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节区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750795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十四章节区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十四章节区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十四章节区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十四章节区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章节区划(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区划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分原则一、行政区划分原则1 1、政治原则、政治原则2 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3 3、民族原则、民族原则4 4、历史原则、历史原则5 5、自然原则、自然原则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1 1、旧中国的行政区划演变、旧中国的行政区划演变(1 1)秦以前使用分封制)秦以前使用分封制(2 2)秦以后多采用三级管理制度)秦以后多采用三级管理制度2 2、建国后的行政区划改革、建国后的行政区划改革(1 1)大行政区的设立与撤销)大行政区的设立与撤销(2 2)省区的变更)省区的变更(3 3)建立民族自治区)建立民族自治区(4 4)中央直辖

2、市的调整)中央直辖市的调整三、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三、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1 1、根据第四部宪法第、根据第四部宪法第3030条,我国行政区划划分为:条,我国行政区划划分为:(1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 2)省、自治区分为市、县和自治州、自治县)省、自治区分为市、县和自治州、自治县(3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2 2、第、第3131条又规定条又规定“国家在有必要的时候得设立特别国家在有必要的时候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行政区”3 3、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34个省级行政区:个省级行政区:2323个省

3、、个省、5 5个自治区、个自治区、4 4个直辖市和个直辖市和2 2个特别行政区个特别行政区四、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四、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1 1、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若干问题、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若干问题(1 1)行政区层次多而乱)行政区层次多而乱(2 2)省级行政区数目偏少)省级行政区数目偏少(3 3)行政区划缺乏标准)行政区划缺乏标准2 2、行政区划改革趋势、行政区划改革趋势(1 1)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减少行政管理层次(2 2)实行市县分类分等管理)实行市县分类分等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区划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原则一、自然区划的原则1 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2 2、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4、3 3、发生学原则、发生学原则4 4、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二、自然区划的方法二、自然区划的方法1 1、传统方法、传统方法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图法、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图法、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2 2、现代方法、现代方法聚类分析法、遥感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遥感分析法3 3、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可以可以“自上而下自上而下”顺序划分顺序划分,也可以也可以“自下而上自下而上”逐级合并。逐级合并。三、主要区划方案三、主要区划方案1 1、19541954年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罗开富(1 1)依据与步骤)依据与步骤 根据季风

5、影响程度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根据地形因素分出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23个副区个副区(2 2)评价)评价 优点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便于记忆 缺点缺点:理论上不严谨理论上不严谨2 2、19561956年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黄秉维(1 1)

6、依据和步骤)依据和步骤 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分出三个自然区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分出6 6个自然带和个自然带和1 1个高寒区个高寒区 按水分差异分出按水分差异分出1818个自然区个自然区 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28个自然地带个自然地带 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2 2)评价)评价 优点优点:理论上严谨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南部划入华北区 缺点缺点

7、:命名太费解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3 3、19611961年年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任美锷(1 1)特点)特点 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适应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适应(2 2)依据)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

8、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方向,将全国划分为将全国划分为8 8个自然区、个自然区、2323个自然地区和个自然地区和6565个自然省。个自然省。(3 3)评价)评价 优点优点:简便简便 缺点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4 4、19631963年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然区划:侯学煜侯学煜(1 1)特点)特点:目的明确、具体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偏重于实用(2 2)依据和步骤)依据和步骤 按照热量指标按照热量指标,划出划出6 6个自然带和个自然带和1 1个高寒区个高寒

9、区 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分为2929个自然个自然区区5 5、19841984年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席承藩席承藩(1 1)特点)特点:目的为大农业服务目的为大农业服务(2 2)依据和步骤)依据和步骤 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 按温度状况把东部季风区域分为按温度状况把东部季风区域分为9 9个带个带,把西北干旱区把西北干旱区域分为域分为2 2个带个带,把青藏高寒区域分为把青藏高寒区域分为2 2个带个带 根据地貌条件将全国划分为根据地貌条件将全国划分为4444个区个区6 6、19851985年年中国自然地理,总论

10、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1 1)特点)特点:目的为教学服务目的为教学服务(2 2)依据和步骤)依据和步骤 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 按温度、水分条件的组合及其在土壤、植被等按温度、水分条件的组合及其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反映方面的反映,划分出划分出7 7个自然区个自然区 按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指标按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指标,划划分出分出3333个自然副区个自然副区7 7、19951995年年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赵济赵济(1 1)特点)特点:目的为教学服务目的为教学服务(2 2)依据和步骤)依据和步骤 根据自然情况的主要差异根据自然情

11、况的主要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区 根据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同根据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将全国划分为7 7个自个自然地区然地区 根据地形的差异根据地形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将全国划分为3535个自然地理分个自然地理分区区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1 1、经济区、经济区 经济区是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经济区是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有全国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空间组合单元。有全国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空间组合单元。2 2、经济区的影响因素、经济区的影响因素(1 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12、(2 2)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3 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4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5 5)生产关系)生产关系3 3、经济区的类型、经济区的类型(1 1)经济类型区:根据区内同一性和区外差异性原)经济类型区:根据区内同一性和区外差异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则确定的经济区。(2 2)部门经济区: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部门经济区: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确定的经济区。件的差异确定的经济区。(3 3)综合经济区:根据区内经济结构的差异互补和)综合经济区:根据区内经济结构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非同一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相互联系(非同一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二、经济区划的原则

13、二、经济区划的原则1 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1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2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3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4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5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2 2、生态原则、生态原则3 3、社会原则、社会原则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1 1、“三分法三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2 2、“五分法五分法”综合经济区(

14、方案一)综合经济区(方案一)3 3、“五分法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综合经济区(方案二)4 4、“六分法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综合经济区(方案一)5 5、“六分法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综合经济区(方案一)6 6、“七分法七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7 7、“十分法十分法”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1 1、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1 1)东部地带)东部地带(2 2)中部地带)中部地带(3 3)西部地带)西部地带2 2、七大综合经济区、七大综合经济区(1 1)环渤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2 2)东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3 3)长

15、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4 4)中部五省经济区)中部五省经济区(5 5)东南沿海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6 6)大西南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7 7)西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第四节第四节 综合区划综合区划 一、综合区划的目的一、综合区划的目的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二、综合区划的主要依据二、综合区划的主要依据资源、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的生产力资源、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的生产力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三、八大综合区三、八大综合区1 1、东北区、东北区2 2、华北区、华北区3 3、晋陕内蒙古区、晋陕内蒙古区4 4、长江中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区5 5、东南区、东南区6 6、西南区、西南区7 7、西北区、西北区8 8、青藏区、青藏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