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复习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45407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变质岩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变质岩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变质岩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变质岩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质岩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变质作用方式、机制结构构造变质 结 晶作 用重结 晶作 用反应变晶粒度、自形程度 和形状特征的变晶结构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变晶结 构定 向 构 造面状构造: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片 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层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交代 作用等化学变质作用变晶之间的反应关系一 反应结构港湾结构 岛屿结构异化学变质作用反映变晶之间的包裹关 系一嵌状变晶结构筛状结构 雪球结构 残缕结构线状构造: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变形脆性 变形裂纹颗粒粒度减小动力变质岩 的变形结构:碎裂结构、 糜棱结构、 玻璃纸碎屑结构韧性 变质 作用晶内塑性变形滑移、双 晶滑移、单个晶体的扭 折波状消光扭折带变形带变形双晶

2、(机械双井)变形纹由恢复产生的亚颗粒无 定 向 构 造块状构造 斑点构造 角粒状构造 云染状构造晶界塑性变形颗粒边 界的滑移、扩散流动压力影压力裾(矿物定向排列)变质 分异成分层代表扩散反映带、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构、 成分层是强烈压扁的结构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 因素来源影响作用温度地慢热对流、地壳放射性兀素蜕变产生的放 射热、岩浆热、变形摩擦热温度升咼利于吸热反应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 体生长;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形成变质热热 液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 影响;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压力负荷压力(上覆岩石)、定向压力(构造运 动)、流体压力(粒间孔隙流体)影响矿物

3、的相平衡;压力增加,有利于体积缩 小的反应,形成高密度矿物组合。流体成分变质岩中含水矿物、碳酸盐矿物以及流体包 裹体的存在是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原岩中的流体;海水;变质流体(源于 变质中脱流体反应);岩浆流体;深渊流体流体相参加变质作用反应, 流体对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起促进作用 流体作为催化剂大大提高变质作用的速率时间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时代; 变质作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变 质 反 映 基 本 类 型固-固反 应同质多型 转变Ky=And、Ky=Sil、And=Sil固溶体的 出熔钠质斜长石出熔为晕长石(钠长石和钙质奥长石)纯固相之 间的反应NaAlSi2O6+SiO2=NaAlSi3O8Jd

4、硬玉Ab斜长石有H2OC O2参加 的反应脱水反应KAlAlSi3O10(OH)2+SiO2=KAlSi3O8+Al2SiO5+H2OMs白云母Or正长石Als铝硅酸盐脱碳酸反 应CaCO3+SiO2=CaSiO3+CO2CaMg(CO3)2+2SiO2=CaMg (SiO3) 2+CO2 白云石Dol-Di透辉石脱水-脱 碳酸反应不连续 反映和 连续反 映变 质 作 用 分 类局 部 变 质 作 用接触-热变质作 用温度;重结晶钠长-绿帘角闪岩相、低级普通角闪石相、中级辉石角岩相、高级透长岩相高级动力变质岩作 用偏应力;变形 及重结晶碎裂岩系、糜棱岩系冲击变质作用高压高温;变形及伴随的部分熔

5、融交代变质作用流体;交代(扩散交代、渗透交代)区 域 变 质 作 用造山带变质作 用T、P、偏应力; 重结晶、变形中、低P/T:绿片岩相、低级绿帘角岩 相、低级角闪岩相、中级麻粒岩相高级高 P/T:硬柱石-钠长石- 绿泥石相、很低级蓝片岩相、很低级榴辉岩相高压洋底变质作用T、X;重结晶及伴随的交代作用埋藏变质作用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混合岩化作用化学类 型划分变质岩归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泥质导源于泥质沉积物A103、和K20含量高,且相对含量变化大云母相对含量较高,石英常见。富钾泥质变质岩和富 铝硅酸盐中钾长石和富铝矿物早低温时不共生,高温 时可共生。长英质包括变质的砂岩、硅质凝灰岩 和

6、中性岩浆岩SiO2含量高通常K2O 过剩,A12O3含量低矿物成分特点是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物组合与K2O 过剩的泥质变质岩相同钙质导源于灰岩和白云岩等钙质 沉积物矿物主要以碳酸盐矿物和钙镁硅酸盐矿物为主,可含 一定量的钙铝硅酸盐矿物及石英基性由基性岩浆岩、凝灰岩及含显 著数量的Ca、Al、Fe、Mg的 不纯泥质灰岩沉积物转变而 来的变质岩MgO、FeO、CaO 含量 高,含一定量的A12O3富含斜长石和绿帘石、单斜辉石、单斜闪石、斜方辉 石、铁铝-镁铝榴石及黑云母等铁镁的硅酸盐、铝硅酸 盐,可含一定量的石英镁质导源于超基性岩浆岩和绿泥 石质及其他富Mg、Fe的沉积 物富 MgOFeO,贫 C

