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7028424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ppt(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路基础 电路分析及模拟电子技术 第一部分 电路分析基础 第 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第 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 3章 动态电路分析 第 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第 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的基本任务是 根据已知的激励(独立源)、电 路结构及元件参数求出电路的响应(电流、电压)。 理论依据是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2.1 支路电流法 2.2 结点电压法 2.3 网孔电流法 2.4 叠加定理 2.5 等效电源定理 2.6 受控源 2.7 非线性电阻电路简介 支路电流法,简称支路法,是以 支路电流为未知量 ,根 据 基尔霍夫定律 列出求解支路电流的电路方程。求得支 路电流后,再结

2、合元件特性求出其它待求量。 2.1 支路电流法 例 1:采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下面电路 解: (1)首先,在电路图中标出各支路电 流参考方向和回路绕行方向。 (2)对结点 a、 b列出结点电流方程: 结点 a: +I1+I2-I3=0 (1) 结点 b: -I1- I2+I3=0 (2) 2.1 支路电流法 b 2 1 + US2 - + US1 - I1 a I2 3 R3 R 2 R 1 上面两个方程等价,是非独立的。任意去掉一个方程后,剩 余方程是独立的。 一般说来 n个结点的电路可以有 (n-1)独立 的 KCL方程。 (3)以支路电流为变量,列出各回 路的 KVL方程: 回路 1: I1

3、R1+I3R3-US1=0 (1) 回路 2: I3R3+I2R2-US2=0 (2) 回路 3: I2R2-US2+US1-I1R1=0 (3) 2.1 支路电流法 b 2 1 + US2 - + US1 - I1 a I2 3 R3 R 2 R 1 对于有 n个结点、 b条支路电路,有 (n-1)个独立的 KCL方程; b-(n-1)个独立的 KVL方程。恰好得到 b个独立方程。 一般 按 网孔 列出的 KVL方程都是独立的。 (4)独立的 KCL方程和 KVL方程联立求解,得到各支路电流。 利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步骤: 任意选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 按照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 n-1) 个独

4、立结点列出 KCL 方程; 以网孔为独立回路,个数为 l = b-(n-1), 设定回路方向, 列出 KVL方程。 2.1 支路电流法 例 2: 2.1 支路电流法 (1)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绕行方向。 (2)由 KCL,对结点 a、 b列出结点电流方程: 结点 a: -I1+I2+I4=0 (1) 结点 b: -I2+I3+I5=0 (2) 例 2: 2.1 支路电流法 (3)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出各网孔的 KVL方程: 网孔 l1: R1I1+R4I4=us1 (4) 网孔 l2: R2I2+R5I5-R4I4=0 (5) 网孔 l3: R3I3-R5I5=us2 (6)

5、 在电路中选定一个结点为参考点,其余结点与参考点之 间的电压称为 结点电压 。 结点电压法,简称结点法,是一种以 结点电压为未知量 的电路分析法。与支路法比较,这种方法因方程数减少 而较为方便,特别适用于多支路少结点电路的分析求解。 2.2 结点电压法 2.2 结点电压法 例 3:采用结点法分析下面电路 2 3 1 I5 I4 I3 I1 IS1 + US - R5 R4 R3 R1 IS2 R2 I2 1 1 1 1 1 1 2 2 1 2 12 3 3 1 2 3 12 4 4 1 2 4 S2 5 5 S 2 5 () () () U I G U R U I G U R UU I G U

6、 U R UU I G U U R UU I G U U R 解 :(1)选结点 3为参考点,并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记结点 1、 2的电压为 U1和 U2。则各支路电压与结点 电压的关系: ( 1) 2.2 结点电压法 (3)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写结点 1和 2的 KCL方程 结点 1: -I1-I2-I3-I4+IS1+IS2= 0 结点 2: I3+I4+I5-IS2= 0 (4)将式( 1)代入 KCL方程: 整理得: 记为: 1 1 2 1 3 1 2 4 1 2 S 1 S 2 3 1 2 4 1 2 5 S 2 S 2 ( ) ( ) 0 ( ) ( ) ( ) 0

