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552394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的时间、分布的地区及其处境。2正确分析和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出现原因。4了解南方及西南、西北等地民族融合的情况。德育目标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古代民族大融合加强的重要时期。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迁都与改革措施,推动了鲜卑等北方民族学习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加速发展。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魏孝文帝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大融合的

2、加强使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能力目标1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斗争不断。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直接,更加频繁。原有的民族布局被大迁徙所打破,民族大融合加强。通过民族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2通过北朝民族融合内容,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史有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教学难点1民族大融合出现的原因和特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关系。教具准备1投影仪和地图。2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

3、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2综合分析法:提出论点史实讲述得出结论。3讲读法:教师提问学生阅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教材内容不是很多,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是比较难把握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第二应要求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民族融合的各种途径,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融合这一时代特征的认识;第三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要向学生作全面地介绍,使学生通过史实准确把握住改革的实质。最后教师要强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具有突出地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作用巨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

4、:导人语例示从上一节课起,我们开始了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内容的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主要的历史特征有两个,一是封建国家的分裂,二是民族大融合。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这一节内容,对封建国家分裂这一特征,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印象。而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它的第二个特征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那么,什么是民族融合呢?它是指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那么,哪些因素能够促进民族融合呢?民族融合的加强又会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之二:提问式导

5、入教师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然而我们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中,依然可以看到社会在发展,在频繁的政权更替过程中,可以发现统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段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一些政权曾经实现过局部的统一,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哪几个政权呢?它们又分别统一了什么地区呢?学生回答三国时的魏国统一过北方,十六国时期的前秦曾统一过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周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另外还有西晋曾对全国实现过短暂的统一。教师过渡当时许多割据势力的统治者把统一作为政治成就的目标,这对统一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局部的统一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更有利于实现大一统。然而,分裂中孕育着的统一的因素有很多,今

6、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了解到另一个能够促进统一的因素,那就是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征。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当时国家分裂,而民族之间不但没有分裂,相反却加强了联系和融合。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体,这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融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同化,而是相互作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板书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民族融合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接触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大大增加各民族之间互

7、相接触呢?学生回答民族地区的打破。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地区被打破的一种形式,就是少数民族的内迁。板书一、“五胡”内迁教师提问东汉以来,居住在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由于本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期与汉族人民友好往来,渐渐走向定居生活,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魏晋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族的控制并补充兵源和内地劳动力的不足也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内迁居住。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主要有五个,史称“五胡”,他们分别是哪五个呢?学生回答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教师提问请大家看课本 p56。上的示意图,从图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五胡内迁后,居住在哪些地区?学生回答当时各少数民族主要内迁到现在的甘肃、陕西

8、、山西和河北、辽宁南部的地区。教师讲述这些游牧民族陆续越过农牧分界线,向内地迁移,同汉族杂处而居,从而使民族关系日益复杂。内迁的各族由于与当地汉族人民错居杂处,在经济上文化上互相影响,逐渐从原来的游牧生活改营农耕,并开始走向封建化,同广大汉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三国、西晋时期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和汉族人民同样受着魏晋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不仅要纳税,还要当兵,甚至被掠卖为奴婢,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魏晋统治阶级对于内迁各族人民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激起了各族人民的无比愤恨,于是他们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压迫者。教师提问课本上提到一句话,

9、在与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内迁各族大多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习惯和部落组织。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主要是因为他们内迁之后,遭受到了当地汉族地主和西晋统治者的残酷压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从而有一定的民族隔阂,保留自己的习俗、组织反而更有利于本民族团结在一起进行反抗斗争。教师提问那么,各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呢?在这里,先请大家回忆一下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原因有西晋统治的腐败、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而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晋斗争也是加速西晋灭亡的原因。教师讲述前后混战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是一场大破坏,再加上天灾不断发生,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或死于战火

