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87107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90.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ppt(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 发展中突出创新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七年来,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 蓬勃发展。 从 1997年至今,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茁壮成长。 从 1996年的三部委 9所招生院校、 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 人数千人,发展到 2003年的 168家培养单位, 38个工程领域, 年招生总数超过 3万人,累计招生总数超过 12万人,在学 研究生近 10万人。 同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数超过 2万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已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 涉及的学科专业最多、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 而且,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国防军

2、 工部门培养了一大批 “ 留得住、用得上 ” 的高层次工程技 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硕士已开始在我国工程建设最高水平和最具影响力的 工程建设岗位发挥出重要作用 年份 培养单位 数目 授权领域数目 合作企业 数目 录取人数 授予学位人数 1997 9 34 310 1525 1998 54 34 1400 4181 1 1999 71 34 3000 8455 127 2000 102 34 3200 17453 1246 2001 123 35 3500 26456 3311 2002 144 36 4000 30812 5107 2003 168 36 2* 4500 36753 2004

3、180 38 500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情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 “ 关于成立全国工程硕士专 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 中明确指出: “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指导和咨询组织。其主要职 责是: 指导、协调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活动,监督 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推动工程硕士教育与企业工 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联系与协作, 指导开展工程硕士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 展。 ” 在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下,教育指导委员 会认真履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 导

4、委员会章程所规定的各项职责,积极发 挥专家咨询与指导、监督与评估的作用。 实践证明,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对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而且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工程硕士学位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新类型,作为第一届指 导委员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与其它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相 比,工程硕士涉及的范围又极其广泛,目前它巳包含 38个 领域。第一届委员会一方面在不断突践中摸索、积累经验 及时积极总结和推广。另一方面在教育部和学位办的领导 下坚定地树立了一个指导方针: 即学生培养不管形式怎么变化 ,质量问题是永恒的主 题 。 面对新一类的人才类型我们必须

5、坚持在改革中求发 展,在发展中突出创新 。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创立 新的学位类型。 办学理念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广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 人员学习的需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重要动力源泉;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 “ 因需而变 ” 办学理 念 ;强调面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而服 务 ;强调教育要主动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 坚持德育和智育的全面性,注重知识结构的宽 广性,强化能力结构的创新性。这些都进一步丰 富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 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特征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 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

6、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 人才。 其培养特征 :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 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 力。 培养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 “ 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 重实际应用 ” ,既要注重本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 又要反映本领域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在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选题上强调紧密结合企 业需求,符合领域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人才培养上 “ 柔性制造 ” 和 “ 精确制造 ” 相结合 高层次人才的 “ 定单制 ” 培养。 突出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新特

7、点。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要按照工程领域 的基本要求,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设 置,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 上要求基础课体现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 课要求体现先进性和应用性,跨学科课程 和专题讲座要求体现前沿性。教学方式上 采取 “ 集中授课为主,网络学习为辅 ” 的 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安排。 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 学位论文课题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为企业的技术攻 关、科研创新、产品研发和管理改革做出了许多实际的成 效,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企业作为人力资源投资和使用的主体,参与管理和参与培 养 . 企业或个人

8、在享受教育收益的同时,合理分担教育成本, 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经费筹措渠道的多样化。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 起来,发挥了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双重优势,产 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进校不离岗, 双导师制指导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强调培养过程中的校企 紧密合作、双向参与、共同培养,要求把 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 发挥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双重优势,使 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在培养方式上采取 “ 进校不离岗 ” ;在课程学习上实行学分 制;在学位论文上实行校企导师共同指导 的 “ 双导师制 ” 。 强调论文选题以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为本。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

9、题要求是工程 实践课题,要求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 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而论 文评价则是要求以技术创新为标准,强调 研究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的 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 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 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 力。 采取学费分担制,增强办学效益 工程硕士的办学经费实行学校、企业和个 人共同分担的办法来进行。工程硕士研究 生培养的收费标准,根据企业、社会需求 的差异由高校自定。以上种种措施,不仅 使各培养单位的办学质量关得到加强,而 且也树立了办学效益观念。 探索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的新模式。 为解决工程硕士生工学矛盾、共享优

10、质资 源,教育指导委员会在远程教育上给予网 络课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经费资助,鼓励 教师积极采用网络课件辅助方式向工程硕 士生授课。截止至今先后有 企业网络与 系统集成 、 人力系统开发与管理 等 几十门课程完成了网络课件的制作工作。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成功 经验,完善我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扩大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教育指 导委员成立了国际合作办学指导小组。通 过组团考察,为教师开办精品课程进修班, 选派工程硕士生赴国外联合培养等形式, 大大推动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 作与交流。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工程硕士研究 生教育声誉 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中央

