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第一单元学案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6649853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歌第一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歌第一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歌第一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古诗歌第一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第一单元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诗歌的品味鉴赏究能力2、掌握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叙事、描写、抒情相融合”的诗歌艺术特色 2、理解诗歌的抒情特点3、学习诗歌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方法:诵读、品味 自我分析,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深闺( ) 回眸( ) 粉黛( ) 鼙鼓( ) 骊宫( ) 城阙( ) 花钿( ) 萦纡( ) 逶迤( ) 踌躇( ) 临邛( ) 钗擘( ) 2、解释诗句中划线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 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怜门户生光彩: 宛转蛾眉马前死: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玉容寂寞泪阑干: 临别殷勤重寄词:3、 文学常识:白居易4、创作背景课堂探究

2、一、阅读思考、探究 1、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内容 2、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3、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4、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法5、故事的真实情节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 6、 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7、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 课堂练习与巩固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

3、无绝期”作为结束,有什么作用?湘夫人导学案【自主学习把握基础】1、正音目眇眇( )兮愁予 袅袅( )兮秋风 登白薠( )兮骋望 鸟何萃( )兮蘋( )中 罾( )何为( )兮木上 沅( )有茝( )兮澧( )有兰 观流水兮潺湲( ) 麋( )何食兮庭中 蛟( )何为兮水裔( ) 夕济兮西澨( ) 桂栋兮兰橑( ) 罔薜荔( )兮为帷 擗( )蕙櫋( )兮既张 建芳馨兮庑( )门 九嶷( ) 捐余袂( )兮江中 遗余褋( )兮澧浦 搴( )汀洲兮杜若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帝子降兮北渚( ) 目眇眇兮愁予( )( ) 袅袅兮秋风( )登白薠兮骋望( ) 与佳期兮夕张( )( ) 鸟何萃兮蘋中( )罾

4、何为兮木上( ) 观流水兮潺湲( )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 )( ) 夕济兮西澨( )( )将腾驾兮偕逝( ) 葺之兮荷盖( ) 桂栋兮兰橑( )罔薜荔兮为帷( ) 擗蕙櫋兮既张( )( )合百草兮实庭( ) 九嶷缤兮并迎( ) 聊逍遥兮容与( )捐余袂兮江中( ) 遗余褋兮澧浦( )( )搴汀洲兮杜若( ) 时不可兮骤得( )3资料准备1、屈原2、湘夫人3、楚辞与“楚辞体”4、九歌【课堂探究与交流】1、整体感知: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阅读湘夫人。将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到文中,疏通字词,并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课后练习,了解诗歌大意,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袅袅兮秋

5、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诗歌赏析内容概括: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探究学习:传统诗歌意象的探究第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景物描写非常典型,请说说它的作用。唐朝诗人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不错,人们看到秋风落叶、秋雨梧桐很容易引起悲伤之情,这就是传统文化赋予事物的特殊含义,有人把它们叫做“传统诗歌意象”。请将你所掌握的传统诗歌意象及其含义写在下面。总结拓展 感悟主旨: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种方法共同解读本诗

6、的主旨。A、知人:B、逆志:C、探究言志的契合点4、能力提升回顾诗经蒹葭,简要说明这首诗与湘夫人所展示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推荐阅读】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拟行路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7、二、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学习难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自主准备】1、作者知识 鲍照时代背景八句大意:【合作探究】1.诵读此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3.你如何看待古今中外的怀才不遇的现象,你若遇上这样的事,会怎么办?4、背诵并默写本诗。五、作业背诵李白的行路难及本诗。蜀相教学设计【学

8、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学习难点】诗眼题【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1、反复吟

9、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l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温故知新】1.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2.杜甫的诗被称为( ) ,他被后人冠以( )的美称。3.评价杜诗的名句 “ ( ) ”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诗人。5.代表诗歌( )、( )。6.诗作风格多样,以( )为主【写作背景】【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1)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听朗诵,然后学生读)(2)如果要

10、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涵咏字句,品出诗味】首联: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问题1、:“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问题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问题3、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解释:三顾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老臣心如何理解这联诗?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问题4、“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

11、雄?这英雄是否包括杜甫自己?4、【本诗的艺术技巧:】 5、【概括主旨】6、【迁移训练】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

12、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7、【拓展一(炼字)-分析诗眼意蕴的题型】(一)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二)答题步骤1,解释这个字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3

1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找诗眼 山青花欲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明确:学习心得:书愤导学案 学

14、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诵读、讲析、问答与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自主预习】陆游背景解题【整体感知】 八句大意:七、问题探究 1、诗人“书”了哪些事?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5、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学习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