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6853423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34.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SJGSJG 106 - 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bicycle lanes design2022-03-02 发布2022-05-01 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bicycle lanes designSJG 106 - 20222022深圳为适应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全市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统一建设标 准 和主要技术指标,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立足国家和行业既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国内外已建 成 或

2、在建的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经验,反复论证后形成。本标准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路基路 面设计;6.配套设施设计:7.景观绿化设计;8.排水设计。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批准发布,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业务归并组织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寄送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06号公路大厦邮编:518000)。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

3、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叶思华陈福斌刘晓华刘浅居李俊尧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徐波刘小生有限公司谢勇利赵发科卢燕青刘辉喜胡昌文彭坤臧金萍杨阳吴春燕吴华勋曹诗定何晖宇裘连毅连晓民许薇袁兴无丁志荣陈竹严建财孔祥岁袁海燕徐立杰孔令旗周倩茹孙鹏本标准业务归口单位主要指导人员:贾丽巍蔡鑫吴东强马凌宇!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总体设计44.! 一般规定41.2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41.3 横断面设计51.4 平面设计51.5 纵断面设计61.6 线形组合设计71.8 接驳设计85路基路面95 .! 一般规定95.1 路基95.2 路面类型与材料95.3

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05.4 路面铺装设计106配套设施设计116 .! 一般规定116.1 交通标志和标线116.2 照明系统设计156.3 风雨连廊166.4 分隔设施166.5 停车设施设计176.6 休憩点设置186.7 其他配套设施设计187景观绿化设计191.1 一般规定191.2 景观设计191.3 绿化设计198排水设计208 .! 一般规定209 .2排水设施20本标准用词说明22引用规范及标准23参考资料及文献24附:条文说明2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GeneralDesign

5、44.1 General Requirements 44.2 Capacity and Level of Service 4*3(Zrt)SiS 、ection51.4 Horizontal Alignment 51.5 Vertical Alignment61.6 Combination of Road Alignment71.7 Intersection Design 71.8 Feeder Service Design85 Subgrade and Pavement Design95.1 General Requirements 95.2 Subgrade95.3 Pavement Ty

6、pe and Material95.4 Combination of Pavement Structure105.5 Road Pavement Design106 Ancillary Facilities Design11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6.2 Traffic Signs and Markings116.3 Lighting System Design156.4 Corridor166.5 Parti ton Facility166.6 Parking Facility Design1 76.7 Resting Place Setting186.8 Ot

7、her Ancillary Facility Design187 Vegetation and Landscape197.1 General Requirements197.2 Landscape Design197.3 Vegetation Design198 Drainage Design208.1 General Requirements208.2 Drainage Facility2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2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3Reference Materials and Literature2

8、4Addition :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51.0.I为适应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全市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统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区域范围内的新建和改建自行车专用道设计。1.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低碳环保和经济美观的原则。1. 0.4自行车专用道设计除符合此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深圳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0. 1自行车专用道bicycle lane指具有独立路权,仅供自行车行驶的专用道路。2.0. 2 设计速度 design speed自行车专用道几何

9、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骑行速度。2. 0. 3 骑行速度 riding speed骑手骑行过程中所采用的速度。2. 0.4 潮汐车道 tidal lane潮汐现象明显时配合车道指示灯变化可调整行驶方向的车道,供早晩高峰期间通勤自行车交 通使用,一般设置于道路中间,单车道宽度不宜小于1.25m。2.0.5 主通道 main channel主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或相邻骑行单元间居住区与商业办公区之间的高频率短距离出 行,是构成自行车交通网络的主骨架。2. 0. 6 连通道 channel连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居住区与学校、轨道站点或公交枢纽间的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接驳 交通,

10、以及向主通道集散的自行车交通,是构成自行车交通网络的次级自行车专用道。3. 0. 7 休闲道 !eisure channel休闲道主要满足休闲健身和兼顾串联各骑行单元的功能,是连接全市区域绿地、主要公园、风景旅游区,同时兼顾串联各骑行单元的弱交通性自行车道。3基本规定4. 0.1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符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3.0.2自行车专用道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主通道、连通道和休闲道。3. 0. 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速度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主通道连通道休闲道设计速度(km/h)25202015153. 0.4本标准中自行车设计车辆及其外

