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建高分总结市政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6587402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一建高分总结市政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23年一建高分总结市政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23年一建高分总结市政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一建高分总结市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建高分总结市政(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一、结构组成二、结构层与性能规定(一)路基性能重要指标: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控制(二)基层性能重要指标:1)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规定。2)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立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三)面层路面使用指标:1)承载能力2)平整度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降噪排水路面结构组合:上面(磨耗层)层: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涉及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一、构

2、造特点(一)垫层(1)防冻垫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排水垫层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半刚性垫层路基也许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二)基层(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3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三)面层(1)面层混凝土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3)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立。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立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立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横向接缝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横向

4、施工缝尽也许选在缩缝或胀缝处。横向缩缝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横向胀缝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立胀缝。(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立传力杆。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边,应配筋补强。混凝土既是刚性材料,又属于脆性材料。二、重要原材料选择(1)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3)细度模数在

5、2.5以上的洁净粗砂、中砂。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查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应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1)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有适当的粘度;(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3)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4)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5)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实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实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其技术标准参考热拌沥青混合料标准。(1)填

6、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一)实验段(2)实验目的重要有:1)拟定路基预沉量值。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规定等。3)按压实度规定,拟定压实遍数。4)拟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除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规定外,还应做到:(1)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实验拟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2)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松

7、铺系数应通过实验段取得。(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二)压实与成型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规定外,还应做到:(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FC混合料宜采12t以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4)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这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

8、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3)施工程序: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层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标高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锚固、摊铺、张紧与定位。相邻两幅加筋材料应互相搭接,宽度宜不小于200mm,并用牢固方式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合成材料强度的60。台背填料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0mm,边角处厚度不得大于150mm。(一)模板(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立1处支撑装置。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

9、,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2)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查合格后表面应涂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三辊轴整平机分段整平的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滚压遍数应通过实验段拟定。传

10、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立的胀缝。胀缝宽2025mm,使用沥青或塑料薄膜滑动封闭层时,胀缝板及填缝宽度宜加宽到2530mm。传力杆一半以上长度的表面应涂防粘涂层。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立的胀缝。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桥梁分类多孔跨径总长L(m)单孔跨径L0(m)特人桥L1000L0150大桥1,000L100150L040中桥10C)L3040L020小桥30L8202L05(4)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期,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5)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刚度

11、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1)设计文献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所有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1)钢丝检查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对每批钢丝逐盘进行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检查。从检查合格的钢丝中抽查3盘,在每盘钢丝的任一端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实验及其他实验。实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该盘钢丝报废,并从同批次未实验过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

12、有一项不合格,应逐盘检查,合格者接受。2)钢绞线检查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逐盘检查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再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任一端截取一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实验及其他实验。如每批少于3盘,应全数检查。检查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实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应实行逐盘检查,合格者接受。3)精轧螺纹钢筋检查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对其表面质量应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实验。实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实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

13、为不合格。(4)预应力筋必须保持清洁。如长时间存放,必须安排定期的外观检查。(5)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6)预应力筋的制作: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拟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2)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1)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验收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数量,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查和静载锚固性能实验。(2)验收应分批进行,批次划分

14、时,同一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可列为同一批量。锚具、夹片应以不超过1000套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1)外观检查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进行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检查。当有一套不合格时,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规定期,则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2)硬度检查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5且不少于5套进行硬度检查。对硬度有规定的零件做硬度实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查,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该批产品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15、。3)静载锚固性能实验对大桥、特大桥等重要工程、质量证明资料不齐全、不对的或质量有疑点的锚具,在通过外观和硬度检查的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片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静载锚固性能实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规定期,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实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规定期,则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品。(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成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1.52.0mm;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0.51.0mm。对局部粗糙度大于上限值的部位,可在环氧树脂上撒布

16、粒径为0.20.7mm的石英砂进行解决。(3)混凝土的基层平整度应小于或等于1.67mm/m。(4)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醋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4%(质量比)。当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10%(质量比)。(5)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解决宜采用抛丸打磨。三、防水卷材施工(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解决,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

17、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接头处卷材的搭接宽度沿卷材的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的宽度方向应为100mm。(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卷材的展开方向应与车辆的运营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5)当采用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2)混凝土基层检测一般项目是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应密实、平整。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5%,并应进行修补。3)裂缝宽度不大于设计规范的有

