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385P)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82065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 页数:385 大小:4.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385P)_第1页
第1页 / 共385页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385P)_第2页
第2页 / 共385页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385P)_第3页
第3页 / 共385页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385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385P)(3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本课程的前后向课程,前向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等,后向课程: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工作分析与评价、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模块实训,等等,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工作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薪酬与福利 绩效管理 培训管理,组织分析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薪酬福利管理 绩效管理 培训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 职业安全与健康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工作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分析 企业文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人力

2、资源管理概述(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到底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像盖房子:首先要有设计并形成图纸(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然后打基础(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与评价),然后施工组合材料(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并需要日常维护(“育”培训与开发、“留”薪酬与福利、“用”绩效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本章结构,第一节 主题案例与知识链接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实现,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人力资源开发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一)

3、什么是人力资源(重点) (二)相关概念 (三)人力资源的特征(重点),(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 人力资源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内容,载 体,体能,知识,技能,个性特征行为倾向,(二)相关概念,1、人才资源 在企业中属于少数,一般可用“二八定律”划定;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工作能力;善于运用能力、高标准地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为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所期望、寻求的人;可以激励他人工作热情、创造力的人,可以为公司带来大量稳定、长期业务的人;有突出贡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与价值)、组织和管理

4、者不愿意失去的人;对组织目标实现负有最重要责任的人。 2、人力资本 含义、与人力资源的区别,总之: 稀少、创新、高标准、稀缺、 鼓动性、高增值性、负责性,(三)人力资源的特征,1、附着性 2、能动性 3、双重性 4、时效性 5、社会性,基础,价值 所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无形磨损,载体的特征,也是高需求层次的体现,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人力资源开发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5、管理是现代人事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它是研究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首先是管理的一种, 所以符合管理的基本定义,管理的中心是人 及与其相关的事物,目标与管理的目标应一致,表现形式是各种管理技术,(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3、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联系(1)人力资源管理继承了传统人事管理中的部分内容,构成现代人力资

6、源管理的战术性部分,例如人员的甄选与调配、人事信息的记录、薪酬管理等;(2)在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传统人事管理部门都是负责与人事信息相关的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3)传统人事管理中基于生产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产生的基础,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对人的认识是不同的 基本职能有所不同 在组织中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人本特征 专业性与实践性 双赢性与互惠性 战略性与全面性 理论基础的学科交叉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3、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企业领导人的三大任务,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7、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人力资源开发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中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 组织的经理人员要通过别人来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迫切需要 人是组织生存发展并始终保持竞争力的特殊资源,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人力资源开发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四、人力资源开发,(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一

8、)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那德勒的定义 第一,由雇主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体验;第二,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第三,其目的是增加雇员提高自己在职位上的绩效和发展个人的可能性 谢晋宇的观点 培训 职业生涯开发 组织开发 管理开发,(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 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有三个方面: 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包含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之中 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 区别仅表现在各自侧重点的不同 人力资源开发比之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战略性与长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是人本理念最集中的体现 人力资源开发的某些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并不能完成,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

9、产生与发展,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人力资源开发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一)经验管理阶段 (二)科学管理阶段 (三)人际关系阶段 (四)行为管理阶段 (五)企业文化阶段,(一)经验管理阶段,特点:(1)组织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2)并未建立健全统一的有理论依据的规章制度;(3)在组织内容的人际关系处理中是典型的“人治”,没有法制;(4)在决策上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依靠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决策风险很大;(5)没在形成科学而合理的分工,执行的是面对面的管理,主观随意性很强;(6)从管理效果上看存

10、在两个特点:一是管理的效率低下,二是组织的团队士气不高,(二)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 最佳动作原理 第一流工人制 刺激性付酬制度 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理 “精神革命论”,(二)科学管理阶段,特点:(1)组织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组织出现了专门从事职能管理的人员,这是对管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一种肯定;(2)采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3)组织中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依法治人,不留情面;(4)在对人的控制上选择外部控制的手段,实行重奖重罚的措施;(5)管理手段上讲究科学化;(6)从管理效率上看,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这也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但由于漠视人的主观感受,不

11、讲感情,使得组织的士气大受影响,员工的对抗情绪较为强烈,有时甚至可以影响生产效率。,(三)人际关系阶段,梅奥的假说 企业职工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领导,其能力体现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人际关系阶段,特点:(1)组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采用“社会人”的人性假设,;(3)管理手段上,由制度管理变为思想管理,强调尊重人的个性;(4)在控制方法上,由外部控制变为自我控制,弱化制度的作用;(5)管理重点由直接管理人的行为变为管理人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正向的激励;(6)

