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7261914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3.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基础过关卷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三月考)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

2、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2(2020山西临汾一中高三月考)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

3、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注重其“防伪”功能【答案】D【解析】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否则就不交钱意在强调纸币的发展是非常注重其“防伪”功能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纸币的发展不是封建政权的推动而是民间行为,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准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2020河北衡水中

4、学高三月考)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造纸、印刷等技术传入了西方;引进了葡萄、苜蓿、芝麻、黄瓜、马铃冀等新植物品种,玻璃及糖等制造技术。上述传播( )A构成了丝绸之路主要物质内涵B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发展C改善了沿线各民族的生活水平D推动了中外农业技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造纸、印刷等技术传入了西方;引进了葡萄、苜蓿、芝麻、黄瓜、马铃冀等新植物品种,玻璃及糖等制造技术”说明丝绸之路促使东西物质文化的交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会改善了沿线各民族的生活水平,故C正确;交流内容中既有物质,也有技术,故A错误;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西汉,新航路开辟是在

5、明朝中后期,故B错误;材料不仅涉及农业,还涉及手工业,故D错误。4(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月考)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

6、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三月考)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据此材料可知A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法体现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排除B;明朝中后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

7、义萌芽,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纸币的信息,排除D。6(2020山东高考真题)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

8、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7(2020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指的是“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故B正确;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属于“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两宋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

9、接监管,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原有“市”的管理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故D错误。8(2020山东潍坊高三月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

10、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9(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三月考)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

11、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10(2020黑龙江松北哈九中月考)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土茯苓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到16世纪末期,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下降,普

12、通民众皆可消费。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东西方贸易渠道的拓展B中医药在欧洲得到普及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价格革命改变消费结构【答案】A【解析】16世纪末期,随着东西方贸易网络的完善,贸易渠道增多,销往印度市场的茯苓数量增多,成为大宗商品,导致价格下降,因此普通民众皆可消费,A正确;B中的“普及”表述绝对,排除;普通民众能消费起茯苓,是因为供应量增大,而非社会等级观念淡化,排除C;茯苓供应量增加属于商业革命内容,而非价格革命,排除D。11(2020辽源市第五中学校月考)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

13、、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 B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 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体现进口的产品由奢侈品向工业原料转变,这明显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采用机器生产导致对工业原料需求大增,故B正确;市场规模的扩大体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多,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这一点,排除A;材料未反映出殖民强国的更替,排除C;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亚非拉美地区更加衰落,故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主旨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欧洲产品需求的变化逐渐转向工业原料,结合材料中涉

14、及的时间以及时代背景解答即可。12(2020浙江镇海中学高三月考)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A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派积极开办民用企业C炼铁技术超越西方水平 D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生产的铁锅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洲等地,且数量较大,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的变化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出口的铁货均为洋务企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

15、炼铁技术水平,排除C项。13.(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电视片公司的力量中,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向所有市民发行股票,仅阿姆斯特丹股票的认购者就多达 1143 人,持股者有商人、水手、技工,还有市长的女仆,应运而生的股票交易所和银行,给荷兰人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东印度公司是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B材料反映的现象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C爆炸式的财富增长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发生D材料中的东印度公司具有国家职能,参与殖民扩张,垄断殖民地贸易【答案】D【解析】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政府对外扩张过程中成立的垄断性贸易公司,该公司具有殖民扩张与垄断贸易等职能,D正确;东印度公司属于殖民扩张时

16、期的垄断性公司,不是现代的跨国公司,A错误;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引起,B错误;材料的公司属于早期的殖民扩张性质,并没有催生工业革命的发生,C错误。14(2020奈曼旗实验中学期末)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

17、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B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C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15(2020湖北孝感一

18、中高三月考)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19、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项错误。16(2020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三月考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答案】A【解析】中国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随后又进行了十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78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故选择A项;对外开放在1978年开始,排除B项;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1992年才明确提出,排除C项;城乡差别缩小是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表现,排除D项。17(广西南宁一中高三月考)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

21、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18(2020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月考)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

22、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19(2020福建福州一中高三月考)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23、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

24、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20(2020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月考)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则是全面干预经

25、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A项正确;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二者都要遵守美国的宪法,排除C项;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21(2020博兴县第三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材料二 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地及现代战术面前,这

26、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量,要制服早期西方殖民者还是绰掉有余的。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系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彭波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由强转衰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朝贡体系瓦解的原因。(6分)【答案】(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朝贡活动规模宏大;不重视经济利益(强调政治交往);商业化与仪式化并存。成因:明代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便于主导建立贸易秩序: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27、2)原因:朝贡体系抗冲击的能力弱;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凡蕃国遣使朝贡”、 “十七国来贡”、“遣使千二百人入贡”、“遣应天府同知礼待”、“命礼部侍郎与于馆中礼等如仪”、“宴毕,习仪三日,择日朝见”、 “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官酬其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在朝贡制度中的地位、朝贡的规模、中国礼等蕃国的目的和形式等方面概括“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成因:根据材料一中“礼待”、“如仪”、“给赐”、“十七国来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明代前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实力及影响、中国与蕃国关系和儒家治国理念等方面分析其成因。(2)原因

28、:根据材料二中“(朝贡体系)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地及现代战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等信息从体系本身弱点、西方列强不断发展壮大和中国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等方面说明朝贡体系瓦解的原因。22(2020山东东港日照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从17世纪初开始,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就开始对充满异国情调的布料感到好奇,特别喜欢印花棉布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怖。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1万匹,増加到17世纪末的125万匹。这相当于所

29、有的男人、女人、小孩都有14码布。仅1684年就有上百万匹棉布被运输到英格兰。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1719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议会没能有效地抑制英国人消费棉布的热潮,也不能有效阻止毛纺织业的衰退,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根据材料,指出从17至18世纪棉布的进口给英

30、国带来的变化,并对上述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答案】变化: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解释: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使棉布输入英国成为可能;与英国传统的毛纺织品相比,棉布具有价格便宜、穿着舒适等许多优势,因此,其输入英国的数量不断増加:棉布的输入冲击了英国的传统等级身份界限,逐渐改変了英国人的观念,同时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解析】变化:根据材料“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怖。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可归纳

31、出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可归纳出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根据材料“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可归纳出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解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英国社会的变化可知,关于解释可从新航路开辟及英国的殖民扩张带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棉布的价格优势、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3(2020广东深圳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之路短期内美元将继续作为唯一核心货币支撑起单极体系中期内欧元等主流货币将日益分担世界

32、货币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简单的多极缓慢发展长期内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建立起来摘编自程实国际货币体系:单极还是多极?多极还是多元?根据材料表格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主题1: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阐述: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言。短期内,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世界货币体系;中期内,由于欧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促进国际货币从单极向多极发展;

33、长期内,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的运作,人民币的作用日益明显,使国际货币从多极向多元发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酌情赋分)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主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就中期而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长期而言,人民币的逐

34、渐国际化,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在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方面,人民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主题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必然趋势。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就中期而言,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就长期而言,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

35、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由此可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提取主题,然后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主题进行阐释。比如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或者“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等提取主题。阐述对于前者可以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从短期内,二战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中期内,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长期内,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分析回答。对于后者观点的阐释结合所学从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国际货币组织等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