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基本原理卫生政策分析.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905535 上传时间:2020-11-0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政策分析基本原理卫生政策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政策分析基本原理卫生政策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政策分析基本原理卫生政策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政策分析基本原理卫生政策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分析基本原理卫生政策分析.ppt(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政策分析基本原理 彭晓明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系 87330696 政策基本要素(政策系统基本要素) 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政策分析相关理论 第一节 政策基本要素 政策主体 (policy subject) 政策客体 (policy object) 政策价值 (policy value) 政策内容 (policy contents) 政策形式 (policy form) 政策效果 (policy effect) 政策环境 (policy environment) 1、政策主体 (policy subject) 政策主体 参与或影响政策的制定、 执行、评估、监控等过程的行为者(个 人、组织、机构)

2、。 在整个政策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也受到 政策环境和政策客体的作用。 政策主体 执政者(直接主 体、 决定主 体 ) 政治家和执政党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非执政者(间接主 体、 影响主体 ) 利益集团 :游说、诉 讼、传媒 公民 在野党 政策主体的类型 ( 1)政治家和政党 政治家和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中的中坚 力量。政治家通常将其所代表的利益集 团的利益需求转换为社会公共权威意志。 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策转换能力,政治家 通常结成政党进行活动。 政党参与政策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 直接的方式 间接的方式 (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主要承当以 下功能: 利益协调与交换; 利益表

3、达; 政策文本的合法化。 (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其原因主要有四个: A、 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领域具有的天然优势 B、 公共政策课题技术化趋势的发展和行政机关 话语霸权的扩大; C、 对公共政策效能需求的提高和行政机关自由 裁量权的扩大; D、 行政官僚自身利益的膨胀 。 政策主体 执政者(直接主 体) 政治家和执政党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非执政者(间接主 体) 利益集团 :游说、 诉讼、宣传、捐款、 抗议 公民 在野党 政策主体的类型 2、政策客体 (policy object) 政策客体 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以及与问题的处理相关的人、组

4、织和机 构。 ( 1)社会问题 三种不同结构的政策问题 实质性问题、程序性问题 要素 结构优良 结构适度 结构不良 利益相关 者 一个或少数 一个或少 数 许多 方 案 数量有限 数量有限 无限 价值 、 目 标 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 未知或冲 突 后 果 确定或有风 险 不确定 不确定 概 率 可以计算 不可计算 不可计算 三种不同结构的政策问题: ( 2)目标群体 -从人的角度 全体、区域、特殊 受益、受损 支持、容忍、反抗 3、政策价值 (policy value) 政策价值是政策运行过程的生命与动力, 是政策成功与否的内在基因。 政策价值实际就是政策的阶级本质,是 阶级与集团的利益与意志

5、。 正价值、负价值、零价值 自身价值、创造价值 4、政策内容 (policy contents) 是政策主体、客体、价值等的综合 构成要件 5、政策形式 (policy form) 六、政策效果 (policy effect) 七、政策环境 (policy environment) 第二节 政策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 渐进理性模型 规范最佳模型 混合扫描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 机构 -制度模型 利益集团模型 精英模型 过程模型 上下来去模型 一、理性主义模型 全面理性模型 ( Comprehensive- rational model) 又称纯粹理性模型 ( Pure-rati

6、onality model), 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全面的资料做 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 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 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 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 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在决策过程中, 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 的备选方案。 纯粹理性模型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可 以同其他问题相区别,它是重要的。 2、引导决策者作出决策的各种目标和价值是明确 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3、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

7、案可能出现的结果 (成本 /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 5、每一个选择方案和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 选择方案相比较。 6、决定者将采用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标 和价值的方案。 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是 西蒙 (Herbert A. Simon)和马奇 (James G. March) 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 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 是取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 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 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 的”可能备选方案。

8、 渐进理性模型 (Incrementalism model) 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 林德布洛姆提出的。这一模式的大意 是,政策制订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 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 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 方案,在与其它新方案相互比较后, 制订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 政策。 二、渐进 理性模型 最优化模型 (Optimal model)或规范最优模型 (Normative optimal model)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 性质的模式。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 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模 式。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