11、轮廓尺寸参数应符合表3.0.4的规定:表3.0.4自行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尺寸参数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髙(m)自行车1.930.62.253. 0. 5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几何形状应为自行车专用道上净高线和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 的空间限界(图3.0.5),专用道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自行车专用道的最小净高 Hz应不低于2.5m。当有施工、养护等车辆通行时,净髙应满足其通行要求。自行车专用道破图3.0.5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单位:m)3.1 .6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应按轻交通荷载确定。3.2 .7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宜加强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在自行车专用 道

12、工程中的应用。3. 0. 8高架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荷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的有 关规定。4总体设计4. 1 一般规定4.1.1 自行车专用道总体设计应贯穿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的各阶段,全面系统地协调各专业的 关系,确定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4.1.2 自行车专用道路线线位应符合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要求。4.1.3 自行车专用道选址应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和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与生态敏感地区的空间协 调关系。4.1.4 自行车专用道的车道数规模应根据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确定。4.1.5 自行车专用道应根据使用要求、交通运行特征、控制条件、

13、社会经济效益及环境等因 素,合理确定布设长度、横断面布置、出入口位置及间距、结构型式。4.1.6 自行车专用道线性设计应满足安全舒适性、便捷连续的原则,设计时应减少与其它道 路的冲突。4.1.7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应避免与无障碍设施的冲突。5. 2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4. 2. 1自行车专用道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取1600 (辆/小时)1800 (辆/小时)。4. 2. 2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标准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标准、服务水平 指标、,级二级.级骑行速度(km/h)252020151570车头间距(m)9755 3交通量负荷系数0.40.550.55 0.

14、70.0.854. 2. 3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与服务水平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与服务水平匹配表功能分类主通道连通道休闲道服务水平级级、级二级、三级4.3横断面设计4.3.1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根据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及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确定。横 断面布置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布置形式,宜根据使用功能及工程特点灵活选用。4. 3. 2桥梁路段与通道路段的自行车专用道横断面型式、车道数及路缘带宽度应与相连接的 路基段相同。4.3.3自行车专用道宜按双向行驶设计,可在中间设置潮汐车道。4.3.4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为自行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4. 3.5自

15、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向车道宽不宜小于3.5m,当受条件限制时,单向车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5m;2双向车道宽不宜小于4.5m。1 .3.6自行车专用道路拱横坡度宜采用直线单面坡,横坡度宜为1.0%2.0%。4 . 3.7自行车专用道宜设置保护性路肩。路肩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肩宽度应满足设置护栏、地上杆柱、交通标志基础的要求:2路肩最小宽度宜为0.5m;3路肩横坡度宜为3.0%。4.4平面设计1 .4.1自行车专用道的平面设计应符合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有 关规定,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4.2自行车专用道应与周边的居住区、办公区、公共交通站点、公园、景区

16、、市政道路慢行 系统等进行衔接设计。3 .4.3当有驻足需求时,宜结合周围环境在自行车专用道附近设置休憩点或观景平台。4 . 4.4自行车专用道应依据交通组织设计及使用功能等因素,结合地形条件和实际需求合理 布 置出入口。相邻出入口间距宜为200m600m。5 . 4.5自行车专用道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和圆曲线两种要素组成。平面线形设计时应做好直线 和平曲线的衔接,合理设置超高,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行车专用道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4.5-1的规定:表4.4.5-1自行车专用道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一般最小半径(m)极限最小半径(m)151572020132530202超高与圆曲线

17、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4.5-2规定。表4.4.5-2超高与圆曲线最小半径(m)超高2%3%4%设计速度(Km/h)1598720151413252321206 . 4.6自行车专用道最小停车视距应符合表4.4.6的规定。由于地形及其他原因导致视距不 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骑行安全。表4.4.6自行车专用道最小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最小停车视距(m)1515202025254.5纵断面设计4.5.1 自行车专用道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高程。4. 5.2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行车专用道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困难时不应小于0.2%;2自行车专用道最大纵坡不

18、应大于3.5%;3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大于或等于2.5%时,自行车专用道最大坡长应符合表4.5.2的规定;表4.5.2自行车专用道最大坡长纵坡()最大坡长(m)3.51503.02002.53004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坡长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65m。4.5.3 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大于等于2.5%且连续上坡或连续下坡时,应在限制坡长之间设置 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纵坡度应小于2.5%,坡长不应小于最小纵坡坡长。4.5.4 自行车专用道变坡点处应设竖曲线,其最小半径不宜小于150m。4.6线形组合设计1 .6.1自行车专用道线形应协调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间的组合,合理采用技术指标, 并应适合地形、地物和周边环

