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701602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47.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ppt(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刘 永 启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苏共亡党之鉴 导 语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 李约瑟 , 在 中国科学技术 史 中提出了著名的 “ 李约瑟难题 ” :为什么中国古 代出现了 “ 四大发明 ” , 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 呢 ?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 ” 为什么中共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 , 显示了自强不息的改革 、 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 开放 、 包容的精神 , 而苏共却最终亡党 。 以上两个问题涉及到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科学文化的价值 人文文化(党史文化)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如果中西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 “ 自为 ” 的,那么作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工人 阶级及其政党

2、,就必须很好地审视人类文化 中西 文化的价值。 内 容 概 要 文化发展中的人文主义特征 道统文化“醇厚中和”的人文品格 苏共兴亡的历史文化追溯 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 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外求法和内求法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与互补性 中华文化的本质:道统文化 1.1 认识、改造世界的两条途径: 外求法(西方) 内求法(东方) 西方文化传统 外求法 苏格拉底 2700年以前就曾提出过 “ 认识你自己 ” 。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 “ 理念主义 ” 。 以后出现了宗教,宗教不谈认识自己,只谈上帝。 但直到现在, “ 认识你自己 ” 仍然是一句空谈。 即按照西方传统文化精神,人在对事物实现

3、 认识的过程中,不是从认识自身开始的,主客体之 间是分离的、对立的。这属于 外求法 的范畴 在外求法中,观察过程与思维过程是分离的, 其方法论基础为精神、物质相对立的二元论, 认为科学必须排除精神因素。 把精神世界交给了诸神,纳入神的王国的版图, 而把物质世界留给了人类自己。自此以后,人 的精神和物质就分道扬镳了 (就其主流而言 )。 东方文化传统 内求法 屈原在 离骚 远游 中说: “ 内唯省以端操兮, 求正气之所由 ” 。 古人未把此正式称为内求,而是称为 “ 反求诸 己,而后求诸人 ” 。 论语 中说: “ 君子求 诸己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求,只是古人治学修身的 指导思想,其目的主

4、要是以之获得 “ 自然之 本体 ” ,从而提高人们的各种能力,因而它 属于内修的实践范畴。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人对事物的认识, 则是从认识自身(内求)开始的。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对事 物的认识途径是属于 内求法 的范畴,其方 法论基础是精神物质相统一的一元论的唯 物整体观。 所以,在此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模塑下, 中国古代即出现了反映世界的整体观,以 及思维方式中的直觉思维。 例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也在 奇经八脉考 中讲:“内景隧道,惟反 观者能照察之”。 1.2 中西传统文化的根本差异与互补性 外求法和内求法,两种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的差别,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

5、 人类文明几千年基本沿着外求的道路发展。 东方尤其是中华文化是沿着内求的道路前进的。 如果说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都是为了人类 自身的,那么,西方是多从人类文明的物质方 面去探求;东方则是从认识人类自身来探求。 应该说东方文化有它的特殊意义,它是从人出 发来研究人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东方落后? 即著名的 “ 李约瑟难题 ” 因为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必须把外在的物质 丰富起来,并对其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彻底。 西方文化较早就重视物质,在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物 质就很快丰富和发展起来了。 西方把精神交给 “ 万能的上帝 ” ,很大程度上属于 基督教文化。说世界(精神)是神创的,不

6、需要研究它; 把物质世界留给人,因此物质要研究。所以西方对物质 世界研究比较多,对客观世界掌握比较多,较早他们就 有逻辑学,而中国就不是这样。 如果从人文(人类自身)的高度来看人类文化,中华 文化是从人类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总之,人类文化在满足认识世界时是呈双轨并进的, 双轨都很重要,是互补的。 中华文化的本质:道统文化 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是从人发展起来的 , 人直接 认识自然 、 认识自身 , 直至根本 , 直抓本源 。 农业文明时代 , 其优点是无可比拟的 , 出现了 四大发明 (再加上经络学说算是五大发明了 )。 但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生命活动和意 识 、 道德修养 , 这也可

7、以说中华文化的 “ 道统 ” , 是人文文化 。 所以当人文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候 , 中华文化就一直很发达 , 非常的先进 。 宗教进入中国后的情形: 佛教 汉朝进入中国 , 但它并没有把中国的道统推 翻 , 而是中国文化把佛教中国化了 。 天主教 (基督文化 ) 宋朝 进入中国 , 这样的文化在 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再加上中国道统文化中原有的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 从明朝以后中国就慢慢落后了 。 而西方则接受了东方文化的成果 , 研究物质就有了基 础和优越性 , 所以他们从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搞物质 的科学很快发展起来了 。 这样,中国受基督文化的影响比西方严重得多,因 为西方把精神交