9、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 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 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德洛尔将最优 化模式的分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7个步骤。这三个 阶段是 : (1) 政策制定前; (2)决策中; (3) 政策后。 三、规范最优模型 混合扫描 (Mixed-Scanning )模式是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教授 A.埃泽奥尼 (Amitai Etzioni) 提出的。 他的模式试图将全面理性决策和渐进主义模式的 优点结合起来,埃泽奥尼宣称混合扫描理论把理 性决策和渐进决策两方面都考虑到了,在一些场 合,全面理性模式是合适的;而在另一些场合, 渐进模式是合适的

10、。这一理论也考虑到决策者能 力的差别,一般而言,决策者能用来实施他们的 决策的力量越大,进行越多的扫描是现实的;而 扫描的范围越广,决策也就越有意义。一言以蔽 之,混合扫描理论是渐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 的产物。 四、 混合扫描模型 五、政治系统模型 系统论在政策过程中的应用模型 六、机构 -制度模型 应用最广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模 型。 七、利益集团模型 Group model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 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 的实体。又称压力集团。 由亚瑟 .本特利提出,于 1908年在 政治 过程 中阐述了利益集团。 形成的必然性 降低信息成本 增进成

11、员的利益,增强偏 好显示的稳定性 在政策过程中,提高投票 交易中的效率 利益集团发挥作用的途径 争取代表公共利益的议员群体和集团 与立法机构联系 直接参与立法程序 在投票中争取多数选民 充任民意代表 与行政机构联系 控制有关部门的官员人选 参与法律制定的前期工作 利益集团内部关系 (成本 收益法则) 相容性利益集团: 一个人的收益不影响同一集团中他人的收益 排它性利益集团: 个人收益的获得会影响同一 集团中他人的收益 个人对利益集团的参与和退出: 收益大于成本 进入 收益小于成本 退出 集团内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 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成正比 扩大 个人收益与集团规模成反比 缩小 八、精英模型 E

12、lite model 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的多数 为保持稳定的革命的发生 ,非精英上升为精英必 须是缓慢而又不间断 精英们在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方面一致 , 只有少数的分歧 国家政策并不反映公众要求 精英受公众的直接影响很少 ,精英对公众的影响 大 九、上下来去模型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过程循环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循环 第三节 政策分析的其它相关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福利经济学理论 博弈论 信息经济学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桥梁 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对独立 生产者、 消费着 需求与 供给 个人 经济人 经济学 政府、 国家 权力

13、集体 (机构) 政治人 政治学 该领域 行为主 题 核心问 题 分析单 位 对人 的假设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桥梁 公共选择理论之前经济学家对政治活动的认识。 另一套规则。 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 -个人主义方法研究集体 行为。 经济人也是理性人:权衡一系列选择时,常常 取决于个人意志;按自己的意愿排列众多选择 值排序;依据自己的选择顺序以此类推;从可 能的选择值中甄选出中意度最高的;在面临相 同值的情况下,经常不分彼此全部抉择。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交易 经济学中的基本命题是交易。通过交易达到帕 累托最优。 政治活动领域的重要命题不是社团、党派、国 家,而是这些集团之间与组成集团的个体之间, 出于自利动

14、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简单交易、复杂交易。 政治决策是各种经济人之间的相互交易过程。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保证不贬值。出口商、 进口商、经济学家、国民、政府官员、邻居。 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新政治经济学”中最 有影响的思潮或学派,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 途径的典型。它产生于 20世纪 40年代末,“大体 上从 1948年以来,公共选择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 领域而发起来了”(布坎南语),而它作为一个 学派或思潮的兴起则是 20世纪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的事。 二战后,西方的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持续增 长,这给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提出了重大的研究 课题。 40年代末 5

15、0年代初,三个年轻的美国经济 学家,后来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詹 姆斯 布坎南、肯尼思 阿罗和保罗 萨缪尔逊 , 将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领域,力求解释民 主社会中政治和社会选择(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 过程。 他们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人所共知的公共 选择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 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 的典型,公共选择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 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 共决策问题的新研究领域。用其奠基人 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的话来 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 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 或非市场决策而产