12、从管理效果上来看,人际关系学派在实践上鼓舞了组织的士气,因而也取得了不错的生产效率,但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制度在防范不良绩效上的作用,易导致生产效率的不稳定,(四)行为管理阶段,两个代表性的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四)行为管理阶段,特点:(1)行为管理学者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学派的基础上的,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观点是相同的;(2)行为管理学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前人对于具体组织和工作的研究,更加注意对人的因素的研究;(3)行为管理学派已经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人性假设,开始具备了权变的思想;(4)需求层次论孕育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五)企业文化阶段,两个重要的理论 麦

13、肯锡的7S模型 学习型组织的出现,(五)企业文化阶段,特点:(1)“人事关系”成为总经理最重要的事宜之一;(2)重视员工作为有尊严个体的存在;(3)重视用工作目标引发员工的积极性;(4)重视工作表现和挑战性工作,注重在工作中培养员工的成就感;(5)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使用;(6)注意团体气氛的融洽,营造“学习型”组织。,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实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功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作业活动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职权 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功能,(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二)人

14、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美国学者的说法 赵曙名的说法 人力资源管理是帮助组织向社会提供它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使组织在市场竞争中行以生存和发展,把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吸引到组织中来,将他们保留在组织之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本组织服务。,(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张一弛的五职能说 余凯成的五功能说,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作业活动,(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 (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关系,(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加里德斯勒的观点 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 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业务水平 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15、协调劳动关系 对员工的劳动给以报酬 管理人员的成长,(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人力资源规划 人员招聘 人员选拔 绩效评估 培训,报酬与奖惩 劳动关系 员工沟通与参与 人事档案记录,(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关系,(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关系,以工作分析与评价为基础 以绩效管理为核心 其它活动相互联系,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职权,(一)不同规模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设置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分工,(一)不同规模组织的人力 资源部门设置,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职业的人可以分为三类: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多面手和专家 小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 中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 大

16、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1、小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一般不拥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有的甚至没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是和其他部门(如行政部门、办公室)合并办公来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小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般更多地放在招聘和培训员工,以及档案和薪酬管理等事务。,2、中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会在某些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方面出现专业化的分工,比如,往往会有一个秘书来专门处理往来信件等事宜。 人力资源部门中拥有为数不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多面手。 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是十分重要的。,3、大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分工进一步细化,例如

17、,往往设置招聘、培训和开发、薪酬和福利、安全与健康等多个下属部门。 拥有数量较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多面手,这些人员往往会负责人力资源部的一个或几个下属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经理报告。 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与企业最高层的联系更为密切;在许多大型组织中会出现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比如,负责人力资源事务的副总裁。,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更为复杂,不仅有专业职能上的分工,而且会有地域上的分工,在管理层级上也更为复杂,拥有各种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多面手及专家 出现了共享服务中心 越来越多的组织将某些人力资源管理的非核心职能外包出去,(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 其

18、它部门的分工,1、职权及其划分 2、直线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 3、人力资源管理者(或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 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活动的分工,1、职权及其划分,2、直线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指导组织的新进员工,训练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分派适当的人员担任适当的工作,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工作关系,协助员工改进工作绩效,向员工传达组织的各种规章和政策,控制本部门的人事费用,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激发并维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等等,3、人力资源管理者(或人力资源 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既有与直线经理人相似的直线职能,也有

19、人力资源经理人特有的服务职能 人力资源经理人的直线职能 人力资源经理人的服务职能,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 活动的分工,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一)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一)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的发展阶段,1、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制度 2、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传统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时期 3、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企业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时期 4、21世纪初至今,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再造和行业规范时期,(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以“事”为

20、中心的状态 2、所调查的企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政策 3、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远未完善 4、人力资源部门无法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 5、十分缺乏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和措施的技术手段与途径 6、薪酬福利难以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 面临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企业组织不断创新,变革不断进行 2、人力资源管理将更注重以人为本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创新紧密相关 4、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5、人力资源管理要推动内部客户理念,

21、(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人力资源管理管环境带来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组织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2、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挑战,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的挑战 工作生活质量提高的挑战 工作绩效评估的挑战 人员素质的挑战 职业生涯管理的挑战 人力资源要素发展变化的挑战 部门定位的挑战,第一章 结 束,有什么问题?,第二章工作分析,本章结构,第一节 主题案例与知识链接 第二节 岗位分析的含义与程序 第三节 岗位分析的方法与岗位说明书,第二节 岗位分析的含义与程序,一、什么是岗位分析 二、岗位分析的信息提供 三、岗位分析的程序,一、什么是岗位分析