7、aO、A12O3 和 SiO2缺乏长石、石英,富含镁铁的矿物(蛇纹石、滑石、 水镁石、直闪石、紫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 石、黑云母)变质岩的特点产状组成成分结构构造与其他岩石关系动力 变质 岩产在断裂带及韧性 剪切带中,呈线状分 布;地貌上常形成洼 沟或陡墙。动力变质岩带内岩性变 化大,岩石面貌受原岩、 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控 制。具碎裂结构、糜棱结构、有或 多或少的棱角状或眼球装碎 斑或碎块动力变质岩是流体活动带,常伴有蚀变 和矿化接触 热 变质 岩局限在与侵入体接 触的围岩之中围绕 侵入体分布,具有烘 烤边和变质晕由于接触变质岩处于很 低的P/T范围,形成深度 小,因而矿物成分具有红

8、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低压矿物由于变质因素主要是温度,缺 乏偏应力,所以接触-热变质 岩一般具有变质结晶结构无 定向构造。变质晕外带变余结 构发育由于与岩浆作用有关,所以接触热变质 岩常伴生有矽卡岩的交代岩由于导致接触-热变质岩的热主要来自 侵入体,接触变质岩变质带内部向外变 质程度降低,呈带状分布埋藏 变质 岩出现在造山变质带 和洋底变质带的很 低趁机部分,也可能 独立存在于强烈凹 陷的盆地沉积。由于变质作用很低,出现 低温矿物和残留原岩中 的大量矿物。贬值因素为很低温很低压,所 以形,也常伴有很低温的流体 参与变质。岩石无片理,变余 结构发育,保留原岩的结构构 造特征。由于温度很低,缺乏与

9、变质作用有关的 岩浆活动造山 带变 质岩广泛分布在前寒武 纪基底和显生宙造 山带和大陆碰撞带, 面积大,外形呈带 状、面状是区域性热异常和构造 偏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构造偏应力,常发育变性 明显的面理和线理。造山带变质变质背景多样,主要有:弧 沟盆地、大陆碰撞带、大陆拉张带同一构造背景下的变质岩内部常显示变化很大的热峰压 力,所以变质区内有很大的P/T变化范围,从而分为同类 型的两个相系混合 岩分布于前寒武纪地 盾区和显生宙岛弧 带,大陆碰撞带、大 陆拉张带中咼级区域变质岩及花 岗类深成侵入体共 生和相互过度有基体和脉体组成,从成 分上浅色体是长英质的, 他们是部分熔融的产物, 古成体可包

10、括泥质、钙 质、基性、镁质等各种化 学类型变质岩,但长英质 片麻岩常见古成体呈鳞片状花岗变质结 构和交代结构,强面理化;新 生体和片麻状花岗岩通常称 半自形粒状等熔体结晶结构 和交代结构。基体和脉体的空 间分布排列方式决定了混合 岩的构造特征混合岩的结构取决于混合岩化的强度和 基体结构变质带同一个带的变质岩在基本相同的P-T-x范围内形成这 个指示变质程度的带成为变质带变质相个便指向是在热峰附近 定P-T-x范围内达到化学 平衡的所有变质岩,其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 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关系。变质级主要指示变质作用的热峰温度;很低级、低级、中级、 高级分别与很低温、低温、中温、高温相当变质

11、相系一个递增变质地区观察到的变质相的系列巴罗式变质带变质带(具有相同的 P-T-x范围)等变线(变质带间的界 线)绿泥石带连续 反映黑云母等变线反应黑云母带石榴子石等变线反应石榴子石带十字石等变线反应十字石带蓝晶石等变线反应蓝晶石带不连 续反 映矽线石等边反应矽线石带孔兹岩:主要有Sil、Gt、Q、长石组成的泥质变质岩称为孔兹岩。紫苏花岗岩:是一种含Hy (紫苏辉石)具花岗质成分的长英质岩石,通常含少量的 Gt和Bi无富铝矿物Sil和Crd,石英呈暗蓝色或蓝灰色,长石呈蓝绿,他是花岗质或砂质 岩石经历麻粒岩相变质而成。绿片岩相(GS)泥质岩:富铝:含富铝矿物Prl (叶腊石)无Mi (微斜长石