19、境,满足骑行安全及排水畅通等要求。4 . 6.2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对应,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曲线长度宜大于竖曲线长度;2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或反向平曲线;3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4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长的竖曲线不宜与半径小的平曲线 组合。4. 6.3当下坡平均纵坡度i大于或等于2.5%时,与长纵下坡相连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 表4.6.3的规定。表4.6.3与长纵下坡相连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平均纵坡度()2.5 i 3坡长与坡度之积的和500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m)303060不设超

20、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50502004.7 交叉设计4. 7.1自行车专用道的交叉形式应结合使用需求及现场条件设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自行车专用道与髙速公路、快速路相交时应采用上跨或下穿的立体交叉形式;2自行车专用道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慢行专用道等相交时宜采用平面交叉形式, 并 宜根据交通流量采用信号灯控制。4.7.2自行车专用道与其他自行车道的衔接应结合交通量进行设计。衔接部平面应按图4.7.2设计,具体参数应符合表4.7.2的规定。自行车专朧,L3j.mm F段1 /、m版段亜獲我图4.7.2平面衔接示意图表4.7.2平面衔接参数表衔接部连接段展宽段宽度展宽段渐变段B1LIB2L2L

21、3最小尺寸(m)2.54210满足最小停车视距的要求4.8 接驳设计1 .8.1自行车专用道宜与大型公交车站、地铁换乘站、交通枢纽、居住区、商业办公区、休闲 娱乐区、岸、码头等人流集中地方进行接驳,并应设置相应的自行车停放设施。4 . 8.2自行车停放设施设置应遵循缩短步行换乘距离、降低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节约出行 时间和出行成本的原则,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自行车停放设施应综合考虑公交接驳规划、周边用地、换乘需求量等条件进行设置。其 规模应根据所服务的公共建筑性质、高峰日平均吸引车次总量、平均停放时间、场地有效周 转次数及自行车停放不均匀性等因素确定;2自行车停放设施应根据服务对象位置就近布设

22、,宜布设在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附近。5路基路面5.1 一般规定5.1.1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自行车专用道的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 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进行设计。设计时应选用节能减排的路面形式,并应选择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基路面结构。5.1.2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路面面层 应满足平顺、抗滑、耐磨、环保与美观等表面特性的要求。5.1.3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路面应结合沿线水文、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并应形成合理、完整的排水系统。5.1.4 自行车专用道采用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应为10

23、年;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 构的,设计基准期应为20年。5.1.5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防滑性能指数BPN应大于或等于60。5.2 路 基5.2.1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不宜高填、深挖。5.2.2 自行车专用道特殊路基应根据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分析危害,结合工程所在地区成功 经验确定处理方法。5.2.3 2.3自行车专用道路基应遵循节约、环保的原则,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可再生材料。5.2.4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并应与景观相协调。5.2.5 自行车专用道路基支挡结构设计应满足各种荷载下支挡结构的稳定、安全和耐久性要 求:支挡结

24、构类型选择应符合安全、经济、美观及便于养护的设计原则。5.3 路面类型与材料5.3.1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类型与材料应根据使用要求、气候特点、交通流量与结构层功能要求 等因素进行设计。5.3.2 3.2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类型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不宜采用砖材:路面材料 宜采用透水型彩色材料。5.3.3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5.3.4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材料宜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合理选用。5.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 .4.I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根据专用道的服务水平、气象与水文等自然因素确 定,路面各结构层应满足技术经济要求。

25、5 . 4.2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含底基层)、垫层等组成。6 .4.3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应根据自行车专用道功能、现状路基条件以及对应的交 通流量进行确定。7 . 4.4若原地面为现状水泥或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时应加强对现状路面 的充分利用。5.5 路面铺装设计5.5.1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铺装设计应考虑铺装材料、铺装颜色以及铺装样式。自行车专用道 路面铺装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视觉引导功能。5. 5.2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铺装材料的选用宜以安全、经济、环保为原则。5.5.3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铺装颜色应与周边建筑、城市景观协调统。在跨区域路段宜选用 合 适的颜色进行过