16、生。” 按照另一个公 共选择学者缪勒( Dennis C.Muller)的 说法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 策的研究 , 或简单地定义为 将经济学运用 到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所涉及的是政治或公共决策的主题领域。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学的主题是相同的,主要在为 何个别的政治决策最后会导致违背公众民意的结果。 具体涉及探索政府体制的本身(国家理论、投票规则、 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按照荷兰学 者德尔和韦尔瑟芬的说法,公共选择或政治决策的经 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几个主题是:一个团体中公共物 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同权力集团的交易过程中的价值 分配,政党争取选票的竞争和官僚机构行为对政

17、府政 策的影响。 由对上述主题的探讨,公共选择学者提出了种种 的理论,如非市场决策论(公共决策论)代议民主制 经济理论、国家理论、政党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寻 租理论、官僚制理论、政府扩张论、政府失灵论、俱 乐部理论、以足投票论、财政联邦制论、立宪经济理 论等。核心是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理论。 阿罗不可能定理 一些研究则发现即使是在看似简单的状 况下,也不可能出现完整的集体偏好, 这个理论又称为 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 不可能定理是对于 投票制度悖论 的经济 学归纳 投 票 悖 论 方案 A 方案 B 方案 C 甲类选民( 45) A B C 乙类选民( 45) B C A 丙类选民(

18、 10) C A B 投票规则一: A:B A A:C C C 投票规则二: A:C C C:B B 投票规则三: B:C B B:A A 寻租理论 从广义上讲, 寻租 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 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为维护 既得的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 生产性活动。 从狭义上讲,指现代社会中最多见的非生产性 利益追求行为,是指利用行政法律手段阻碍生 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 取既得利益的行为。可以采取合法的形式和非 法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把寻租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1)一旦政府创造出一种人为的稀缺性,寻租 便发生,这是寻租的第一个层次。 2)如果这

19、些收入高于私人部门类似职位待遇, 潜在的政治家和官员将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谋取 这种政府职位。 3)指个人、集团为了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差别 待遇,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待遇展开的活 动。 寻租成本 取得和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 政府部门为这类支出作出的反应 寻租行为引起第三方行为扭曲的支出 对付寻租的手段 实行阳光政策 形成反寻租的道德、思想环境 合理界定产权,防止由于所有权不清引起别寻租行为 制定约束性条款,取消那些有利于利益集团的法律、 法规 政府出钱使垄断者放弃垄断地位 改变制度结构,使寻租变得更加困难,从制度上限制 那些可能造成寻租活动的行为 在决定政府官员作用的问题上形成一种竞争性市场 对寻租

20、活动征税,并对反寻租活动予以补贴 二、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通过对微观经济主体 (单个消 费者、家庭、生产者和产品市场 )的行为 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全体成员 的经济福利或社会福利问题。它是西方 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特定 研究领域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的衡量 一个人福利的大小是指其在社会生活中各 种欲望或需要 (needs)所获得的满足 (satisfaction)程度,即使用价值或效用,包 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 等的满足程度。 社会福利 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总 和。社会福利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 衡量的部分称为 经济福利 (社会经济福利 ), 经

21、济福利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古典福利经济学 庇古 (Pigou)的福利经济学 一个社会的福利是该社会全体成员个人 福利的总和 ,包括自由、公正、安全、友 谊、家庭幸福等 。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 数论的基础上 . 庇古提出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有两 个: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的分配 状况。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对于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 庇古采用对 任何人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 论证了财富从富有者转移到贫困者手中 会使社会福利增加 。 在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中 , 把生产资源的 最优配置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 “ 效率 ” 指标 , 国民收入的分配趋向平均作为检 验社会

22、福利的 “ 公平 ” 指标 。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通过国家干预,用补贴办法、征收累进 所得税和遗产税,使社会经济福利得以 增加 二)新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 (Pareto, 18481923)的福 利经济理论 “帕累托最优”状态 (Pareto optimum) 假如对某种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 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前提下使任何一个 人的处境较过去好,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 在既定的生产技术和既定的每个消费者偏 好的函数条件下,生产资源的配置达到最 优状态,这时将一定总量的生产资源用于 各种不同途径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的社会 总效用最大 帕累托的福利经济理论 帕累托用边际效用序数论否定了边际效 用

