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007905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詩人化學家潘貫教授百年文物展資料提供:潘永興博士撰文:劉廣定教授、郭嘉文小姐化學系故教授潘貫先生為中央研究院首位臺籍院士,長期鑽研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沛然有成;投身科學教育,誨人不倦。潘貫教授逝世廿五週年時,其子女不僅為興建化學系新大樓捐款,後又將其手稿文物捐贈予本校圖書館永久典藏,以潘教授為學念茲在茲之精神為典範,期為後代學子之惕勵。今年適逢潘教授百歲冥誕,化學系與圖書館共同籌辦紀念活動,除於化學系舉辦紀念研討會外,並在圖書館舉辦詩人化學家潘貫教授百年文物展,以資紀念。本次百年文物展內容簡介如后:生平傳略 潘貫教授,字凌雲,1907年5月29日生於臺南。幼時在家塾研讀漢文,直至十三歲始接受學

2、校教育。大學就讀於臺北帝國大學,為日治時期少數研習化學之臺灣青年。潘教授畢生致力於拉曼光譜、電化學、放射化學與分析化學之研究,並關心科學教育之發展;擔任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將近卅年,1958年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潘教授亦能為詩,多年來常以詩明志。夫人林雪治女士,畢業於臺南高等女校,持家有成;育有兩子兩女,按次為永興、淑慧、文慧與永昭。1974年9月2日潘教授病逝臺北,享年68歲。求學生涯潘父子聯公為前清武科秀才,日治時期執醫為業。因不願其子受異族教育,故潘貫教授習讀漢文,至十三歲時才送至臺南長老教會中學附屬小學接受新式教育,後相繼就讀於臺南州立第二公學校、臺南州立第二中學,以為興宗國求科學為

3、志而進入臺北高等學校理科、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院化學科。潘教授於臺北帝大時期即追隨松野吉松教授,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同校大學院(即現今之研究所)得文部省獎學金進行拉曼光譜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籍青年多受箝制,就讀大學之人已在少數,能進入大學院者更屈指可數,顯見潘教授之優異。惟松野教授因病退休返日而其博士論文審查遭受延宕,與臺灣首位理學博士之銜失之交臂。大學時期之研究 潘貫教授在臺北帝大求學期間,受到印度物理學家拉曼(Venkata Raman)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影響,致力於有機化合物之拉曼光譜研究。終日埋首研究室中,從合成各種化合物,到裝置光源、拍攝照片,皆其一人為之,1932年自製發光器成功,曾有詩云

4、:世人地獄我天堂,暗室雙重紫外光。1933年之學士畢業論文即是以拉曼效應為題;1933年至1937年間發表的八篇論文中,七篇是與指導教授松野先生並列作者外,有一篇僅為潘教授一人具名,備日後申請博士學位之用,亦可見其貢獻。論文中報告了多種有機化合物特定官能基之拉曼光譜數據,並試圖藉此解決一些化學結構上的問題,對早期的有機化合物光譜研究有相當價值。光復後獻身研究與教育潘貫教授離開臺北帝大之後,初執教於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國立成功大學前身)電氣化學科,普受學生歡迎,對臺籍學生照顧尤多。並曾發表關子嶺溫泉成分的研究論文一篇。未改為興宗國求科學之初衷,專注於研究與教學,認真培養年輕一代學子,中央研究院院士

5、李遠哲先生、林聖賢先生均出其門下。在臺大任教近三十年,平日除課務外,終日埋首實驗室從事研究,孜孜不倦。其治學嚴謹之態度及關愛學生之情誼,許多受惠學生至今感念不已。潘教授曾短期擔任理學院院長,謙沖自牧,鉅細靡遺,使院務大有進展。兼任化學系系主任期間,更是竭盡心力,推展系務,建造理化大樓及同位素館(今年已拆除重建)厥功至偉。潘教授熱心科學教育,民國35年曾在新生報發表臺灣科學的前途,民國44-45年曾為中國自然科學促進會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為科學教育雜誌前後撰文十餘篇介紹科學新知與國外研究機構現狀。民國50年,潘教授曾受邀參加陽明山會談,針對科學教育問題提出務實建言。光復後之研究與對臺大的貢獻除早