10、,或流离失所。在“八王之乱”时,内迁的各族人民又多被利用于争战,死亡很多,因此他们不断地发动斗争,逃至南方的流民和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都展开了武力反抗西晋的斗争。在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人数剧增。在西晋统治陷人严重危机之际,少数民族的贵族乘机起兵,攻下西晋都城洛阳,酿成“永嘉之乱”。316 年,匈奴贵族又攻破长安,西晋灭亡了。教师提问西晋灭亡后,中国出现了怎样的一种政局呢?学生回答司马家族建立的东晋偏安东南一隅,而在北方和西南地区则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教师提问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展开剧烈的战争,这些战争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1、?学生回答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经济文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迫使大量人口迁移;另一方面,加快了民族融合。教师讲述看到这些影响,会使人不禁想起我们在学习先秦史时学习过的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同点。确实,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而十六国时期贵族统治者的彼此攻战,使各族割据势力削弱,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则进一步打破了各族的隔离状态。民族混居是民族融合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不断缩小以至消弭各族间语言、经济生活、文化和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当时的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在这里,必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十六国初期,前秦的统治者苻坚。苻坚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尝试

12、融合各族,统一全国,但由于条件尚未成熟,如国人厌战,统治下的各族人心不一,充满民族矛盾等,而遭至失败,但他对北方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关于苻坚的作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作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过渡十六国时期的纷争,随着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中国的北方进入北朝时期。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它对北方的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又一次局部统一,在这次局部统一之后,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从而开创了北方发展的新局面。板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师讲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北方的形势如何?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北魏的统治者们要进行改革?下面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改革的背景。

13、板书1背景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看课本 P5,上的有关内容,之后再来指出改革的背景究竟有哪些?学生回答背景有:一是北魏政权吏治混乱,财政困难;二是北部受到游牧民族威胁;三是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北魏的政治统治和民族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可见改革既是为了维护鲜卑贵族的统治,又同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这里我想作一些补充:首先北魏的强大与统一北方是孝文帝改革的基础。北魏孝文帝即位时确实面临着不少问题,如吏治败坏,赋税混乱,政府财政困难,北方草原的柔然对北魏的威胁很大,鲜卑贵族中保守势力还很强,但其中面临着的最大问题就是北魏统一北方以后,要将其在广大汉族地区的统治稳定下来,

14、并长期统治下去。那么,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北魏统治者政治野心的增长,这一问题就愈益突出,是继续保存鲜卑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在这里就不能不了解北魏统一北方后,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了。于是为了要改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另一方面也要缓解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北魏的统治者开始了他们实现封建化的改革。板书2内容教师讲述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才只有五岁

15、,一开始由他的祖母冯太后辅政,所以孝文帝改革主要是由冯太后和孝文帝先后主持的。这次改革的大事有六项,其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都是很强的。课本上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四项。这四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改革措施分别是整顿吏治、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和学习汉族文化。板书a整顿吏治教师讲述北魏统治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整顿吏治。北魏初年规定,地方官不论其治绩如何,任期都是六年,期满离任,而且官吏没有俸禄,全凭到任后搜刮百姓以满足所需。因此,许多官吏对治理民事毫不热心,却竭力追求个人财富,加紧对人民的盘剥,阶级矛盾自然就尖锐了。为了整顿吏治,缓和矛盾,北魏统治者采取了两条措施,其一就是制定了俸禄制度,其二是对地

16、方官任期长短不做硬性规定,而是根据治绩而定,好则留,不好则去。这样一来,官吏治绩好坏与仕途升迁联系起来了,使他们在盘剥人民时不能不有所考虑。吏治的改革,是北魏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如实行得好,就可刷新政治,缓和阶级矛盾;同时也为以后各项改革的进行打下基础,意义是重大的。板书)b颁布均田令教师讲述颁布均田令是孝文帝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请大家看投影。投影显示(一)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归官。桑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桑田须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不宜种

17、桑之地,男子给麻田四十亩,妇女五亩。(二)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三)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四)犯罪流徒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五)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以公田。刺史十五顷,郡丞、县令六顷。公田不得买卖。教师提问投影上显示的是当时颁布的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大家可以看到,在均田令下,被授田的对象有哪些?学生回答有男子、妇女、奴婢、耕牛以及地方官吏。教师提问这些田地都是由政府授予的,那么,北魏政府何以有如此多的土地可以支配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战乱不断,大量土地荒芜,政府正是