18、关规定。4)表面应清洁、干燥,局部潮湿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1%,并应进行烘干解决。(三)防水层(1)防水层检测应涉及材料到场后的抽样检测和施工现场检测。(3)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4)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一般项目为外观质量。(2)护筒埋设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规定。3.冲击钻成孔(1)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2)应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及泥浆流失等事故。(3)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

19、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5)冲孔中碰到斜孔、梅花孔、塌孔等情况时,应采用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6)稳定性差的孔壁应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排渣。长螺旋钻孔(1)钻机定位后,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高钻杆。(2)在钻进过程中碰到卡钻、钻机摇摆、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因素,采用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3)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高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拟定,并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4)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并及时清除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

20、(五)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2)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应采用加固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3)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内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桩应比导管连接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4)灌注桩采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5)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6)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保证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成设计强度。(7)当气温低于0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应采用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用缓凝措

21、施。(8)灌注桩的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套管成孔的灌注桩任何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的比值不得小于1.0。(六)水下混凝土灌注(1)桩孔检查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顿导管浇筑混凝土。(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实验拟定,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3)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2)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3)导管轴线偏差不宜超过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10cm。(5)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初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

22、深度宜为26m。(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二)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梁安装(1)预制盖梁安装前,应对接头混凝土面凿毛解决,预埋件应除锈。依照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二)吊运方案(1)吊运(吊装、运送)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论证、批准。(2)吊运方案应对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进行验算,特别是吊车等机具安全性验算,起吊过程中构件内产生的应力验算必须符合规定。梁长25m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三)技术准备(1)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技术安全

23、交底。(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3)测量放线,给出高程线、结构中心线、边线,并进行清楚的标记。补充: 技术准备工作通用内容:1熟悉、审核设计文献和图纸;2现场踏勘;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4技术安全交底;5测量放样;6其他。三、安装就位的技术规定(2)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立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3)构件移运、停放的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稳固。(4)吊移板式构件时,不得吊错板梁的上、下面,防止折断。一、支(模)架法(一)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规定,必要时,应采用加强解决或其他措施。(

24、2)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3)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用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4)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立预拱度。(5)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6)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1)挂篮结构重要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2)允许最大变形(涉及吊带变形的总和)为20mm。3)施工、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4)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和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2)挂篮组装后,应全

25、面检查安装质量,并应按设计荷载做载重实验,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篮(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解决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有关方签认后方准浇筑。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规定。(四)张拉及合龙(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中,顶板、腹板纵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一般为上下、左右对称张拉,设计有规定期按设计规定施做。1)合龙段的长度宜为2m。3)合龙前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并将合龙跨一侧墩的临时锚固放松或改

26、成活动支座。4)合龙前,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以使悬臂端挠度保持稳定。5)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6)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以尽早施加预应力。7)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合龙段及所有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张拉、压浆完毕,并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8)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五)高程控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标高的拟定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拟定悬臂浇筑段前端标高时应考虑:(1)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2)预拱度设立;(3)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4)温度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为前

27、三项;必要时结构物的变形值、应力也应进行监测,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1)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并签字确认;(2)报送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3)报送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签字确认;(4)实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按上述程序重新报批。(3)钢梁制造公司应向安装公司提供下列文献:1)产品合格证;2)钢材和其他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查报告;3)施工图,拼装简图;4)工厂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实验报告;5)焊缝无损检查报告和焊缝重大修补记录;6)产品试板的实验报告;7)工厂试拼装记录;8)杆件发运和包装清单。2.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1)编制钢梁的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和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28、并组织专家论证; (2)根据专家论证报告的规定修改专项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签字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签字确认后归档保存;(3)编制交通导行方案,报送市政主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超大件钢梁方可运送;(4)运至施工现场的钢梁,应进行书面检查、外观检查;(5)对墩台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6)钢梁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自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7)对钢梁吊装场地进行硬化解决,并设立排水系统。 (1)本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涉及的重要内

29、容如下: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规定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献、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涉及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2)施工监测重要内容:1)变形:主梁线形、高程、轴线偏差、索塔的水平位移;2)应力:拉索索力、支座反力以及梁、塔应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3)温度:温度场及指定测量时间塔、梁

