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465035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生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常常也就成为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根据。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发展指一生中人们是如何成长、适应和改变的,主要包括生理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情绪发展、认知发展(思维)以及语言发展。 一、关于心理的发展1、关于心理发展,在心理科学中,一般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 1)心理的种系发展: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2)心理的个体发展:所谓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

2、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下列问题情形分别涉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哪方面内容?1、城市与农村环境对儿童成长有影响吗?2、人的个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3、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哪个作用更大些?4、为什么有的孩子温柔有的孩子攻击性比较强?为什么有这些差异呢?5、儿童要学会自如行

3、走,要经历哪些过程?6、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能讲出完整流利的语句历经哪些过程?7、多动症孩子如何教育?上课如何帮助学生吸引注意力?8、儿童情感的发展要经过哪些过程?一、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一)绝对决定论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二)共同决定论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

4、个因素共同决定。人物: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l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l 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l 双胞胎爬梯实验(三)相互作用论l 代表人物:皮亚杰 。l 主要观点:l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l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l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案例剖析(指出遗传与环境的作用)l 1、狼孩的案例l 2、高尔顿的家族研究l 3、画眉鸟的例子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

5、续性与阶段性l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技能的发展以及在与父母和环境互动中获得各种经验,儿童以平稳推进的方式发展着。 即儿童的发展是连续的。l 第二种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必须经过一系列可预测但不可变更的发展阶段。 即发展是有阶段的。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l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的划分l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l 2、乳儿期(1个月1岁);l 3、婴儿期(1岁3岁);l 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l 5、童年中期或学龄初期(6岁

6、11、12岁);l 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l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l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或不稳定性l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l 1935年,奥地利人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内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再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把小鹅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

7、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或称“留下烙印”),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印刻现象: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敏感期l 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列举l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l 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l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l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l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l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l 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关键期的缺乏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 第

8、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l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l 科学儿童心理学(scientific child psychology)产生于19世纪的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ilhelm Thierry Preyer,18421897)是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l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l 1、20世纪早期l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中期 l 3、60年代中期到现在 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l 一、横向研究l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

9、的规律或特点。 l 横向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 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向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 二、纵向研究l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l 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

10、、详尽地了解个体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个体的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 纵向研究也存在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之处,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在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此外,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纵向研究也同样存在着“时代变迁”效应,即“时代-历史的混淆”。 三、时序设计l 时序设计是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四、跨文化研究l 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是指通过

11、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l 跨文化研究的最突出意义是有助于检验、修正并完善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n 一、身体的发展 n 儿童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n (1)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n (2)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n (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n (4)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1、身高和体重 n 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n 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发育时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在增长,

12、一般女孩约可长到18岁左右,男孩约可长到20岁左右。n 有两个最快的发展期或称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第二年。n 到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期。 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 n 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儿童身体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n 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即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必须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次序是头部颈部躯干下肢。远近原则(由近及远):个体发展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n 1、脑重量的增加n 到6、7岁时儿童的脑重接近于成人水平,约1280克,达成人脑重的90%, n

13、 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n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是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n 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 n 我国心理学家发现儿童脑电图的发展趋势是:新生儿的脑电图多为波,并且不规则、不对称、不成形;随儿童年龄增长,脑电波趋于有规律,频率升高。 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后往前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O)颞叶(T)顶叶(P)额叶(F)。 儿童脑的发展,大约在4-20岁这个年龄阶段中存在着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第一次是在5-6岁左右,第二次在13-14岁左右。这两个显著加速的时期使儿童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断续”或“飞跃”。 4、脑的反射活动 新生儿主要是依靠皮下中枢来实现无条件

14、反射(或非制约反射),以保证其内部器官和外界条件最初的适应。 n (1)新生儿具有的无条件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其它无条件反射(2)这些无条件反射的意义n 有些反射并不具有生物意义,但却常用来作为新生儿发育的一种指标。如果没有这类反射或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反射还未消失,就可能表明婴儿的神经发展不正常。因此,许多无条件反射常用来作为新生儿神经发育检查的指标。n (3)儿童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第二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 n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的。 n 2、由近及远n 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n 儿童的

