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6502654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第十章第十章 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资源与环境问题伴随着现代的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伴随着现代的发展。p两个侧面:两个侧面:補:補:農業問題政治経済学農業問題政治経済学235235参考:马老师课件参考:马老师课件A、成长的持续性或成长的界限成长的持续性或成长的界限(limit to growth):地球是:地球是一个资源,在这样的范围内,成长的可能性究竟多大,是一个资源,在这样的范围内,成长的可能性究竟多大,是否可能转为不可控制的崩溃否可能转为不可控制的崩溃。(Lester Brown-B模式模式*)1 1)水资源: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枯、农业与工业竞争)水资源

2、: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枯、农业与工业竞争*2 2)土壤侵蚀、耕地缩小:沙漠化、现代化(汽车等)、风和水的)土壤侵蚀、耕地缩小:沙漠化、现代化(汽车等)、风和水的侵蚀侵蚀*3 3)气温升高、海面上升:升温的影响、高空水库、)气温升高、海面上升:升温的影响、高空水库、2B、生活环境的污染、生活环境的污染p在资源环境的制约下,农业能否提供在资源环境的制约下,农业能否提供人类足够的粮食;而现代农业,能否在人类足够的粮食;而现代农业,能否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提供高品质安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提供高品质安全的粮食的粮食甘肃会宁县旱灾已持续3年(法制晚报,2006年7月22日)太湖流域蓝藻爆发危及市民饮水

3、安全(新闻前线,2006年11月24日)4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与 显著外部性显著外部性 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 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大气种植业畜牧业食品工业人类家庭废物管理生产消费废弃物管理生产消费废弃物管理水体与土壤6o农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保证人类社会发农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展的最基本的生产部门。o农业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地生活机能,通农业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地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来取得各种产品的过程。过人工培育,来取得

4、各种产品的过程。1.农业的含义农业的含义7o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人们进行农业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不能离开动物和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而要产不能离开动物和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而要以它的生命运动过程为基础。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以它的生命运动过程为基础。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投入劳动和采取各种生产技能措施的过程都不是劳动和采取各种生产技能措施的过程都不是“创造创造”农产品的过程,而是农产品的过程,而是“帮助帮助”各种作物和畜禽顺利地各种作物和畜禽顺利地发挥它们自身固有的生命机能,从而给人们提供可以发挥它们自身固有的生命机能,从而给人们提供可以利用的农畜产

5、品的过程。利用的农畜产品的过程。o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自觉调节人与自然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自觉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系。动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动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2.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8o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说明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说明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动如果是遵循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就能使作为生动如果是遵循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就能使作为生产基础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使农业生产产基础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使农业生产能够得

6、到较高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如果违背能够得到较高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如果违背生态规律,对系统进行任意干预,掠夺使用,就生态规律,对系统进行任意干预,掠夺使用,就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结构破坏,功能下降,结构破坏,功能下降,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甚至难以为继。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甚至难以为继。2.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9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生产者(造纸厂排污)-消费者(垃圾,汽车尾气)-正外部性(娱乐活动)-负外部性(娱乐活动)1.外部性外部性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市场主体(消费者或者生产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市场主体(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行为所产生的后

7、果(成本或者收益),不是由者)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成本或者收益),不是由该主体自己来承受,而是由其他主体来承受,这就叫该主体自己来承受,而是由其他主体来承受,这就叫外部性,或叫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外部性,或叫市场行为的外部性。举例举例10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正外部性正外部性n形成了生态产品形成了生态产品提供一种人类与其提供一种人类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它生物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n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解污染解污染/减少噪音减少噪音n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济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

8、济行为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给当代人行为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给当代人类及后代人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类及后代人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 的影响。的影响。负外部性负外部性11n相邻的养蜂场与苹果园(蜜蜂吸取苹果的花蜜的同相邻的养蜂场与苹果园(蜜蜂吸取苹果的花蜜的同时,给苹果授粉),两者的利益均来自本收益以外,时,给苹果授粉),两者的利益均来自本收益以外,双方都不需要为此付出或得到代价。双方都不需要为此付出或得到代价。n现代农业,不付出任何的代价,却消费着资源,污现代农业,不付出任何的代价,却消费着资源,污染了环境。与外部经济相反,称为外部不经济。染了环境。与外部经济相反,称为外部不经济。n这种外部不经济,生

