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81761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教学目的掌握中药药性、五味、有毒无 毒 的现代认识;熟悉归经的现代认识;了解升降浮沉的 现代认识。 教学内容: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有毒无毒)与中药药理的关系,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教学重点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是中祖国医药学理论的核心以及主要特色 是对中药作用性质以及特征的集中概括 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药性,四气(四性)的产生;,一、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寒,凉,热,温,平性,起源:人使用中药以后的感觉。 现在认识:根据中药所治疾病的性质决定。,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热

2、者寒之-疗热以寒药.,四气性质所决定的功能;,一、四气,寒,凉,热,温,平性,性质功能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燥湿、攻下等。 温热散寒、助阳、补气、补血、通络等。,四气功能所决定的用途,指导临床选药“按性选药”,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药效学研究, 中药的作用: 热性药物: 如附子,麻黄,肉桂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寒性药物: 知母,石膏,黄连,黄芩。具有中枢抑制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与寒证患者的表现 热证病人: 精神亢奋情绪激动, 言语高亢,有高热惊厥 等中枢兴奋症状。 寒证病人: 精神倦怠,

3、安静、 无声等中枢抑制状态。,热证与寒证动物模型的特点: 寒凉药制造寒证模型动物(石膏黄连) 温热药制造热证模型动物(附子干姜),相关指标: 痛阈和惊厥阈; 中枢神经递质;,寒证动物模型: (痛阈、惊厥阈增高) 热证动物模型 (痛阈、惊厥阈降低),动物脑内中枢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 多巴胺(DA) 抑制性递质:5-羟色胺(5-HT) 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多巴胺,NA,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与寒证患者具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 (包括了心血管系统、内脏平滑肌、腺体等) 热证病人指数,寒

4、凉药使指数,寒证病人指数,温热药使指数,治疗,正 常,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唾液量多,动物实验:,寒证模型,寒凉药,心率,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DH,耗氧量,阳虚证模型,甲状腺切除,体温,温热药,寒凉药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低下 温热药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四性对神经递质、受体及环核苷酸影响,热证、阴虚,交感神经- 受体-cAMP系统,寒证、阳虚,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温热药、助阳药,寒凉药、滋阴药,动物实验:,T3、HCA注射大鼠阴虚脑、肾-R 最大结合点位数;M-R ,甲硫氧嘧啶po小鼠“甲减”阳虚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 受体-cA

5、MP系统功能的亢进 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 M受体-cGMP系统功能的亢进,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肾上腺: 血浆皮质酮, 17OHCS,ACTH反应,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TSH),T3、T4, 性腺: 血浆孕酮、雌二醇及其受体亲和力。 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而寒凉药的作用往往相反。,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 温热药 促进甲状腺功能;增加基础代谢,升高血清T3、T4 。 寒凉滋阴药可使升高的T3、T4值明显下降,抑制基础代谢。 影响细胞膜钠泵(Na+-K+-ATP酶)的活性: 温热药可提高钠泵活性,增加酶含量;促进产热。 寒凉药作用相反。,

6、附子,龟板,淫羊藿,知母,5、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一般的表热证,常为病原体急性感染,往往用寒凉药处方治疗。 药理研究表明,寒凉药大多具有抗感染作用,同时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后者是一些药物抗感染的途径(无体外抗菌活性)。,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五味,五味的产生;,二、五味,辛,甘,酸,苦,涩附于酸,咸,淡附于甘,起源:中药的真实滋味。 现在认识:根据药物的作用来确定,即味不光反映药物的真实滋味,最主要的是代表着药物的某些性质和功能。,中药五味与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间存在着联系。,五味的功能与阴阳,滑脱,表证、气滞血瘀,实热 里实 湿证,痰核瘰疬、燥结,虚证 痛证 中毒,辛

7、味药,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 次 为苷类、生物碱等(183种) 药理作用:发汗、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解痉、镇痛(祛风湿药),解表药,理气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 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 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 止泻、止血。(地榆、侧柏叶、五倍子),酸味药,(收涩药、止血药42),甘味药,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和抗病毒能力,(补益药、养心安神药172),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 泻下 大黄、黄芩、黄连、

8、龙胆草,苦味药,(泻下药、清热药188),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祛痰、软坚(甲状腺)、补肾 海藻、海马、鹿茸、蛤蚧,咸味药,(化痰药、温肾壮阳药),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药物的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 现代研究资料有限 实验: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 子宫平滑肌,补中益气汤 治疗子宫脱垂,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药动学,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泻下-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 止血- 入肝经- 肝藏血(白芨、大蓟) 止咳、祛痰、平喘 -如肺经 -

9、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杏仁、贝母、麻黄、桔梗),2. 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同位素示踪技术 - 有效成分 - 体内过程C14鱼腥草,3. 微量元素、环核苷酸水平、受体学说,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药物的偏性,药物的毒性反应,毒性,对机体不利的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张景岳 “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毒”(偏性) 广义、狭义 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1. 急性毒性反应,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意识模糊,抽搐,惊厥,昏迷,死亡。,心悸、胸闷、心率失常、血压异常、循环衰竭,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呼吸衰竭,黄疸、肝脏坏死。,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再障,腰痛、

10、浮肿、尿频尿闭、尿毒症,3. 过敏反应,表现症状:皮疹、皮炎,严重的如过敏性休克。 给药途径,4. 致畸胎、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 槟榔(槟榔碱) 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酸),2.长期毒性反应,古人记载 动物毒性实验,病理检查 靶器官,用药超过3个月, 肝、肾、胃肠多见,主要成分多为蛋白质多糖、小分子物质。 如蜈蚣、蝉蜕、全蝎等,5、药物依赖性,如火麻仁,含大麻酚类物质,属于麻醉品。其他有番泻叶、牛黄解毒片等。,一、与中药“毒”有关的因素,1、药物自身所含有的毒性:大毒、小毒 2、不适当的配伍:配伍禁忌 3、特殊的机体状态:妊娠禁忌,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1、药物与毒物只是

11、剂量上的差别 2、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是客观事实 3、中药成份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毒范围广泛,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1、药物品种的混乱:木通性肾病 2、剂型、工艺、质量存在问题 3、组方用药不当、忽视禁忌 4、不合理的中西药合用,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2001年12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7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向社会实施网上公布,2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和涉及药品数量明显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 3参加国际间草药安全性技术交流与合作。,新药的审评原则,安全(毒理学研究、GLP实验室) 有效(药效学研究) 质量可控,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剂不良反应 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379号,取消广防己药用标准,凡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广防己替换为防己. 取消青木香药用标准,凡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青木香替换土木香。,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如何得出的?,?,中医的脏腑与现代医学的脏腑能否等同?,药性的现代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