15、一些重要动作有一定的发展顺序。n 1、头部 ;2、躯干部 :其主要动作是翻身和坐 ;3、手臂和手; n 4、腿和脚:爬行、站、走 ;5、动作技能 躯体动作发展的顺序首先是抬头,1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俯卧时头不能抬起,以后俯卧时逐渐地可将头抬起,到3个月小儿俯卧时不仅头可抬起,胸部也可 离开床面,用双上肢支起头胸部和床面约成90度角。 3-4个月时开始翻身,先是由仰卧到侧卧,约5个月时可从仰卧翻到俯卧。10个月的婴幼儿可扶着站,扶着迈步行走。1岁左右开始独立行走,从摇摇晃晃的行走到独立稳定的行走。 到3岁左右,活动基本上和成人差不多了,能倒退走,会折叠纸张。4岁,会一只脚站立,用剪刀剪图画纸片。外国

16、:格塞尔,雪利,霍尔沃森等n 中国:李惠桐等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 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n 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但同时也认为,环境对动作能力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1、大肌肉动作的训练n 2、小肌肉动作的训练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n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n 1、反射行为n 反射行为的引出仿佛是婴儿在告诉我们:“我已感觉到了。”2、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n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这时,心率会变化,吸吮行为会中断或降低。n 习惯化与

17、去习惯化的概念。n 婴儿出生时便具有的吸吮行为是婴儿研究中常用的另一个指标。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偏好)n 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 n 范茨(1961)所采用的基于婴儿注视行为的实验程序,是婴儿知觉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n 出现偏好说明他们能区分两个刺激,也可以判断他们喜欢哪一刺激。 测量方法:偏好法二、视觉的发展 n 1、视觉集中 n 2、光的察觉 n 新生儿出生后便能立即察觉眼前的亮光,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低于成人。 n 3、视敏度 n 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n 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1

18、岁左右乳儿视力已达到成人水平。n 小学儿童视敏度的发展。4、颜色视觉 n 新生儿能进行一些颜色辨别,如白色与红色和绿色的区分 。n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三、听觉的发展 n 关于婴儿听觉活动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方面n 1、检测n 2、辨别n 3、定位n 声音定位表现出“U”字形发展曲线:很早的时候出现原始形式,继而反应消失,再出现比较成熟的活动水平。 四、嗅觉 n 新生儿已能分辨气味。在出生后短短的几天内,婴儿已会认识自己母亲的气味。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n 一、整体知觉与部分知觉 n 儿童对物体的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发展的过程: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

19、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连结起来。在最后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实现了部分与整体的统一(8、9左右)。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n 研究的方法:n 幼儿色、形抽象发展有三个阶段:3岁前以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 三、空间知觉 n 1、形状知觉 n 从出生几天到六个月的婴儿都对有图案的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 n 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 。n 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n 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由易到难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20、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n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n 深度知觉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n 吉尔森和瓦尔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视崖”实验 。实验表明,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n 另一种研究的方法是视刺激逼近。4、方位知觉 n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及东、南、西、北的知觉。 n 研究表明,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7岁

21、):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n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n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四、时间知觉 n 儿童感知时间有极大的困难。小学五年级生对一分钟的估计也是极不精确的,一般都是估计过短。 n 儿童知觉时间的顺序: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晚,然后是知觉一周内的时序,最后是认知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n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n 婴儿缺乏观察力,他们对事物的知觉是不随意的、被动的,都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缺乏目的性。 n 幼儿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表现在四个方

22、面: n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趋势。案例分析n 1、小学儿童经常bdpq不分,69不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n 2、小学儿童经常“休”“体”不分,“喝”“渴”不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n 3、小学儿童对描绘在纸上的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的个数常常不能正确辨认,而且总是多判,说明原因。4、上课了,教师板书了课题水的浮力后,马上让学生操作,把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用手把它压在水底,一松手又浮上水面。“浮起来啦!”教室一片喧哗,个别学生离开观察对象一个劲儿地玩水。请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并提出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5、一位老师把美丽的公鸡的插图放大,让学生观察,许多学生只看到公鸡的大红