23、基数论,认为只能用第一、第二、第 三 序列数字比较边际效用的级别; 福利是在自由选择下个人偏好的满足, 效用或满足不能相加; 卡尔多的补偿原则论 任何经济政策的改变都意味着价格体系 的改变,会使一些人受益而福利增加, 另一些人则福利减少。 因此应当采取补偿原则,如通过税收或 财政支出政策、价格政策等,使福利增 加者补偿福利减少者,如果补偿损失的 福利后还有余额就是社会福利的增加, 反之则是社会福利的减少。 给予弱势群体最大的补偿! 三、博 弈 论 美藉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 ( John Von Neuman) 和美藉奥地利经济学家摩根斯顿 ( Morgenstern) 相识 于普林斯顿大学

24、, 他们于 1944年出版了经典著作 博弈 论与经济行为 , 为现代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美国的数学家、经济学家纳什( John Nash), 美籍匈牙利经济学家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和德国经济学家泽尔滕( R.Selten)因对博弈论的卓 越贡献而获得 199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家。 海萨尼 纳什 囚徒困境 假定有两个嫌疑犯 A和 B作案后被抓住 , 关在不同 审讯室审讯 , 他们知道 ,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 8年 , 若两人都抵赖各判 1年 , 若 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则坦 白者释放抵赖者判十年 , 右图给出本例的完整数学 描述: -8, -8 0, -10

25、-10, 0 -1, -1 囚徒 B 坦白 抵赖 坦白 囚徒 A 抵赖 基本假定: 1) 两囚徒都是理性的; 2) 两囚徒都了解对方是理性的; 3) 两囚徒都了解在各种情况下审判 后果的信息; 4) 两囚徒都了解对方了解在各种情 况下审判后果的信息。 研究问题:预测最终结果? 为何 博弈论进入了主流经济学? 一、对个体更加重视,放弃了一引 些没有微观基础的假定,如消费函 数 二、越来越关注人与人关系的研究, 取代非人格化的参数价格 三、重视对信息的研究 设囚徒困境问题中,囚徒 A先开始行动,囚徒 B 知道囚徒 A行动后才行动,构成以下博弈树: B1 坦白 A B2 抵赖 坦白 坦白 抵赖 抵赖

26、 ( -8, -8) ( 0, -10) ( -10, 0) ( -1, -1) 上 中 下 上 下 中 中 上 下 中 下 上 下 上 中 下 中 上 上中下 3 1 1 -1 1 1 上下中 1 3 1 1 -1 1 中上下 1 1 3 1 1 -1 中下上 -1 1 1 3 1 1 下上中 1 -1 1 1 3 1 下上中 1 1 -1 1 1 3 齐 威 王 田 忌 对经典经济学的冲击 “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 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 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国富论 :“通过追求 (个人的 )自身利益, 他

27、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 社会利益。” 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 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 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 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 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博 弈 论的要素 参与人 行动 行动的顺序 信息 共同知识 策略 支付 均衡 参与人 players 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他的目的是通 过选择行动(或战略)以最大化自己的 支付(效用水平)。参与人可能是自然 人,也可能是团体,如企业,国家等。 重要的是:每个参与人必须有可供选择 的行动和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函数。不 做决策的被动主体只能

28、被当作环境参数。 虚拟参与人 pseudo-player 为了分析方便,自然 nature被当作虚拟 参与人。 自然代表决定外生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的机制。比如房地产开发中市场需求的 大小。 行动 ACTIONS OR MOVES 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 (坦白) N个参与人的行动的有序集称为行动组合 (坦白,抵赖)。 行动的顺序 对于博弈的结果非常重要。有关静态和 动态博弈的区分就是基于行动的顺序做 出的。 同样的行动集合,行动的顺序不同,每 个参与人的最有决策就不同,博弈的结 果也不同。尤其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 后行动者依赖观察先行动者的行动来获 取信息。 信息 informa

29、tion 参与人有关博弈的知识,特别是有关自 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 知识。 完美信息 perfect information:指一个参与 人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选择有准确的理 解,即每个信息集只包含一个值。 共同知识 common knowledge 所有参与人知道每一步的信息集。 战略 strategies 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 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 行动。 战略与行动:战略是行动的规则而不是 行动本身。 在静态博弈中,战略和行动是相同的。 战略必须是完备的,要给出参与人在每 一种可想象得到的情况下的行动选择。 支付 payoff(效用 utility

