萄牙学者巴洛斯在中国所著的亚洲史中,画出了一般航海家所不了解的海岸和中国内部地图,这些都取自于中国地理书籍。由此可知( )A新

11、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葡萄牙人已能绘制出完整的世界地图C葡萄牙是人侵中国最早的西方国家D葡萄牙人开辟了欧洲通往东方的航线【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葡萄牙学者把中国地舆书中录下的中国插入自己绘制的地图中并带回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A正确;16世纪中期是新航路开辟早期,无法体现绘制出完整的世界地图,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最早”,而且与侵略无关,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1cnjy11、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

12、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答案】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5、16世纪亚洲的特产香料被引入到欧洲的餐桌上,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有关,A正确;材料与美洲开发无关,B排除;价格革命的典型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C排除;不能从调料的变化推出民众生活消费观的变化,D排除。故选A。12、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

13、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答案】C【详解】土豆本原产于美洲,而成为欧洲的主要食物,说明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结果,也就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A项,美洲的开发不等于欧洲食物的变化,排除;B项,香料与土豆没有直接的关系,且香料来自亚洲,而土豆来自美洲,排除;D项,土豆与谷物是食物品种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21教育网13、明朝中后期,世界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先后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除土豆、辣椒等之外,还有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刺激了当时中国( )A生产工具迅速革新 B农业商品化发展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体制的终结【答案】B【详解】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

14、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土豆、辣椒、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都是经济作物,它们的引进刺激了它们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商品化发展,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的革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和朝贡体制,排除CD。www.21-cn-14、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特别是家里每个人都能挣点钱的那些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中,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 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 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15、拉大【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世纪以前英国人的食物主要是自给自足的,19世纪中期则依据工资水平来决定所吃食物,食物需要使用工资来购买,这说明当时英国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小农经济被摧毁;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于16世纪前后,不是产生18世纪后这一变化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1-c-n-j-y15、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

16、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 )A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答案】D【详解】1500年前物种交流缓慢,1500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肯定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肯定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D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并没有反映出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故C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

17、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21世纪*教育网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

18、,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答案】(1) 特点:种类多: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

19、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水果类、畜禽类。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影响:积极: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www-2-1-cnjy-com【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等信息从种类多、范围广、以食物

20、为主以及双向交流等归纳回答。(2)原因:依据材料二“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依据材料二“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可知中国人地矛盾突出;依据材料二“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可知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影响:依据材料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回答,积极的角度依据材料二“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等信息和所学从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以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回答。消极视角依据材料二“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的信息可知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