22、,(一)有关岗位的基本概念 (二)岗位体系 (三)岗位分析的作用,(一)有关岗位的基本概念,几个概念的基本含义 任务、职责、职位、岗位、工作簇、职业 相互关系,(一)有关岗位的基本概念,岗位分析的含义 岗位分析是指全面了解一项岗位的管理活动,就是对该岗位的工作内容、任职资格条件及相关工作关系等进行描述和研究的过程,即制定岗位说明和岗位规范的系统过程。,(二)岗位体系,(二)岗位体系,表面上的岗位关系,(二)岗位体系,实质上的岗位关系 僵硬的工作关系有限的工作关系有机的工作关系,(二)岗位分析的作用,(二)岗位分析的作用,对绩效考核的作用 对人员招聘与录用的作用 对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设计的作用

23、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对薪酬设计与管理的作用 对组织分析的作用 对直线管理者的作用,二、岗位分析的信息提供,(一)岗位分析所需的资料 (二)岗位分析的主体,(一)岗位分析所需的资料,工作活动资料 人类行为资料 工作器具资料,绩效标准 相关条件 人员条件,(二)岗位分析的主体,利用不同主体的顺序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主持 员工及其直接上级主管要参与 由承担工作的员工及其上级主管来审查和修改 由决策机构来定稿,(二)岗位分析的主体,不同主体的优劣,三、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岗位分析流程图 (二)一般组织的岗位分析步骤 (三)生产型企业的岗位分析步骤,(一)岗位分析流程图,(二)一般组织的岗位分析步骤,

24、1、准备阶段 2、设计阶段 3、收集分析阶段 4、结果表达阶段 5、运用阶段 6、反馈调整阶段,1、准备阶段,确认岗位分析的目的 限定所要收集的信息类型 选择被分析的岗位 建立岗位分析小组 制定岗位分析规范 宣传动员,取得分析对象的配合,2、设计阶段,选择信息来源 选择岗位分析人员 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3、收集分析阶段,按选定的方法和程序收集信息 对各种工作因素进行分析 综合活动,4、结果表达阶段,主要解决如何用书面文件的形式表达分析结果的问题。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岗位说明书 岗位规范,5、运用阶段,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促进岗位分析结果的使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活动: 制作各种具体

25、应用文件 培训岗位分析结果的使用者,6、反馈调整阶段,此项活动是贯穿于全部岗位分析过程的,两个因素所决定: 一是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是只有通过反馈才能确认,(三)生产型企业的岗位分析步骤,1、岗位信息的初步调查 2、第一次工作现场考察 3、访谈 4、第二次工作现场考察 5、信息的综合处理 6、岗位说明书的检验与定稿,1、岗位信息的初步调查,现有资料调查 准备面谈提纲 列出主要任务与职责单,2、第一次工作现场考察,目的是使分析者熟悉现场的环境 对复杂或不熟悉的设备亲自直接观察 最好由任职人员的上级陪同做向导,3、访谈,第一次的访谈对象最好是基层的管理者 遵守访谈操作要点 访谈对象的选择,4、第

26、二次工作现场考察,这次调查是为了澄清、明确或进一步充实通过访谈获得的信息 最好仍是由首次观察与访谈时的那同一位基层管理者陪同向导去进行,5、信息的综合处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 工作量较大,需要运用适合的工具与方法 在遇到问题时,还需随时得到基层管理者的帮助 对照“主要任务与职责单”检查,6、岗位说明书的检验与定稿,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岗位说明书初稿 保证讨论人员人手一份 讨论要细致,包括内容的完整甚至措词 根据讨论结果修订岗位说明书,第三节 岗位分析的方法与岗位说明书,一、岗位分析的方法 二、岗位说明书,一、岗位分析的方法,(一)问卷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亲验法 (五)工作

27、日志法,(一)问卷法,1、问卷法的操作要点 2、三种典型的国外问卷 3、问卷法的优缺点,1、问卷法的操作要点,针对性设计问卷 保证最低阅读能力的人能够理解 语义明确,不能有诱导倾向 对于任职条件及沟通关系类的问题应尽量使用封闭式的提法,对于职责类的问题则可以使用开放式的提法 问卷的填写者应要求独立完成。,2、三种典型的国外问卷,职位分析问卷(PAQ) 管理岗位描述问卷(MPDQ) 功能性工作分析问卷(FJA),职位分析问卷(PAQ),194个项目,六个部分: 工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来源 工作中所需要的心理过程 识别工作的“产出” 工作与他人的关系 完成工作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其他的工作特

28、征 对五个方面给出6分制的主观评价 使用程度、时间长短、重要性、发生的可能性、对各个工作部门以及部门内部的各个单元的适用性,管理岗位描述问卷(MPDQ),管理者工作的两个特点: 管理试图使工作内容适应自己的风格 工作非程序化 MPDQ有208个问题,6分标准,15个方面 战略规划、部门间协调、内部业务控制、产品和服务责任、公共与客户关系、高层次的咨询指导、行动的自主性、财务审批权、雇员服务、监督、复杂性和压力、重要财务责任、广泛的人事责任、组织图、评论和反应等15个方面,功能性工作分析问卷(FJA),假设每一种工作的功能都反映在它与资料、人和事三项要素的关系上 重要性等级用数值反映,可以决定薪