7、 G U G U G U U G U U I I G U U G U U G U U I 1 2 3 4 1 3 4 2 S 1 S 2 3 4 1 3 4 5 2 5 S S 2 ( ) ( ) ( ) ( ) G G G G U G G U I I G G U G G G U G U I G11U1+G12U2=Is11 G21U1+G22U2=Is22 2.2 结点电压法 上式称为 结点 (电压 )方程 , 其中: G11, G22分别称为结点 1和 2的自电导 , 是与相应结点连接 的全部电导之和 , 符号取 “ +”号; G12, G21称为结点 1与 2的互电导 , 是连接在结点

8、1与 2之间 的所有电导之和 , 符号取 “ -”号 , G12=G21 。 Is11, Is22分别称为结点 1和 2的等效电流源 , 是流入相应结 点的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 G11U1+G12U2=Is11 G21U1+G22U2=Is22 2 3 1 I5 I4 I3 I1 IS1 + US - R5 R4 R3 R1 IS2 R2 I2 利用结点电压法求解步骤: 任意选定某一结点为参考结点,并将其余各结点对应于 参考结点的电压(结点电压)作为未知量, 指定各结点 电压的参考方向均从独立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 列出结点电压方程 ; 联立求解方程组,解得各结点电压; 根据解得的各结点电压

9、值求出其他待求量。 2.2 结点电压法 列结点电压方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自电导为正值,互电导为负值。等效电流源是流入相应 节点的电流源的代数和,即当电流源流入相应结点时取 “ +”号,流出时取 “ -”号; 如果两结点之间有电压源 -电阻串联支路,应先将它等效 变换为电流源 -电阻并联支路后,再列出结点方程。 2.2 结点电压法 例 4.用结点法求下图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已知 US1=9V, US2=4V, IS=3A, R1=2, R2=4, R3=3。 2.2 结点电压法 解 :(1)应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 , 将电路中的 电压源 -电 阻串联支路 等效为 电流源 -电阻并联电路 , 如

10、图 (b)所 示 , 其中 IS1=US1/R1=9V/2=4.5A; IS2=US2/R2=1A。 2.2 结点电压法 (2)取 b点为参考点 , 用 Ua表示结点 a的结点电压 , 列出结点 电压方程为 12 1 2 3 1 1 1() a s s sU I I IR R R 2.2 结点电压法 求的 Ua=6V, 计算流过 R3的电流 I3=Ua /R3=2A; ( 3) 根据 KCL, 有: 11 1 22 2 6 4.5 1.5 2 6 1 2.5 2 a s a s U I I A R U I I A R 例 5.电路如右图所示,求 U和 I。 2.2 结点电压法 分析: 电路中有

11、一纯电压源支路 , 它不能应用电源互换方法变换为 电流源 , 故不能直接按规则列写 结点方程 。 解决方法: 指定连接纯电压源支路的两个结点之一作为参 考点 , 这时连接该电压源的另一结点电位可由电压源端电 压求得 , 无需列写该结点电压方程 。 2.2 结点电压法 例 5.电路如右图所示,求 U和 I。 解 :(1)设结点 4为参考点 , 设 结点 1、 2、 3的电位分别为 u1、 u2和 u3, 其结点方程为: 2 12 32 10 1 1 1 ( ) 1 3 4 3 1 1 1 ( ) 1 3 4 4 u uu uu 结点 2: 结点 1: 结点 3: 由于电流源与电阻串联支路可以 等

12、效为电流源支路 , 不应把与电 流源相串联的 1 电阻计入结点 1 和 3的自电导或互电导中 。 解得 : u 1=4V, u3=6V 2.2 结点电压法 例 5.电路如右图所示,求 U和 I。 (2) 由欧姆定律 , 得 23 10 6 1 44 uuiA (3)因为电流源、电阻串联支路电 压 : u13=u+1 I=u1-u3 所以 : u=u13-1 I = - 3V. 由独立源和线性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叠加定 理是体现线性电路特性的重要定理。 独立电源代表外界对电路的输入,统称激励。电路在激 励作用下产生的电流和电压称为响应(电流或电压)。 叠加定理的内容是 : 对于由多个激励