26、渡铺装。路面铺装颜色不应选用与标志、标线相同或相近的颜色。5. 5.4自行车专用道路面铺装可结合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理念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因素设 置。在自行车专用道分叉段或与其他道路衔接段,宜设置提示类文字或图案。5配套设施设计6. 1 一般规定6.1.1 配套设施设计应与自行车专用道功能定位相匹配,并应与周边环境协调统。6.1.2 配套设施布局应统筹规划、协调布置,并应设置合理间距避免相互干扰。6.1.3 配套设施不得侵入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范围内。6.1.4 服务性配套设施应方便使用与操作,方便道路使用者获得相应服务。6.2交通标志和标线6.2.1自行车专用道应设置标志标线,其位置、形状

27、、内容等方面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 统性。自行车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娴殖 品筋柿刷,J线殲豳GB 51038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和深圳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6. 2.2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整体布局,做到信息连贯一致,不应出现信息不足、不当或过载的现象:2指示标志应设置在自行车专用道起终点,自行车专用道交叉口前宜设置相应的提前预告标志:3警告标志应设置在需标明可能存在的危险路段,且宜在危险路段前30m处设置;4常用的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志版面颜色及图形应符合表6.2.2的规定;表6.2.2常用的自行车专用道

28、交通标志版面颜色及图形序号类型名称版面颜色及图形示例含义和设置1指示标志自行车行驶表示该道路仅供自行车行驶,在自行车专用道走 点及各交叉口入口前适当位置应设置自行车行联 标志2警告标志注意陡坡当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大于2.5%时,应设注意陡切 标志,设在上陡坡坡脚前/下陡坡的坡顶前;可釆月 辅助标志说明陡坡的坡度和坡长3易滑瓜设在易滑路段前方,提醒骑行人员注意安全,漏速慢行4路面积水设在路面积水路段,提醒骑行人员注意安全,洞速慢行5注意潮汐车道应设在潮汐车道路段起点处6限制速度自行车专用道入口处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7自行车专用道结束在自行车专用道结束处,宜设置专用路结束标志8指路标志地点距离标志1学

29、校3School1 k,图书馆 Library体育馆3k.Gymnasiuw 应设在通往城市重要地区、旅游景点、重要交比 枢纽等上游路段9出口、入口标志Mei long Blvd力自行车专用道由城市道路衔接段进出应在专用遑出口处或衔接段入口处设置出口、入口标志10辅助 标志驻足区主足区局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条件受限、部分自 行车存在逆向行驶的单车道区域,设有巨 行车临时驻足区,此时应同步设置临时期 足区标志5自行车专用道标志支撑结构宜采用多功能智慧杆,与自行车专用道中其他服务功能(照明、基站、气候信息监测、前方路况信息等)配套使用。6.2.3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线主要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

30、线。常用的自行车专用 道交通标线图例及含义应符合表6.2.3的规定。表6.2.3常用的自行车专用道交通标线图例及含义8减速让行线自行车专用道与道路相交时,可享有优 先权,机动车在交叉口应减速让交叉道 路自行车先行yl9终点自行车道在地而穿越道路主要交叉口、 次干路及以上等级城市道路机动车道、 铁路轨道前或其他不能满足安全通行条 件的地段时,需设置“终点”,应配合结束标志使用6.3照明系统设计1.1.1 3.1自行车专用道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自行车专用道位于城市道路衔接段的,宜利用现有道路照明灯具来提供所需照度;2照明指标中眩光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有关规 定

31、,其余照明指标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自行车专用道照明指标道路类型(自行车车流量)路面平均照度&却(lx)维 持值路面最小照度Etmin(以)维持值最小垂直照度Ev.min (lx)维持值Q200010231000 至 Q至 20007.51.52.5Q10005I1.5注:最小垂直照度的计算点或测量点均位于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L5m髙度处。最小垂直照度需计算或测量通过该点垂直于路轴的平面上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1.1.2 自行车专用道路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灯方式宜选用单侧布置或双侧交错布置。灯具的悬挑长度不宜超过安装高度的1/4, 灯具安装间距不宜大于灯具安装高度的4.5倍

32、,灯具仰角不宜超过15 ;2单侧布置时,灯具安装高度不宜小于路面有效宽度;双侧交错布置时,灯具安装高度与路 面有效宽度之比不宜小于0.7。灯具安装高度宜控制在4m4.5m,且不应低于3.5m;3自行车专用道急转弯路段、桥梁、通道等特殊路段照明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 市 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中5.2节的有关要求。1.1.3 自行车专用道光源与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路灯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美观的原则:2同一路段的照明设施设计宜一致,在满足照明标准值的前提下,宜采用与道路环境相 协调、功能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灯具。当采用装饰性灯具时,其上射光通比不应大于25%, 其眩光控制值

