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灾害应对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82803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灾害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灾害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灾害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资源描述: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灾害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灾害应对(10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公共安全管理概论,第九章 灾害应对 授课教师:,2,本章主要内容,4,应对的概念,1,2,3,5,应对的原则,应对的内容,5,3,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任务 和目标,1.理解应对的相关概念,2. 明确应对的 基本内容,3. 掌握应对的行动,4,思考?,1)突发事件即将发生,各利益相关者该做什么? 2)突发事件已经发生,又该做什么?,5,1、应对的概念,“致力于一场突发事件的短期的、直接的后果行动。它包括拯救生命、保护财产和满足基本的人道需求的立即行为;也包括实施应急预案,以及旨在限制生命损失、人员伤害、财产损坏和其它不利后果的灾害减除行动。在形势需要时,应对行动还包括使用情报和其它信息减少突

2、发事件的效力和后果,强化的安全行动,持续的对威胁的本质和源头的调查,进行中的公共卫生和农作物监督与检测过程,免疫、隔离或检疫,以及旨在先制(preempting)、阻断或瓦解非法行为的特殊的执法行动,并且捕捉现行罪犯押至法庭。” 美国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6,1、应对的概念,“在事件中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全部行动”。 美国紧急事态管理学院的教科书 并指出这些行动的内容包括以下三大类: 对受害者提供紧急事态帮助; 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如公用事业); 确保重要服务的连续性(如执法、公共工程运行)。,7,1、应对的概念,在紧急事态之中和刚刚结束时介入所采取的确保其后果被限制在最小、并对受影响的人们给予

3、立即的救援和支持的行动。 在紧急事态之中和刚刚结束介入所采取的旨在将它的后果限制在最小的措施。 澳大利亚紧急事态管理署,8,1、应对的概念,应对是在在灾难之中和灾难之后采取的许多决定和行动,包括立即的救援、复原和重建。 新西兰民防部,9,1、应对的概念,我国的概念: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所有必要措施。 包括哪些内容? 预警、疏散撤离、应急处置、人员救援,10,2、应对的原则,我国的应对原则 西方国家的应对原则,11,2、应对的原则,我国的应对原则: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

4、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12,2、应对的原则,各自辖区主要领导是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确定: 地区、部门和企事业的主要领导是各自辖区内公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安全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13,突发事件应对法: 8种责任追究情形,第六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4,突发事件应对法: 8种责任追究情形,1)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

5、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2)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3)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4)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15,突发事件应对法: 8种责任追究情形,5)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6)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 7)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8)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16,2、应对的原则,西方国家应对具有的三

6、个共同原则: 地方为主的原则 逐级介入的原则 优先权原则,Incident,Local EMS,State,Federal,17,2.1 地方为主的原则,美国国土安全部全国应对预案 : 重点是放在地方应对上,所有突发事件都必须在尽可能低的组织和行政区划的层次上应对,警察、消防、公共卫生和医疗、紧急事态管理和其他人员对地方上的突发事件管理负责,只有当这些事件上升到全国性影响的事件的层次的时候,国土安全部才会介入,提供联邦资助的操作和资源协调。,18,2.1 地方为主的原则,澳大利亚紧急事态管理安排: 州和地方政府是紧急事态管理的首要责任人,而且只有根据它们同意的安排,联邦政府才能对它们提供支持和

7、指导,以增长它们应对紧急事态和灾难的能力;只有在它们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对提出申请的州提供物质援助。而只有在涉及到为国外的紧急事态和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助的事务时,联邦政府才是首要责任人。,19,2.1 地方为主的原则,原因: 它适应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绝大部分紧急事态都是局部的、地区性的,不管是火灾、交通事故还是自然灾害,往往不需要地方以外的力量的介入就可以有效应对。 此外,在财政支出上,以地方为主的原则也体现出谁受益谁付出的公平性。,20,2.2 逐级介入的原则,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对发生在本区域内的紧急事态实施有效应对的话,或者紧急事态影响的范围超出了某一行政区划的话,应该请求上一级政府介入,直至