13、共同作用的线性电 路,任一时刻、任一支路中产生的响应,等于各独立源 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响应的代数和 。 2.4 叠加定理 例 6 求下图中电流 i 和电压 u。 解: (1)画出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 的电路模型 。 2.4 叠加定理 图 (a)为电压源 uS单独作用电路 , 电流源 IS臵为零 (开路 ); 图 (b)为电流源 IS单独作用电路 , 电压源 uS臵为零 (短路 )。 例 6 求下图中电流 i 和电压 u。 (2)求出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 的响应 。 1 2.4 叠加定理 图 (a)为电压源 uS单独作用时 , i= 1.5A; u= 7.5V; 图 (b)为电流源 iS单独作

14、用时 , i= -5A; u= 15V; 例 6 求下图中电流 i 和电压 u。 1 2.4 叠加定理 ( 3) 由叠加定理求得各独立 源共同作用时的电路响应 , 即 为各响应分量的代数和 。 i = i +i =- 3.5A; u =u+u= 22.5V; (i、 i与 i参考方向一致 , ; u、 u与 u参考方向均一致 ) 使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时 , 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 叠加定理仅适用于计算线性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 而不 能用来计算 功率 (功率与独立源之间不是线性关系 )。 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 , 其余独立源均臵为零 (电压源短 路 , 电流源开路 ), 电源的内电阻应保留在电路中

15、 。 响应分量叠加是代数量的叠加 , 当分量与总量的参考方 向一致时 , 取 “ +”号;参考方向相反时 , 取 “ -”号 。 如果只有一个激励作用于线性电路 , 那么激励增大 K倍 时 , 其响应也增大 K倍 , 即电路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 这一 特性 , 称为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或比例性 。 2.4 叠加定理 适用于分析计算单个支路或局部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二端网络:任何一个具有两个端钮的网络,无论其内部 结构如何,都称为二端网络; 若网络内部含有独立电源,则称为 有源二端网络 ; 无论 其内部电路如何复杂,有源二端网络对外等效于一个电 源。 用电压源等效替换有源二端网络的方法称为戴维南定

16、理; 用电流源等效替换有源二端网络的方法称为诺顿定理。 2.5 等效电源定理 戴维南定理: 任何 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对外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独 立电压源与一个线性电阻相串联的电路来代替。 2.5.1 戴维南定理 戴维南定理: 如图 (a)、 (b)所示, 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R为待求解支路。 等效电压源 Uoc数值等 于 N的端口开路电压。 串联电阻 Ro等于 N 内部所有独立源臵零(电压源短路、电流 源开路)时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 如 图 (c)、 (d)所示。 2.5.1 戴维南定理 例 7.电路如下图( a)所示,已知: R1=5, R2=6, R3=3, US=9V, IS=

17、3A, 用戴维南定理计算 R3支路电流 I3。 S I 1 R 2 R 3 R 3 I S U a b 分析:求 R3支路的电流时,先将 R3支路以外的部分看做一个 有源二端网络,求出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 (b)示 . UOC 0 R 3 R 3 I a b 2.5.1 戴维南定理 S I 1 R 2 R 3 R 3 I S U a b 解 : (1). 等效电压源电压 UOC等于 a、 b两端的开路电压,如图 (c) 所示,由此可求得 : UOC= ISR2+US= 3A 6 +9V=27V. (2). 将图 (c)中的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如图 (d) 所示,由此可得等效

18、电阻 :RO=R2=6 . (3). 由图 (b)求待求支路电流 : I3= UOC ( RO+R3) = 3A UOC 0 R 3 R 3 I a b S I 1 R 2 R S U a b OC U 1 R 2 R a b O R 2.5.1 戴维南定理 (a) 原电路图 (b) 等效电路图 (c) 等效电压源 (d) 等效电阻 例 8. 用戴维南定理计算下图中的电流 I。 分析:求 RL支路的电流时,先将 RL支路以外的部分看做一 个有源二端网络,求出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2.5.1 戴维南定理 (b) 等效电压源 (a) 原电路图 解 : (1). 等效电压源电压 UOC等于 a、

19、 b两端的开路电压 。 自 a、 b 处断开 RL支路,设定 UOC参考方向如下图所示,应用叠加定 理求得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2.5.1 戴维南定理 UOC=U1+U2=8V+0.5A 8 =12V 解 : (2). 求等效电阻 RO。 将图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得下图电路,其等效电阻 :Ro=8 . (3). 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接入 RL支路,求得 : I= UOC ( RO+RL) = 1A 2.5.1 戴维南定理 等效电阻 RO的几种求法: (1) 直接法 。 应用等效变换方法 (如串 、 并联等 )直接求出无源二端网络的 等效电阻 。 (2) 开路 /短路法 等效电阻