33、应满足规范要求,且机械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 与试验GB 7000.1和灯具第2-3部分:特殊要求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GB 7000.203的有 关规定;3灯具宜选用LED灯具或太阳能灯具;4选用LED灯具时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 31832和现行地方标准LED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范SJG22的有关要求;5采用多杆合一的应设有智慧照明系统。对于交通信号、监控设施、景观照明等用电, 应 分别设置计量装置及专用出线回路,杆体内应分仓设计、分开走线。多杆合一管线布置应满 足现行地方标准多功能杆智能系统技术与工程建设规范DB440330的有关要求。6.

34、3. 4自行车专用道照明供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15中6.1节照明供电的有关规定。若光源选用LED时,还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LED 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范SJG 22-2011中4.1节供配电系统的有关规定。6. 3.5自行车专用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自行车专用道照明控制应设有时控和手控,时控宜采用经纬时控仪,手控应作为维护 管理及调试之用;2有条件时应设遥控为主工作方式,遥控系统应满足现行地方标准LED道路照明 程技术规范SJG 22-2011中4.3.2条的要求。6.4 风雨连廊1. 4. 1自行车专用道风雨连廊可分为接驳式风雨连

35、廊和连续式风雨连廊,其设置宜满足下列 要求:1接驳式风雨连廊宜设置在与大型居住小区、交通枢纽、地铁站、大中型商业广场、医 院以及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等接驳路段:2连续式风雨连廊宜设置在存在坠落物或对防雨防晒具有特殊要求的路段。6. 4. 2接驳式风雨连廊净空宜控制在2.5m3m,净宽宜根据交通流预测进行确定。无交通 流预测数据时,接驳式风雨连廊净宽可与自行车专用道通行限界同宽。在交叉口设置驳式风 雨连廊时宜覆盖交叉口自行车专用道停车线候车区,候车区规模应通过自行车交通量计算确 定。7. 4. 3连续式风雨连廊宜优先选用生态连廊。生态连廊采用的乔木应充分考虑阳光照射的方向。6.5 分隔设施6.6 5

36、.1自行车专用道分隔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行车专用道应通过分隔保证自行车路权的独立性。自行车专用道分隔方式包括髙差分 隔及分隔设施分隔。自行车专用道分隔设施包括护栏隔离和绿化隔离;2紧急救援、日常维护等特殊车辆的出入口,应在专用道出入口设置可灵活管控的阻车 设施,其余出入口可选用弹性柱,车止石等作为阻车设施;3自行车专用道分隔设施应在临水、桥梁、填方超过1.5m、长大下坡、视距不良以及 城市道路衔接段等路段设置。分隔设施高度不宜低于1.2m;在桥梁段及临水段设置时,高度 不应低于!.4m;4通道出入口应设置由连续护栏形成的骑行路径引导。引导距离不宜小于!5m;5自行车专用道平面或纵断面指标受

37、地形限制难以满足标准要求的路段应设置交通安全 设施,加强自行车路径引导;6自行车专用道与相邻人行道高差不宜小于10cm。实施条件困难时,自行车专用道与 相邻人行道高差不应小于?.5cm;7连续绿化带、行道树等绿化隔离措施宜应用于景观要求较高、其他交通方式较少且道路 通透性较强的专用道路段;8自行车专用道与其他道路平面交叉时,应在交叉口圆弧转弯端部设置分隔设施。分隔 设施可采用车止石或防护柱。防护设施净距宜为1.2m1.5m。交叉口内部宜设置独立的二次 过街设施;若存在行人二次过街时,宜与行人安全岛共同设置。其他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设 置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7中

38、6,2节及深圳其他现行有关 标准规定;9自行车专用道单车道路段宜设置自行车临时驻足区。临时驻足区宽度宜为lm1.5m, 且最小不应小于0.5m。临时驻足区应同时设置临时驻足区标志;10分隔设施应采用坚固、美观、环保、宜安装以及便于运营维护的材料。6.6 停车设施设计1. 6.I自行车停放区设置应符合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深圳市城市 规划标准与准则和现行地方标准道路设计标准&JG69的有关规定。6. 6.2单辆自行车停车空间长宜为2m,宽宜为0.6m0.8m。7. 6.3自行车路侧停车设施形式分为标线式、车架式。其中,车架式停车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1停车架设施必须能安全且方

