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解析版)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7262014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4.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纲要上册期中考试02(考试范围:历史纲要上册1-29课)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中期有一位名叫矩伯的贵族除了用十块田地从贵族裘

2、卫那里换取了一件价值八十朋的瑾璋之外,还用三块田换取了两件价值二十朋的虎形玉器、两件鹿皮披肩和一件蔽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井田制度走向崩溃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C贵族政治已经瓦解D传统秩序出现了松动【答案】D【详解】西周中期,矩伯不顾井田制下土地归天子,各级贵族只能使用不能买卖的规定,用田地换取玉器、鹿皮等奢侈品,表明当时传统的经济秩序出现了松动,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西周时期井田制走向了崩溃,A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在战国时期,B项错误;西周时期贵族政治尚未瓦解,C项错误。 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A早期国家形成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3、家形成【答案】B【详解】根据图中的秦、韩、赵、魏、楚、燕、齐等可知,该图是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故选B;夏朝建立是我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排除A;西汉时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排除C;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D。3如表是秦朝修建的四大工程,这些工程的修建 秦朝四大工程1.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故宫三分之二的总面积!2.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3.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4.秦直道,是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干、民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A巩固了秦朝统治B促讲了民族交融C加剧了社会矛盾D强化了专制皇权【答案】C【详解】材料中秦朝

4、修建的大型的工程,需要征派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4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答案】B【详解】根据“中朝”、“外朝”等信息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中外朝制度,该朝代是西汉,故选B;ACD与中外朝制度实行的时期不符,排除。5“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末(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江南接收北方流民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社会环境稳定D江南棉纺技术发展【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

5、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不包括江南棉纺技术发展,因为江南棉纺技术革新与发展,发生在元代黄道婆创新棉纺技术之后,故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江南进一步开发的原因在于江南接受北方流民,北方流民带来先进技术和充足劳动力;江南自然条件优越,且社会环境稳定等因素;所以ABC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尚书

6、省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体现,监察各地的刺史与尚书省联系;节度使制度是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的体现。题干中代表中央政府权力的尚书省的职能已经逐渐被地方藩镇节度使所取代,这反映出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权,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刺史由唐前期对尚书省(中央)负责到唐中后期对节度使(地方)负责,未提及皇权强化与尚书省地位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刺史的变化体现出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地方)实力的增强,并未体现刺史权力的增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唐朝中后期中央缺乏对地方的管控,故D选项错误。7唐朝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聚集长安城,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7、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也有许多来自西亚的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地定居。这反映了唐朝A民族之间交往交融B对外经济贸易的繁荣C深受外域文化影响D具有强大文化吸引力【答案】D【详解】唐朝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聚集长安城,唐朝文化对周围国家产生深远影响,说明唐朝具有强大文化吸引力,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并非民族之间交往,排除A;材料反映唐朝文化对周围国家影响很大,无法体现对外经济贸易繁荣,排除B;材料反映唐朝文化对周围国家影响很大,无法体现唐朝深受外域文化影响,排除C。8“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

8、取息两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该措施A加重了农民的负担B证明了早期银行的存在C使北宋实现了富国强兵D惠民且增加了政府收入【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为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青苗法,民户在青黄不接时到当地官府借贷钱、粮,收获后归还并交纳一定利息,既使农民受惠也增加了政府收入,D项正确;青苗法的利息远低于高利贷盘剥,加重农民负担是由于官员推行新法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不是新法的主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证明早期银行的存在,B项错误;材料中并不涉及“强兵”内容,王安石变法并未实现富国强兵,C项错误。9据学者统计,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

9、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导致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原因是()A军机大臣的失职B实行大一统C宦官专权的出现D宰相制度的废除【答案】D【详解】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 主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丞相被废除了,因此使皇帝政务繁多,故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0大约在公元6世纪末,中国佛教提出了一念三千的命题,强调从自己的一念之中,就足以窥见世间万象,修行重在修心。南宋时期,陆九渊提出了吾心即是宇宙的口号,认为反省内心即可领悟天理。由此可推知A佛学理论在南宋时期实现本土化B心学借鉴佛教理念丰富穷理途径C陆王心学与佛学方法论根本不同D佛教借