30、) 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 确定效用水平,或是指参与人得到的期 望效用水平。 均衡 equilibrium 指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的组合 。 博弈的基本分类 (一)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1.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 束力的契约或协议(包括默契)以使他们选择 共同的或联合的策略。 2.非合作博弈: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 (二)单人博弈、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三)有限策略博弈和无限策略博弈 (四)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 1.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一方的得益就是另一方的损 失,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 2.常和博弈:是指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非零的常数。 3.变和

31、博弈:也称非常和博弈 ,它意味着不同的策略组合 或结果下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一般是不相同的。 (五)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1.静态博弈:是指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 略、采取行动的博弈。 2.动态博弈:是指博弈方的选择、行动有先有后,而且后 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进行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 在他之前选择、行动的博弈方的选择、行动的博弈。 (六)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1.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一参与者都拥有所有其他参 与者的特征、策略集及得益函数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的博弈。 2.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只了解上述信息中的 一部分的博弈。 将博弈的信息特征和行为时间特征结合起来,可以进

32、一 步把博弈细分为下面四种类型的非合作博弈,得到四种均衡: 信息特征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贝叶斯纳什均衡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四种博弈及其相应的均衡 静态 动态 行动先后顺序 四、 信息经济学 一)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一)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 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全信息产生的原因:( 1)经济的不确定 性( 2)获取信息需要成本 (二)非对称信息 1、非对称信息( 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 的是某些

33、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 息。 2、非对称信息的分类: ( 1)按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分为事前非对称和事 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 逆向选择模型( adverse selection),研究事后非 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 moral hazard)。 ( 2)按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分为行动非对称和知 识非对称,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 hidden action),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 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 hidden knowledge)或 隐藏信息模型( hidden information) 二)、信息经济学 1、 信息经济学:又可称为

34、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是有关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交易关系和最优交易契约安排 理论。从本质上来讲,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 经济学上的应用。 2、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联系和区别: ( 1)两门学科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给 定的信息结构下,最终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 给定的信息结构下,最优的契约安排。由于信息经济学研 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对策和博弈,因此,可以说它是博 弈论的一个分支。 ( 2)博弈论是方法导向的,而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 ( 3)博弈论是一门纯理论学科,而信息经济学则是一门 应用性学科。 三)、信息经济学的演化 ( 1)产生: 1959年,马尔萨克

35、发表了题 为 信息经济学评论 的文章,可视为 信息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1960年代斯蒂 格勒发表题为 信息经济学 、 劳动 市场的信息 和 寡占 三篇文章。他 批判了传统经济学中完全信息的假定, 认为与其他商品一样,信息也有成本和 收益,市场中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存在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导致资源的错误 配置以及政府干预的错位。他的信息搜 寻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信息经济学的演化 ( 2)发展: 1970年代,产生大量有意义的成果。阿 克洛夫的次品市场;斯本思的信号理论;维克里的委 托 代理理论等,构成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阿 罗发表了大量文献,对信息、信息成本、信息的经济

36、价值、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不对称信息与市场失 灵、不完全信息下风险转移等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研究。 ( 3)成熟: 198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系 统化、逻辑化的阶段,标志着信息经济学逐步走向成 熟。国外相继出版了信息经济学的代表作。如 1981年 加兰廷和莱特的 信息经济学 , 1982年斯蒂格勒的 信息经济学 , 1984年阿罗的 信息经济学 等;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微观信息经济学 和宏观信息经济学。 四)、 主要模型:委托 代理模型。信息 经济学将博弈论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局中人 称为“ 代理人 ”,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局中 人称为“ 委托人 ”,据此,信息经济学的 所有模型

37、都可以在委托 代理模型的框架 下进行分析。 委托 -代理机制 优势和劣势的情况 不对称的情况 委托方:政府 雇主 股东 投资者 批 发商 病人 买方 代理方: 垄断 雇员 经理 经纪人 零 售商 医生 企业 卖方 信息经济学的模型 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模型 隐藏行为的 道德风险模型 逆向选择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道德风险 (一)道德风险 1、含义: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 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的损害另一方的利 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 2、道德风险的产生: ( 1)在购买了全额保险之后,人们的行为会变得不合情 理。如购买了家庭财产盗窃险的人不愿花钱加固门

