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 青岛版教学设计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33288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9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 青岛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20年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 青岛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20年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 青岛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2020年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 青岛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3) 青岛版教学设计(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11单元1课题1、动物的四肢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动物四肢形态结构功能,适应环境的特点教学难点观察实验认识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

2、境教学准备毛巾 橡皮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展示几幅图片:猎豹追逐羚羊、小狗奔跑、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怎样借助四肢运动。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动物的四肢。二、探究活动(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1.教师展示猫足的放大图片,重点呈现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思考有什么作用。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爪子有爬树、搏斗、捕食等功能。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猫足的肉垫和爪子还有哪些作用?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猫

3、足的肉垫还可以感知不同物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震动,还有散热的作用;爪子还有创土、攀爬的作用。2.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和注意事現。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的大小。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和用力的大小。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3)学生做实验,教师实时引导。(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5)教师总结:凳子上绑的毛巾相当于猫足的肉垫,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的作用。(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1.教师出示猴子、青蛙、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3种动物的四肢。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3.师生总结:青蛙的后肢更加发达且有蹼,让青蛙不但擅长跳跃还能游泳。青蛙的前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猴子的四肢长且有明确的分工,关节灵活,拇指可以与其他四指对握,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鳄鱼的四肢粗壮,能够支撑其沉重的身体。4.教师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描述它们四肢的特点。(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教师展示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种动物的四肢。学生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种动物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

5、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4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四肢的特点,说一说它们如何适应环境。教师总结: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龟,前肢变成类似“桨“的形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有利于海龟在海水中运动。马的四肢健壮,有利于马快速奔跑。猩猩的四肢特别灵活,有利于猩猩在丛林中穿棱,袋鼠强壮的后肢有利于袋鼠通过跳跃快速移动。3.教师出示更多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骆驼行走的图片或视频,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场所观察骆驼,思考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秘密。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注意安全,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1课题2、动物的皮肤课型新

6、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学生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探究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鱼有利于水中生存的身体特征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皮肤对自己的保护作用教学准备卡纸 彩笔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用视频“

7、动物的皮肤“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出示海洋中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鱼上。教师板书课题:动物的皮肤。二、探究活动(一)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1.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鱼的身体表面?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摸鱼时,力量要控制好,不能对鱼造成伤害;活动后,及时洗手。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学生汇报:鱼的背部和腹部颜色不一样;鱼身体表面摸起来滑滑的;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线。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师生总结:鱼背部和腹部颜色不同,有利于保护鱼不被天敌发现;鱼的鳞片坚硬,可以保护鱼的身体;鱼身体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鱼游动时水对它们的阻力

8、。教师补充不同种类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学生汇报,教师总结。2.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灰色背景上带“小鱼“空白轮廓的卡片。教师出示活动要求:给“小鱼“涂哪一种颜色会让“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方法。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以小组展示,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灰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在自然环境中,鱼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色接近时,鱼就能很好地隐藏于环境中,不被天敌发现。像这样,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模拟实验。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3.探究

9、鱼皮肤表面的黏液对鱼生存的作用。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查气球是否完好?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演示给气球吹气的过程,检查气球完好后给气球注入适量水。学生以小组完成气球的检查后给气球注水。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将洗洁精涂抹在气球的表面,再摸一摸气球,与之前的感觉对比。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总结: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帮助鱼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运动的速度。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鱼侧线的知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教师出示海豚、变色龙、鸭子、河马和北极熊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这些动物皮肤的特点。教师引

10、导学生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怎样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教师总结:海豚的皮肤能帮助海豚在水中高速运动,并且颜色能很好地帮助它们隐身“。变色龙的皮肤能让其身体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接近。鸭子的皮肤表面覆盖着羽毛,能防水,帮助鸭子浮在水面上。河马的皮肤要经常浸在水中,以保持湿润。北极熊的皮肤能帮北极熊吸收热量并减少散热。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拓展任务,提示学生观察更多动物皮肤的图片,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现场观察,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很多动物不能直接接触。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到动物皮肤是怎样适

11、应环境的,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1课题3、动物的翅膀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2.在数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教学难点翅膀构造为了感知并适应环境教学准备羽毛 彩纸 滴管 盘子 小刀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