9、产者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没这种外部不经济,生产者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没有计算到经营费中,但对于社会却是明显的损失。有计算到经营费中,但对于社会却是明显的损失。这部分费用称为外部费用。社会总费用应该是外部这部分费用称为外部费用。社会总费用应该是外部费用与生产者的费用之和。费用与生产者的费用之和。古典的外部经济(古典的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举例:)举例:12外部不经济性定义外部不经济性定义o农业农业生生产产的外部不的外部不经济经济是指(从可持是指(从可持续发续发展展概念)人概念)人们们在从事在从事农业农业生生产产中不合理的中不合理的经济经济行行为为造成生造成生态态系系统统退化

10、退化给给当代人当代人类类及后代人及后代人类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的影响。或者指(从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的影响。或者指(从经济经济学外部性概念)学外部性概念)农业农业生生产产者者给给其它其它经济经济主体和消主体和消费费者造成不能由市者造成不能由市场场价格表价格表现现的不的不利影响。利影响。13o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具体表现为:土壤肥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具体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产品质量下降,环境严重污染,自力下降,产品质量下降,环境严重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资源存量锐减,生物多样然灾害频繁发生,资源存量锐减,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扩大,生性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扩大,生态景观

11、破坏等等。农业生产外部不经济最严态景观破坏等等。农业生产外部不经济最严重的表现莫过于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重的表现莫过于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生态系统的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外部不经济性表现:外部不经济性表现:14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性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性o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能形成极大的外部经济。这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能形成极大的外部经济。这是农业区别于其它生产部门的显著特征。农业是农业区别于其它生产部门的显著特征。农业生产的这种外部经济特征也是由农业生产的生生产的这种外部经济特征也是由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决定的。由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密态本质决定的。由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农业生产

12、在形成经济产品的同时,也切关系,农业生产在形成经济产品的同时,也形成了生态产品形成了生态产品提供一种人类与其它生物提供一种人类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15o例如,作为农业主要生产对象的绿色植物,有例如,作为农业主要生产对象的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的功能,同时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净化空气的功能,同时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解污染,减少噪音,从而改善人类生存土,降解污染,减少噪音,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经济时期成为能环境。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经济时期成为能够提供不断改善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部门。够提供不断改善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部门。而

13、且农业生产的这种生态贡献的重要性,会随而且农业生产的这种生态贡献的重要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中形着社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生态效益是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成的生态效益是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性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性16o如果不对外部不经济的产业加以限制,外部不如果不对外部不经济的产业加以限制,外部不经济较大的产业的产品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经济较大的产业的产品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价格相对较低,引起需求增加,产量增加。也价格相对较低,引起需求增加,产量增加。也即外部不经济的产业比外部不经济较小的产业即外部不经济的产业比外部不经济较小的产业

14、不正当地扩大份额,进而引起资源分配的不合不正当地扩大份额,进而引起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理。这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被称为市场的失败这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被称为市场的失败的一种。的一种。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图图10-2 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农业发展T原始的刀耕火种 传统畜力铁器 现代工业式农业n盲目适应自然n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然生 产力进行农业生产n生态系统基本上能够通过 自身的运行加以修复。n能动地利用自然规律n主要是靠农业内部的循环来维持的n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不能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n生产工具高度机械化,农艺技术高度科学化n过分分离了人与自

15、然的关系,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环境资源局限性环境资源局限性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2006年7月18日表示,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亿亩。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将联合投入10亿元,用三年半时间,进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以此完善中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金属年污染粮食重金属年污染粮食12001200万吨万吨周生贤称,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他同时警告说,土壤污染的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

16、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周生贤表示,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重点调查重污染企业周边重点调查重污染企业周边“我们搞治理污染,如果不知道污染源在哪儿,是很危险的。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把土壤污染的情况摸清楚。”周生贤说。从昨天开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全展开。通过此次调查,相关部门希望能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原因,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此次调查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

17、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场地等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采集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等样品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来源:新京报)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农业生产的持续性现代的现代的粮食消粮食消费费将来的粮将来的粮食消费食消费Q0Q1Q2Q3EFPoQo+P1Q1最大。最大。现代一单位粮食现代一单位粮食的价值的价值Po,将来,将来一单位粮食的价一单位粮食的价值值P1。图图10-3 粮食生产的持续性粮食生产的持续性20一、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困境一、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困境 1.农业

18、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3.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21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o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在大约二三百万年内一直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在大约二三百万年内一直过着渔猎采集生活,大约最近一万年左右开始进入农着渔猎采集生活,大约最近一万年左右开始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刀业社会。农业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传统的畜力铁器农业、现代的工业式耕火种农业、传统的畜力铁器农业、现代的工业式农业。农业。o在原始农业阶段,人类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在原始农