20、Ro在数值上等于有源网络 N的端口开路电压 Uoc与 短路电流 Isc之比 。 (3)外加电源法 。 对无源二端网络 , 在两端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源 Us,求该电源 提供的电流 Is;或者外加一个电流源 Is,求该电源两端的电压 Us,此时有 Ro=Us/Is. 2.5.1 戴维南定理 使用等效电源定理时应注意: (1)由于等效电源定理的证明过程应用了叠加定理 , 因此 要求被等效的有源二端网络必须是 线性 的 , 内部允许含 有独立源和线性元件 。 至于待求支路或外接负载电路 , 则没有任何限制 , 可以是有源的或无源的 、 线性的或非 线性的 。 (2)正确计算等效参数 Uoc和 Ro是应用

21、等效电源定理的关键 , 应根据实际情况 , 选用合理方法求解 。 (画等效电源电路 时 , 应注意等效电源的参考方向 。 ) 2.5.1 戴维南定理 ( 1)介绍了电阻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主要介绍了之路电 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借助于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 2)重点学习了线性电路的两个重要定理: 叠加定理 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 回顾: 诺顿定理: 任何 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对外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独 立电流源与一个线性电阻相并联的电路来代替。 2.5.2 诺顿定理 诺顿定理: 如图 (a)、 (b)所示, 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R为待求解支路。 等效电流源的 Isc数值等 于 N的端

22、口短路电流。并 联电阻 Ro等于 N 内部所有独立源臵零(电压源短路、电流 源开路)时无源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 如图 (c)、 (d)所示。 2.5.2 诺顿定理 例 9. 用诺顿定理计算下图中的电流 I。 分析:求 RL支路的电流时,先将 RL支路以外的部分看做一 个有源二端网络,求出该网络的诺顿等效电路。 2.5.2 诺顿定理 (b) 等效电压源 (a) 原电路图 解 : (1). 等效电流源电流 ISC等于 a、 b两端的短路电流 。 连接 a、 b, 设定 ISC参考方向如下图所示,应用叠加定理求得有源二端 网络的短路电流: 2.5.2 诺顿定理 ISC=I1+I2=1A+0.5A

23、 =1.5A 解 : (2). 求等效电阻 RO。 将图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得下图电路,其等效电阻 :Ro=8 . (3). 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接入 RL支路,求得 : I= ISC RO (RO+RL)= 1.5 8/12=1A 2.5.2 诺顿定理 2.5.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设一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用戴维南等效电路进行等效 , 并 在端钮处外接负载 RL。 当负载改变时 , 它所获得的功率也 不同 。 试问对于给定的有源二端网络 , 负载满足什么条件 时 , 才能从网络中获得最大的功率呢 ? 负载获得的功率可表示为: 22()oc L L L oL uP i R R RR 2.

24、5.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为了求得最大功率 PL,将上式 对 RL求导,并令其为零,即 当负载满足 RL=RO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PLmax。 2 m ax 4 oc L o uP R 2.5.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例 10.如图所示电路,若负载 RL 为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 ? 解:采用戴维南定理,求出等效 电压源电压: 2 12 6 12 8 36oc s RU U V RR 等效电阻: Ro=R3+(R1 R2)=4+(6 12)=8 根据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 当 RL=Ro时 , 负载 RL将获得最大功率 。 2.5.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进一步讨论: 当 RL=8时,不难求得: I

25、O = 1A; IL = 0.5A; 负载吸收功率 : PL=I2L RL=2W; 电压源产生功率 : PS=IO US=12W; 由此可见 , 电路满足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 并不意味着能保 证有高的功率传输效率 , 这是因为有源二端网络内部存在 功率消耗 。 因此 ,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 , 如何有效地传输和 利用电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 应设法减少损耗 ,提高效率 。 PL在 PS中占的百分比值称为 电路的功率传输效率 . 2.6 受控源 第 1章中介绍了电压源和电流源 , 它们的输出电压或电流 完全由自身的特性所决定 , 而与电路中其他地方的电压或 电流无关 , 故称为独立电源或独立源 。