8、给了上帝,人去研究物质了;可是中国 过去就没有研究物质的习惯,把今天的物质称为 ” 形而 下者谓之器 ” ,而对于 “ 形而上者谓之道 ” 的 “ 道 ” 的 研究也受到了削弱。既不研究人也没研究物质,所以道 统文化的思想传统受到了影响。 例如,西学东传后中医地位的削弱。 由此可见,近一百年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 的道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压抑,使得我们在现代科学方 面落后了。 1.3 辩证认识道统文化的价值 实践理性 人类文化是在认识主体和客体中,不断地积累,获得 前进的。而中华道统文化的优势恰恰就在于它是认识人 类自身的。 真正运用起中国道统文化的内求法,最后的结果应该 是 “ 知内而达外

9、 ” ,她是真正使人类文化向前进的,这 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几大发明在世界能够领先的道理。 儒家 礼记 大学 中的八纲 诚意、正心、格物、 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达到 “ 平天下 ” ,这才是道统文化的实质。 道统文化与实践论 道统文化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结合到一起 了:先将自身圆满起来,有了智慧和能力然后再去干事 情,在干事情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再得到进一 步发展和提高,这样反复无穷地发展下去,而不是当个 老学究就完事了。 实践论 (毛泽东): “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 世界的斗争 ,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 自己的主观世界 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

10、自己的 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联系 ” 。 道统文化的实践理性: “ 格物致知 ” 、 “ 知行合一 ” 的精神,表现为改革开放中,允许 “ 先试 ” ,在成功的 基础上予以推广。 二、 文化发展的人文主义特征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 人类与大地母亲 一书中,将人类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中华文明价值的复兴 与普世化预期上。 日本当代哲学家、思想家池田大作在 展望 21 世 纪 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中,清晰论述了中华 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并预言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 类的重要核心。 东方文化的核心就是崇尚精神、崇尚集体。 但传统的大同理想范式都带有乌托邦式的空想色彩, 忽视其物质基础。 论人民

11、民主专政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 “ 康有为写了 大同书 ,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 到达大同的路。 ” 几千年的革命实践表明,唯一可能 的道路是 “ 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 2.1 人类社会文化和文化的发展趋向 前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曾私下对自己的弟 弟说: “ 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 话 ” 。 立党为公的 “ 公 ” ,到底为什么能够成立? 答案不仅在马克思主义,而且还根系深厚的传统 文化。 美国精神(重精神) 欧洲意志(重集体) 日本松下风格(重为公) 2.2 21世纪人文文化的转向 这个问题马克思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12、作了阐述,一 些非马克思主义者也得出与马克思同样的结论。美国社会 学家摩尔根在其 古代社会 中这样写道: “ 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社会的利益绝对地高于个 人的利益 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力的平等, 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这将是古 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更高级形式上 的复活 ” 。 摩尔根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2.3 人文文化影响社会的变化 恩格斯在 论家庭 、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中 , 把摩 尔根的这段话引用了 。 这说明现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 大趋势是: 在 21世纪文化的转向当中 , 东方文化将会起到更大的 作用 。 因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就是

13、崇尚精神 、 崇尚集体 。 这 些 ,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权观 、 人文观 、 道德观 、 价值观 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 温家宝总理曾谈到: “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 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 。 三、道统文化醇厚中和的人文品格:承载马克主义 中国化的无穷张力 周易 中讲: “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 ”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即是中华文化思想的主旋律 , 也是中 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 , 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 因素

14、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的中国近代史 1921年 ,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 程中 ,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 人民进行了 28年浴血奋战 ,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 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 。 3.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 实践证明 ,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毛泽东思 想 , 其三大法宝: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 立自主 , 生动地诠释了道统文化自强不息的 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人文胸襟 ” 。 尚书 有言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 一语

15、道出国家安宁、 政局稳定的根本 ,即在于 “ 民 ” 。以民为本,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本质之所在,奠定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 心理基础 ”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扎根于 “ 民为邦本 ,本固 邦宁 ” 的传统文化理念: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 “ 三个有利于 ” 标准,并以尊重人民 群众首创精神为出发点,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次理 论飞跃。 3.2 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 , 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 “ 和实生物 ” 、 “ 和而不同 ” 等思想 。 主 张人与自然之间 、 人与人之间 、 不同文明 之间和谐共生 。 “ 和 ” 是中国