23、鸡冠,美丽的羽毛和金黄色的爪子,而偏偏没有看到公鸡洋洋得意的骄傲神态。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认知的概念: n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n 一、皮亚杰简介 n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如同身体具有能使其适应外部环境的物质结构一样,思想也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心理结构。 n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认为阶段序列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不变性,即这些阶段都是以固定的顺序出现的,其间不能跳跃;二是普遍性,

24、即它们描述了任何地方儿童的认知发展。二、发展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思维的结构 n 特定的心理结构或思维结构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n 认知结构最基本的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scheme) n 格式是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n 皮亚杰将智力或认知发展,解释为个体的格式随年龄增长而产生改变。n 如:吸吮的格式。 “运算”(operation)是另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心理运算。他认为运算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n (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n (2)心理运算是一

25、种可逆的内化动作;n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n (4)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三、认知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思维的机制适应和组织 n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对格式变化起重要作用的两个过程是:适应和组织 n (一)适应:直接作用于外部环境来建立格式,它由两个互补的过程同化和顺应组成。 n 1、同化:个体运用已有格式处理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将新遇见的事物吸纳入已有格式之内。n 2、顺应:在已有格式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识时,个体为适应环境要求,主动修改其已有格式,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 n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经常是一起发挥作用的。 经同化和顺应两种互补的适应过程,儿童的知识因其与环境中事物的互动

26、而增加,且智力随生活经验的扩大而成长。n 个体能适应环境,就表示其认知结构或格式的功能,可以在同化和顺应之间维持一种波动的心理状态。3、平衡:当个体已有格式能轻易同化环境中新知识经验时,在心理上会感到平衡。n 4、失衡:当个体已有格式不能同化环境中新知识经验时,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失衡。n 智力成长是因为个体对环境适应时在心理上连续不断地交替出现平衡与失衡的状态所致。每经一次由失衡而恢复平衡的经验,个体的格式就会发生改变。个体的格式经过改变后即能吸纳更多的知识经验,而使其智力水平上升,(二)组织n 一旦儿童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他们就会重新安排它们,把它们与其它格式联系起来,因此它们也是内部联系的认

27、知系统的一部分。第二节 思维发展的阶段 n 一、感知运动期(出生到2岁) n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n 由于新生儿与2岁的婴儿差异很大,因此感知运动阶段被分为六个子阶段。 主要表现:n 1、从反射性行为发展到目标指向行为;n 最初,儿童有本能的反射行为,这是儿童建立其格式的基础;不久就学会运用这些反射行为来产生更有趣、更有目的性的行为。通过偶然试误的方式而进行的。n “拍打”格式(4个月8个月)n 拉成人的手,达到目的(911,12个月)n 洋娃娃车被墙挡住、拖毯子(11、12个月1.5岁,试误解决;1.5岁2岁

28、,对事物形成心理表征,“思考”一下解决。)n 对事物的预期(3个月),并有目的地改变。(912个月)2、“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形成;早期儿童一看不到物体就认为不存在了;912个月大的儿童已意识到即使物体离开了自己的视线,但它依旧是存在的,但容易犯AB错误;11、12个月1.5岁已能在不同地点寻找物体(AB寻找)n 1824个月,对物体永久性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看不到的物体可以自己移动或被移动。一旦儿童意识到不在眼前的物体仍然存在,他们就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这些事物,进而思考这些事物,心理符号成了主要的思维工具。3、模仿或滞后模仿的能力n 学狗叫等n 皮亚杰的小孩模仿别的孩子发脾气是最有

29、名的例子。n 开始能角色扮演:玩过家家二、前运算阶段(27岁) n 此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有更强的能力来思考事物,并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此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n 无法守恒n 守恒是指即使在物体外观改变的情况下,它特定的自然特征仍保持相同。1、集中化:仅注意情景中的某一个方面;n 2、只注意状态:忽视过程,仅仅注意到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n 3、不可逆性:可逆性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指改变思维方向以便能够回到起始点的一种能力。4、转换推理 :他们的推理常常是从个别到个别。n 5、缺乏等级的分类 6、自我中心性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n (一)运算 n