29、酬 对FJA的两项改进 指出了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教育程度 指出了绩效标准和训练要求,3、问卷法的优缺点,优点:(1)收集信息量大且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在短时期获取大量岗位信息的目的;(2)标准统一,便于统计分析,问卷设计者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进行问卷题目的编排与设计,针对性强,易于发现普遍规律性问题。,3、问卷法的优缺点,缺点:(1)问卷的设计难度较大;(2)有些问卷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限制了问卷的使用范围; (3)没有互动反馈,是一种单向交流,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反映并不好,不能够深入,且易遗漏信息。,(二)访谈法,1、访谈法的操作要点 2、访谈中经常问到的问题 3、访谈法的优缺点,1、访谈法的操作要

30、点,对重点访谈对象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 保持访谈气氛的融洽 最好是结构化的访谈 访谈时间的选择要合理 访谈者的提问与表达要保持中立,2、访谈中经常问到的问题,基本信息类 岗位职责类 任职条件类 沟通关系类 工作条件类,参见表2-4和例子,3、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1)互动性强,由于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了反馈,使被了解的问题能够深入; (2)可以唤起工作者的职责意识,规范其行为,从而有利于以后岗位描述的推行。,3、访谈法的优缺点,缺点:(1)比较占用时间,效率不高;(2)在工作分析者不熟悉描述岗位的情况下,可能被访谈对象误导;(3)访谈法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而且结果不易统计对比;(4)访谈

31、法经常会影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三)观察法,1、观察法的操作要点 2、观察法的优缺点,1、观察法的操作要点,被观察的工作应相对静止、稳定 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较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适用于脑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 观察人员不应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操作较灵活、简单易行;(2)直观、真实,能给岗位分析人员直接的感受,因而所获的信息资料也较准确;(3)可以了解广泛的信息,如工作活动内容、工作中的正式行为和非正式行为,工作人员的士气等,2、观察法的优缺点,缺点:(1)时间成本很高,效率低下;(2)观察周期不

32、易确定;(3)由于专业所限,岗位分析人员不能准确地对所观察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4)关于任职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不能由观察得出;(5)在观察中,被观察者的行为可能表现出与平时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可信度。,(四)亲验法,1、亲验法的操作要点 2、亲验法的优缺点,1、亲验法的操作要点,亲验的岗位是岗位分析人员能够理解和从事的 在岗位亲验时不能给实际工作造成障碍 较危险的岗位不适合亲验 对岗位的体验要保证一定的周期,2、亲验法的优缺点,优点:(1)准确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和在体力、环境、社会方面的要求;(2)直接、直观,信息的可靠性高;(3)可以弥补不善表达员工对岗位信息提供的不足;(4)

33、可以收集到观察法所不能体会到的内容。,2、亲验法的优缺点,缺点:(1)时间成本很高,效率低下;(2)对于岗位分析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太高,许多岗位根本无法亲验;(3)体验周期和时间都不易确定。,(五)工作日志法,1、工作日志法的操作要点 2、工作日志法的优缺点,1、工作日志法的操作要点,工作日志的记录必须是无选择性的 工作日志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信息 要求工作日志的记录必须持续一段时间 工作日志表的填写应每日一份,以免雷同;同时,应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填写的时间段,工作日志表举例,2、工作日志法的优缺点,优点:(1)由于工作日志应是在工作不知觉状态下的忠实记录,因而资料来源比较可靠;(2)工作记录

34、本身非常翔实,提供的信息充分。,2、工作日志法的优缺点,缺点:(1)需要积累的周期较长,时间成本高;(2)资料口径可能与岗位分析的要求有出入,因而整理的工作量较大;(3)工作日志往往有夸大的倾向,无助于不利信息的收集。,二、岗位说明书,(一)岗位说明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项目 (二)岗位说明书的格式与要求,(一)岗位说明书的基本概念 与主要项目,1、岗位说明书的基本概念 2、岗位说明书的主要项目,1、岗位说明书的基本概念,岗位说明书是岗位分析最主要的结果,是通过岗位分析过程用规范的文件形式对组织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条件,以及岗位名称、编码、层级和该岗位人员的资

35、格条件、考核项目等做出统一的规定,它一般包括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两部分。,2、岗位说明书的主要项目,岗位基本信息 岗位职责概述 岗位职责详述 关键业绩指标,岗位关系 岗位环境 任职资格条件,(二)岗位说明书的格式与要求,1、岗位说明书的格式 2、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要求,1、岗位说明书的格式,岗位说明书的格式没有统一要求,可以用表格方式,也可采用叙述型,但以表格方式最为常见,要体现统一、协调、美观的原则,2、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要求,清晰 具体 内容可简可繁 几方协同完成任务,第二章 结 束,有什么问题?,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本章结构,第一节 主题案例与知识链接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第三节 人力资