6、年的拉曼光譜研究外,潘貫教授任教臺灣大學期間,積極從事電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民國44年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資助,由臺大選派赴美國加州大學,進行氧化銀電極之熱力學研究外,足跡亦遍至英、法、德、瑞士等地,進行各大學化學教育與研究之考察。後期進行錯化合物之物理化學研究,測定或計算多種常數及數值,在熱力學研究方面頗有貢獻,並受國內外專家之囑目。迄辭世為止,潘教授出版有定性化學分析、理論化學二教科書,並發表相關論文六十篇,對化學研究者提供寶貴研究資料及科學新知識,貢獻匪淺。民國三、四十年代,民生困頓,然潘教授拒絕外界兼職工作,除學術研究以外,別無旁騖,專心致力研究,克服國內研究設備及器材之困難,自行純化

7、試劑,設計儀器,促進國內科學之發展與進步。給予學生極佳之經驗,其門弟子蔣樹基先生於四十餘年後,將其在美國化學工業界之成就歸功於潘教授之教誨,可見一斑。學術榮譽及其他貢獻 潘貫教授獲日本東北大學頒給理學博士之榮銜。 民國47年4月潘教授榮膺中央研究院第二屆院士,該次選舉為國民政府遷臺後之首次院士選舉,潘教授為第一位當選院士之臺籍人士。 民國40年起歷屆高等考試均受聘為典試委員,並先後擔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委員會委員、原子能委員會委員等職,均與其學術報國之夙願相符。 民國45年國立清華大學於新竹復校,首即成立原子科學研究所,潘教授兼任教授與研究員,主持放射化學研究之發展,為該校之建

8、設貢獻心力。吟詩述懷潘貫教授幼承庭訓,心繫祖國,痛惡日人之統治,習漢文至十三歲始入小學。後仍勤讀不懈,自十四歲初作以後,常以詩紓懷,從詩中可見其熱愛宗邦之情懷。潘教授提到詩者心之聲也,受殖民其自由不可得,惟藉舊詩隱影潛行。晚年將自己作品選擇部分集結為凌雲詩集(未刊本),依著作時期分作寒窗集(1924-1937年)、孤鴻集(1937-1945年)、光復集(1945-1946年)與秋濤集(1947年-),可視為潘教授一生心情之寫照。寒窗集所述時期,跨越潘教授自中學至研究所之學生時期,多為遊歷之作,惟寄寓意於景色之中,表達受異族統治之困頓心情。1937年潘教授離開學校,亦為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啟戰端之時

9、,藉孤鴻集表達對戰爭之無奈,憐惜百姓所受戰亂之苦。光復集則書寫抗戰勝利回歸祖國之興奮心情。秋濤集作品不多,零星有偶感、贈友、病中紓懷等等。其詩作向少示人,民國39年底傅斯年校長遽然謝世,潘教授曾賦詩三首以為悼念,為芳鄰哲學系方東美教授得知,讀其詩後大為讚賞,贈詩一首,其末句即為詩史長留海嶠春。今得潘教授男女公子同意,將潘教授自選詩及晚年幾首未完稿彙印成集,分贈各界,以為本次特展紀念。熱心科學教育的潘貫教授劉廣定教授本系已故的潘貫教授除在拉曼光譜及電化學研究上有卓越表現,還開啟了台灣的放射化學研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對科學教育也非常熱心。早在台灣光復之前任教於台南高工(今成功大學的前身)時即以認真

10、教學廣受學生歡迎。曾就讀台南高工的化學系名譽教授許東明先生就對筆者說過:潘先生講課比其他日本教授都好。潘貫教授科學教育有關著作民國35年(1946)臺灣科學教育的前途,新生報35年9月22日民國44年(1955)第IV族稀有元素化學,科學教育第1卷第1期,頁6-8化學實驗室火災及爆炸的發生和預防,科學教育第1卷第1期,頁18-20日本原子能研究計劃,科學教育第1卷第1期,頁32-33人造新元素的核反應及化學反應,科學教育第1卷第2期,頁11-19民國45年(1956)美國加州大學化學院,科學教育第2卷第3期,頁50-54美國加州大學化學院II,科學教育第2卷第3期,頁34-38美國大學歷訪記,