30、 1、运算的概念2、守恒 n 3、等级分类 n 4、序列 n 对项目按数量大小,如长度或重量来排列顺序的能力叫做序列。 n 5、空间操作 n 对距离、方向和物体间空间关系的处理。(二)去自我中心:儿童能够了解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感知。(三)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局限 n 说运算是具体的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n 孩子解决传递推理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n 孩子只有在处理他们直接观察的具体信息时才采取有组织的、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n (一)假设演绎推理 n (二)传递性问题:形式思维所带来的认知能力的提高。n (三)假设的情形n 形式运算阶段的思

31、维特征通常出现于11-15岁之间,但也有许多个体从未达到这个阶段n 按皮亚杰的观点,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五、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n 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观点:即在环境、课程、材料和教学等方面都与学生的生理和认知能力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相适应的一种教育。n 1、不只是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n 2、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n 3、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n 4、承认发展进程的个别差异。六、今天怎样看待皮亚杰理论n 1、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和修正n (1)儿童所具有的能力比皮亚杰最初所认为的要强些,尤其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实践知识

32、方面。n 可以将守恒之类的任务教授给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儿童。n 在简单、真实的情形中,儿童也能表现出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观点的能力;n 婴儿表现出客体永久性的时间要比皮亚杰预期的更早些。n (2)“阶段论”的观点近年受到指责。2、新皮亚杰主义和信息加工的发展观n 新皮亚杰主义证实了儿童在特定阶段的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操作的具体任务;训练以及包括社会相互作用等后天经历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文化对发展具有重要影响。n 信息加工理论家基本同意皮亚杰对认知的描述,但是与皮亚杰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可以直接教授思维技能。n 对教育的启示:富有刺激性的新教育方法可以切实地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第一节 信息加

33、工的一般模型 n 一、存储模型 n 阿特金森(Atkinson)和西夫林(Shiffrin,1968)提出了信息加工系统的存储模型。n 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在三个加工系统中被保留或存储,这三个加工系统是: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n 这些存储对所有人类而言是天生的、统一的,你可以将这些看成智力系统的硬件 当信息流经每一个存储器,我们就可通过心理策略(记忆策略)来对它们进行控制和传输。这些心理策略又称为智力系统的软件部分 (一)存储模型的组成 n 首先,信息进入感觉登录器。n 保持时间极短,量大,视觉和听觉直接重现。 n 心理的第二步是工作或短时记忆 ,这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 。短时记忆

34、的限制:保持时间短,容量少。n 第三阶段信息 进入长时记忆 系统。n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所以,有时我们要将系统中的信息恢复或寻回时产生困难。 (二)存储方法检验的研究 n 许多证据与阿特金森和西夫林的存储模型是一致的。例如,序列位置效应就支持了这种观点。 n 其他的研究结果对存储模型则提出了疑问。n 感觉登录和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别, 二、加工水平模型 n 加工水平模型摒弃了系统容器有固定存储量的观点。该模型认为:记忆取决于信息加工的程度。 n 在信息加工水平模型中,以较浅的方式来加工信息时,这些信息会很快衰退并消失,相反,当信息通过意义的解释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时,就会保留更

35、长时间。 第二节 工作记忆 n 信息存储策略: n 一、复述 :指不断地重复信息。它的发展有三个特点:n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n 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 第二,随年龄增长,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n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n 研究表明:复述能提高成绩,复述策略可以教给学生。二、组织性 n 组织性是指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能使记忆显著地增加。n 与复述一样,组织一开始可以在很小的儿童身上发现。 n 学龄前儿童

36、并不能使用语义组织将物体或单词按意义分类来帮助记忆 。n 一旦儿童能通过掌握语义上的组织方法来保存信息,此后他们组织策略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小学生记忆组织策略的特点 n 小学儿童记忆组织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产生性缺损和成熟运用策略两个阶段。 n 一年级儿童处于产生性缺损伴随中介性缺损亚阶段 ;n 三年级被试处于产生性缺损但已不伴随中介性缺损的阶段 ;n 五年级被试则处于成熟运用策略阶段,他们能自发运用组织策略。n 多重策略技术大大提高了回忆效果。 三、精致(精加工) n 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记忆的记忆策略。n 与其他策略相比,精致是一个较迟发展的能力,一般在11