36、源规划的程序与方法,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的含义 (二)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的含义,组织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为了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在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较长周期内(一年或一年以上)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做出预测,并制定实施计划来满足组织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要。,四个方面来把握这一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组织的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是经常的,所以人力资源规划要用稳定的政策措施来应对 要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 对组织目标

37、的服从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应综合平衡,(二)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组织的经营目标相结合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二)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有利于增强组织员工的凝聚力 人力资源规划要与其它组织子规划相配合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具备操作性和现实性,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一)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整体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活动中的作用,(一)对组织整体的作用,有效地应对组织发展中的人员短缺 有利于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调控人工成本 有利于稳定员工的预期,(二)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 活动中

38、的作用,1、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2、是其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规划的总纲 3、对其他作业活动的具体关系(见下页),3、对其他作业活动的具体关系,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与员工招聘的关系 与员工配置的关系 与员工培训的关系 与员工解聘的关系,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总体规划 (二)各种专项业务规划,(一)总体规划,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而制定的组织总体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及岗位供需状况的安排。 从总体上满足组织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 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统筹、指导其它业务规划 其它业务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的安排,(二)各种专项业务规划,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 的程序与方

39、法,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四、人力资源预测结果的平衡,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一)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图 (二)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详解,(一)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图,(二)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详解,第一步:收集信息阶段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二)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详解,第二步,人力资源的供需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因素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供给预测作用,(二)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详解,第三步,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关系失调 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基本保持平衡,(二)人力资

40、源规划步骤详解,第四步,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设计新的组织结构,能够吸引、容纳、保留、激励员工,以服务与规划目标 设计有效的替换计划和继任计划 设计裁员计划,第四步的注意事项,(1)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既定方案的实施,要确保这些人拥有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的权利和资源。(2)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3)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4)实施时要全力以赴。(5)要有关于实施进展状况的定期报告,以确保所有的方案都能够在既定的时间里执行到位,并且保证方案执行的初期成效与预期的情况一致。,(二)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详解,第五步,人力资源规划过程的反馈与评估 一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1、来修正供给和需求的预测结果,并对平衡供需的措施做出调整 二是指要对预测的结果以及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对预测的准确性和措施的有效性做出衡量,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益的经验,为以后的规划提供借鉴和帮助,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一)外部供给预测 (二)内部供给预测,(一)外部供给预测,1、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 2、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分类,1、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1)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预期;(2)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其中大中专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及就业意向是很重要的因素;(3)行业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4)人们的就业意识;(5)组织的吸引力;(6)竞争对手的动态;(7)

42、政府的政策、法规与压力,2、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分类,(1)蓝领员工市场 (2)职员市场 (3)专业技术人员市场 (4)管理人员市场,(二)内部供给预测,1、内部供给预测的影响因素 2、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1、影响内部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存量;(2)组织员工的自然损耗,包括辞退、退休、伤残、死亡等;(3)组织内部人员流动,包括晋升、降职、平职调动等;(4)内部员工的主动流出即跳槽等;(5)组织由于战略调整所导致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2、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人事资料清查法 人力接续法 马尔可夫分析法,人事资料清查法,通过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质量、数量、结构和在各职位上的分布

43、状况进行检查,掌握组织拥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常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方法,对管理人员置换、人力接续等提供更为详细的质量上的参考,人力接续法,根据工作分析的信息,明确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和任职者情况,安排接续继任计划。一是继任卡方法,主要用于管理者的内部接续管理,二是员工接续计划,主要用于一般员工的接续管理,以进行供给预测,马尔可夫分析法,也称为转换矩阵方法,其思路是找出过去人力资源供给变化的规律,根据得出的规律来预测人力资源变化趋势;通过不同工作岗位的变动情况来调查员工的发展模式,显示员工留任、升降职、进出比率的人数,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一)经验预测 (二)数学预测,(一)经验预测,1、管理者决

44、策法 2、德尔菲法,1、管理者决策法,(1)先由基层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未来业务量的估计,提出本部门各类人员的需求量并报上一级管理者;(2)由上一级管理者估算平衡,再报上一级的管理者,直到最高层管理者作出决策;(3)然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方案,1、管理者决策法,优点:简便、粗放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期的预测 缺点:对各级管理者的经验及判断要求较高;“帕金森定律”,2、德尔菲法,(1)在组织中广泛地选择各个方面的专家;(2)主持者向专家们说明预测对组织的重要性;(3)发放调查问卷;(4)第一轮意见汇总与反馈;(5)重复汇总反馈3-5轮,注意几个问题:,(1)在预