11、科學教育第2卷第5期,頁48-56釷化學之進步,科學教育第2卷第6期,頁17-22美國大學訪問記,科學教育第2卷第6期,頁58-60民國46年(1957)鈾化學之進展,科學教育第3卷第1期,頁8-16美國大學訪問記(三),科學教育第3卷第1期,頁53-56美國大學歷訪記(四),科學教育第3卷第2期,頁51-54吸收光譜化學之進展,科學教育第3卷第3期,頁9-15放射性同位素與化學 I.物理化學與同位素之利用,科學教育第3卷第4期,頁7-11, 35放射性同位素與化學 II.放射性同位素與化學分析,科學教育第3卷第5期,頁17-19, 62人工放射性新元素,科學教育第3卷第6期,頁19-23民國

12、47年(1958)放射性同位素與化學(續),科學教育第4卷第1期,頁15-18最近物理化學之進展(I),科學教育第4卷第4期,頁11-16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及化學系(I),科學教育第4卷第4期,頁40-45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及化學系(II),科學教育第4卷第5期,頁42-53民國48年(1959)最近物理化學之進展(II),科學教育第5卷第1期,頁14-21, 45民國49年(1960)磁化學之發展與核磁共鳴,科學教育第6卷第12期,頁1-11民國50年(1961)化學實驗與設備(I),科學教育第7卷第2期,頁5-14化學實驗與設備(II),科學教育第7卷第3期,頁3-10化學實驗與設備(II

13、I),科學教育第7卷第4期,頁1-11化學實驗與設備(IV),科學教育第7卷第5期,頁7-14化學實驗與設備(V),科學教育第7卷第6期,頁24-27民國51年(1962)配位化合物物理化學研究之進步,科學教育第8卷第2期,頁10-14, 17日本國立大學與研究所之近況(I),科學教育第8卷第11期,頁1-9, 18日本國立大學與研究所之近況(II),科學教育第8卷第12期,頁10-15民國52年(1963)日本國立大學與研究所之近況(III),科學教育第9卷第1期,頁19-26, 11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簡介,科學教育第9卷第3期,頁42-51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簡介(II),科學教育第9卷第4期,

14、頁44-49台灣光復後,潘教授北上就任臺大化學系教授,雖因病住臺大醫院兩年多,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新生報的星期專論仍發表了一篇台灣科學教育的前途,因他認為自太平洋開戰(即日本偷製珍珠港)以來台灣的科學教育水準已降了一級,光復後因種種原因又降了一級。故依古訓君子慎始,在光復之初,建設之氣方興之時提出了改善師資、實驗設備與補給、教員生活及身份的保障、考試制度、授課語言及知識青年就業六方面現行缺失的建言。潘教授認為教育至為重要,國家民族之盛衰,文化水準之高下,繫在教育工作者的雙肩。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後有書感詩二首,其一之末二句為惟有精誠推化育,可能喚起國魂來。仍是強調教育的重要。民國四十四

15、年,中華自然科學促進會決定自三月起正式出版科學教育雙月刊(四十八年起改月刊,後由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接辦,今仍繼續出刊),由潘教授擔任出版委員會主任委員,但因六月後赴美研究而辭職。該刊第一期潘教授共寫了兩篇專文及一篇科學新聞,其後一直到民國五十二年,總共發表過32篇文章(見附錄)。介紹化學新知、化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美國大學化學系1955-1956年現況、日本的國立大學化學系及原子能研究所1962年現況,以及大學化學實驗室災害預防並詳列實驗內容及設備、藥品,也介紹了臺大化學系及化學研究所民國四十七年的現況。在國外資訊難得之當時,使青年學生與教師得知國際化學之進步現況,也無私地提供當年陸續成立