19、业阶段,人类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进行农业生产,人类对自然界利用和干预的强度力进行农业生产,人类对自然界利用和干预的强度总体上说没有超过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相对于人总体上说没有超过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相对于人类有限的满足需求的能力,自然资源也显得比较充类有限的满足需求的能力,自然资源也显得比较充裕,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的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基裕,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的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基本上能够通过自身的运行加以修复。本上能够通过自身的运行加以修复。22o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的积累以及劳动工具的改进,农业进入了传统农的积累以及劳动工

20、具的改进,农业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业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已从原始农业时期的盲目适应自然,转向能动地已从原始农业时期的盲目适应自然,转向能动地利用自然规律来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但由于利用自然规律来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但由于它的生产主要是靠农业内部的循环来维持的,虽它的生产主要是靠农业内部的循环来维持的,虽然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还不能满足人类对农然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还不能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供需矛盾的尖锐,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供需矛盾的尖锐,农业的发展被推导现代农业阶段。业的发展被推导现代农业阶段。1.农业发展的

21、三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3o现代农业主要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主要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以其生产工具的高度机械化、农现代农业以其生产工具的高度机械化、农艺技术的高度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艺技术的高度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农产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但由于现代农业过分分离了人品的需求。但由于现代农业过分分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本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因此就在其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导质,因此就在其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的发生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的发生 1.农业

22、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4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 o首先为适应大型机械作业,必须进行专业种植,过首先为适应大型机械作业,必须进行专业种植,过度的专业化使农牧林相分离,物质循环链被割断,度的专业化使农牧林相分离,物质循环链被割断,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系统稳定性减弱,加剧了水土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系统稳定性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流失及养分流失。o其次,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的基础其次,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的基础上,是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为特征,农业生产中所上,是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为特征,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薄膜、能源

23、等,直接间接都是使用的化肥、农药、薄膜、能源等,直接间接都是石油产品。因此现代农业又被称为石油产品。因此现代农业又被称为“石油农业石油农业”。广泛推行的广泛推行的“石油农业石油农业”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最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最严重的后果使造成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将人类严重的后果使造成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将人类农业导入难以继续发展的困境。农业导入难以继续发展的困境。25o为了摆脱困境,人们纷纷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为了摆脱困境,人们纷纷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各 种 形 式 的各 种 形 式 的“替 代 农 业(替 代 农 业(a l t e r n a t i v e a l t e r n

24、 a t i v e agricultureagriculture)”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替代农替代农业业”过于强调依靠农业系统内部自身的生产力,排过于强调依靠农业系统内部自身的生产力,排斥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农业系统外部的合理投入,限斥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农业系统外部的合理投入,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难以推广。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难以推广。o在这一实践基础上,一种能反映这些在这一实践基础上,一种能反映这些“替代农业替代农业”目标,吸收目标,吸收“替代农业替代农业”有益的、可操作的部分,有益的、可操作的部分,同时又能弥补替代农业之不足的可持续农业被提出同时又能弥补替代农业

25、之不足的可持续农业被提出来,并得到普遍的接受。来,并得到普遍的接受。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 3.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 o二战后刚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食品的供给,在二战后刚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食品的供给,在2020世世纪六十年代初,选择了纪六十年代初,选择了“绿色革命绿色革命”的道路。的道路。“绿色革命绿色革命”以品以品种改良、技术革新、高投入为特征,最初出现了好的增产势头,种改良、技术革新、高投入为特征,最初出现了好的增产势头,“绿色革命绿色革命”的倡导者们曾预言:的倡导者们曾预言:“绿色革命绿色革命”将使人类最终战将使

26、人类最终战胜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饥馑问题。然而,相同遗传基因的同一品胜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饥馑问题。然而,相同遗传基因的同一品种的密集单一种植带来病虫害、杂草不断增加,土壤养分失衡,种的密集单一种植带来病虫害、杂草不断增加,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此外,现代品种比传统品种更加依赖于化地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此外,现代品种比传统品种更加依赖于化肥,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使生产成本迅速提高,还造成了环肥,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使生产成本迅速提高,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绿色革命绿色革命”犯了犯了“石油农业石油农业”同样同样的错误的错误违背了农业生产的生态规律,