18、把这些荒地进行调拨的。教师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可见均田令的实施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有大批荒地可供使用,二是政府必须能够掌握、支配这些土地,也就是说皇权必须强大到能够辖制地方豪强。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连年战乱,以致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至孝文帝时,情况虽有所变化,但土地抛荒的现象仍很严重。而当时北魏的地方地主势力也还未强大到能与皇权抗衡的地步。因此,孝文帝推行均田令的条件也就基本具备了。教师提问均田令实行以后,对北魏政府能够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能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教师讲述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均田令名为均田,实际

19、是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不变。因为大族地主除了继续用隐瞒土地的手段以对付政府之外;他们又拥有众多的奴婢,还有耕牛,按均田令的规定,应分到许多土地。这样,足以保住他们的产业。二、均田制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并不准买卖,这些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家兼并土地。三、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家控制下的依附农民,有助于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自耕农增多,户口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所以,北方的经济在改革之后,得到了有效地恢复和发展。板书c迁都洛阳教师提问改革的第三项是迁都洛阳。北魏在进人中原后曾把都城定在哪里?学生回答在平城,

20、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教师提问对,这个答案可以在课本 P55,上找到。那么,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迁至洛阳呢?学生回答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教师讲述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干扰,有利于继续进行改革。迁都本身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孝文帝改革的总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呢?因为洛阳曾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魏、西晋都曾建都在此,孝文帝最后把新都定在洛阳,主要还是从加速鲜卑族汉化的方面考虑的。迁都洛阳对于世世代代居住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这意味着,拓跋氏必须放弃过去那

21、种以游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而使经济生产农业化;同时,还意味着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来一个变革。这样一个从行动到观念都要为之一变的迁都举动,所遇到的阻力是难免的。在克服了种种阻力之后,洛阳终于成为拓跋氏人心目中真正的都城,成为北魏占据中原,正式接受汉化的象征。教师过渡在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加快了汉化的步伐。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措施。板书d学习汉族的文化教师讲述孝文帝改革风俗的措施有很多内容,如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提倡与汉族通婚等,这些内容大家可以通过看书来了解一下。总之,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了鲜卑族接受汉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板书3

22、作用教师讲述马克思在谈到民族问题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北魏走汉化的路,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孝文帝的改革是历史的产物,其改革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那么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有: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使政局稳定,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北方农业生产有了恢复与发展;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推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教师过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如今在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时候,是持肯定的态度的,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23、,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北方的民族融合在北魏改革之后大大加强了。板书三、民族大融合1民族融合的途径教师提问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民族融合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从东汉末年的五胡内迁到北朝末年的胡汉差别逐渐消失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民族融合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和途径来实现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P5758 的内容来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民族融合的形式和途径有: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政策等。教师讲述这一历史时期,为我们上演了民族关系发展经典的一幕: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

24、、习俗等诸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各族人民经历了一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动,逐渐接受农耕定居生活与先进的汉族文化。这些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实现封建化的过程。板书2民族融合的作用封建化民族融合大一统教师讲述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而封建化又有利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现,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局面准备了条件,而隋唐的大一统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这就是民族融合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3其他地区的民族融合教师提问我们刚才提到的民族大融合主要是指北方地区的情况,而在这一历

25、史时期,我国其他地方也同时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民族融合。课本上举了哪些例子呢?学生回答有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吴国与越族的融合。教师讲述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吴国与越族民族关系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而由于政局动荡而出现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在这里大家不难发现,随着各地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封建化的实现,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也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创造了积极的条件,这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分裂局面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课堂总结通过对“民族融合”这一小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具有突出地位。其中北魏孝文帝在民族融合的条件日趋成熟时。坚决果断地实行汉化改革,对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到了北朝末年,南北各地少数民族大抵已经与汉族融为一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作用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