8、联邦政府。 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发生了全国性影响的事件,联邦政府才会介入。,21,2.3 应对的优先权原则,应对的优先权是指在应对中对资源分配和使用的优先目标。应对中基本优先权的顺序是: 第一优先权:生命拯救 第二优先权:突发事件的稳定 第三优先权:财产保护 美国紧急事态管理学院教科书,22,2.3 应对的优先权原则,新西兰全国民防预案的优先权 第一优先权(Primary Priorities) (1)保存生命 (2)保存政府 (3)维持法律和秩序 (4)照顾病人、伤者以及提供福利设施,23,2.3 应对的优先权原则,第二优先权(Secondary Priorities) (5)保护财产

9、(6)检查损失 (7)维持和恢复基础生活设施 (8)恢复社会结构 (9)其它设施 (10)其它职责,24,2.3 应对的优先权原则,大家认为的优先权? 拯救生命;防止伤亡;保护财产和环境,25,3. 应对的内容,3.1 预警 3.2 先期处置 3.3 快速评估 3.4 决策指挥 3.5 信息发布,26,3.1 预警,定义-可(不可)预警事件-预警方式-预警信息-预警措施-变更与解除 (疏散撤离) 1)定义 预警(Early-Warning ):针对即将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向利益相关者提前发出警报(紧急信号),以减少损失的行为。 2)可预警事件和不可预警事件-举例说明 3)预警的方式,27,3

10、. 应对的程序与内容-预警,4)预警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28,3. 应对的程序与内容-预警,4)预警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第四十三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

11、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29,3. 应对的程序与内容,5)预警措施 第四十四条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30,5)III、IV级预警措施,(一)启动应急预案;(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31,5)III、IV级预警措施

12、,(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32,5)III、IV级预警措施,(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33,5)I、II级预警措施,第四十五条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

13、多项措施:,34,5)I、II级预警措施,(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35,5)I、II级预警措施,(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36,5)I、II级预警措施,(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

14、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37,5)I、II级预警措施,(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38,6)预警变更和结束,第四十七条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39,疏散撤离,1)内容: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突发事件威胁的人员。 2)疏散撤离预案:每一个城市、社区都要制定应急疏散撤离预案,并且确保

15、可行。 预案内容应包括:撤离人员和范围的确定、撤离准备、撤离路线、撤离方式、撤离工具。 3)撤离人员安置:避难所建设与管理 场所(专用、临时)、住宿、饮食、医疗、上学,40,撤离可能遇到的阻力案例-桑美飓风(2006.8.11),习近平主席(2003至2007年,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兼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屡次对全省党政干部提出要求:要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不死人、少伤人”为防台工作最终标准,要坚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这“三个不怕”。 “宁听群众骂声、不听群众哭声”!这是在抗击台风“桑美”转移群众时浙江基层干部的口号。在龙港镇水

16、果市场的危房里,部分群众甚至和工作人员“打起了游击战”,工作人员下去转移时,他们就“关门打烊”,把自己关在房屋里不理不睬。最后,工作人员只好采取“撒手锏”,停电断水,硬是把他们从房屋里“逼”出来。,41,群众为什么不愿意撤离? 大家还有没有好的办法? 如何组织好撤离,撤离时注意事项有哪些?,撤离可能遇到的阻力案例-桑美飓风(2006.8.11),“有偿撤离避险”让灾害点住户百分百撤离 由于我市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属地质灾害易发区,也是江西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全、任务重、灾害点多、分布面广”,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马虎不得。省督查组指出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条好的经验和做法

17、,值得借鉴推广。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了各级干部考核目标管理当中,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地质灾害点进行督查,强化了各级干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心。二是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发送面广,上至市、县、乡各级防灾责任人,下至监测、巡查员和危险点群众,为各级政府科学防地质灾害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三是实行有偿撤离避险,在强降雨期间,对危险点、隐患点区内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区住宿给予一定的补贴,有效地促使了群众自觉转移。四是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宣传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劝说撤离避险、调剂地质灾害搬迁用地、化解邻里纠纷矛盾。,43,为撤离者提供生活必需品,44,