45、测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为专家们提供充分的信息;(2)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简单,以保证所有专家能够从相同的角度理解员工分类和其他相关的概念而不产生歧义;(3)对于专家的预测结果不要求精确,但是要专家们说明对所做预测的肯定程度;(4)组织者要保证专家表达意见的独立性。,(二)数学预测,1、转换比率法 2、回归分析法,1、转换比率法,业务总量=人力资源数量劳动生产率,1、转换比率法,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进行估计时需要对计划期的业务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和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精确的估计;二是这种预测方法只考虑了员工需求的总量,没有说明其中不同类别人员需求的差异 炼油厂的例子,2、回归分析法,这是一

46、种统计分析的方法,四、人力资源预测结果的平衡,1、供大于求 2、供小于求 3、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1、供大于求,需求方面:(1)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2)对富余员工实施培训 供给方面:(1)裁员或者辞退员工;(2)冻结招聘;(3)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者降低员工的工资,2、供小于求,需求方面:(1)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2)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加班加点;(3)可以将企业的有些业务进行外包 供给方面:(1)从外部雇用人员;(2)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的流失,同时进行内部调配,增加内部的流动来提高某些职位的供给。,3、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1)进行

47、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2)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能够从事空缺岗位的工作;(3)进行人员的置换,释放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补充组织需要的人员,以调整人员的结构。,第三章 结 束,有什么问题?,第四章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本章结构,第一节 主题案例与知识链接 第二节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概述 第三节 招聘流程及技术,第二节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概述,一、招聘的作用 二、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招聘方人员的选择 四、招聘过程要素的选择 五、招聘方式,一、招聘的作用,(一)招聘对于企业的作用 (二)招聘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活动中的作用,(一)招聘对于企业的作用,1补充人员,维持人力,保证企业正常

48、的经营 2吸引人才,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3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二)招聘在人力资源管理 作业活动中的作用,1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2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3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4、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5、与培训的关系,二、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2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3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三、招聘方人员的选择,(一)为什么要精心选择招聘方人员 (二)招聘方人员的分工,(一)选择招聘方人员的原因,1、招聘方人员代表着组织的形象 2、招聘方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招聘质量 柯达公司选择大学校园招聘人员的标准 高水平的人际关系沟通技能 对公司的热心程度 对公司与工作了解的程度 被学生与同事

49、信任的程度,(二)招聘方人员的分工,三、招聘过程要素的选择,(一)招聘时间、地点的选择 及成本的核算 (二)招聘金字塔,(一)招聘时间、地点的 选择及成本的核算,1招聘时间: 人力资源需求因素: 招聘日期=用人日期-准备周期 =用人日期-培训周期-招聘周期 人力资源供给因素:主要是历年的大中专学校毕业分配前三、四个月,(一)招聘时间、地点的 选择及成本的核算,2、招聘地点选择考虑因素 人才分布规律 求职者活动范围 人力资源供求状况 招聘成本大小 一般的招聘地域选择规则,(一)招聘时间、地点的 选择及成本的核算,3、招聘成本的估算 (1)人事费用 (2)业务费用 (3)企业一般管理费,(二)招聘

50、金字塔,录用,试用,招聘测试,求职申请,人数逐渐减少,五、招聘方式,(一)内外部招聘渠道比较 (二)内部招聘方式 (三)外部招聘方式,(一)内外部招聘渠道比较,(二)内部招聘方式,1、方法: 工作告示(对非主管人员) 管理人员置换图(对主管人员) 2、工作告示应包含的信息: 工作说明、工作规范、薪酬情况、工作机会的性质、任职资格、主管的情况、工作时间、待遇标准,(三)外部招聘方式,1、广告招聘 2、熟人引见 3、专门机构推荐 4、同业推荐 5、招聘会,6、校园招聘 7、申请人自荐 8、临时性招聘 9、网上招聘,1、广告招聘,报纸 优:费用灵活、受众较多 缺:印刷效果差、目标性差 杂志 优:专业

51、性和针对性强、时效长印刷好 缺:不适合跨地域招聘和急需招聘 广播电视 优:吸引不积极的求职者、适合特定区域、效果好 缺:设计周期长、成本高,1、广告招聘,其它方式:现场散发广告 优:灵活、成本低 缺:可信度差、不好确定广告份数 招聘广告设计原则 内容简洁、完整 创意独特、有吸引力 合法,2、熟人引见,优: 了解迅速,成本低 找到一些不易寻找的人员 “面子”关系表现较好 缺: 易造成招聘的不公平 易形成非正式团队 若不录用影响推荐者情绪,3、专门机构推荐,优: 公事公办,择优录用 可利用专门机构获得信息 周期短,节约成本 缺: 低成本只适合一般人员 专门人才的费用较高 猎头公司的利用,4、同业推