37、岁前是很少出现的。 n 一旦儿童发现了这种策略技巧,他们会发现这非常有效,而且趋向于用它来代替其他策略。 学龄前儿童很少致力于提高他们记忆的努力中去,也不会从训练中获得长久的收获。 n 在小学时期,儿童能更有效地使用复述和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产生更好的信息记忆,11岁后出现精致策略。第三节 长时记忆 n 信息检索的三种方法 n (一)再认 n 再认很早就出现以及学龄前儿童的表现与成人的接近,因此这是一个相当自发的过程而不需要依靠长时记忆特意的搜寻。(二)回忆乳儿就能回忆。 n 当要求年龄小的和大的儿童在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回忆信息时,年龄大的儿童能更准确和完整地回忆。与再认相比,回忆显示出

38、与年龄相伴随的显著的增长性。 n (三)重组乔治是独自一人,他知道他们很快就会来这。当他有饿又冷离开村庄时,他们在后面并不远。他害怕被追捕者抓到,所以不敢停下来寻找食物和衣物,他们人很多,他们很强壮而他却很弱小。乔治能听到他身后不远处棒子统一的开路声,他们出现的场景到处都是,他的血管中充满恐惧,他希望呆在黑暗中,在黑暗中他才会感到安全。 当要求人们记住上面所给的复杂的、有意义的材料时,发生压缩、增加和扭曲并不表明记忆的失败,相反它们是对信息进行基本处理的线索。 n 与成人一样,在复述故事时,儿童也会压缩、综合、增加内容。 第四节 元记忆n 元记忆就是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

39、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这里主要是指对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 第一节 乳儿期儿童言语的发生(语言准备期) n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 n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n 三、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生后第一年内言语发展的准备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n 1、初生到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 n 2、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n 3、9个月1岁学话萌芽阶段 第二节 语言发展期 n 一、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n 这个时期儿童言语的发展可分为为两个阶段: n (一)单词句时期(1-1.5岁) n 在这时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还是对言语理解的发展,所以,也称作理解言语的阶段。 n 儿童对言语的“

40、理解”总要比说出词要早些。 这时期说话的特点是:n (1)单音重复:如妈妈、奶奶、抱抱、猫猫、灯灯。n (2)一词多义(或以词代句):如“凳凳”一词可以代表“拿凳子给我坐”,“请你坐在凳子上”,“把凳子拿开”,“哥哥抢走了我的凳子”等等。 n (3)以音代物:如叫汽车为“dudu”或“笛笛”,叫玩具小铃为“lingling”。n (4)词的内容限于与儿童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而且多数为名词。 (二)多词句阶段(1.5岁3岁) n 这一时期可说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的阶段。 n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可把这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为两个小阶段:n 1、1.5岁2岁简单句阶段,掌握最初的言语。 n

41、这阶段儿童所说的句子,主要缺点是:n 句子不完整、简化,前后次序颠倒 。n 这阶段儿童的言语中,各种词类都有了。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约占70%。2、23岁复合句开始发展,掌握最基本的言语阶段 n 2-3岁儿童的言语虽主要仍是简单句,但复合句已开始发展起来。而这时的复合句只是二个简单句的组合,还没有用连词,如“不要你了,我自己睡”。n 在这阶段语言中的各种词类的比例也有变化。名词和动词仍占多数,但比例在减少;较抽象的形容词、副词和代词所占的比例增加;最抽象的数词、连词则还没有什么增加。 n 词汇量到三岁时已达1000左右了。 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n (一)语音的发展 n 四岁前后,是培养正确发音的

42、关键期,在这期间,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 n (二)词汇的发展 n 1、词汇数量的增加n 3-7岁可以说是一生中词汇增加得最快的时期,到7岁时大约增长到三岁时的四倍。 2、词类范围的扩大n 词从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n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是数量词。 n 幼儿也能逐步掌握一些虚词,但它们在幼儿词汇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 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n 儿童在掌握各种不同词类的同时,所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含义,也逐渐确切和加深。 n 幼儿虽还明显地存在着三岁前那种对一个词的理解常常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

43、窄的现象,但已逐步有所克服。 n 凡是儿童既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一般称为积极词汇。 n 有时儿童虽能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虽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凡这样的一些词都称消极词汇。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句子的发展 n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n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n 3、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n 4、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n 1、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n 断断续续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缺乏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的言语,并且附加许多手势和表情,这种要别人边听边猜当时情境才能懂得的语言叫“情境性语言”。 n 2、从对话言语发展