16、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 , 在中 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 , 增强民 族凝聚力 , 实现睦邻友好 , 各党派荣辱与 共的积极作用 。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 3.3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 “和 ”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 “ 天人合一 , 民胞物与 ” 的 思想 。 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 、 社会的统一 , 物质世界 与精神世界的统一 。 前些年我们搞的 “ 共产主义 ” : 包括 1958年 “ 大跃进 ” “ 文化大革命 ” 以及 “ 文革 ” 的 “ 共产主义 ” 在自然物质和社会领域 , 实际是透支的共产主义:没有物 质基础和群众基

17、础 , 造成社会发展倒退 , 人才万马齐喑 。 从反面深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根系中国传统文 化和现实基础 。 3.4 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发展的整体考量,根系“天 人合一、民胞物与”的道统。创造性地回答了马克 思主义关于“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的问题。 实践证明:醇厚中和的道统文化,具有承载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无穷张力。 一个民族,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里生活, 才能更好的展现活力。 处在新世纪的中国 苏联解体后 , 人们长谈到:苏联建国的 经济基础比中国要好很多 , 为什么苏共始终没 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 中共却能通 过改革开放 , 创造历

18、史的新辉煌呢 ? 四、苏共兴亡的历史文化追溯 苏共亡党、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事 业最大的悲剧,苏联党和人民,已付出了 惨痛代价。 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 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甚 至会重蹈覆辙。 此所谓,彰往而察来。 4.1.1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权力过于集中 、 民主太少 , 政治文明未开化 , 是苏共亡 党的根源 , 也是中共走过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 。 赫鲁晓夫那样 , 把一切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 斯大林似的领袖 , 并不稀奇 。 但遗憾的是 , 斯大林始终没 有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来发展社会主义 大清洗 “文革大革命 ” 期间 “ 左 ” 的运动不断

19、 。 当类似 “ 大清洗 ” 的悲剧一而再 , 再而三地在社会主义 国家重演 , 就不能再看成偶然现象 。 重庆的所谓: “ 唱红 、 打黑 ” , 变成了 “ 唱红 、 黑打 ” 给我们那些启示 ? 4.1苏共亡党的镜鉴 政治文明的未开化 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悲剧的成因 首先,因为共产党执政后,总体上沿用了革命时 期形成的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制度,这在一定 条件下很容易演变为对权力的滥用。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按照马克思所预能在资 本主义民主法治高度发展的阶段,重构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而是更多地吸附了前资本主义的 东西,包括用 “ 阶级斗争 ” 掩盖权力之争,赤 裸裸得消灭 “ 反对派 ” ,表

20、明这种皇权思想已 腐蚀某些执政的共产党人。 固然有领导者个人的责任,但本质上是权力运行缺乏 制约监督的产物。 1980年,邓小平在总结 “ 文化大革命 ” 教训时曾指出: “ 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 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 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 些原因,仍然导致了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 是极其深刻的。 ” 类似“大清洗”运动的根源 这既是总结历史经验,也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果领导者搞 个人专断,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胡锦涛强调, 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党内

21、 民主决策机制。 胡锦涛“七一”讲话: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心中没有人民,忽视群众 利益,是苏共被人民抛弃 的重要原因。 干部靠善于走“上层路 线”、善于制造虚假“政 绩”,使苏共在群众中的 形象和威信,都严重受损。 美苏争霸期间,苏式社会 主义实际是一种动员型的 意识形态,人民是否幸福 安宁并不重要。 斯大林从没有认为赫鲁晓 夫多能干,最欣赏他农民 式的憨厚及对自己无保留 的热爱,后者曾创造在 20 分钟发言中歌颂斯大林 32 次的纪录。 4.1.2 密切联系群众,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当领导者 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产时,绝对的权力必 然走向绝对腐败。 当领

22、导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产时, 绝对的权力必然走向绝对腐败。 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群众的事业 4.1.3 改革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苏共多次面临改革机遇都 失之交臂,除思想僵化保 守外,更重要的是被利益 集团绑架。能不能改革, 改到什么程度,都看是否 合乎他们的利益。 1921年,列宁提出了“新经济 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 制,“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 己的”,恢复农贸市场,允许发 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几乎就是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 乡改革的预演,连细节都相似。 对于改革,斯大林却认为, 不要再“向资本主义退却” 了。尽管列宁曾强调新经 济政策至少坚持 25年,但 列宁死后