11、电视台相继制 作并播出了 聚焦工程硕士 和 风景线 上的工程硕士生 宣传专题片。同时,教 育指导委员会开展了 “ 自选自拍优秀工程 硕士生和典型事例的活动 ” ,宣传片的播 出和活动的开展,对宣传工程硕士研究生 教育取得的成果,对弘扬工程硕士研究生 教育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奋发努 力的精神起到了积极效果。 积极改革、努力创新 1.人才选拨原则和方式的创新 搞教育选拨学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公平、 公正、科学地选取学生关系到工硕学位能 否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了做到公平、公正 指导委员会坚持了全国联考制度,对保证 人才的平均水准起了关键作用。 推行两段制选拨方式和 GCT考试方法为优秀在职 人员

12、的学习清除障碍 强调培养单位在录取中的自主和自律的统一充分 发挥各单位的积极性。 强调真本事 不唯分数论 创新设立录取质量跟踪体制,确保录取质量针对 在招生中出现的录取成绩偏低,问题较为突出等 问题,对少数学校采取了质量分析与培养全过程 跟踪调研的措施,与学校一起共把质量关。 2.规范领域内容、建立领域协作组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已有 38个工程领域,各个领域 特点不同,情况不一。为此,教育指导委员会相 继成立 38个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明确了协作组 的主要任务:每年召开一次本领域工程研讨会; 在充分调研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领域的基本 培养方案构架;确定 3 5门本领域的核心课程及 其教学大纲。

13、 大大增加了学位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为人才市埸提供了发挥人才作用的依据 开展领域试评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2002年开始,为全面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 养质量评价,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子与通信 工程领域、机械工程领域进行了工程硕士 研究生培养质量试评估。通过试评估,工 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 进一步完善。 4.实地考察与专家评审制度 2000年开始,对申请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 实行专家组实地考察制度。在学科专业方 面,要体现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科研 类型与成果,科研经费与来源等情况;在 教师队伍方面,要体现教师队伍结构,教 师学术水平等情况;在办学机制方面,要 体现研究生培养计划,培

14、养特色,招生、 授予学位及在学人员情况,以及研究生的 社会需求情况与预测等。 5.加强交流和开展新增单位培训 不断创造交流机会 ,互通信息 ,互相学习 . 要求每个新增培养单位都必须经过培训, 进一步认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 特点和规律性,规范管理,形成共识。 指导委员会的几点体会 (一)在国务院学位办领导下,发挥教育指导委 员会咨询和指导作用,是做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 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供高 质量的教育服务,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大方向。 (三)努力开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 面,是工程硕士研究生

15、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指导委员会工作要点 一、加强各培养单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 建设 在招生领域、招生规模、培养模式等工程硕士培养的各个 环节,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运行体系,加快引入业内 同行评估和社会评价的自我评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 证体系建设。 通过这两个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推动我国工程硕士研究 生教育发展调节机制的形成,使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 改变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直接管理的模式,形成各培养单 位与社会密切联系,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的模式; 使各培养单位形成主动、积极、生动、活泼、自主、自律 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局面。 二、完善工

16、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两段制方式,实现公正、公平、 科 学 选拔优秀人才目的 (一)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ME)模式,使 GCT-ME考试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 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和潜力等。对 GCT- ME考试的效果实行跟踪分析;建设 GCT-ME考试 的试题库。 (二)完善两段制录取学生的模式。发挥导师和 专家组在学校自行组织的综合测试中的作用;加 强对综合测试中的指导和质量分析。(单座标 多座标,定量和定性) 三、加强各工程领域协调小组的建设,发 挥协调小组在各工程领域内的宏观指导和 质量控制中的专家作用; 四、加强课程建设,建设 100门具有工程硕 士特色的核

17、心教材;建设工程硕士网络教 学资源平台,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和教 学手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五、充分发挥质量分析和跟踪调研小组、 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指导小组在教育研 究方面的作用,成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 研究小组,认真总结经验,加强专题性、 前瞻性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好经验 的交流与推广,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 的社会影响力。 六、探索在应届生 (?软件, IC)中招收工 程硕士的途径;利用定向、委培等形式实 现校企合作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 人才。 七、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 模式、课程、教材,组织国际交流。 知识传授科研训练国际竞争 八、探索专业学位培养与任职资格的相互

18、 促进,使教育改革和人事改革密切配合, 积极实施党的人才战略。 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程硕士研究 生教育运行和质量保证体系。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 ” 的总体要 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必须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 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通过改革 创新,不断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运行 和质量保证体系。 自主与自律 规模与质量。 保证和不断提高质量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 育的永恒主题, 认真处理好适度扩大规模与全面提高质量, 下放办学自主权与增强办学自律意识之间 的辨证关系。 高举教育创新的伟大旗帜,用改革的精神 激励自己,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创 新的办法完善自己,努力使工程硕士研究 生教育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开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持续、快速、协 调、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