10、助儒学理论得以广泛传播【答案】B【详解】“一念三千”强调从修心中窥视世间万象,注重主观内心,通过内心发现佛理。而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反省内心即可领悟天理,由此可以推断,陆九渊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佛教理念,丰富了探究天理的途径,B正确;佛教的本土化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从题干来看,陆王心学和佛教都强调内心,两者的方法有共同点,排除C;题干主旨显示的是陆王心学借助了佛教的方法,排除D。11下表是19世纪部分年份中国茶叶外销统计数据。它直接反映A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B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答案】C【详解】19世纪中后期,

11、中国茶叶外销数量明显增多,直接反映了中国与海外市场联系的加强,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外销数量增加不能直接反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A项错误;只有茶叶外销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B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不能直接得出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D项错误。121864年,李鸿章请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允许中国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发展近代航运业。1872年,李鸿章得到清政府的恩准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设立轮船招商局。近代航运业的起步反映出洋务派A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B对外国资本的依赖C维护了天朝上国威仪D由求富转向自强【答案】A【详解】轮船

12、招商局的设立标志中国近代海运业的兴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排除B;仅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无法说明维护了“天朝上国”威仪,排除C;洋务运动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自强”转向“求富”,排除D。13下面是英国统计的1900年7月各国派往中国的军队人数表,英国外相认为这些援军将能够应付最近的紧急事变。这一史实的出现A凸显了英国在侵华联军中的地位B源于义和团运动冲击了列强在华统治C反映出俄国在列强中的地位上升D说明列强联合侵华代替了彼此间争夺【答案】B【详解】从表格数据可得出,英日美法德俄等国往中国派往的军队人数均不在少数,结

13、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义和团反帝运动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打击,使其不得不增兵,故B项正确;材料与英国在中国的地位无关,排除A;仅从增兵不能看出地位上升,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列强间仍然有争夺,排除D。14中华民国建立后,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B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当C国民被旧思想文化牢牢束缚D中国社会性质与国际环境【答案】C【详解】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

14、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据此可知,根本原因是C项;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15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A实施武装斗争B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D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答案】C【详解】“中国化命运”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中共实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C;实行武

15、装斗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和建立中央政府是苏联也实行的措施,不能体现中国特色,不是“中国化命运”的表现,排除ABD。16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革命战争局部示意图。图中战役反映A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B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C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D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答案】D【详解】根据“徐州”“碾庄”“双堆集”“人民军队歼敌地区”,结合所学,示意图符合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的一次重要战役,故选D;国民革命没有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开展大的战役,排除A;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农村,排除B;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不符合示意图中的地点,排除C。17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16、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类别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百分比44%56%民主党派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30%26%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参会代表分配比例,其中共产党44%、民主党派30%、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26%,说明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而不是只有一党,故选A;刚成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故排除C;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对图表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18下表为我国基层民主选

17、举制度概况统计表。该表时间选举方式选举对象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B表明依法治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C反映出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的完善D说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主流选举方式【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基层干部选举中实行公推直选等形式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依法治国的特点,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共产党

18、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排除C项;直接选举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并非全国性的主流形式,排除D项。故选A。19面对中国新冠病毒防控取得的巨大胜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这里的“制度”主要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在疫情期间反应十分迅速,A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的是少数民族聚集

19、地区,C排除;一国两制针对的是港澳台地区,D排除。故选A。20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A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答案】C【详解】根据“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可以看出邓小平进行改革的坚定决心,这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选C;AB与材料信息

20、无关,排除;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

21、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钱穆理学与艺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较之唐朝长安有哪些发展。(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分)【答案】(1)表现:工业化: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的发展;商业化: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榷场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货币化: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22、子”;城市化:东京、临安城市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是著名的大都会。(2)打破了坊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早市相连,商业经营突破了时间限制;东京市民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处设有瓦肆。(3)变化:宋代平民地位上升,社会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关系趋向自由;官府管控更为松弛等。【详解】(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在工业化方面的表现主要有,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的发展;在商业化方面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榷场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宋代在货币化方面的表现主要有,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在城市化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东京、临安城市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是著名的大都会