30、、索的变化。泥浆应根据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规定经试配拟定,并在泥浆配制和挖槽施工中对泥浆的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和pH值等重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和控制。二、支撑结构类型(一)支撑结构体系(1)内支撑有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及钢与混凝土的混合支撑等;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形式。(2)在软弱地层的基坑工程中,支撑结构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土压力、水压力。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途径是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3)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由围檩(圈梁)、支撑及角撑、立柱和围檩托架或吊筋、立柱、托架锚固件等其他附属构件组成。钢结构支撑(钢管、型钢支撑)体系由围檩、角撑、支撑、预应力设备(涉及千斤顶自

31、动调压或人工调压装置)、轴力传感器、支撑体系监测监控装置、立柱桩及其他附属装配式构件组成。(一)基坑边(放)坡(2)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基坑边坡坡度是直接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施工不妥也会导致边坡失稳。重要表现为:1)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送机械车辆等增长了附加荷载;3)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长土体中的剪应力;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3)基坑放坡规定如下:放坡应以控制分级坡高和坡度为主,必要时辅以局部支护结构和保护措施,放坡设

32、计与施工时应考虑雨水的不利影响。当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采用坡率法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按是否设立分级过渡平台,边坡可分为一级放坡和分级放坡两种形式。分级放坡时,宜设立分级过渡平台。分级过渡平台的宽度应根据土(岩)质条件、放坡高度及施工场地条件拟定,对于岩石边坡不宜小于0.5m,对于土质边坡不宜小于1.0m。下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上级放坡坡度。(二)长条形基坑开挖与过程放坡四、边坡保护(一)基坑边坡稳定措施(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拟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2)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3)基坑边坡坡度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围护结构又不太经济

33、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4)严格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具。(5)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6)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应采用护坡措施。(二)护坡措施(1)基坑土方开挖时,应按设计规定开挖土方,不得超挖,不得在坡顶随意堆放土方、材料和设备。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观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用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2)放坡开挖时应及时作好坡脚、坡面的保护措施。1)叠放砂包或土袋;2)水泥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

34、石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3050mm,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于34m;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5060mm,坡脚同样需要解决;4)其他措施:涉及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二、常见降水方法(一)明沟、集水井排水(1)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朴、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立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立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2

35、)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沿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应采用防渗措施。(4)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二)井点降水(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单排井点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双排井点当基坑(

36、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 环形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挖土运送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拟定。(4)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

37、(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颈地层也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51.0m。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应填充密实、均匀,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宜使用黏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1m。(5)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成孔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对不易塌孔、缩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当泥浆相对密度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滤管内径应按满足单井设计流量规定而配置的水泵规格拟定,管井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规定;井管

38、与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成分的砾石。井管底部应设立沉砂段。一、箱涵顶进准备工作(一)作业条件(1)现场做到“三通一平”,满足施工方案设计规定。(2)完毕线路加固工作和既有线路监测的测点布置。(3)完毕工作坑作业范围内的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并进行改移或采用保护措施。(4)工程降水(如需要)达成设计规定。(二)机械设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完毕验收。(三)技术准备(1)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批准,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已经拟定。(2)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技术安全交底。(3)完毕施工测量放线。二、工艺流程与施工技术要点(一)工艺流

39、程现场调查工程降水工作坑开挖后背制作滑板制作铺设润滑隔离层箱涵制作顶进设备安装既有线加固箱涵试顶进吃土顶进监控量测箱体就位拆除加固设施拆除后背及顶进设备工作坑恢复。(二)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1)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成设计强度,防水层级保护层按设计完毕。(2)顶进作业面涉及路基下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500mm以下,并宜避开雨期施工,若在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4)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安装及预顶实验结果符合规定。(6)所穿越的线路管理部门的配合人员、抢修设备、通信器材准备完毕。(三)箱涵顶进启动(1)启动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2)液压泵站应空转一段时间,