12、)组合:prl+Ch+Ms 富钾;Ch带:有Stp黑硬绿泥石无Bi组合:Stp+Ch+Ms+Mi,Stp板岩。Bi带: 有Bi无Stp,典型组合:Ms+Bi+Mi+Q微斜长石-二云母片岩 长英质岩:二云母长英砾岩钠长-绿帘角岩相:泥质:富铝 Q+Ab+And+Ms+Bi+Ch 富钾:Q+Ab+Ms+Bi+Mi长英质:Q+Ab+Ms+Bi+Mi 变质 xxx基性: Ab+Ep+Act+Ch+Bi+Q 钠长-绿帘角岩钙质 Cc+Tr+Ep+Q+Ab+Bi Ep-Tr 大理岩、Cc-Ep-Tr 大理岩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红柱石角岩、堇青石-黑云母角基性岩:从Ch带至Bi带。矿物组合没有变化,仅Act阳起

13、石含铝量增加。泥质:富铝: Q+Crd+And+Bi+Ms岩 富钾: Q+Ms+Mi+Bi 云母角岩长英质:Q+Ms+Mi+Bi长英角岩基性 Q+Pl+Hb+Tr/Act+Cum/Ant 镁铁闪石-普通角闪石角岩Q+Pl+Hb+Tr/Act+Di透辉石-普闪石角岩通钙质Q+Pl+Di+Gro泥灰岩组合:斜长石钙锆榴石-透辉石角岩 Q+Gro+Di+Cc/Wo 不纯灰岩:钙铝榴石-透辉石大理岩 辉石角岩相:泥质:富铝: Q+Sil/And+Crd+Or 含正长石矽线石 -堇青石角岩Q+Crd+Bi+Or含正长石堇青石-黑云母角岩富钾: Q+Sil/And+Crd+Or 矽线石-堇青石-正长石角岩

14、 Q+Crd+Bi+Or堇青石-黑云母-正长石角岩长英质:Q+Sil/And+Crd+Or矽线石-堇青石长英角岩 Q+Crd+Bi+Or堇青石-黑云母长英角岩基性:斜长石一二辉石组合Pl+Di+Hy (紫苏辉石)+Q辉石角岩 钙质:Pl (斜长石)+Gro (钙铝辉石)+Di (透辉石)+QEp+Act+Ch+Ab+Q钙质:不纯泥质岩:以Cc为主,代表性岩石为Ep-Tr大理岩泥灰岩:以该硅 酸盐为主;Cc+Ep+Tr粒岩绿帘角闪岩相泥质岩:富铝:Q+Ab+Prl+Ch+Ms组合Ch 带一含 Stp 板岩一Stp+Ch+Ms+Mi;Bi带一微斜长石二云母片岩一Ms+Bi+Mi+Q长英质:Ch 带

15、一Stp+Ch+Ms+Mi;Bi 带一Ms+Bi+Mi+Q基性:Q+Ab+Ep+Ch+Act;从Ch到Bi带仅阳起石含铝量增加。钙质:Ep-Tr 大理岩;Cc-Ep-Tr 粒岩 Cc+Ep+Tr+Q+(Ab+Bi) 麻粒岩相泥质:低温组合:Sil-Gt-Or片麻岩;Gt-Bi-Or片麻岩。高温组合:Bi消失出现Crd;Sil-Crd-Gt-Or片麻岩;组合;Hy-Gt-Or片麻岩。斜长石-长英质含Bi,典型岩石透辉石角岩低温:Sil-Gt长英麻粒岩;Gt-Bi长英麻粒岩。高温:Sil-Gt-Crd长英麻粒岩;Hy-Gt长英麻粒岩Ky带一Ky-Alm-二云母片岩,高铁镁比仍可出现St,无Sil

16、;Sil带一基性 低温相含Hb,典型岩石Gt-Pl-Hb-二辉石麻粒岩;高温相Gt-Pl- Sil-Alm-二云母片岩,无Ky.StKySil三矿物常呈变斑晶产出。 二辉石麻粒岩长英质:二云母长英片麻岩;Mi+Ms+Bi+Q;无富铝矿物;前寒武纪钙质:通常无WoGro典型岩石-Cc-Pl-Di粒岩(泥灰岩)、Pl-Di大理岩麻岩区TTG岩系一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 灰岩岩角闪岩相:基性:以出现Pl(An大于20)+Hb+Q组合为标志。Hb+Pl (An20)富铝(组合 1)St-Alm-二云母片岩 Q+ St (更富铝 Ky)+ Alm + Bi 土 Bi 土 Ep 土 Q+

