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6924399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期末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持续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纵深发展。这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D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公元三世纪,古罗马的一些大庄园主把庄园分成小块土地,出租给奴隶或破产的自由农民耕种,收取一定数量的地租。这种租种土地的人,称为“隶农”。他们要向大庄园主缴纳大量劳动产品作为地租。对此下列认识

2、正确的是“隶农制”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占有“隶农”是庄园主发财的总根子地租是庄园主剥削“隶农”的基础“隶农制”能够促进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ABCD3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谷、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 )说明社会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说明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为昨天所借鉴ABCD4热播剧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从部队复员的雷东宝安排人在围墙上写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标语。这表明在当时农村(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3、推行人民公社体制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5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能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据此可知,早期社会主义( )A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实际B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C没有设计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D重视阶级斗争以及社会革命6日耳曼人在征服西罗马帝国后,越过奴隶社会,直接由原始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我国的西藏通过民主改革,越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由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表明社会形态的演进( )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各具特色要通过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去完成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的统一必须通过

4、和平演变方式完成社会形态更替ABCD7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提出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促使这一飞跃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矛盾的加剧B社会生产力的

5、发展C工人运动的推动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9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ABCD10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社会变革( )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

6、础ABCD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弗兰克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理大发现的经济根

7、源和社会根源?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

8、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条件:海权,工业,殖民(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比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在方式上的不同。三、开放性试题12 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打造活动型课程、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收集运用资料信息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列举一个反映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9、转变的具体实例。(2)结合所举实例,运用教材相关知识,为解决实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四、图表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运动和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第一次为拨乱反正第二次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和“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和“所有制经济崇拜”,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二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19783645113257.567.72006

10、2180713950035.843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材料四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后两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3)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五、辨析题14阅读

11、材料,完成问题。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被债主卖到其他氏族部落充当奴隶。此外,惩罚罪犯、海盗掠夺、拐卖人口、奴隶买卖、家生奴隶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的典型。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

12、,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有人认为:“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试卷第6页,共6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持续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纵深发展”,这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D正确。A: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A错误。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B错误。C:中华人民共和国

13、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错误。故本题选D。2B【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制剥削。:“大庄园主把庄园分成小块土地,出租给奴隶或破产的自由农民耕种,收取一定数量的地租”,这是一种封建生产关系,体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正确。: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说法错误。:相对于奴隶,“隶农”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使隶农有了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正确。故本题选B。 3B【详解】:人类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发展过程,而不是一

14、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说法错误。:依题意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谷、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表明人类从未停止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也遵循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符合题意。:应该是昨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为今天所借鉴,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C【详解】C:“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最常见的一条标语,意思是农民向国家和集体缴纳一定的税赋和提留后,剩下的全部归自己所有,C符合题意。ABD: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行人民公社体制、开展打土豪分田

15、地,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A【详解】A:材料“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说明早期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实际,只是空想,不能变成现实,A符合题意。B:早期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B错误。C:早期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设计了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C错误。D:早期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D错误。故本题选A。6B【详解】:材料说明社会形态的演进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各具特色,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

16、过程的统一,符合题意。:这两个选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选B。7D【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但不是“主要矛盾”提出的依据,排除A。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但不是“主要矛盾”提出的依据,B不合题意。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于1957年,C不合题意。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D

17、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B【详解】B: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只是空想的原因就是它诞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期,他们的理论不成熟,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但是,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这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因此,促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正确。ACD:三项均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但都不是根本条件,ACD排除。故本题选B。9C【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占有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可以获得除地租外

18、的一部分劳动成果,符合题意。: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大部分的土地,而不是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排除。:国家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错误。故本题选C。10D【详解】: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符合题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不符合题意。:该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排除。故本题选D。11(1)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2)不同:中国“一带一路”,共享机遇、

19、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军事征服。 第(1)问,根据材料“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可知促成地理大发现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是地理大发现的社会根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看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希望与周边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从材料“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殖民扩张、军事征服是其主要方式。12(1)言之有理即可。(2)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1)问,学生可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从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民主、法治、安全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而社会供给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等切入。第(2)问,学生可以针对上一问提出的具体实例,提出如何促进协调发展、充分发展,以满足人们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13(1)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2)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

21、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回答其他政策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依据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冲破个人的崇拜,第二次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后两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性事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2)根据材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可知改革是为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根据材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推进改

22、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可知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3)本题要联系教材知识相关内容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14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进步应看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存在剥削与否。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任意处置奴隶,并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从这点来说是残酷的;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设,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奴隶社会的建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城市和文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

23、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社会历史的进步。综上,这不是历史的倒退。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任意处置奴隶,并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从这点来说是残酷的,观点认识到了这一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设,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城市和文字,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历史的倒退。由此可知,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进步应看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存在剥削与否。种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第7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