16、的新化學系充分的參考資料。他是早年科學教育雜誌發表文章最多的作者,可見其對科學教育發展的熱心了。潘教授寫過定性分析化學(民國46年)和理論化學(現稱物理化學)(民國49年)兩本中文大學用書,便於英文程度不佳者學習。也是對科學教育的一項貢獻吧。回憶理論化學老師潘貫教授杜祖健教授 我們進去臺大化學系是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當時是國共內亂的高潮而社會極不安定。但一進去臺大校園,完全是安靜求學問的oasis。學生只忙于念書,完全忘去了外面關心的內亂的後果。考上了臺大後,有了一些關懷。我們剛畢業了高中,現在就是快做一個大學生,前途有光明,我懷抱了大大的希望。一旦進去了大學以後,憂的部分比高興的部分

17、變大了。第一我佩服了同學大家都聰明,感覺到如果我不努力,恐怕趕不上同學。第二吃驚的是課本都是英文。要懂化學及數學,物理以前,先要懂課本裡描寫的英語才好。第一年級唸的主要的是基本課程。化學有關的課只有普通化學。第二年級就化學的課多一點。有了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潘先生是教理論化學的教授,所以我們到了三年級以後,才學潘先生的課。潘先生待人溫和但外面有嚴肅的表態,很有深深學問的學者的樣子,受學生及其他教員的尊敬。當時理論化學課有二種。一種是理論化學 I,由潘先生教而繼續了二個學期。另外一課是理論化學 II,由林渭川先生教,是只是一個學期的課。潘先生教的理論化學是一般性的物理化學,而且林先生

18、教的是所謂量子化學。潘先生教書很有計畫,而自編課本,給我們一本。當時台灣幾乎沒有物理化學的課本及參考書,所以潘先生編的課本是我們唯一的書,而且很有用。潘先生的專門是電化學,所以這一部分描寫的比較詳細一點。我覺得電化學是複雜而難懂,很佩服潘先生能夠專門研究這麼不好唸的學問。1954年我留學美國在Univ. of Notre Dame唸M. S.,有一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Dr. Debye來Notre Dame教一週。我唸了潘先生的理論化學的時候,他教了Debye-Hckel Theory。所以我拍照了Debye先生的講課,請他簽名幾張我照的他的相片。我馬上郵寄給了潘先生。他好像很高興接受我送給了他

19、的照片。馬上回信給我答謝。他教的理論化學裡面,我們又學了Oswald的Osmotic Pressure。1990年以來,我去了Estonia三次。第二次是去的時候,我在Tartu大學演講了一次。Tartu大學的化學系主任帶我參觀系內。參觀的時候,我注意到一件告示。這就是Tartu大學化學系畢業有名的化學家。其中我看到了Oswald的名字。馬上回憶了潘先生教了我們理論化學內的Oswalds Osmotic Pressure。真可惜,這個時候,潘先生已經不在世,沒有辦法告訴他我的發現。來美國後,我唸了生物化學,但也有一點和物理化學有關的部分。這是Raman Spectroscopy。我寫了二本拉曼

20、光譜學的書。第一本是從美國有名的出版社John Wiley出版。第二本是我用日文寫的拉曼光譜學概論,是由日本的化學同人出版社出版的。現在我是中國大陸的中國拉曼光譜學會的名譽顧問。我開始研究拉曼光譜學是1970年,潘先生已經逝去了註1,也沒有辦法告訴他我研究物理化學的部分。除了傳授潘先生的學問以外,我有一點和潘先生私人關係。潘先生有長男在美國唸書,所以他極關懷他的公子。有一天他寫信給我,請我盡量協助他。在學問上我沒有辦法協助他,但他時常來訪問我家,所以有了機會和他做朋友。盡了一點對潘先生的恩。另外一個是潘先生的女兒在Colorado State Univ. 的植物系唸書。她的先生是從科羅拉多州立