40、检查系统、电源、仪表无异常情况后试顶。(4)每当油压升高510MPa时,需停泵观测,应严密监控顶镐、顶柱、后背、滑板、箱涵结构等部位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因素采用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顶进。(5)当顶力达成0.8倍结构自重时箱涵未启动,应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因素采用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顶进。(6)箱涵启动后,应立即检查后背、工作坑周边土体稳定情况,无异常情况,方可继续顶进。(四)顶进挖土(1)根据箱涵的净空尺寸、土质情况,可采用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一般宜选用小型反铲按设计坡度开挖,每次开挖进尺0.40.8m,配装载机或直接用挖掘机装汽车出土。顶板切土,侧墙刃脚切土及底板

41、前清土须由人工配合。挖土顶进应三班连续作业,不得间断。(2)两侧应欠挖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当属斜交涵时,前端锐角一侧清土困难应优先开挖。如设有中刃脚时应紧切土前进,使上下两层隔开,不得挖通漏天,平台上不得积存土料。(3)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当挖土或顶进过程中发生塌方,影响行车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抢修加固,做出有效防护。(4)挖土工作应与观测人员密切配合,随时根据箱涵顶进轴线和高程偏差,采用纠偏措施。(五)顶进作业(1)每次顶进应检查液压系统、顶柱(铁)安装和后背变化情况等。(2)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3)箱涵身每前进一顶程,应观测轴线和高程,发现偏差及时纠

42、正。(4)箱涵吃土顶进前,应及时调整好箱涵的轴线和高程。在铁路路基下吃土顶进,不宜对箱涵做较大的轴线、高程调整动作。(六)监控与检查(1)箱涵顶进前,应对箱涵原始(预制)位置的里程、轴线及高程测定原始数据并记录。顶进过程中,每一顶程要观测并记录各观测点左、右偏差值;高程偏差值和顶程及总进尺。观测结果要及时报告现场指挥人员,用于控制和校正。(2)箱涵自启动起,对顶进全过程的每一个顶程都应具体记录千斤顶开动数量、位置,油泵压力表读数、总顶力及着力点。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分析因素,采用措施解决后方可继续顶进。(3)箱涵顶进过程中,天天应定期观测箱涵底板上设立的观测标钉高程,计算相对高差,展

43、图,分析结构竖向变形。对中边墙应测定竖向弯曲,当底板侧墙出现较大变位及转角时应及时分析研究采用措施。(4)顶进过程中要定期观测箱涵裂缝及开展情况,重点监测底板、顶板、中边墙,中继间牛腿或剪力铰和顶板前、后悬臂板,发现问题应及时研究采用措施。三、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1)箱涵顶进应尽也许避开雨期。需在雨期施工时,应在汛期之前对拟穿越的路基、工作坑边坡等采用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2)雨期施工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坑周边应采用挡水围堰、排水截水沟等防止地面水流入工作坑的技术措施。(3)雨期施工开挖工作坑(槽)时,应注意保持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立支撑;并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

44、题要及时解决。(5)冬雨期施工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规范规定或设计规定。常用的内插型钢布置形式可采用密插型、插二跳一型和插一跳一型三种。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宜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二、基坑的变形控制(一)基坑变形特性1土地变形基坑周边地层移动重要是由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坑底土体隆起导致的。2围护墙体水平变形当基坑开挖较浅,尚未设支撑时,不管对刚性墙体(如水泥土搅拌桩墙、旋喷桩墙等)还是柔性墙体(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

45、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长,刚性墙体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柔性墙假如设支撑,则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3围护墙体竖向变位4基坑底部的隆起过大的坑底隆起往往是基坑险情的征兆。过大的坑底隆起也许是两种因素导致的:(1)基坑底不透水土层由于其自重不可以承受下方承压水水头压力而产生忽然性隆起;(2)基坑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层深度局限性而产生坑内土体隆起破坏。由于基坑一直处在开挖过程,直接监测坑底土体隆起较为困难,一般通过监测立柱变形来反映基坑底土体隆起情况。5地表沉降(二)基坑的变形控制(1)当基坑邻近建(构)筑物时,必须控制基坑

46、的变形以保证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2)控制基坑变形的重要方法有:1)增长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2)增长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两者相结合的形式。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三)坑底稳定控制(1)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二)盾构法施工合用条件(1)除硬岩外的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2)隧道应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D(洞径)。(3)地面上必须有修建用于盾构始发、接