39、便提供车轮与车身上锁,且不应损坏车辆结构;2停车架支架间间距宜为1.2m,用于双侧停车。空间有限时,支架间距不应小于1m;3位于路缘带附近的车架与路缘带边缘间距不应小于0.6m。8. 6.4対于深圳市重点片区和高密度开发区域,宜采用与周边地块复合的形式,设置地上、地下、半地下自行车停车库。6.7 休憩点设置6. 7. 1自行车专用道休憩点的配备功能分级应符合表6.7.1的规定。表6.7.1自行车专用道休憩点的配备功能分级休息区卫生设施维修充电设施售卖餐饮点停车设施医疗急救设 施游客管理中心级*.级*級*0四级*备注:必须设置;:宜设置;:不设置6 . 7.2 级、二级休憩点可按照lOmin15

40、min骑行距离进行布设。三级、四级休憩点根据 自行车专用道等级及周边用地情况进行配置,宜在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就近设置。6.8其他配套设施设计6. 8.1自行车专用道应结合周边环境及特点,合理选择空间指示定位系统、骑行扶手设施、 自主充气机维修系统、骑行牵引系统、喷雾降温设施、慢行智慧设施、监控设施等其他配套 设施。7景观绿化设计7 . 1 一般规定7.1.1 自行车专用道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安全通透、人性化、经济、特色化、观赏、生态环 保等设计原则,结合现状资源特点进行设计。7.1.2 自行车专用道绿化设计应满足自行车专用道的功能和服务需求。7.1.3 自行车专用道景观绿化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功能

41、、用地性质及施工方便等因素,融合 城市景观,减少地块割裂,加强自行车专用道路网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8 .2景观设计8.1.1 自行车专用道主通道景观设计应以骑行者视觉感受为主,主通道两侧应保持视野开阔。弯 道处应以保障骑行者安全为主,并结合转弯半径进行设计。8.1.2 自行车专用道连通道景观设计应以骑行者和接驳地区步行者的视觉感受为主,依托连 通道起终点的用地属性及周边环境,做好景观的过渡设计和精细化设计。8.1.3 2. 3自行车专用道休闲道景观设计应结合骑行者的骑行路径以及驻足后的步行路径进行 设计,休闲区域设计宜体现地域特色,增加景观小品设计。9 .3绿化设计1. 3.1自行车专用道绿化

42、带种植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视野通透、地域特色”的原则。7. 3.2自行车专用道绿化设计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现有自然及人工植被。绿化设计时 应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本地植物指数应大于或等于0.7 (本地植物指数指该区域内全部植物物 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绿化带内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全部原地保留,并妥善保护。8. 3.3自行车专用道绿化设计应维护植物群落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害。宜选 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景观好、低造价、低维护的植物种类。靠近游径的区域应避免选用 有毒、有硬刺的植物。速生与慢长植物种类应合理搭配。9. 3. 4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绿化设计应兼顾生态、景观

43、、交通安全等需求。出入口植物的高度 不应过高,其高度应根据不同功能自行车专用道对视距的要求进行确定。10. 3. 5自行车专用道两侧的行道树设计应兼顾生态、景观、遮荫等需求,宜选择树形端正、 枝叶茂密的树种。7. 3.6高架自行车专用道以及专用道两侧的边坡应进行立面的绿化设计。8排水设计8. 1 一般规定8.1.1 自行车专用道排水方式应根据区域排水规划、专用道沿线地形环境条件确定。在满足 自行车专用道功能的前提下,应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8.1.2 自行车专用道路面排水应遵循可靠、快速排水的原则。8.1.3 排水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44、 GB 50014的有关规定。8.1.4 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海绵型道路建设技术标准SJG 66的有关规定,并 应满足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关规范及标准要求。9. 2排水设施10. 2.1路基段自行车专用道排水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城市道路合建的自行车专用道应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雨水系统进行排水;2独立建设的自行车专用道排水设施设计应按城市道路标准设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11. 2.2桥式自行车专用道雨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桥式自行车专用道应采用由线性排水沟及雨水立管组成的收集排放系统;2雨水立管的规格及间距可根据桥梁汇水面积和桥面纵坡