26、 受控电源 , 简称受控源 , 是一种输出电压或电流受电路 中其他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元件 。 它们是根据某些电子 器件的 “ 受控 ” 特性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 。 例如晶体三 极管的电路模型 。 cbii Ib 为控制变量 , Ic 为受控变量 , 为控制系数 。 2.6 受控源 受控源是双端口元件 , 含控制变量的端口为输入端口 , 含受控变量的端口为输出端口 。 根据控制变量与受控变量 之间不同的控制方式 , 可把受控源分成下面四种类型: 压控电压源 (VCVS):表示电压源输出电压的大小 、 方向要受控 制变量的控制 。 若控制变量为 U1,则输出电压为 U1; 流控电压源 (CCV

27、S) 压控电流源 (VCCS) 流控电流源 (CCCS) 2.6 受控源 图中 、 r、 g和 为控制参数 , 分别称为 电压放大倍数 (无 量纲 )、 转移电阻 (量纲为 )、 转移电导 (量纲为 S)和 电流 放大倍数 (无量纲 )。 控制参数为常数的受控源 , 称作线性 受控源 , 本课程只涉及线性受控源 。 受控源改用 菱形符号 标记 , 以与独立源相区别 。 2.6 受控源 独立源和受控源: 联系 :两者都能输出规定的电压或电流 。 差别 :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 独立源作为电路的输入 , 代表外界对电路的激励 , 是 电路能量的提供者 。 受控源则是用来表征电路内部某处

28、的电流或电压对另 一处电流或电压的控制作用 , 它不代表输入或激励 。 2.6 受控源 分析含受控源电路: 应用叠加定理时,受控源不能单独作用于电路,当其他 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受控源要保留在电路中。 应用戴维南定理时,求开路电压 UOC是对含受控源电路 的计算。求等效电阻 RO时,去掉独立源,受控源要同电阻 一样保留,此时等效电阻的计算采用外加电源法,即在两 端口处外加一电压 U,求得端口处的电流 I,则等效电阻 Ro=U/I。 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也可进行等效变换,但不改变 控制量。 例 10.用结点电压法求下图电路 R3支路的电流 I3。 解 :电路含有流控电流源,其控制变量为 I1,

29、 控制参数为 。 (1)取 c点为电路参考点 , 记 b点的结点电位为 Ub。 (2)将受控源视为独立源,列出结点方程和辅助方程。 1 1 1 1 2 3 1 1 1b U I R U R R R 1 1 1 bUUI R 2.6 受控源 2.6 受控源 例 11.下图 (a)电路 , 用戴维南定理求电压 U3。 已知 R1=6, R2=4, US=10V, IS=4A, r =10。 + U3 - + US - R2 + rI1 - I1 R1 IS ( a) 2.6 受控源 + U3 - + US - R2 + rI1 - I1 R1 IS ( a) ( b) + UOC - + US -

30、 R2 + rI1 - I1 R1 解 :(1)将待求支路断开,如图( b)所示,求该电路的开路 电压 UOC, 因为端口电流为零,所以有 S 1 12 O C 1 2 1 10 V 1 64 10 1 A 4 1 A 6 V U I RR U rI R I 2.6 受控源 IIIRrIU III RR RI 4.6)4.0()610( 4.0 46 4 111 21 2 1 ( b) + UOC - + US - R2 + rI1 - I1 R1 (2)作出相应的无源二端网络,如图( c)所示,采用外加 电源法求等效电阻,在端口处外加一电压 U,端口电流为 I, 则根据分流公式,有 I (

31、c) + U - R2 + rI1 - I1 R1 o 6.4 UR I 所以其等效电阻为 2.6 受控源 ( b) + UOC - + US - R2 + rI1 - I1 R1 (3)作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并与待求支路相联,如图( d)所 示。因为计算出的 UOC=-6V,因而图( d)电路中的等效电压 源实际极性为上负下正,因此可求得 3 S o O C 4 A 6 . 4 6 V 1 9 . 6 VU I R U Ro + U3 - ( d) - 6V + 6.4 IS 2.7 非线性电阻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在 i-u平面上为过原点的曲线;不 满足欧姆定律。如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参数常用 静态电阻 和 动态电阻 来描述; ( 1)静态电阻: ( 2)动态电阻: 本章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