17、Ms (四取三);钙质:出现Gro,以致分为组合5 (泥灰岩):Pl-Gro-Di粒岩和富钾:Mi+Ms+Bi+Q;无富铝矿物,Mi-二云母片岩。组合6 (不纯灰岩):Gro-Di大理岩动力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的一般特点:1、产在断裂带及韧性剪切带中,呈线状分布。2、动力变质岩在地貌上常形成洼沟或陡墙。3、具碎裂结构、糜棱结构、有或多或少的棱角状或眼球装碎斑或碎块4、动力变质岩带内岩性变化大,岩石面貌受原岩、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控制。5、动力变质岩是流体活动地带,所以常伴有蚀变和矿化。碎裂岩系和糜棱岩系的对比岩系碎裂岩系糜棱岩系成因机制以脆形变为主,以韧性变形为主结构具有碎裂结构和玻璃纸碎屑结构具有

18、糜棱结构、变糜棱结构构造快状构造或角粒状构造具有明显的面理构造重结晶无或很少重结晶重结晶明显分类构造角砾岩(角粒状构造)、碎裂岩和假玄 武玻璃(快状构造)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岩(完全重结 晶)接触热变质岩一、接触热变质岩的特点:1、局限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围岩之中围绕侵入体分布,具有烘烤边和接触晕2、由于变质因素主要是温度,缺乏偏应力,因而接触-热变质岩一般具有变晶结构和无定向结构为特征, 在接触变质晕外带变余结构发育。3、接触-热变质属于很低P/T变质,形成深度浅,因而矿物成分以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低压矿 物为特征。4、由于导致接触-热变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因为接触变质晕中

19、出现自侵入体接触带向外变质程度 逐渐降低的变质分带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状分布,5、由于岩浆流体的作用,接触-热变质岩往往有矽卡岩等交代岩伴生。埋藏变质岩埋藏变质岩的特点:1、出现在造山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或独立出现在强烈凹陷盆地沉积的下部2、变质因素以很低温、很低压为特点,常常伴随低温流体参与的交代作用3、由于温度很低,矿物成分以很低温矿物及大量原岩中残留矿物为特征。4、岩石无片理,变余结构构造发育,原生构造结构保留完好,外貌上与未遭受变质的原岩很难区分。5、由于温度很低,缺乏与埋藏变质相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变质岩造山变质岩的特点:1、广泛分布在前寒武纪和显生宙造山带中,面积大,变质区外

20、形可分为面状和带状两类。2、是区域性热异常和构造应力联合作用的产物,变质因素复杂。温度、压力、偏应力和流体都又十分 重要的作用,且变质条件变化范围广。3、由于受到偏应力的作用,造山带变质岩通常收到构造变形而发育明显的面理和线理。4、由于P/T变化大,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变质相系列和递增变质带演化十分复杂多样。5、一个在同一构造背景下的大面积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内部通常可显示热峰压力,有很大变化,这导致 变质区内部的P/T比的变化,而分为同类型相系的两个区域。6、造山变质的构造背景多样,主要包括弧-沟带、大陆碰撞带、大陆拉张带。中 P/T 和低 P/T 区域变质岩中P/T和低P/T区域变质岩不仅有类似的

21、构造背景,往往共存于同一构造背景之中。同一个变质相的不同P/T类岩石中,除泥质变质岩随P/T比变化有明显的狂舞组合差异外,其余各化 学类型的矿物组合变化不大。岩相特征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 质岩基性变质uu岩钙质变质岩绿片岩 相(GS)低级区域变质型,以其低 温矿物组合和明显的变 余结构构造特征。以基性 变质岩中出现Ch+Act+Ep+Ab+Q富铝富钾变余结构; 矿物组合 与富钾泥 质变质岩 相同,变质 矿物主要 出现在基 质中。变质砂岩、 变质砾岩、 二云母长 英砾岩。从Ch带至 Bi带。矿物 组合没有 变化,仅A ct阳起石 含铝量增 加。Ep+Act+C h+Ab+Q不纯 泥质 灰岩 以Cc

