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924400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精选多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 1“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三纲八目合而为之则为 大学之道。这是古人对于大学的理解,而做到三纲八目才算成就大学之 道,也就成了圣人。而今对于大学生的理解则是: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 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 生是一个国家崛起中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学古通今,对于如何继承和弘扬 爱国主义传统则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融汇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2、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 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正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就要 发挥“主心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新时代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 系,具有“主心骨”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第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 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自己,不断学 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第二,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党的大政方针,贯 彻执行党的思想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完成学业,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 人。第三,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鼓舞斗志。第四,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 标尺,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 2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 识和奉献

4、精神。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3.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4.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 3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 的基本内容。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 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 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5、对美的感受力、 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加强 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传承 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 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 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由内心“集义所生”(集义,犹言积善,指事情 皆合于义。见孟子公孙丑上朱熹注),不待外求。后人把“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爱国主义正是这种 正气和节

6、操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是被看作一种“大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等等,崇尚气节, 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心,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并 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 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廓然大公”等作为价值理想,就是要 求社会成员奉公尽忠。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所谓“成天下之大事”等,都表 现了胸怀天下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经过一代代人的充实提高,到了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 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7、,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 名言,对之做了精辟总结,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 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成就未来。把我们的大学生们培养成如此有大爱的人,正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了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 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美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 序,建立道德自我。礼记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普通民众,一心所要行的,都是把修身看作根本。修身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

8、,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为治国平天下打下基 础。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 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曾子所说的“吾 日三省吾身”。中国传统道德历来有“慎独”的告诫。慎独,出自礼记:“君子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而无他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种修己内省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 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审美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感性能 力的重要作用,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那就首

9、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格修养。只有具备有良好情操、美好道德的人才能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和超越自己。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尽管在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认识上互有差异,但他们 都深信天地、自然和人不可分割,这种内在联系的经典概括就是“天人合 一”、“天人合德”。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 序。”思想家把人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共生的现象称之为道德。当人遵守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道德时,儒者因明致 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当人们用道德指导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

10、的认识,达到新的“天人合一”时,便形成了新的、更具有现实指导性的道 德思想,也即“天人合德。”“天人合德”的道德观崇尚“仁者爱人”,塑造了 中华民族明白达观的人生理念,也表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既强调人的主体地 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 自然的完美融合的特点。“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其理论基础就是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大系统,人与自然共处在这个宇宙大系统之中。但是,由于无保留地开发自然,无节制地消费,享受自然物,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高度紧张起来。今日世界已经面临竭泽而渔的困境,人类盲目地征服自然已经遭到自 然界的报复,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不断

11、涌来,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 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 教育的重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系辞下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也就是说,天道运行,一往直前,健动不止,生生不已;君子应效法天地之美德,做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贯彻古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 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如礼记大学称赞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自强不息

12、 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 神。自强不息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 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 来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自强不息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着独立的人格;表现 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 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等。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

13、动的走 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精神动力。高等学校的审美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 养青年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审美精神。21 世纪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们,只有具备自我超越、不 断进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高尚情操和审美精神,才能够战胜一切前 进道路上的困难和艰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实现自身价值。青铜器与弘扬民族文化中国人的骄傲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 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

14、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十 六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 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装饰较少,反映出远古先民纯朴的审美意识。夏代(21世纪B.C16世纪B.C)的青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 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相呼应。商代(16世纪B.C11世纪B.C)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 见,花纹繁缛精致,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西周时期(11世纪B.C776B.C)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 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春秋战国(776B.C221B.C)时青铜器一改过去的设计,风格纤巧、 清新,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极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秦代以后(221B.C1840A.D),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 镜经过更新、创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 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