27、因此也步入了与违背了农业生产的生态规律,因此也步入了与“石油石油农业农业”一样的困境一样的困境难以持续发展。对于备受资源贫乏与资本难以持续发展。对于备受资源贫乏与资本短缺困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与短缺困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与社会代价。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社会代价。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7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的现代化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的现代化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农用地的扩大农用地的扩大n1961-1993年,世界的耕地面积从全年,世界的耕地面积从全地表面积的地表面积的10.2%扩大扩大1

28、1.0%,而再,而再加上草地的农用地面积从加上草地的农用地面积从33.8%扩大扩大到到36.6%。而同时森林面积减少了。而同时森林面积减少了1.1%。-野生动植物的少野生动植物的少2.肥料及农药的大量使用肥料及农药的大量使用 表表10-1 粮食生产与化肥的使用粮食生产与化肥的使用 年度年度单位面积肥料使单位面积肥料使用量(用量(kg/ha)每每kg肥料谷物肥料谷物产量(产量(kg)1950n.a.4519602233196542191970531619756314198084121985911319909612收获递收获递减的规减的规律律成长的成长的界限界限29表表10-2 几个国家的肥料使用

29、量与谷物产量几个国家的肥料使用量与谷物产量 谷物单产谷物单产肥料使用量肥料使用量欧洲欧洲6115326美国美国475399日本日本5846400非洲非洲10709南美南美198633(单位:(单位:kg/ha)30 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还很低。灌溉水利用率 为43%,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0%;降水利用率约 为45%,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5%。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860亿斤(纯养分),是世 界上肥料用量最多的国家,然而氮肥当季利用率 仅30%,每年氮肥损失近400亿元,肥料利用效率 不

30、高。全国农药年产量超过8亿斤(有效成分),居世界 第二位,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农药浪费严重 并造成污染。以化肥为例以化肥为例Fig1.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Fig2.Chemical Application and Grain ProductFig3.Fertilizer Ratio of Grains CostFig4.Unit Chemical Fertilizer Cost of Grain Productionl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到国化肥年使用量达到44004400多万吨

31、,大部分流失造成多万吨,大部分流失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全国农药年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全国农药年使用量近使用量近130130万吨,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亿亩;地万吨,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亿亩;地膜覆盖正由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白色革命”演变为演变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l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生态破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生态破坏,甚至危及正常交通安全。坏,甚至危及正常交通安全。表表10-3 几个国家的农药使用量(几个国家的农药使用量(1991)使用金额使用金额100万美圆万美圆使用密度美使用密度美圆圆/ha日本日本3456768.0美国美国63

32、6033.5加拿大加拿大72515.8法国法国2735142.4英国英国771116.8巴西巴西108218.0世界合计世界合计2680018.6残留农药残留农药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高产量品种的普及)。(高产量品种的普及)。动植物的数量是一种资源,而其多样性也动植物的数量是一种资源,而其多样性也 是一种资源。是一种资源。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生命力的衰退生命力的衰退 杂交优势杂交优势-新品种,种群的诞生新品种,种群的诞生4.大规模单作经营化的倾向大规模单作经营化的倾向 单作经营单作经营-一农场大规模栽培单一作物一农场大规模栽培单一作物 复合经营复合经营-一农场

33、栽培多种作物或饲养一农场栽培多种作物或饲养 多种家畜多种家畜 结果:连作障害;地力低下结果:连作障害;地力低下 -有机农业的再认识有机农业的再认识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l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活垃圾达100多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成为蚊多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成为蚊蝇孳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蝇孳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l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猪、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猪、牛、鸡三大类

34、畜禽粪便年排放化学需氧量(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的的5倍以上,成为首要污染源。倍以上,成为首要污染源。alternative agriculturesustainable agriculture绿色农业38第四节第四节 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 1.1.可持续农业的由来可持续农业的由来 2.2.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 391.可持续农业的由来可持续农业的由来 o可持续农业的思想是产生于人类对可持续农业的思想是产生于人类对“石油农石油农业业”、“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沉重代价的

35、反思与沉重代价的反思与“替替代农业代农业”的实践之上的。的实践之上的。2020世纪八十年代中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潮,人们开始将农业功能的思考从单纯的经潮,人们开始将农业功能的思考从单纯的经济方面扩大到生态和社会,各国纷纷根据各济方面扩大到生态和社会,各国纷纷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探自的国情开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此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有索。此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有高潮兴起。高潮兴起。o可持续农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可持续农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5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年美国加