47、受的工作井位置。(4)隧道之间或隧道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所夹土(岩)体加固解决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5)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盾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二、盾构施工现场布置(一)施工现场布置基本规定(2)在施工用地范围内,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材料堆场、临时房屋、大型施工设备、集土(泥)坑、拌浆系统、临时水电管线、消防器材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盾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重要涉及盾构工作井、工作井防雨棚及防淹墙、垂直运送设备、管片堆场、管片防水解决场、拌浆站、料具间及机修间、两回路的变配电间等设施以及进出通道等。2盾构施工现场设施设立(

48、1)工作井施工需要采用降水措施时,应设相称规模的降水系统(水泵房)。(2)采用气压法盾构施工时,施工现场应设立空压机房,以供应足够的压缩空气。(3)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时,施工现场应设立泥浆解决系统(中央控制室)、泥浆池。(4)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应设立电机车电瓶充电间等设施。(二)土压式盾构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控制(1)土压式盾构掘进时,抱负地层的土特性是:1)塑性变形好;2)流塑至软塑状;3)内摩擦小;4)渗透性低。在细颗粒含量低于30%、或砂卵石地层,必须加泥或加泡沫等改良材料,以提高塑性流动性和止水性。改良材料必须具有流动性、易与开挖土砂混合、不离析、无污染等特性。一般使用的改良材料有

49、矿物系(如膨润土泥浆)、界面活性剂系(如泡沫)、高吸水性树脂系和水溶性高分子系四类(我国目前常用前两类),可单独或组合使用。(3)塑流化改良控制是土压式盾构施工控制的最重要要素之一,要随时把握土压仓内土砂的塑性流动性。一般按以下方法掌握塑流性状态。一般按以下方法掌握塑流性状态。1)根据排土性状2)根据土砂输送效率3)根据盾构机械负荷先紧固环向(管片之间)连接螺栓,后紧固轴向(环与环之间)连接螺栓。采用扭矩扳手紧固,紧固力取决于螺栓的直径与强度。1暗挖隧道内常用的技术措施(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2)小导管周边注浆或围岩深孔注浆;(3)设立临时仰拱;(4)管棚超前支护。2暗挖隧道外常用的

50、技术措施(1)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2)冻结法固结地层;(3)减少地下水位法。(二)复合式衬砌与防水体系(1)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隧道通常采用复合式衬砌设计,衬砌结构是由初期(一次)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所组成。(2)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隧道的复合式衬砌,以结构自防水为主线,辅加防水层组成防水体系,以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洞、预埋件、桩头等接缝部位混凝土及防水层施工为防水控制的重点。(一)小导管布设(1)常用设计参数:钢管直径3050mm,钢管长35m,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钢管安设注浆孔间距为100150mm,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300500mm,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515

51、,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m。(二)注浆材料(1)应具有良好的可注性,固结体应具有一定强度、抗渗、稳定、耐久和收缩率小等特点,浆液须无毒。注浆材料可采用改性水玻璃浆、普通水泥单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等注浆材料。一般情况下改性水玻璃浆合用于砂类土,水泥浆和水泥砂浆合用于卵石地层。(2)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重要成分为PO42.5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宜采用中砂或粗砂;水玻璃浓度应为4045B(波美度),外加剂应视不同地层和注浆工艺进行选择。(3)注浆材料的选用和配合比的拟定应根据工程条件和经实验拟定。(三)注浆工艺

52、(2)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挤压、渗透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3)选择条件详见1K413024有关内容。(P121表)(二)保证注浆效果(1)浆液必须配比准确,符合设计规定。(2)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应由实验拟定,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一般条件下:改性水玻璃浆、水泥浆初压压力宜为0.10.3MPa,砂质土终压压力一般应不大于0.5MPa,黏质土终压压力不应大于0.7MPa。水玻璃-水泥浆初压压力宜为0.31.0MPa,终压压力宜为1.24.5MPa。(3)注浆施工期应进行监测,监测项目通常有地(路)面隆起、地下水