12、教师用谜语“千里奔驰爱热闹,常在晴空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报,见谁都把姑姑叫“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底一一鸽子。教师总结:鸽子因为有翅膀,所以能在天空中飞行。教师板书:动物的翅膀。2、 探究活动(1) 观察鸟翅膀的特点,想一想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1. 观察翅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张开翅膀飞行的海鸥和麻雀的图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教师总结:鸟的羽毛排列整齐,部分重叠。2. 探究鸟羽毛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感受羽毛的重量,往羽毛上滴水后检验防水性,剖开羽毛后观察内部构造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以小组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师巡视引导。小

13、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提示学生实验中要注意滴管的使用方法,剖开羽毛时要注意用刀安全。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小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通过掂一掂,我们能发现羽毛非常轻。水滴在羽毛上,没有渗入羽毛中,剖开羽毛后发现羽轴是中空的。这些特征有利于鸟在空中飞行。3. 探究翅膀大小对鸟飞行的影响。教师出示两张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纸,引导学生折成两个“翅膀”大小同的纸飞机,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来完成这个实验。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出示实验方法: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个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观察哪架

14、纸飞机飞行时间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教师总结:放飞高度、纸张大小、室内环境等因素必须是相同的。学生做实验,记录哪一架飞机飞行的时间更长。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飞机“翅膀”越大,飞行时间越长。因此,翅膀比较大的鸟一般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也是它们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2) 其他动物的翅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教师出示企鹅、鸟、灰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动物的翅膀,分别总结这几种动物翅膀的特点。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教师总结企鹅、蛇鸟和灰雁翅膀的特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出示更多种鸟

15、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借助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的?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身边其他动物的翅膀,或者到动物园等场所直接观察。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到翅膀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1课题4、冬眠与迁徙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迁徒、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2.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迁徙和冬眠的过程、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

16、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知道冬眠是为了适应环境教学难点动物迁徙,迁徙是因为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教师用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中飞呀飞“来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迷底燕子。教师提出问題:北方的燕子为什么秋天走春天回?学生回答。教帅板书:冬眠与迁徒。二、探究活动(一)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教师出示乌龟、青蛙、刺猬过冬时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3种动物的状态。学生以小组讨论: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以小组汇报。教师出示资料卡: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

17、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以及如何冬眠。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更多冬眠动物的图片或视频。(二)它们在做什么?教师出示角马、大雁、大麻哈鱼迁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后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教师出示资料卡:大麻哈鱼出生在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教师总结:

18、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迁徙以及如何迁徙。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更多迁徙动物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三、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任务:调查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了解它们是怎样过冬的。例如:为了过冬,有的动物换毛,有的动物储存食物等。学生全面了解动物在适应季节变化过程中的本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2课题5 植物的身体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2.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知道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

19、成长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身体”的结构表现出探究兴趣。4.懂得珍爱生命,爱护植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成长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教学难点对植物“身体”的结构分析总结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问题导入: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身体“是怎样构成的?不同种类植物的“身体“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3、 探究过程(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吗?植物和人体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植物的“身体

20、“由哪几部分构成呢?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2.教师出示带有花和果实的凤仙花盆栽或凤仙花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3.学生先自行观察,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介绍。5.数师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6部分构成的。教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教学过程二次备课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一连凤仙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其外部特征进行分类。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种类别的植物,说出其“身体“的

21、构成部分。学生以小组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讨论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允许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教师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比如蕨类植物由根、茎、叶构成;苔藓类只有茎、叶。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一说熟悉的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写出苹果树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三,拓展活动(一)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1.教师提问:假如世界上没有植物,会怎样?2.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回答。3.教师总结: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要更加爱护植物、保护环境。(二)观察周围植物的“身体“

22、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提出课下任务: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了解其“身体“是由几部分构的;选择一种适合盆栽的植物,亲自种下种子,观察和记录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学生选择喜欢的任务课下完成。2.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2课题6、植物的根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

23、点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作用教学难点探究植物根吸水的实验设计教学准备玻璃瓶 水 带根的植物 植物油 棉花 彩笔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人新课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你们能说出几种植物的名字吗?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植物的根。)师: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1.师:同学们带来了许多不同的植物,它们的根各不相同。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里都有菠菜和大葱。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可以对根的形状、长短、粗细及小根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观察。2.学生观察,在小组内交流。3.学生