45、大小确定,并应采用暴雨强度公 式进行校核:1)桥面纵坡大于1%时,雨水立管的截面积不宜小于60mm2/m?;2)桥面纵坡小于等于1%时,雨水立管的截面积不宜小于lOOmmVmZ;3)校核标准:重现期5年,地面集流时间Imin3min。3雨水管布置应方便养护,布置时应减少连接弯头的设置,并宜采用有清扫的连接弯头。 雨水管应采用坚固、抗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管道直径不宜小于100mm;4雨水立管泄流量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表8.2.1雨水立管泄流量铸铁管塑料管钢管公称直径(mm)最大泄流量 (Us)公称外径x壁厚(mm)最大泄流量(Us)公称外径X壁厚(mm)最大泄流量(Us)续表8.2.110

46、011.77110x3.215.98108x411.7712521.34125x3.722.41133x421.3415034.69160x4.743.34159x4.534.6920074.72200x5.978.53219x681.905采用线性排水沟时,应在每个桥墩处设置排水口及雨水管,将雨水导流进入地面雨水系统或散排;6排水口应设置在自行车专用道较低处。当桥面纵坡大于3%时,桥上可不设排水口,但应在桥头引道两侧设置排水口:?当桥面为平坡时,应在主梁下方悬吊纵向排水管。排水管纵坡不应小于3%8. 2.3通道式自行车专用道雨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道式自行车专用道应优先采用线性排水沟自流

47、收集排放系统。当无法重力出流时,应 增设雨水泵站,其设计降雨重现期应大于道路标准,且不宜小于30年;2通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3应在引道与通道接头处的内侧设置排横截沟。横截沟的位置应结合通道的浄髙以及飘 雨的收集功能进行选定。通道横坡低侧应设置线性排水沟,且纵坡不应小于0.3%。8. 2.4自行车专用道上的排水结构物应兼具排水与装饰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市政管道检查井盖应采用下沉式铺装井盖。井盖填充物应与路面一致;2雨水算的格栅长边应与自行车行驶方向垂直。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

48、这样做的:正面采用“应”;反面采用“不应或不得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 合要求(或规定)。如非必须按指定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其写法为“可参 照引用规范及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4城市道路一沥青路面15MR2015城市道路一水泥混凝土路面15MR2026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16MR2

49、047道路设计标准SJG 69-20208深圳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9深圳市片区交通综合整治标准指引(试行)10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1I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12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13重庆市山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1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16海绵型道路建设技术标准SJG 66-2019参考资料及文献1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3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4厦门市自行车道路系统初步规划5自行车道系统规划设计参考手册(台湾)6伦敦市

50、街道设计手册7纽约市街道设计手册8慢行系统步道与自信车道设计(书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城市自行车道设计指南(书籍,美国国家城市交通官员协会著)10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书籍,同济大学出版社)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条文说明SJG 106-20221总贝272术语283基本规定294总体设计301.1 一般规定301.2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301.3 横断面设计311.4 平面设计311.5 纵断面设计321.6 !1 324.8 接驳设计335路面设计341.3 路面类型与材料341.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346配套设施设计361.5 交通标志和标线361.6 风雨连廊361.

51、7 分隔设施361.8 停车设施设计361.9 休憩点设置371.10 他配套设施设计387景观绿化设计407 .! 一般规定408排水设计428 .! 一般规定421.0. 2新建自行车专用道必须按照本标准进行设计。改建自行车专用道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 到本标准规定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可做合理调整。1.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低碳环保和经济美观的原则。自行车 专用道设计宜结合建设条件,采用BIM技术,核查拟建自行车专用道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等 平面位置和标高关系,避免冲突,以遵循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设计原则;桥梁与通道段可采用装 配式技术,提高施工效率,满足低碳环保、绿

52、色施工的要求。2. 0.5为了因地制宜、区域差异化发展自行车交通,将受干线道路、铁路、自然山体、水系 等分隔形成的自行车出行需求相对集中的片区划分为个骑行单元。3基本规定3. 0.2自行车专用道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主通道、连通道和休闲道。图1自行车专用道功能分级示意图3. 0.4表3. 0.4中自行车总长为前轮前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总宽为自行车车把宽度;总高为 骑车人骑在车上时,头顶至地面的高度。3. 0.6本条参照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中3. 2. 5的规定,自行车专用道 路面结构应按轻型交通荷载确定。在需要考虑施工、养护车辆通行时,可适当提高标准。4总体设计4.1 一