36、利福尼亚州州“可持续农业研究法可持续农业研究法”中提出的。中提出的。19871987年,世界环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球政策。”1988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持续农业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文件。的文件。19911991年在荷兰年在荷兰召开的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发表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斯宣言和行动的丹波斯宣言和行动纲领。纲领。“世界可持续农业

37、协会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也与同年成立,至今也与同年成立,至今已在超过已在超过4040个国家建立了分部。个国家建立了分部。1992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二十一世纪议程”,其中的第其中的第4 4章是章是“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412.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1)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内涵)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内涵o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的概念,)的概念,o

38、 随着发展过程人们认识到随着发展过程人们认识到Sustainable Agriculture与与Rural Development的密切关系。的密切关系。o 之后又提出了受到更普遍接受、更完整的之后又提出了受到更普遍接受、更完整的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简称(简称SARD)的新概念。)的新概念。42o这一概念给出的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这一概念给出的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

39、世代代人的需要。因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持土地、水和动植物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持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的农业。”2.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 o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是: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此同当代人及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此同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必须进行

40、技术和制度的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必须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要选用适应农业生产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使创新:要选用适应农业生产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使系统的产业增长建立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形系统的产业增长建立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制度的创新要有利于促进适宜技术成良性循环。同时制度的创新要有利于促进适宜技术的应用与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的应用与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结合起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首先要努力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满足人类最来:首先要努力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满足人类最基

41、本的温饱需求,其次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基本的温饱需求,其次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要在多样化综合经营中提高资源效率与村贫困状况,要在多样化综合经营中提高资源效率与经济效益。要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中扩大农村劳动力经济效益。要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机会。44(2)可持续农业的特征)可持续农业的特征生态与经济协调。生态与经济协调。利用系统自身的有序性(自然生产力),利用系统自身的有序性(自然生产力),组织农业生产,实现经济目标(增加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实现经济目标(增加经济产出。产出。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强调永续利用。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强调永续利用。n 可

42、持续发农业具有下列特征:可持续发农业具有下列特征:n可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展示了方兴未艾的生命力。但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示了方兴未艾的生命力。但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与可持续发展相配套着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与可持续发展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得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无法形成的制度体系,使得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无法形成整体推进的局面。需要从市场和政府的结合来整体推进的局面。需要从市场和政府的结合来寻找解决之道。寻找解决之道。(一)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一)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 (二)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二)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

43、社会利益的协调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图10-5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框架结构(Zhang,2002)经济和社会 市场信号 农业和财经资源 政府政策 技术 社会文化 人口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 土地的属性 气象 随机事件农业输入和输出 化学品使用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 农业管理行为 作物和牲畜的密度等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改变 动植物自然分布 地质地貌自然资源 土壤 水 空气健康与福利 杀虫剂喷撒 牲畜气味农业食物链响应 技术进步 安全与质量标准农户行为改变 农业输入和管理行为 与外界的合作手段政府政策变化 行政管理 经济手段 培训和信息 研究与开发 农业政策消费者响应 食物消费

44、模式推动力状态反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l评估的多方法性评估的多方法性l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丰富性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丰富性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l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基本原则:根据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根据内涵,构建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重要性,根据各指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 法对评价对象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法对评价对象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

45、化;-根据评估的内容构建相关评价指数,建立综合评根据评估的内容构建相关评价指数,建立综合评 估的数学模型;估的数学模型;-把评估对象的数据代入相应的模型,计算出评价把评估对象的数据代入相应的模型,计算出评价 结果。结果。耕地面积变动量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农用化肥量农业环境状况劳动力资源素质万人拥有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农业成本纯收益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总产值递增率农业固定资产比重粮食作物产量递增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度稳定性稳定

46、性协调性协调性持续性持续性例如:例如:张忠根,2005指标体系如何建立?权重如何处理?正向与逆向指标?结果说明了什么?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寻找一条能够控制生产过剩寻找一条能够控制生产过剩,节约资源与保护环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新途径境的新途径,以实现供需平衡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实现供需平衡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其重点是生产的规模化与管理的集中化其重点是生产的规模化与管理的集中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通过增加农产品产量扩大粮食的供给,解决人民通过增加农产品产量扩大粮食的供给,解决人民生生 活的温饱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此活的温饱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此基基 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