24、代表发言,.汇报观察的结果4.教小结;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像大萄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根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根系,属于须根系。5.你们见过哪些直根系、须根系的植物?学生交流见过的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的植物,师生共同纠分类时出现的错误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将带来的带根植物分类1. 学生给小组中的带根植物分类。2. 学生共同交流有争议的植物。生:胡萝长得粗粗的、属于肉质直根系,我们给它取名贮藏根。3. 教师补究:有一些像胡萝卜这样比较特殊的根,如气生根、寄生根等。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变态根。数师出示课件,学生猜测。教师小结:这是因为植物的根在牢

25、牢地“抓“着泥土,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4:我们在养花的时候需要细心呵护,定时给花浇水、松土等。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给花浇的水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测,交流。师:对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猜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植物的根是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课前,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带根的芫荽、量筒、盖子、植物油。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根是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5.数师引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研究根的作用。小组计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在量筒里倒上一些水,慢慢放人一株带根的芫荽,滴入几滴植物油(目的是为了密封水面,防止

26、水分蒸发)。在此时水位的刻度处做记号,然后观察。注意:只把植物的根部浸入水中,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6. 学生分组做实验,把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结果,填写实验记录单。7. 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教学过程二次备课8.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短时间内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老师提前做好了实验装置。早上6点,量简内的水面在86ml的位置,现在水位降低到了78ml的位置。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时也会吸收溶解在水里的养分。每组的实验装置继续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课下继续观察、探究,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三、拓展活动1.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了植物根的很

27、多奥秘。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系发达了,地上部分才能生长旺盛,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师:你们见过园林工人移栽植物吗?为了让这些移栽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他们在移时是怎样保护植物的根部的?说出自己的理由。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3.教师小结:移栽植物时,对根部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需要带大的土坨。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2课题7 植物的茎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

28、方式表述研究成果。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茎的运输水分实验教学准备凤仙花 水 红墨水 矿泉水 小刀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实验:把这盆花浇足了水,用一个干燥的塑料袋把花的茎部和以上的部分紧紧包扎起来。今天早上,老师发现了一个现象。请同学们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你们能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帅:植物是用什么“喝水“的呢?生:植物是用根“喝水“的。生:植物是用根毛吸取地下的水分的。师小结:看来,前面的知识同学们学得不错啊!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的花的

29、呢?二、探究新知1.猜想与假设生:根吸收的水分靠茎输送到叶和花。生:植物茎内有“管子“。生:根吸收的水分是靠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的。师:茎在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梁把根吸收的水分传递到绿叶,茎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中是否像大家猜测的那样确实有一根“管子“在输送水分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一下呢?生:用实验验证2.设计实验。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生:能!师:实践出真知。师:下面,就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新颖。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师:现在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一个小组汇

30、报时,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有意见或有补充的可以及时地提出来。生:将带叶植物的茎插在红墨水里,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猜测,可以把茎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输水分的“管子“。师:为什么要把枝条放人红水中呢?你估计这根枝条在红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生:如果茎里真直的有“管子“,可以把水分传到叶子里去,红水也能被传上去,茎里面可能就成红色了3.实验验证。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验证猜想的办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课前用同样的方法浸泡了一些植物的茎,你们想不想看它们发生的现象?先按照方案把自己小组的茎及浸泡好、再到老师这里领一根,拿来解剖。师:茎的解剖有两种

31、方法:一种是横切、一种是纵切。请同学们先横着切开看一看,再纵着切开看一看。切开以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实验前请注意听请老师的要求(1)植物从水中取出后,先在清水中清洗,再在纸上进行解剖,及时做好观察记录。(2)使用刀子时注意安全。(3)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师: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师: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看到在茎的横切面上有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有两条红线。这说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师: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在植物的茎内确实有“管子“可以把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传输到叶子里去,当然也可

32、以传送到花、果实等部分。这些“管子“的科学名称是“导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杯中植物的茎,看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行方向是怎样的?谁能在黑板上画出来?4.绘制示意图。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学生展示绘制的示意图,并描述水分运输的过程。师: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各处。正如这位同学画的,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行方向是自下而上的。三,拓展延伸师:在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一种管子叫筛管,它们是自上而下运输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的。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叶制造的养料通不过去了,会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膨大起来。师:有人在两颗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为什么会在铁丝的上方形成