53、污染等,特别要采用必要措施防止注浆浆液溢出地面或超过注浆范围。(二)技术要点1重要材料规定(1)管棚所用钢管一般选用直径70180mm,壁厚48mm的无缝钢管。管节长度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短管棚采用的钢管每节长小于10m,长管棚采用的钢管每节长大于10m,或可采用出厂长度。(2)水泥砂浆重要成分为PO42.5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外加剂应视不同地层选用;配合比应根据工程土质条件,经实验拟定。2施工技术要点(1)施工工艺流程: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压入钢管注浆(向钢管内或管周边土体)封口开挖。(3)管棚钢管环向布设一般采用的间距为2.02.5倍的钢管直径。纵

54、向两组管棚搭接的长度应大于3m。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时,要采用刚度大的钢管连续布设。(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钻孔精度控制2钢管就位控制3注浆效果控制【考点】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一、施工方案与流程(一)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涉及结构形式、材料与配合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支架设计、验算)、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重要内容。(二)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解决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实验(三)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及地基解决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

55、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实验。二、施工技术要点(一)模板、支架施工(1)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规定,且应安装牢固。(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规定起拱;设计无具体规定期,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6)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顶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二)止水带安装(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接缝

56、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脱胶现象;T字接头、十字接头和Y字接头,应在工厂加工成型。(4)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5)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6)止水带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其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对正,止水带不得有裂纹、孔洞等。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三)钢筋施工(1)加工前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2)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钢筋级别、直径和弯钩规定拟定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下料表。(3)钢筋连接的方式:根据钢筋直径、钢材、现场条件拟定钢筋连接的方式。重要采用绑扎、焊接

57、、机械连接方式。(5)钢筋安装质量检查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安装完毕的钢筋进行隐蔽验收。(四)无粘结预应力施工1无粘结预应力筋技术规定(1)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3)必须采用类锚具,锚具规格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用。2施工工艺流程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外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割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同步加压量测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100m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土。3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1)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

58、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期,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2)安装时,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以锚固肋数量的一半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张拉段)数量;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3)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放置;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踏压撞碰无粘结预应力筋、支撑架以及端部预埋件;(5)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4无粘结预应力张拉(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

59、,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2)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重合;对曲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5封锚规定(1)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2)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3)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C40。(五)混凝土施工(1)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构筑物)是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对于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有较高的规定,设计上有抗冻、抗渗、抗裂规定。对此,混凝土施工必须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应、浇筑、养护各环节加以控制

60、,以保证实现设计的使用功能。(3)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应少于14d。洒水养护至达成规范规定的强度。(六)模板及支架拆除(1)应按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程序进行拆除。(2)采用整体模板时,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其他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成表1K414021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3)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预制安装水池满水实验能否合格,除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预制混凝土壁板质量满足抗渗标准外,现浇壁板缝混凝土也是防渗漏的关键。(1)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

61、模高度不宜超过1.5m;(2)浇筑前,接缝的壁板表面应洒水保持湿润,模内应洁净;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期,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3)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混凝土如有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50m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捣固;(4)用于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微膨胀和快速水泥,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采用必要的养护措施。三、绕丝预应力施工(一)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1准备工作2缠绕钢丝施工(1)预应力钢丝接头应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0mm;(2)缠绕预应力钢丝,应由池壁顶向下进行,

62、第一圈距池顶的距离应按设计规定或按缠丝机性能拟定,并不宜大于500mm;(3)池壁两端不能用绕丝机缠绕的部位,应在顶端和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5)施加预应力时,每缠一盘钢丝应测定一次钢丝应力,并应按规定作记录。(二)电热张拉施工1准备工作(1)张拉前,应根据电工、热工等参数计算伸长值,并应取一环作试张拉,进行验证;(2)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应由实验拟定;(3)张拉可采用螺丝端杆,墩粗头插U形垫板,帮条锚具U形垫板或其他锚具。2张拉作业(1)张拉顺序,设计无规定期,可由池壁顶端开始,逐环向下;(4)通电前,钢筋应测定初应力,张拉端应刻划伸长标记;(5)通电后,应进行机、具、设备、线路绝缘检查,测定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6)电热温度不应超过350;(8)伸长值控制允许偏差不得超过6%;经电热达成规定的伸长值后,应立即进行锚固,锚固必须牢固可靠;(9)每一环预应力筋应对称张拉,并不得间断;(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