47、物质生活水平。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重点是先考虑生存生活问题,再考虑生态问题。重点是先考虑生存生活问题,再考虑生态问题。4.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5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 可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展示了方兴未艾的生命力。但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与可持续发展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得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无法形成整体推进的局面。需要从市场和政府的结合来寻找解决之道。n 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态要改善生态要改善n 战略措施战略措施(一)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顺

48、应农业发展(一)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推动农业可持趋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续发展 1.1.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减轻需求压力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减轻需求压力 2.2.制定和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缓解资源对可持续制定和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缓解资源对可持续 发展的约束发展的约束 3.3.建立和完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制度 4.4.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5.5.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 6.6.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

49、参与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与 国际分工,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合作贸易政策及方国际分工,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合作贸易政策及方 略,保证农业走上国际化的轨道略,保证农业走上国际化的轨道53n 战略措施战略措施(二)全方位的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从生产技术和(二)全方位的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加强农业资源管理、保护及农业基本建设,(三)加强农业资源管理、保护及农业基本建设,力争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从生产环境方面保证农力争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从生产环境方面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业可持续发展 1.1.政府要加强资源的管理工

50、作政府要加强资源的管理工作 2.2.政府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工作政府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工作 3.3.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第五节第五节 农用地与资源环境农用地与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环境-田园田园森林砍森林砍伐伐29%不正农不正农法法28%过度放过度放牧牧35%过度开发过度开发7%图图10-6:土壤劣化的原因:土壤劣化的原因 农用地农用地农用地不是自然状态的土地,长年的人间资本的投入农用地不是自然状态的土地,长年的人间资本的投入土地资本土地资本第六节第六节 关于循环经济关于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由来循环经济的由来 l 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美

51、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l 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l 宇宙飞船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宇宙飞船内宇宙飞船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的资源循环 -如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如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CO2CO2)为氧气()为氧气(O2O2)-分解出尚存营养成分的排泄物为营养物再利用分解出尚存营养成分的排泄物为营养物再利用 -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l 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

52、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图图10-7图图10-857循环经济的时代2.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的概念593.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1)(1)新的系统观新的系统观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

53、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把自身置于循环经济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把自身置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60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惟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力在循环,惟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

54、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自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生产。不仅自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生产。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蜕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蜕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3.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2)(2)新的经济观新的经济观61 循

55、环经济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循环经济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土地视为济那样将土地视为“取料场取料场”和和“垃圾场垃圾场”,将河流,将河流视为视为“自来水管自来水管”和和“下水道下水道”,也不仅仅视其为可,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利用的资源,而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

56、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3)(3)新的价值观新的价值观62 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节

57、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同时,循环经济还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同时,循环经济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高科技;尽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生态的和谐

58、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4)(4)新的生产观新的生产观63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的闭环经济,形成合理的封闭循环,如取水、用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的循环:开发资源制造产品资源再生排放废物3.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理念64(1)美国美国杜邦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杜邦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2)丹麦丹麦工业园区模式工业园区模式(3)德国德国回收再利用体系回收再利用体系(4)日本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循环型社会模式(5)瑞典瑞典全面推广绿色能源模式全面推广绿色能源模式4.世界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世界循环经济的典型模

59、式655.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1/3和和1/4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

60、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行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1)(1)我国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我国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

61、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

62、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上述问题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上述问题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尽快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因此,必须尽快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2)(2)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经济67 自从自从90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把发展循

63、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某一西方国家还立法推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某一西方国家还立法推行循环经济。在我国加入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行循环经济。在我国加入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追赶国际经济发展领先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追赶国际经济发展领先水平,我们必须在推行循环经济上下大功夫、苦功夫。水平,我们必须在推行循环经济上下大功夫、苦功

64、夫。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应强力推行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应强力推行循环经济。(3)(3)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a.a.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b.b.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

65、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c.c.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

66、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部门间的 天然联系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4)(4)农业的自身特点推动我们必须推行循环经济农业的自身特点推动我们必须推行循环经济69 资源利用的减量化(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Reduce)原则)原则 产品生产的再利用(产品生产的再利用(ReuseReuse)原则)原则 废弃物的再循环(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Recycle)原则)原则 再思考(再思考(RethinkRethink)原则)原则 6.坚持并灵活运用坚持并灵活运用4R原则原则70 政府主导大循环政府主导大循环 企业构建自身小循环企业构建自身小循环 建立乡村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乡村循环经济模式 建立建立“家庭绿岛家庭绿岛”式的式的 微循环微循环7.多层次推进农业循环多层次推进农业循环71蟹岛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资源利用模式蟹岛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资源利用模式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