22、 为主, 代表 性岩 石为Ep-Tr 大理UU岩泥灰 岩:以 该硅 酸盐 为主;Cc+E p+Tr 粒岩含富铝矿物Prl(叶腊石)无 Mi(微斜长石) 组 合 : prl+Ch+Ms以有Mi无Prl为特征Ch带:有 Stp黑硬绿 泥石无B 组合:Stp+Ch+M s+Mi, Stp 板岩。Bi带有Bi无Stp,典型组合:Ms+Bi+Mi+Q微斜长石- 二云母片岩从Ch带至Bi带随着重结晶增强,变质 结构和变余结构趋于不明显,绿帘角 闪岩相(EA)绿帘角岩相是绿片岩和 角闪岩相之间过渡的低 级变质相,重结晶程度比 绿片岩高变余结构仍常 见,该相以基性变质岩中 出现Ep+Hb+亮相Pl组合为特征。

23、角闪岩 相中级区域变质岩,该相岩 是以中温矿物组合、很少 见变余结构构造为特征 基性变质岩中出现Pl+Hb+Q组合为特征麻粒岩 相高级区域变质岩,该相以 基性变质岩矿物组合中出现 Ca_Cpx+Opx为标 志。高P/T区域变质岩:高 P/T 区域变质岩产于海沟带和大陆碰撞带,是地壳俯冲的标志,典型的高P/T区域变质岩为LA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蓝片岩相、榴辉石相1、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位于沸石相与蓝片岩相之间,代表一个小的P-T范围。矿物组合主要为 Lw-Ab-Ch2、蓝片岩相1)广的高温高压变质岩,有洋壳和海沟沉积物俯冲变质形成,是识别古海沟带的标志。2)蓝片岩特征矿物是兰闪石类钠质

24、角闪岩包括蓝闪石、青铝闪石、镁钠闪石,他们构成了 Al-Fe 连续 类质同象3)由于低温,重结晶不彻底,蓝片岩相变余结构发育;由于俯冲带强烈的构造变形,岩石面理发育。4)、以 Lw 的分解反映为界,分为两个亚相:硬柱石-蓝片岩亚相:特征矿物组合:Na-Am (钠质角闪岩)一Lw+Ab,无Ep绿帘石 绿帘石-蓝片岩亚相:与Lw-蓝片岩相比,相对低压高温。特征矿物组合:Na-Am+Ep+Ab无Lw (硬柱石) 具有蓝片岩相和绿片岩相的过渡性质。3、榴辉岩相为一个高压变质岩相,以典型的榴辉岩而得名。 榴辉岩是有石榴子石和绿辉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 榴辉岩的形成与高P/T基性麻粒岩(Pl+Gt+Cp

25、x麻粒岩) 以 Coe=Q 多型转变线为界分为超高压变质岩和高压变质岩 榴辉岩相温度范围相当宽广,低温西限向蓝片岩相过度,高温限为干的拉班玄武岩固相线。Coe=Q体积增大10%,因此含有Coe转变来的Q包裹体的Gt、Cpx等寄主矿物中会形成因体积膨胀 而产生的放射状或同心状裂纹,这种裂纹是识别Coe包裹体的最主要标志。1)榴辉岩相基性变质岩 分为:低温高压;中温、高压超高压 ;高温、高压超高压C型榴辉岩B型榴辉岩A型榴辉岩2)榴辉岩相非基性变质岩混合岩混合岩的一般特点: 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相岩浆作用过度的类型,决定了混合岩具有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构造地 质学和岩石学特征。1、大面积分布

26、于前寒武纪地盾区和显生宙岛弧带,大碰撞带、大陆拉张带一一中P/T区域变质区,于中、 高级区域变质岩及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共生和相互过度。2、混合岩有基体和脉体两个基本部分组成。3、从化学成分上,浅色体为长英质的,他们是部分熔融产物,古成体可包括泥质、钙质、基性、镁质、 等各种化学类型变质岩,但长英质质片麻岩常见。4、在结构方面,古成体呈鳞片花岗变质结构的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强面理化。新生体和片麻状花岗岩 通常称半自形粒状等熔体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5、基体与脉体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力混合岩的构造特点。6、混合岩的结构取决于混合岩化的强度及基体结构3、混合的成因 深熔: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物质富集集中形成脉体,因而称为“半熔体岩 岩浆注入:外来的花岗岩岩浆注入片岩、片麻岩形成的交代:深部上升的岩汁交代原岩而形成的 变质分异:岩石内部熔体或溶解物质迁移富集的结构,脉体来自变质岩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