21、大學得到了無機化學的博士。因為無機化學不容易得職,他請我幫忙他。因為潘先生的女婿,我暫時僱用了二年,等到他找到了更好的職業以後,才離開我的研究室。所以我覺得很高興,我和潘先生除了師生關係以外,與潘先生的公子、小姐有保持了私人親密的關係。潘先生已經到了西山已有25年註2,但我們學生永遠保持對潘先生尊仰的感情,很感謝他給我們很好的教育。註1:潘貫教授於1974年逝世。註2:此文為筆者於1999年4月為臺大化學系舉辦之潘貫教授逝世25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所寫。回憶潘貫老師杜祖健教授我們是1949年進入臺大化學系,一年級的時候我們主要的是受了基本課程,所以化學科目只有普通化學,二年級有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22、,到了三年級才有理論化學。當時physical chemistry叫做理論化學,而且有理論化學I及理論化學II。理論化學I有潘貫先生執教而理論化學II由林渭川先生教量子化學。當時我們第一次和理論化學接觸,所以所有的內容對我們是新世界。當時最困難的一件事是沒有課本。但潘先生自己印出來講義分布給我們,有很多的幫助。內容我還記得是thermodynamics及電解理論。所以1954年來美國留學我再念專門一課叫做thermodynamics。電解理論聽說是潘先生的專科。我對Debye-Hckel的理論記得很清楚。1954年我在Notre Dame化學系當研究生的時候,Dr. Debye特別來演講二個禮

23、拜,所以我照了相片,得到Debye先生的簽名,寄給潘先生,潘先生很高興,寫信來答謝我。約十年前,我在Estonia的Tartu大學化學系講了seminar的時候,系裡的wall上有有名的畢業生的名字,我看到了Hckel的名字。馬上想起了潘先生教我們的電解質內容。我來了美國(1954年)潘先生時時寫信給我。尤其是1960年以候受信比較多。原因是潘先生公子潘永興在Salt Lake City 的Univ. of Utah念書。當時我在Logan的Utah State University 做Assistant Professor,潘先生叫我照顧潘永興。所以有時候,週末潘永興來我家住了一、二天。因為

24、潘先生宿舍是台北的我家的後面,所以我有機會回台就拜訪潘先生,他也很高興見我,而招待我午飯。1970年以後,又與潘先生的兒子有關係了。這個時候潘先生已經去世了,所以沒有交往。有一天林資深同學來找我,他說他是潘先生的女婿,在Colorado State Univ.化學系得到了博士號。當時我在同一校做生化學系的教授,所以不知道潘先生女兒潘淑慧也在同一鎮在Collins。林君說不容易找工作,能不能在我研究室暫時做postdoc,所以林君在我研究室2年,後來他找到工作離開Colorado前往New York。這時候潘先生已不在世,所以不能報告潘先生,小姐的生活情況。但我覺得很高興,因為和潘先生在公私兩方

25、面都有了關係。我保留1951-52年時候的理論化學的試題,因為太多,拿出來一部分給大家看看,當時潘先生怎麼樣教書。追念恩師 潘貫教授陳志雄博士回想大四當年在化學系館活動的那段時光,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一樣。進入教授的實驗室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是化學系同學們一直所渴望的。我很幸運被潘教授接受,進入物理化學研究室學習,老師安排我利用極譜儀測定Germanium離子濃度變化以求取動力學數據,來推斷其與perchlorate氧化還原的反應機構。研究室是我們大四生活的重心,平常大家都習慣以系館為家,即使已經畢業在等待兵役通知,仍然常往系館跑。1974年畢業後的暑假,不記得是哪一天,我一如往常一早就到實驗室,

26、在化學系館前遇到許東明教授,當老師告知潘教授已經”走了”,我一時不能置信,因為就在幾天前,恩師還在病榻叮嚀我重新整理專題報告的實驗數據和準備發表paper的事情,當時我還很高興恩師身體狀況有了改善,有精神可以督促我們這群學生。事後想起來,更是敬佩老師指導學生用心和敬業精神。化學熱力學是大三時候的重頭戲,潘教授一直擔負傳授這門科目的重任。老師上課的習慣是一面埋頭寫黑板一面口中念念有詞,一席白色實驗衣隨著寫黑板的身軀舞動。上老師課的時候氣氛通常都比較嚴肅,大家深怕漏聽了什麼;但老師偶爾會搔著一頭白髮轉身向大家一笑讓我們受寵若驚,而稍微舒緩緊張的氣氛,讓大家從一堆公式中暫時回過神來。 潘教授研究室雖