33、瘤状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保护树木的教育。师: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师:如果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茎的更多的知识,课下查找资料,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2课题8、叶的蒸腾作用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叶的蒸腾作用表现出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教学难点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

34、刚采摘的叶子 热水 玻璃杯镊子 水温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1.师:炎热的夏天,跑完步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2.师:一株玉米从幼苗到结果,一生中需要吸收约200千克水,保留在植株体内以及生理过程中用水量约2千克。多余的水去哪里了?二、学习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叶时的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师:你们看,在枝条上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1.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学生讨论后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

35、。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表面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教学过程二次备课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通过让学生摸、看、撕的活动,寻找叶片上的小孔。学生观察后回答:找不到。出示显微镜下叶上气孔的图片。教师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结构。这些小孔叫气孔。3. 设计实验证明:叶子的表面有气孔。4.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师:把叶子放在热水中,观察叶子的表面有什么现象发生。师:把菠菜放在水中,对着菜的叶柄吹气,观察现象。7.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教师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

36、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画的气孔胞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叶的这种作用叫作蒸腾作用。8.把叶的蒸腾作用的过程画下来。(二)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及作用。1.教师讲解: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1)可以使空气湿润(2)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师:为什么在炎炎夏日植物不会被晒死?(3) 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2.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关心、爱护树木。)3.讨论:用学

37、到的叶的蒸腾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春季造林为什么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2)为什么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而且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3)南、北方树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4)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5)为什么很多植物会在深秋落叶?三、拓展研究师:选择下面问题中的一个,通过实验进行研究。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3.根吸收水的速度与叶的蒸腾作用快慢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3课题9、土壤的成分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38、日教学目标1.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2.能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想知道,爱提问,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4.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点1、土壤的主要成分。2.能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教学准备烧杯 玻璃棒 铁架台 酒精灯 火柴 铁盘 土壤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土壤。老师想问一下:这些土壤你们是从哪里取的?挖土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想?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谁

39、来说说?师生交流课前挖土壤的感受、发现。2.谈话:刚才同学们谈了挖土的感受和发现。对于土壤,你们想研究、了解哪些方面呢?师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里有什么等。3.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与解决一个问题同样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一一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挖土过程中的发现,说说自己感知到的土壤的特点及土壤里有什么,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1.谈话:猜一猜,土壤的成分有哪些?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猫足的肉垫和爪子还有哪些作用?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

40、:猫足的肉垫还可以感知不同物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震动,还有散热的作用;爪子还有创土、攀爬的作用。2.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和注意事現。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的大小。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和用力的大小。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3)学生做实验,教师实时引导。(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5)教师总结:凳子上绑的毛巾相当于猫足的肉垫,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的作用。(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

41、点。1.教师出示猴子、青蛙、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3种动物的四肢。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3.师生总结:青蛙的后肢更加发达且有蹼,让青蛙不但擅长跳跃还能游泳。青蛙的前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猴子的四肢长且有明确的分工,关节灵活,拇指可以与其他四指对握,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鳄鱼的四肢粗壮,能够支撑其沉重的身体。4.教师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描述它们四肢的特点。(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教师展示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种动物的四肢。学生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种动物如何通过四肢适

42、应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4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四肢的特,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点,说一说它们如何适应环境。教师总结: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龟,前肢变成类似“桨“的形状土壤的沉积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把土块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2)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3)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4) 引导学生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把上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沙沉入了水底、枯叶等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底层的颗粒大,上层的颗粒小。(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

43、让学生探究土壤的成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土壤的加热实验(1)提问:土壤里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吗?(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土壤中的植物要成长需要什么?(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4)交流方案,小组内达成共识。(5)介绍实验注意事项。数师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6)小组做实验,验证猜想。(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4总结土壤的成分。谈话:说一说:土壤里有哪些成分?师生交流总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士壤的成分,培养学

44、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爱思考、勤思考的习惯。)四、展拓活动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了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3课题10、土壤的种类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2.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趣,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4.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

45、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探究土壤种类的对比明显的实验教学准备沙质土 粘质土 壤土 3个一样的去底塑料瓶 支架 细纱布 3个同大烧杯 标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课前研究,感受新知课前布置研究任务:搜集你家附近不同的土壤并编号,仔细观察其主要特征,并做好记录。二、谈话导人,激发兴趣1.谈话:课前,同学们都采集了土壤,你们的土壤是在哪里采集的?它们看起来是否相同?2.学生拿出采集的土壤,自由回答。(设计意图:谈话法引入课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轻松地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可以比较彻底地了解学生,为课堂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三、实验探究,得出新知

