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38701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0.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9 节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基础夯实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要用工具测量和通过计算得到 的有()A重锤的质量B 重力加速度C. 重锤下落的高度D. 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瞬时速度答案:CD解析: 通过实验原理可知,重锤下落高度要用毫米刻度尺直接量出,下落这一高度时对应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求出,故需用工具测量的是C通过计算得到的是D.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2) 供选择的重物有以下四个应选择()A. 质量为100g的钩码B. 质量为10g的砝码C. 质量为200g的木球D. 质量为10g的塑料球(3) 给打点计时器提供的电源如下,应

2、选择()A4 节干电池B3 节蓄电池C. 学生电源4V6V,交流输出D. 学生电源4V6V,直流输出答案: (1)带纸带夹的重锤 (2)A (3)C3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甲、乙两条实验纸带如图所示,应选纸带好_*lL9lTFl单位:mm甲乙(2) 若通过测量纸带上某两点间距离来计算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现已测得2、4两点间距离为s、3两点间距离为s2,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0、3两点间机械能守恒,则S、s2和T应满足的关系为s2答案:(1)甲(2)厂=珏解析:(1)由于甲图中1、2两点间的距离(1.9mm

3、)接近于2mm,故选甲图.4. (哈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在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的实验室内 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纸带, 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时点位置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 O 是自由落体的初始第 一点, A、B、C、D 是纸带上连续的几个点,图中数值的单位为厘米.根据实验并结合纸带 回答下列问题:(OABCD) 662.997(11877*7685.73实验时要从几条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若重锤质量为mkg,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J;(数字部分保

4、留三位有效数字)若重锤质量为mkg,则重锤到B点时,重锤的动能为J.(数字部分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2mm 6.88m 6.82m5. (辽宁实验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 (单位:mm)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每 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siz? fnuzzzi0125.0 195.0 280.5381.549&0 单位:mm(1)从下列器材中选出实验所必须的,其编号为.A.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B.重锤 C.天平D毫米

5、刻度尺E秒表(或停表)F.运动小车(2)若重锤的质量为mkg,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是J,从 重 锤 下 落 到 打 B 点 时 增 加 的 动 能 是 J , 得 到 的 结 论 是.(取g = 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ABD (2)1.91m 1.88m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的机械能守恒6在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自由下落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设物体在打O戸点时释放,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物体速度为。,如图所示,一同学在实验报告中 填写如下:u = 2.36m/s.h = 28.76cm,号= 2.785m2/s2, gh = 2.718m2

6、/s2.由以上数据说明在误/差范围内相等,故机械能守恒老师批阅:“数据非实验所得!” 老师作此批阅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在本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不可避免,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或者说物体下落的实际加速度aVg.所以实验所测数据的实际结果应是22gh.能力提升 1在研究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该纸 带上最初打出的几个点不清楚,纸带上留下的是后面的一些点.算出打下B、C两点时,重 物速度分别是vB、vC,量得B、C两点间的距离为h,那么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可写为 BC()A. gh=vCvB7 1 1B. gh=2vC2vBC. v

7、= v aTCBD. vB2 v2C = 2gh答案:B解析:从B_c的过程AE = mgh,A厂11AEk 增= 2mvC 2mvB,所以需验证的表达式为mgh = *mvC - 2mvB.口11即 gh=2vC-2vB-2. (福建厦门六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为m= 1.00kg的重锤拖着纸带下落,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在 纸带上选取五个连续的点A、B、C、D和E,如图所示.其中O为重锤开始下落时记录的 点,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31.4mm、49.0mm、70.5mm、95.9mm、124.8mm.当地重力加 速度g=9

8、.8m/s2.本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f=50Hz.(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1S2S3(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打点计时器打下点DB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D=m/s.(2) 从打下点B到打下点D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减小量AE =J,重锤动能p增加量叫=J.(3)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通过比较就可以验证重锤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了(4) 设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恒定不变的阻力F,则可根据本实验数据求得阻力F的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字母 m, g, s1, s2, f 表示)答案:(1)0.975 1.36 (2)0.459 0.447(3)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9、(4) mgm(s2s1)f23. 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 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使之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 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表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 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26.0mm、42.0mm、58.0mm、74.0mm、90.0mm、106.0mm, 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 1440r/min ”的字样,由此验证机械能守恒.根据以上内容,回答 下列问题:)/ / / ,L !/ )11 106.0 90.0 74.058.0r 42.0 26JC1

10、乙(1) 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s,图乙中的圆柱棒的端是悬挂端(填“左”或“右” ).(2) 根据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C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C=m/s;画下记号D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D=m/s;记号C、D之间圆柱棒的动能的变化量为J,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J(g = 9.8m/s2).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1 区“答案:(1)T=n=i44s = 0.042s,左端相邻笔迹间间距大,故左端是悬挂端.(58.0+42.0)X10-31.2m/s, Vc=0.042X2m/s =vD(58.0+74.0)X10-30.042X2m/s= 1.6m/s,JEK=m(vDvC) = 0.

11、53J,AEp=mg CD =0.57J,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圆柱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4. 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根据纸带算出相关的速度u,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亍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哪一个?其斜率又表示什么?答案:C其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g解析: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后,重力势能减少mgh,动能增加|mu2,应满足mgh = |mu2,5图中甲、乙两图都是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值的装置示意图.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1) 这两图相比较,用哪个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较好?简单说明理由(2) 上图中的丙是采

12、用较好的装置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O点为打点的第一个点,标为1 ,后面依次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分别为2、3、4、5.经测量, 第15至17点间的距离为11.69cm,第1至第16点间的距离为43.83cm,则打下第16个点 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ms-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此求得重力加速度值为g=ms-2(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甲图 2.92ms-19.74ms-2解析: (1)用甲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较好因为用夹子固定,可以避免乙图由于手的抖动 而造成纸带上的第1 个点迹被拖长和位置不确定的现象另外由于用夹子固定纸带,便于纸 带调整到竖直方向,以避免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而乙图中用手 握住纸带,难于做到这一点0/0022 =阿不血宀由 mgh = 2mef6,得:0?62.92252g =2T 2X0.4383=9.74(吋-2)注:本题中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来完成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值,这是对教材中实验方法的拓展这种拓展,是近年来高考实验题的变化趋势学习中需重视更 新实验情景,变换实验方式,不断提高观察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