38、锁;购 买了汽车偷盗保险的车主不再愿意安装先进的防盗装置。 这些行为都是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由于属于道德范畴, 故无法用法律对投保人实施强制性约束。 ( 2)道德风险对保险公司的不利影响:改变了损失发生 的概率。使损害发生的概率上升。在有道德风险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可能被迫提高他们的保险费或者甚至拒绝出售保 险。 ( 3)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 (二)投保人的选择 1、无保险情况下,个人采取防范措施的花费模型 假设一个风险规避者面临着发生损失 L的可能性, 会降低他的初始财富 W0。这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用 来表示,而且这种可能性受到他采取防范措施 的花费 A的影响。如果用 V(W

39、)代表该个人的效用 函数,在购买保险的情况下,他的两种状态(不发生损失 1和发生损失 2)的财富分别为: W1=W0-A W2=W0-A-L 该个人要是他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EV=(1-)V(W1)+ V(W2) 由于 是 A的函数, EV最大化的条件为 : 由于, 0,所以 上式表示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个人采取 的防范措施应该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为 防范措施再支付 1元成本的预期效用损失 (等式的左边)应等于这 1元成本能达到的 预期效用损失的减少值。 2、有保险赔偿情况下的模型 个人购买保险之后,若发生损失,保险公司赔偿额为 X, 为此个人需支付 P的保险费( P取决于 X),此时两种状态

40、 下的财富分别为: W1=W0AP W2=W0APL+X 个人将选择一定的 A和 X来使预期效用最大。如果保险公 司能够监督个人的防范行为而且知道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那么保险费 P=X,因此, W1=W0 A X W2=W0 A L+(1 ) X 假设不发生和发生损失这两种状态是相互独立的,由于保 险公司提供全额保险( L=X),则 W1= W2,该个人通过 选择一定的 X来使预期效用最大,即要使 EV=(1 )( W1) +V( W2)最大。在全额保险情况下,个人预期效用最大 化的条件为: 又由于 W1=W2 这个在全额保险下的边际条件同没有保险情况下 的边际条件相似。个人为了使预期效用最大

41、,他为 采取防范措施的边际成本(在这里是 1元)应该等 于着额外的 1元支出所能达到的预期损失的减少额。 因此,在全额保险和收取正确的保险费的情况下, 投保人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是能达到社会的最优状态 的,资源的配置是最优的。 3、保险公司面临的道德风险 以上分析的基础是保险公司能监督每个投保人采取防范行 为,并能确切地知道每个投保人损失发生的概率,根据这 个正确的概率来向他收取保险费。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前 提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很难成立的,保险公司不可能时时 监督投保人的行为来决定真实的损失发生概率。而且,保 险公司也不可能根据各个投保人的行为来收取不同的保险 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根据损

42、失发生的平均概 率来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不因其是否采取防范措施而使 用不同的费率。因此,保险公司将面临道德风险带来的不 利影响。 因为 W1=W0AP W2=W0APL+X 在 X=L的情况下,无论保险费以及防范措施的支出是多少, W1=W2。 EV=(1-)V(W1)+ V(W2)=V(W1) (三)解决道德风险的市场方案 1、政府实行强制保险 2、部分保险:保险公司只对承保财产的部 分价值承担风险,其余部分由投保人自己 负责。 3、在保单内加入扣除条款:在保单内规定 保险公司对某一数额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 任的条款。 通过 2、 3两种办法,使投保人有动力去采 取防范措施。 四)、逆向选择 (一)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某一方 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 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 与对方签订协议并进行交易。逆向选 择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 (二)市场均衡 劣品驱逐优品。 五)、委托 代理激励机制的设计 1、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 适当的激励机制必须让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产量 相关,同时让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委托人 目标的损失三项之间的和最小。 有效激励机制的原则: ( 1)甄别和选择代理人; ( 2)契约设计; ( 3)监管和告发; ( 4)制度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