53、般规定4. 1.3自行车专用道选址应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和环境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密集区域,自行车专用道路线形设计应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避开周边建筑用 地以及现有绿植种植位置,减少对现状建筑、绿植的破坏。2林木密集区,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及边缘高度设计应保护树根,在不损坏现有树木根部的 前提下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可结合树种的具体类型,确定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及边缘高度, 或 可通过路缘石过渡自行车专用道与地面间的高差。4. 1.7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应避免与无障碍设施的冲突。若无法避免可适当调整无障碍相关内容, 调整后的成果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规定。4.2 通行能力与服务

54、水平4.2.1 2. 1 本条参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年版),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 的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当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应取1600辆/小时1800辆/ 小时:当无分隔时,应取1400辆/小时1600辆/小时。自行车专用道具有独立路权,本次编 制中,自行车专用道单车道通行能力取1600辆/小时1800辆/小时。4.2.2 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对应的车流状况、使用条件及运行状态见表1表1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车流状况、使用条件及运行状态描述、服务水平等级、级二级三级车流状况基本自由骑行车流穏定运行非稳定流、运行受限适用条件与运行状态描述很少干扰,骑

55、车者尚舒适,车速可以改变,但稍有约束,可以超车常有干扰,速度受限不能变更骑车线路,可以维持安全车速车流密集,干扰多,速度低4.2.3 自行车专用道应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设计服务水平。作为主通道的自行车专用 道,需保证一定的骑行速度,宜采用较高的服务水平,即级服务水平;作为连通道的自行 车专用道,需保证骑行者正常的骑行速度,宜采用、二级服务水平;作为休闲道的自行车 专用道,主要以舒适为原则,宜采用二、三级服务水平。4.3 横断面设计4.3.4自行车专用道路缘带宽度应为0.25m。4.4 平面设计4. 4.5 根据相关研究,如果骑行者急剧转弯并倾斜角度过大(超过25度),脚踏板会与地面 产生刮

56、擦。通常情况下,骑行者发生急剧倾斜(超过25度)可能性较小,一般情况下,倾斜 角度为15度20度。圆曲线最小半径可通过超高、摩擦系数、设计速度等方面确定。本次采用 倾斜角为20度,通过公式(1)计算圆曲线最小半径。R =127(/+1)(0式中:R圆曲线最小半径(m)设计速度(km/h)f一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大小取决于自行车的速度;道路表面类型、粗糙度、环境: 轮胎类型与条件。i横坡度,一般曲线处向内倾斜,向内倾斜为正,向外倾斜为负。横坡度取2%计算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对应关系见表2。表2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摩擦系数及横坡度(-2%,向外倾斜)关系表设计速度(kiivh),摩擦系数0.150.

57、201513g59.82024.217.5=202537.927.3=30横坡度取最大超高值为5%计算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对应关系见表3。表3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摩擦系数及横坡度(5%,向内倾斜)关系表设计速度(knVh),j摩擦系数0.150.20158.97.1=72015.712.6=132524.619.7=204.5 纵断面设计4.5.2当受条件限制时,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可参考其他地区规范纵坡,适当增大至5.0%,对 应最大纵坡坡长为100m。当采用纵坡坡度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小坡长的限制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的9s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采用计算行车速度 为25K

58、m/h时取9s作为控制值。表4 9s15s的最小坡长(m)、A时间设计车速(Km/h)91012151025.0027.7833.3341.671537.5041.6750.0062.5()2050.0055.5666.6783.332562.5069.4483.33104.17注:考虑施艺、排水设施等最小纵坡不宜过短,本次采用计算行车速度25Km/h时9s行程作为控制值。4.6 线形组合设计4. 6.3平均纵坡为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高差与路段长度的比。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各变坡段 坡 度与坡长相乘之积相加。计算:下图2中,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200x3+65x2+150x3.5= 1255,其平均纵坡为3.024%,根据表4.6.3确定,相接最小圆曲线半径采用60m。图2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60m示意图计算:下图3中,坡度与坡长之积和为300x2.5+65x2+150x3.5=1405,其平均坡度为2.728%,根据表4.6.3确定,当平均纵坡为2.5Wi3时,相接最小圆曲线半径采用30m0图3连续陡坡坡长与坡度关系接半径30m示意图4.8 接驳设计4.8. 1自行车专用道的服务范围一般为大型公交车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