52、荐,优: 质量有保证,减少工作量 增进同业关系 缺: 往往难以得到最好的人才,5、招聘会,优: 具有广告效应 成本较低 应聘者来源广且集中,总体素质较好 缺: 处理应聘信息量大,招聘周期长 会损失一些未到场的求职者,6、校园招聘,优: 向学校及学生宣传企业,从而吸引优秀人才 人才的可塑性强 可借助校方的经验 缺: 学生稳定性差 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待检验 校园招聘应注意的问题,7、申请人自荐,优: 减少广告费用和招募代理费用 求职往往具有针对性 缺: 与人力资源规划可能冲突 可能影响正常招聘工作,8、临时性招聘,优: 用工灵活 对组织人工成本不会产生长期影响 缺: 需借助专门机构 敬业精神没有保

53、证 易触犯法律法规,9、网上招聘,优: 成本低、时间短、信息量大 起到广告效应 形式灵活,可在自家网站,也可利用专门网站 缺: 失去不上网的求职者,使用范围有限制,几种招聘方式的比较,P106页 一个好的调查选题!,第三节 招聘流程及技术,一、招聘流程 二、招聘技术 三、招聘效果的评估,一、招聘流程,二、招聘技术,(一)求职申请表 (二)面试 (三)背景调查 (四)心理测验 (五)评价中心技术,(一)求职申请表,1、求职申请表的常见内容 (P107) 2、简历与求职申请表,1、求职申请表的常见内容,年龄 居住地点 性别 工龄 配偶是否工作 教育程度,配偶的教育程度 在校成绩 要求的最低报酬 专

54、业的对口程度 等等,2、简历与求职申请表,个人简历 要求:专业、简练、引人 内容: 基本信息 教育经历 实践(工作)经历 知识结构 参加过的团体或活动 获奖情况 拥有哪些技能证书 与工作有关的兴趣爱好 求职意向,递交求职信的注意事项,注意不能“批发”求职信 尽量把求职信寄给某个明确的个人而不是部门 在信中最好能提及推荐人的姓名 内容要简明扼要,反对冗长,不卑不亢,3、工作申请表与求职信的异同,相同点 都是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手段 所涉及的项目基本相同 不同点 设计者不同 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二)面试,1、面试的优点 2、面试技术 3、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1、面试的优点,

55、内容的灵活性 信息的复合性 交流的直接互动性,2、面试技术,(1)面试准备 (2)提问技巧 (3)听的技巧 (4)观察的技巧 (5)评的技巧,(1)面试准备,确定面试组成员 确定面试类型 布置好面试场景 准备面试资料,(2)提问技巧,收口式 开口型 假设式,连串式 压迫式 引导式,约卡普的八步问题交谈法,(3)听的技巧,目光的位置 表情 目光的点头的运用 用“心”去听 避免一些误区,(4)观察的技巧,四个原则 目的性 客观性 全面性 典型性 避免一些误区,(5)评的技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事先要有评价工具 要有过程记录 避免一些误区,3、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精选面试主试人员 提供工作说明书 对

56、主试进行有效培训 采用统一评价表 对面试提出统一的原则性要求,(三)背景调查,1、调查时机 2、调查原则:内容简明、实用 3、内容分类: 通用项目、工作技能 4、目标部门分类: 学校、历任雇佣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四)心理测验,注意:心理测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认知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态度测验,兴趣测验,品德测验,(五)评价中心技术,1、公文处理 背景模拟 公文类别处理模拟 处理过程模拟 2、小组讨论 3、管理游戏(优缺点) 4、角色扮演,三、招聘效果的评估,1、成本效益评估 2、数量与质量评估 3、效度与信度评估,第四章 结 束,有什么问题?,第五章薪酬设计与

57、管理,本章结构,第一节 主题案例与知识链接 第二节 薪酬管理概述 第三节 薪酬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第二节 薪酬管理概述,一、薪酬的含义与形式 二、工资总额管理 三、企业人工费用 四、薪酬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五、科学与合理薪酬制度的要求,一、薪酬的含义与形式,(一)薪酬的基本概念 (二)薪酬的形式 (三)薪酬构成,(一)薪酬的基本概念,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二)薪酬的形式,1、基本薪资 2、绩效工资 3、激励工资 4、福利和服务,两者有三点不同 (P125),(三)薪酬构成,二、工资总额管理,(一)工资总额的概念 (二)工资总额的计算

58、与统计 (三)工资总额的组成 (四)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一)工资总额的概念,按照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四点理解(P126),(二)工资总额的计算与统计,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三)工资总额的组成,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59、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四)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共14项,参见教材 128页-129页,二、企业人工费用,(一)企业人工费用概念 (二)我国企业的人工费用构成 (三)企业人工费用的衡量,(一)企业人工费用概念,企业人工费用,也称用人费(人工费)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职工的全部费用。按照国际惯例,人工费应包括为雇用职工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二)我国企业的人工费用构成,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社会保险费用 3、住房费用,4、福利费用 5、教育经费 6、劳动保护费用 7、其他人工成本,(三)企业人工费用的衡量,1、人工费比率 2、劳动分配率,1、人工费比率,是指企