23、不到 5年,斯大林 就予以废除。 关键要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滞 改革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勃列日涅夫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正值勃列日涅夫晚 期,他不愿再冒任何变动风险。 苏共干部队伍的超级稳定,导致了既得 利益阶层的形成。 总理柯西金试图触动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时,遭到掌握资源支 配大权的权贵阶层的 强烈反弹。 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尔巴 托夫说:“党内官僚特 权阶层之所以能够产生 和长期存在,最根本的 原因是对权力的垄断, 尤其是对干部分配、任 命权力的垄断。” 戈尔巴乔夫的 “ 新思维 ”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仅 是他进行资本主义复辟的 遮羞布罢了,“改革”是 他玩弄的一种伎俩,他原 本是要搞资

24、本主义。加速 了苏共亡党和演变。 1.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科学社 会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 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2.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指 导思想,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3.否定无产阶级专政。 4.否定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5.抹杀政党的阶级性,把党看作 是全民的党、民族的党、“纯粹 民主”的党。 6.认为共产主义“带有空想性 质”。 苏联 解体 5年后,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做过一个民调: 你怎 么看苏联各个时期? 61%的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 18年最好。谈的最多的是, 80%的家庭分到新房,小汽车剧增,大家都有工作,比较富 裕。比较低廉的物价、免费教育和公费医疗。 是否可

25、让国家回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去? 36%赞成,反对者 42%,人们对这个时期最反感的就是特权 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暴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社会公正受到严重破坏。 中国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4.2 苏共亡党的真正失败者 “ 要深入研究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 就必须首先界定清楚真假马克思主义、真假 社会主义和真假共产党这样一些基本概念 ” 。 (李慎明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 ,列宁就提出,苏维 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无比优越的无产阶级民 主,可是这种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 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度复

26、活。 但列宁的过早去世使其极为重要的文化革命 思想和具体建议没能在全党形成共识。 列宁时期 对列宁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思想的认识、重视 不够 ,甚至有些方面完全背离了列宁的原意。 “ 结果 ,文化建设的有机过程 ,对世界文化的 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高级模 式的塑造都被以最粗暴的方式中断了。在俄 国开始了一个新的文化自我孤立时期、精神 空虚时期 ” 。( 安 米格拉尼扬 著 .俄罗斯 现代化之路为什么如此曲折) 斯大林执政时期 斯大林以后 苏联有过一段 “ 解冻 ” 时期 ,但 “ 除了把所有责任推到斯大林 个人身上、在全党造成不少思想上的混乱外 ,并没有真正激起 全党认真思考关于斯大林

27、文化模式和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等一系 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 俄 马斯洛夫 .斯大林主义意识 形态:形成的历史及其实质) 无论是赫鲁晓夫 ,还是勃列日涅夫 ,他们自己同样也接受和纵容 搞个人崇拜 ,他们的执政风格也是专断的。 事实上已经丧失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实事求是 的实践勇气,以及思想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 失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 失败的是自斯大林开始逐渐脱离实际,乃至 戈尔巴乔夫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唯西方马 首是瞻的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机会主义。 纵观苏共历程 失败的不是社会主义 是自赫鲁晓夫开始,逐渐脱离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搞美苏争霸

28、,拖累人民,乃至 戈尔巴乔夫最终背叛社会主义的另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其“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 。 失败的不是真正和原来意义上的无产阶 级先锋队 苏联共产党 而是自赫鲁晓夫开始 , 逐渐脱离 、 背离 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阶级本质 , 乃至戈 尔巴乔夫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和 人民群众 , 从本质说已经完全蜕化变质的资 产阶级政党 。 回顾我党思想路线的斗争史 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也犯过 “ 极右 ” 、 “ 极 左 ” 的错误 粉碎 “ 四人帮 ” 的政治斗争 文革之后对 “ 两个凡是 ” 错误路线的批判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也是 真正的毛泽东思想战胜了非毛泽东思想。 胜利正源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 是 的优良文化传统。 结束语 这里并不是在渲染“文化决定论” 只是想强调文化建设和文化能力的提升对社 会主义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实践证明,一部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史,就是 一部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史,一部实事求是 的奋斗史,一部文化自觉战胜政治愚昧的文化 创造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