44、到独白言语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n 它的特点有三:n 1、发音隐蔽,是无声的默语;n 2、句子压缩、简略;n 3、具有自觉的分析综合机能和自我调节机能。n 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中,可以看到一种介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通常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三、小学生言语的发展 n 这时期言语发展的特点:口头言语在幼儿言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上阶段完全不同的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显著地发展起来。 (一)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1 、发音的精确度增加。 n 2 、词汇不断丰富,句子结构日益复杂,随着生活条件复杂,以及语文课的专门教学词汇量不断丰富起来。 (二)

45、书面言语的发展 n 1、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n (1)识字过程的心理分析n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础。汉字是由形、音、义三者构成的一个统一体。n (2)阅读过程的心理分析n 阅读主要表现在理解课文和阅读速度上n 阅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 (3)写作过程的心理分析 n 准备阶段 也就是口述阶段。 n 过渡阶段 可从两方面过渡,一是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的东西,即将看图说话的内容用文字照样写下来;一是从阅读的书面言语过渡,即将模仿阅读过的材料,练习写成文字。 n 独立写作阶段 儿童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独立写出文章,相当于正式独立作文阶段。 (三)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特点 n 在整个小学阶段,内部

46、言语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 第三节 言语获得的理论 n 一、环境论n 1、模仿说n 2、强化说n 二、先天决定论n 1、先天语言能力说n 2、自然成熟说n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n 1、认知相互作用论n 2、社会相互作用论第一节 智力的一般理论 n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n 二、智力的理论n 1、多元智能理论n 2、成功智力第二节 智力测验 n 一、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n 1、测验项目的选择n 2、标准化n 3、常模的制定n 4、测验的信度n 5、测验的效度智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二、几种常用的智力测验n 1、比纳西蒙量表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世界上

47、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A.Binet)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的 ,其最初目的是为了鉴别低能儿,该量表被称为比纳西蒙量表。智力测验的结果最初是用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来表示的,即儿童最高能通过几岁组的项目就表示他的智力年龄是几岁。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n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L.M.Terman)发表了经过修订的比纳西蒙量表,并将其称为斯坦福比纳量表。 为了便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推孟改为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n 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IQ(智商)=MA(智力年龄)/C

48、A(实足年龄)*100(乘100是为了消除小数)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n 韦克斯勒编制了三套量表,分别适用于成人(16岁以上)、儿童(6-16岁)和幼儿(4-6岁)。量表内容介绍n 每套量表都包含了两个分量表: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n 该量表是一个项目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言语分量表)举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操作分量表)举例填图分测验举例译码分测验举例拼图案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施测过程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n 它表明被试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标准化样组的均数之上或之下有多远,即以离差大小表明智力高低,离差大、且为负数者智商低。 n 其计算公式为: IQ( 离差智商)=100+15Z, 其中Z

49、= (X-X )/S 韦氏测验的特点4、婴儿的智力测验(1)关于婴儿智力测验的认识:婴儿的智力测量是有困难的;智力测验的结果:正常儿童在婴儿期所测得的智力分数几乎不能预示到儿童期的智力程度;但在预测智力有缺陷的儿童未来的学业成绩上确有相当的有效性。(2)两种婴儿智力测验:格塞尔发展程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变化 一、 智力的成长曲线:1、布鲁姆1964年根据自己对1000名被试的跟踪研究,提出智力发展假说。 2、心理学家贝利 的观点3、韦克斯勒与塞斯顿的观点4、智力性质不同,其衰退的速度是不均衡的。n 5、一般说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智力衰退的年龄会推迟,而且衰退的速度

50、也较为缓慢。 二、智商的稳定性问题 n 贝利纵向研究的结果:n (1)婴儿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预测以后的智力;n (2)测验与再测验的相关随两次间隔时间的增长而下降;n (3)在测验与再测验的间隔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则两次测验的相关随第一次测验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就同一名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商亦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商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一、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n 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这样的趋势: n 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含的情绪表现发展; n 2、从情绪控制的能力来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即从毫无控制地表现到有一定