18、为撤离者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45,3.2 先期处置,先期处置的定义 先期处置的基本工作原则 先期处置的主体 先期处置的工作内容 先期处置的措施 先期处置的流程,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大量人员受灾,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灾民积极开展自救,带领群众沉着冷静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内,当地群众的自救和互救拯救了更多的受伤者,为后期营救工作奠定了基础。 与之相反,2008年的瓮安事件则由于先期处置不

19、当,导致了事态发展逐渐失去控制,形成了恶劣影响。,案例-汶川大地震和瓮安事件,2008年6月22日凌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三中学生李树芬溺水死亡。鉴定结果家人不同意。6月22日,经瓮安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解此事。但6月28日16时,死者亲属邀约300余人打着横幅在瓮安县城游行。由于当日正是周六,街上人较多,部分群众尾随队伍前行,并于16日30分左右在县公安局门口聚集。公安民警拉开警戒线并开展劝说工作,但在少数人煽动下,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打砸办公设备、烧毁车辆,并围攻前来处置的公安民警和消防人员。20时许,不法分子对瓮安县

20、委和县政府大楼进行打、砸、抢、烧,一度冲击临近的县看守所,整个过程持续近7小时。当地党委政府对事件的危害缺乏敏感,在思想和行动上反应迟钝,面对女学生非正常死亡后“元凶系县委书记的亲侄女”等流言四起的局面,面对群众种种疑问,没有正确、及时、有效的进行舆论引导,及时让流言止于真相,这是导致“瓮安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由于对死者家属和部分群众对死亡鉴定结论不服的情况丧失应有的警惕,没有获取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内幕性信息,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导致缺乏预警防范的被动局面。事发后,又因为对事态发展态势认识不足,应对决策不当,信息报告不及时,导致事件等级不断升级。,48,3.2.1 先期处置的定义,先期处

21、置是指在有关部门未做出事件性质及规模判定、预案启动之前,对事件进行临时应急控制处置,并随时报告势态进展情况,最大程度地控制事件的恶化或级别上升。 先期处置的主要任务包括封闭现场、疏导交通、疏散群众、救治伤员、排除险情、控制事态发展、信息上报等。,49,3.2.2 先期处置的基本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分级处理 (2)根据事态性质决定处置方式 先控制,后处置,对各类性质比较确定的突发事件以控制与限制为主,对各种原因不明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判明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3)边处置边报告,50,3.2.3 先期处置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章第48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

22、,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51,3.2.4 先期处置的工作内容,(1)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采取临时性的应急控制措施 (2)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求援内容与要素 (3)重视基层在突发事件先期处置中的作用 (4)注重抓媒体应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52,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2)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53,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

23、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54,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如: 在汶川地震中,救援人员实施“先多后少、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轻后重、优先医务人员”的救助原则,为更多、更快的展开营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5,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该措施的目的是: 防止突发事件进一步蔓延扩大,使人员伤

24、亡与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56,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57,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如: 2003年“非典”期间,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务院果断地取消了“五一”长假,全国性比赛暂停,一些地方的学校停课,有的地方关闭了娱乐场所,这些措施对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完全必要的。,58,3.2.5 先期处置的

25、措施,5)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59,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7)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60,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8)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9)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10)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61,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2)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突发

26、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62,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1)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63,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2)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64,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3)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65,3.2.5 先期处置的措施,4)

27、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66,3.2.6 先期处置的流程,(1)通过现场直观、访问等方法,核实和搜集情报信息并随时报告; (2)对事件概况(详细地点、规模、事因、类型、特点等)及发展趋势作出初步判断; (3)与已到达现场的协同单位取得联系,互通情报; (4)实地勘察现场环境状况,对后续处置力量(该起事件的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进入路线、控制范围等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5)在可能的情况下,抢占有利空间,为指挥部的建立和后续处置力量的展开创造有利条

28、件。,67,3.3 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的定义 快速评估的特殊性 快速评估的原则 快速评估的内容 快速评估的方法 快速评估的流程,68,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总面积达到26.7万平方公里,而总人口只有约30万人,其中藏族占97,主要从事农牧业。玉树州属于地震高发区,当地又地广人稀,虽然发生了7.1级地震,但按照以往经验,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应当较为有限。从地震第一时间当地政府向上级和中央政府汇报的情况看,伤亡人数也不多,损失似乎不太严重,没有达到启动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的要求。,案例-青海玉树地震