27、然沒有像現在方便使用的整套儀器,但所使用的伏特計和安培計等儀表都非常精密,老師將這些儀表組裝成potentiometer進行許多熱力學數據的量測。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具以感應線圈驅動的懸吊反射鏡片,當極微量的電流通過感應線圈時,就可以使鏡片轉動而由反射光點的移動突顯出來,它可以讓我們察覺到0.01 mv的差異,這在當時對一般儀器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潘教授設計的這套裝置卻輕易做到了。這些經驗讓我了解到研究的精髓在於對問題根本的認識,和能融會貫通的使用手邊的工具,用心多於用力。潘教授要求研究室的每一位同學將所有實驗用的分析天平、量瓶、滴定管都必須重新校正,所有的量測數據都必須標記誤差,非prima

28、ry standard化學藥劑都必須分析標定,這些訓練養成我們日後嚴謹的工作態度。由於研究經費有限,我們必須自製甘汞參考電極,去離子水經過三次蒸餾(添加高錳酸鉀)以獲得超純水,以zinc amalgam去除氮氣中的微量氧氣以獲得高純度氮氣和純化回收的水銀。凡此種種看似克難,卻讓我們真正了解書中所學,並培養我們自行動手組裝設備的能力。當然,老師的得力助手,研究室的黃德順先生和助理們,自然成為指導我們這群學生的主要功臣。老師的視力不佳,需要藉助放大鏡看書,即使如此,老師仍利用每一刻時間,總是在回家晚餐後,再搭公車回研究室看書。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滿頭白髮的老師倒在破舊的長椅上稍事休息,讓我們非常感佩

29、也有些憐惜。老師雖然平時要求嚴格,但也有溫暖和靄可親的一面,除了會關心我們的生活,甚至對我們交女朋友的事情偶而也會表示意見。值得一提的是,潘教授研究室全體師生和助理每學期的聚餐這件大事,每次老師和師母都很費心的安排,讓我們記憶深刻。當年冬天,老師邀請大家到他沽嶺街台大宿舍家裡吃火鍋,這真是一頓大餐,除了滿桌豐盛的食物之外,老師還準備了葡萄酒,更帶動了整個晚上的氣氛。三四月台北的春天,陽明山花季上場,老師在優雅的陽明山台大招待所安排了另一次聚餐。當天上午,有些人跌坐在日本式的塌塌米上閒聊,有些人則在台階下的小院子裡烤肉,宛如一家人,那情景真是令人難忘。面對著和室外的青山襯托著各種顏色的杜鵑花,老

30、師一時興起還吟詩給大家聽,我們這才知道老師喜歡詩詞的熱情不下於科學研究。光陰荏苒,恩師離開我們已經33年了,值此恩師百年文物特展,任何言辭都無法表達我們對恩師的感念。哲人已遠,風範猶存,老師的所言所行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喜歡做實驗 蔣樹基博士(1960)我很喜歡做化學實驗。總算等到大四才有自己做實驗的地方。1960年在系主任潘貫教授細心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學士論文。題目是Paper Electrophoresis。潘主任覺得我做的實驗還算不錯,經他仔細分析和再做結論,實驗結果在J. Chinese Chem. Soc.發表。在大四的時候(1960),台灣化學藥品和儀器非常缺乏。記得當時整個做

31、實驗的set-up都是自己用玻璃管、玻璃板及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裝置起來的。做Electrophoresis需要一個高壓的電源(Power Supply),還好我對電器也有相當的興趣。向朋友借了九個真空管再加上自己家裡有的零件,設計安裝了一個很穩定的電源。這個電源能產生相當高的電壓,可到810 Volts,當時這種高壓電源在台灣是買不到的。在大四自己設計裝置儀器和創造新的東西,當時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開始工作之後才知道這種訓練很有用。這些訓練讓我做到FMC公司同事做不到的事。替公司解決了不少化學上的難題,也替公司賺了不少錢。今天在公司工廠裡用的技術被稱為”蔣氏化學效應”(The Chiang Effect)”。我一共有十八個專利權,其中五個是用用電化學製造雙氧水,在公司裡這個發明被稱為蔣氏電化槽(Chiang Cell)。這些榮譽都可以追源到當時潘主任對我細心的指導和訓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