60、业人工费占企业销货额的比重,也可以说是企业人均人工费占企业销售劳动生产率的比重。,销售额,2、劳动分配率,是指企业人工费占企业净产值(也称企业增加值或附加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人工费支付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四、薪酬管理的地位与作用,(一)薪酬管理对整体组织管理的作用 1、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薪酬战略是组织的基本战略之一 3、薪酬管理影响着组织的赢利能力,(二)薪酬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关系,1、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2、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3、与招聘录用的关系 4、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5、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关系,五、科学与合理薪酬制度的要求,(一)公平性 1、外部公平性 2

61、、内部公平性 3、个人公平性,(二)竞争性 (三)激励性 (四)经济性 (五)合法性,第三节 薪酬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一、薪酬设计的一般程序 二、薪酬设定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薪酬设计的主要方法 四、奖金与福利,一、薪酬设计的一般程序,二、薪酬设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一)内部因素,1本单位的业务性质与内容 2组织的经营状况与财政实力 3组织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一)外部因素,1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状况 2地区及行业的特点与惯例 3当地生活水平 4国家的有关法令和法规,三、薪酬设计的主要方法,(一)工作评价概述 (二)工作评价的方法 (三)工作评价的组织实施,(

62、一)工作评价概述,1、工作评价的含义 2、工作评价的形成和发展 3、工作评价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工作评价的优缺点,优点: 保证同工同酬 减少在相对工资等级上的怨言 广泛的人事依据 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 缺点: 适用范围受到某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 生成的工资结构显得过于僵化,(二)工作评价的方法,1、排列法 2、分类法 3、因素比较法 4、计点评分法,(三)工作评价的组织实施,1、工作评价的组织机构 2、组织工作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日常维护与完善,1、工作评价的组织机构,工作评价决策委员会 工作评价实施委员会 执行与申诉受理委员会,2、组织工作评价过程中 应注意的问题,工作评价会议最好采

63、用集中式全封闭的会议形式 注意工作评价会议的一些细节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3、日常维护与完善,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四、奖金与福利,(一)奖金 1、奖金的作用 激励作用、提高效率、稳定人才 2、奖金的形式 针对不同个人的奖励 针对集体的奖励 公司整体计划,(二)员工福利,1、员工福利的重要性 吸引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的士气、降低员工辞职率、激励员工、凝聚员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员工福利的概念和范围(角度不同) 广义福利与狭义福利 法定福利与补充福利 集体福利与个人福利 经济性福利与非经济性福利,第五章 结 束,有什么问题?,第六章绩效管理,本章结构,第一节 主题案例与知识链接 第二节 绩效管

64、理概述 第三节 绩效管理的程序与实施,第二节 绩效管理概述,一、绩效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二、绩效管理的作用 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绩效考核的种类和方法,一、绩效管理及其相关概念,(一)绩效管理的含义 1、绩效 2、绩效管理 3、绩效考核 (二)绩效形成的过程(见下页图),绩效形成的过程,二、绩效管理的作用,1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满足员工的需求 3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见下页图),绩效管理系统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的关系,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制定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一)制定企业绩效

65、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 2、客观公平原则 3、全面原则 4、公开原则 5、相对稳定原则,(二)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1绩效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绩效管理的战略地位。 2绩效考核的对象、考核周期、考核机构、考核时间与考核程序。 3绩效考核的主体、考核维度及考核权重设计。 4考核者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的实施,考核表的管理与查阅。 5绩效面谈的目的、绩效面谈沟通的步骤、员工申诉及其处理,四、绩效考核的种类和方法,(一)绩效考核的分类 (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绩效考核的分类,不同的划分标准分类不同 1、按时间划分 2、按考核内容分 3、按方法的主客观性分,1、按时间划分,定期考核

66、 不定期考核,2、按考核内容分,特征导向型 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 行为导向型 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 结果导向型 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3、按方法的主客观性分,客观考绩法 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考核 主观考绩法 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评价,(二)绩效考核的方法,1、排序法 2、成对比较法 3、强制分布法 4、行为对照表法 5、目标管理法,6、关键事件记录评价法 7、360度考评法 8、KPI法 9、平衡计分卡,1、排序法,正向排序 两两排序,2、成对比较法,3、强制分布法,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在一个群体中,考核成绩服从“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在对被考核者进行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按比例强制将其分入一定的等级 适用条件 这一比例的估计基本符合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状况 评价者们无法在员工进行配对比较时,4、行为对照表法,综合关键事件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