29、(1/2),自汶川地震后,国务院相关部门重视和加强了重大突发事件快速评估方面的工作。有关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和地方统计资料发现,玉树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中又位于玉树县城结古镇附近,而结古镇集中了玉树州大部分人口,因此玉树地震实际损失情况可能比上报情况严重的多。基于这种快速评估的判断,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按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一级响应的第二项标准“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立即启动一级响应,迅速调集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进入玉树灾区。事实证明,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非常英明果断,玉树地震最终造成了超过2300人死亡,完全超出了启动一级响应的标准,而及时有力的救援工作挽救了大量的生命,确保了抗震救灾工

30、作的有效开展。 玉树地震的成功决策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地震后的快速评估工作。,70,3.3.1 快速评估的定义,简介:快速评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评估类别,是在主要问题还不清楚,同时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以进行长期且详尽评估的情况下,调查一种复杂情景的方法。,71,3.3.1 快速评估的定义,发事件先期处置的快速评估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由履行领导职责或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指派工作组或有关机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快速调查,短期内提供相关信息的行动或过程。,72,3.3.2 快速评估的特殊性,首先,快速评估区别于其他评估的根本特点是:它是一种有着极大约束性的评估。

31、其次,快速评估更重视定性的结果。 第三,快速评估鼓励非程序化和超理性的思维。 第四,快速评估重视类比的方法。,73,3.3.3 快速评估的原则,(1)时效性; (2)宏观性和指导性; (3)交互性。,74,3.3.4 快速评估的内容,快速评估的内容由应急处置和救援的需要决定,可包含多种内容,大至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初步损失情况,小至特定类别的灾民,如孤儿的数量和需求等。一般而言,快速评估的内容包括两大类: (1)突发事件损失和影响快速评估 (2)灾民和影响区域需求快速评估,1/3,75,(1)突发事件损失和影响快速评估,主要为应急处置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评估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突发事

32、件级别、事故灾情隐患、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房屋倒塌损失及疏散安置者数量、影响区域基础设施损失情况、影响区域生计系统影响、环境影响、影响区域公共服务影响、影响区域社会损失以及次生再生灾害等。,1/3,76,(2)灾民和影响区域需求快速评估,3/3,主要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评估的内容包括:抢险救灾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情况、抢险救灾需求情况、影响区域群众对生活(生产)物资的需求情况、影响区域救援的医疗和防疫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突发事件后救助目标及需求情况等。,77,3.3.5 快速评估的方法,(1)上报汇总法 (2)灾害模型法 (3)模拟仿真法 (4)遥感法 (5)历史事

33、件类比法(案例法) (6)实地考察法 (7)综合法,78,3.3.6 快速评估的流程,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人员开展快速评估评估人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评估人员在规定的事件内向应急指挥部提交评估报告应急指挥机构进行决策多次评估,直至突发事件结束,79,3.4 决策指挥,决策指挥的定义 决策指挥的原则 决策指挥的工作内容 现场指挥部,80,2010年6月2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条例规定了首席指挥官制度。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派出或者指定的现场指挥官,统一组织、指挥现场应急

34、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官有权决定现场处置方案,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调度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各有关单位、公众应当服从和配合现场指挥官的指挥。各级政府领导要按照各自职责,协调现场指挥官协调不了的问题,解决现场指挥官解决不了的困难,调动现场指挥官调动不了的救援力量,全力支持现场指挥官组织做好处置工作。,案例-广东现场首席指挥官,81,3.4.1 决策指挥的定义,决策指挥是指在应急指挥者在对突发事件特定的原因、性质、时空特征、扩散态势、影响后果等进行快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应急控制模式,对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力量、各种活动进行时间上、空间上的安排与调整的过程。,82,