23、。(2)发展:根据材料二中唐都长安的城市坊布局图,对比右侧的宋代东京城的商业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东京城打破了坊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早市相连,商业经营突破了时间限制;东京市民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处设有瓦肆。(3)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平民地位上升,社会门第观念淡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社会的新发展还表现为,人身依附关系趋向自由,官府管控更为松弛等。2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

24、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材料三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讲到

25、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时,邓小平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应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编自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4分)【答案】(1)革命:辛亥革命。意义: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26、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扫除障碍;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2)表现:召开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详解】(1)革命:据材料“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

27、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扫除障碍;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等方面回答。(2)表现: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可从召开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等方面回答。

28、(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从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方面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电文(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事件,是国共关系的分水岭。以下内容选自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四则电文)电文一1939年12月28日军委会关于新四军更换防地的电文在江南之新四军部队,限于本年十二月底以前,一律移至江北,明年一月底以前一律移至黄河以北各在案。

29、电文二1941年1月8日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致皖南行署电特念。屯溪黄主任绍耿兄密。情况支日(注4号)由章家渡窜至茂林铜山徐一带之匪军约八九千人,我自(虞)辰起开始围剿一日夜。茂林铜山徐已被我占领,匪军死伤共一千人,刻正被围困于坦里口、山口、牛栏岭,鸦鹊山一带山地,继续围剿中,特闻。电文三1941年1月17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战线,阴谋不轨,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泾县潜向南移,竞于四日胆敢明白进攻我前方抗日军队阵地。电文四1941年1月17日第三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印发的军事委员会谈话此次事件,完

30、全为整饬军纪问题,新编第四军遭受处分,为其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之结果。摘自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出版的皖南事变文电选编(国民党部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皖南事变有哪些史料价值。(15分)【答案】史料价值:电文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新四军北移、换防的命令,反映出国共双方合作抗日的事实,可用于研究新四军北移的原因、时间和路线;电文二: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的电文反映出国民党军队主动围剿新四军,导致新四军伤亡严重,是国民党反动派蓄意破坏抗战团结大局的直接证据,可用于研究皖南事变的事实真相;电文三、四:指责新四军“扰乱战局”,“违反军纪,不遵调遣”,“袭击”、“

31、叛变”的电文与电文一、二明显不相符,自相矛盾,是对新四军大肆污蔑,蓄意掩盖历史真相,是极度虚伪的宣传。可以用来研究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破坏抗战的真实意图与实际行动;国民党战时命令和行政部署的电报,是当事人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宝贵的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皖南事变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最直接的作用。【详解】史料价值:电文一:通过阅读电文一,根据材料中“军委会关于新四军更换防地的电文”“本年(1939年)十二月底以前,一律移至江北,明年一月底以前一律移至黄河以北”可知,电文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新四军北移、换防的命令,反映出国共双方合作抗日的事实,这一电文可用于研究新四军北移的原因、时间和路线;电文二:根据

32、材料中“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致皖南行署电”“茂林铜山徐已被我占领,匪军死伤共一千人”“继续围剿中”等信息可知,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的电文反映出国民党军队主动围剿新四军,导致新四军伤亡严重,是国民党反动派蓄意破坏抗战团结大局的直接证据,这一电文可用于研究皖南事变的事实真相;电文三、四:根据材料中“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战线,阴谋不轨”“为其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之结果”等信息,对比电文一、二可知,指责新四军“扰乱战局”,“违反军纪,不遵调遣”,“袭击”、“叛变”的电文与电文一、二明显不相符,自相矛盾,是对新四军大肆污蔑,蓄意掩盖历史真相,是极度虚伪的宣传。可以用来研究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破坏抗战的真实意图与实际行动;综合四则电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是国民党战时命令和行政部署的电报,是当事人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宝贵的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皖南事变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最直接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