51、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 n 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来看,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二、婴幼儿的情绪n 1、情绪对婴儿的意义;n 2、婴儿微笑发展的特点;三、儿童怯生的发展n (一)怯生的概念,怯生发生的时间;n 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n 7到12个月的儿童会出现几种明显的害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陌生人的害怕。 n 到57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到79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就感到苦恼了。 (二)影响怯生的因素n 1、父母是否在场。 n 2、环境的熟悉性。 n 3、陌生人的特点。 n 4、抚养

52、者的多少。 n 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n 6、婴儿接受的刺激。 四、儿童害怕的发展n 1、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n 2、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五、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n 1、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状况;n 2、幼儿理智感发展的状况,儿童理智感培养应注意的问题;n 3、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的特点。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1、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结构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经过五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部分逐渐整合,成为一体。 本我 本我是人格的生理成分,是人格三个部分中所占比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成分。 本

53、我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本我的行动原则就是快乐原则。 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代表人格中的理性成分。 自我担负着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进行调和的任务,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成分,是社会价值观的代表。 超我是社会规则的代表,遵循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童年期间形成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人格的基本面貌。 2、个性发展的阶段 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者,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因此,人格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是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来命名的。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

54、(6-11岁) (5)生殖期(青少年期) 3、对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的简评 男孩浩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校里,由于他成绩优异,经常在各种考试、竞赛中为班级和学校赢得荣誉,因而使他的班主任、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他作为大人赢得自己荣誉的工具:一方面对他鼓励、褒奖,关怀备至;另一方面,又对他提出了很高的学习要求。一旦他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教师、父母就常常在他面前显露出不安和失望的神色。 这些举动常使他产生一种“犯罪感”,觉得自己愧对老师和父母。为了在考试中“常胜不败”,他几乎不外出与其他同学玩,一心埋头学习,而内心却常常为考试担忧。此后他自己又“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禁忌行为,如在人行道上走路脚一定

55、要踏在水泥板中央,表示“目标达到”,刷牙前先漱口6次,表示“顺利”等,通过这些禁忌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压力。 试以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浩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并指出这个例子对我们教育的启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一)两大理论的区别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一)两大理论的区别(二)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这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否一致与可信赖性会影响儿童对父母的信任感。 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羞耻感与怀疑感(1-3岁) 这阶

56、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 要使儿童获得自主感,(1)要允许儿童去干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的自由。 (2)父母对儿童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或限制。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3-6岁) 这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一是发展良心;二是获得性别角色。 “良心”的含义,父母支持儿童活动的情况影响儿童主动感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意识到性别差异,并建立起适当的性别角色。 游戏的作用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6-11岁) 此时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这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自我同一

57、感的概念 实现自我同一感后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验: 同一感分散或混乱,同一性拒斥, 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做一些试验。形成自我同一感是终身的任务。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三)两大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的比较 年龄 心理社会 有重要影响的人 心理性欲 0-1 信任对不信任 母亲 口唇期 1-3 自主对羞怯 父母 肛门期 3-6 主动对内疚 家庭 性器期 6-12 勤奋对自卑 邻里教师学校 潜伏期 12-17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伴群体 生殖期 理想“英雄”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朋友、异性伙伴 成年期

58、生殖对停滞 配偶、子女 老年期 完善对绝望 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评价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个性 1、鲍姆令德的研究和教养方式的类型 他是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三次研究。 1、把学前儿童按个性成熟程度分三类,然后评定父母的教养水平,据此将这些儿童的父母分别称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娇宠型; 2、与前一次研究程序相反。 评定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要求和反应性 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2、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 (1) 权

59、威型(authoritative) (2)专制型(authoritarian) (3)溺爱型(permissive) (4)忽视型(indifferent) 3、抚养方式的文化差异 在各种文化背景中,权威型的养育方式都是具有利于幼儿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 文化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上。 在东方文化中,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儿童,并没有表现出像西方社会中的孩子那样的适应问题,相反却表现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好学习等良好的行为特征。 4、父母意识 有研究者(桑标,2000)指出,仅仅从教养方式这一维度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教养行为。教养方式归根结底还是外在的行为表现,父母意识才是内存的深层因素。父母意识不仅与父母的人性特点有关,并且体现着父母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他们的教养模式以及对孩子的态度。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点红测验”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及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