35、3.4.2 决策指挥的原则,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二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三是依靠科技,专业处置 四是属地为主,先期处置 五是充分授权, 及时决策 六是减少层级,沟通畅通。,83,3.4.3 决策指挥的工作内容,(1)启动应急响应 (2)专业化现场指挥 (3)资源调配 (4)专家参与 (5)紧急征用 (6)临时救助安置,(1)启动应急响应,案例:我国对自然灾害的四级响应程序 2005年开始建立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系统,规定了四级响应机制。2008年修订的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确定民政部和国家减灾委的抗灾救灾基本程序。按照灾害损失情境,民政部将中央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设定为四个响

36、应等级,一、二、三、四级逐级递减,级别划分以死亡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3个指标为标准,只要满足其中一项指标,即要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基本的应急响应程序级别为:一级响应由国务院分管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决定,死亡人数超过200人,就由国务院启动响应,分管副总理直接赶赴现场;二级响应由民政部部长决定启动,启动标准为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紧急转移80万人,倒房15万20万间;三级响应由民政部主管救灾的副部长决定,启动条件为死亡50100人,紧急转移人口30万50万,倒房10万15万间;民政部救灾司则启动。四级响应,启动标准为死亡人数3050人,紧急转移超过10万人,倒塌房屋超过1万间

37、,地震5级以上死亡20人。,85,(2)专业化现场指挥,突发事件应对法第8条规定: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86,(5)紧急征用,征用是指

38、政府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暂时使用单位、个人财产的行为。 征用权来源于我国宪法以及物权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依据上述规定,实施征用行为应符合一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征用权行使的前提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 其次,实施征用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第三,征用的范围包括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 第四,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后应当返还权利人,如果财产毁损、灭失,应当给予权利人合理的补偿。,87,(6)临时救助安置,临时救助安置是一种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生活救助和安排制度,对因天灾人祸、意外事故等

39、突发性、偶然性因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家庭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的救助和生活场所安置。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1条规定:“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88,3.4.4 现场指挥部,(1)现场指挥部的定义 (2)现场指挥部的成立要素 (3)现场指挥部的结构设置 (4)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流程,89,(1)现场指挥部的定义,现场指挥部是指在应急决策与处置过程中,由相关部门组织的、临时性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指挥与处置机构。,90,(2)现场指挥部的成立要素,场所(设置原则:安全、就进、便于指挥、可扩展) 设备(基本

40、设备) 人员与车辆标识,91,(3)组织架构,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该明确规定现场指挥部的领导机构和内设机构。现场指挥部的领导机构应该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组组长组成。 现场指挥部的内设机构应该包括:现场指挥组、信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对外宣传组、综合协调组、专家顾问组、治安交通管理组、社会面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事故调查组等。 具体到各种不同的灾种、以及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应急决策与处置的原则合理设置。,92,(4)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流程,建立运行撤销,93,3.5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的定义 信息发布的重要性 信息发布的流程,94,3.5.1 信息发布的定义,1/7,信

41、息发布是指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具体而言:,95,(1)信息发布的主体,2/7,第一,信息发布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也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发布的主体。,96,(2)信息发布的对象,3/7,第二,信息发布的对象包括公众、相关机构和人员、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97,(3)信息发布的内容,4/7,第三,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

42、的决定、命令;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建议及劝告,以及咨询电话等。,98,(4)信息发布的形式,5/7,第四,信息发布的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99,(5)信息发布的途径,6/7,第五,信息发布的途径包括以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为载体的,以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等为载体的,以传统人际沟通手段如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的,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100,(6)信息发布的

43、原则,7/7,第六,信息发布的原则包括:坚持正确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信息需求。坚持及时准确、积极引导舆论。坚持公开透明、做到开放有序。坚持统筹协调、明确工作责任。坚持规范管理、依法开展报道。,101,3.5.2 信息发布的重要性,(1)体现政府的公信力、现代政府的透明度; (2)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共同组织、动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102,3.5.2 信息发布的流程,(1)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新闻运作部门。 (2)明确由谁发布信息。 (3)明确发布口径由谁提供、由谁审批。 (4)明确信息发布的形式,是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还是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5)发布信息。 (6)处理信息发布后后续工作。如媒体进一步询问、更多的解释工作、随时更新信息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