46、1.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1)学生把取自不同地方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观察。(2)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的土壤,对土壤进行捏、团,观察土壤颗粒大小,比较土壤中沙的量。(3)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的结果。(4)总结:不同环境中的土壤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数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璃分类:按色、按含沙量等。2给土壤分类(1)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按含沙量等。(2)学生以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教师进行评价。(3)总结:人们习惯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3类: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是壤土。(4)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给土壤分类的方法?

47、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让学生了解其他的分类方法。3.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1)引导学生猜想: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哪一种土壤滲水能力最强?哪种最?(2)学生以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介组实验材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土壤、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子、抄布、细绳、水、杯子等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生以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组评价、补充,教师最后完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学生陈述实验方法,教师帮助改进,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必泥于教科书,应给于学生广阔的设

48、计空间。)(3)注意事项:同样多的3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时向瓶内倒水。(设计意图:在实验开始前,只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才能使实验操作得更严谨,严谨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观察比较:3类土壤水快慢有什么不同?3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个烧杯内的水多。(流出来的水多、速度快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差:流出来的水少、速度慢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现象,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引导。教学过程二次备课(3)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

49、良好的效果,就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因为学生容易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4.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1)学生拿出课前调查、搜集的资料展示,进行交流。(2)认识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积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倾听他人搜集的资料,初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帅出示沙质土及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些植物种植在黏质土中会如何?教师出示黏质土、壤士及适宜在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

50、生长会怎样?观察、交流:学校草坪中的土壤是哪种类型?适宜生长什么植物?讨论、交流:附近的田野中是哪种土壤?适宜生长哪种植物?(3)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四、拓展活动到附近的花园、菜地或农田调查土类型,了解适宜生长什么植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3课题11、保护土壤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了解保护土壤的意义。2.通过查阅和词查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植被能否减漫水土流失,认识到保护土壤的方法。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研究水土流失的实验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

51、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4.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了解保护土壤的意义教学难点研究水土流失的实验教学准备两块木板 上面同样厚的土 一块没有植物 另一有长有青草 喷壶 量筒 烧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有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沿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你们知道这是赞美什么的诗句吗?师:有了土壤,这世界美丽又可爱。我们应该怎么做?师生交流,引出课题,教师板书:保护土壤。(设计意图:通过赞美土地的诗句,引发学生对土壤的热爱,从而引出课题,并

52、为学习知识做好铺)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谈话: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课前大家也找集了一些资料、说说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学生根据课前集的资料回答,全班学生一起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之地。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土壤的热爱和保护之情。)活动二:我们怎样保护土壤?谈活:土壤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在生活中,我们应该

53、怎样保护土壤,你们有那些方法?大家讨论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学生以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汇总保护土壤的措施,派代表汇报。师:还有要补充的吗?同学们知道的方法可真不少!(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总结保护土壤的方法。2谈话:为什么植树造林能保护土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认识一下土壤表面的草是怎样保护土壤的。老师准备了两个水槽,两盒壤土,一盒土上种有草皮,另一盒上没有草皮,还有喷壶和水。你们能设计实验验证草能保护土壤吗?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派代表汇报,数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教师事先准备好种有草皮的一个盒子,在另一个盒子中只填满土壤,并拍实。学生分别将

54、两个盒子倾斜放人水槽中,在两个盒子上方以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盒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个盒子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草皮的土壤基本不流失,没有草皮的土壤流失的比较严重。学生以小组讨论:草对土壤有什么作用?教师强调植树造林对保护土壤的重要性。(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时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意识到植树造林对保护土的重要性。)3.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破坏土壤的现象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再出示一些破坏土壤的图片,让学生谈感想。)师: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

55、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学生继续讨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师:地球上如果没有可利用的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土地耕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象,意识到破坏土壤的严重后果后,会增强保护土壤的情感。师:我国还从立法层面对土壤进行保护。(出示相关法律条文。)三拓展活动师: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调查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象,并做一张手抄报宣传保护土壤的重要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从本节课有限的探究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产生新的想法和探究欲

56、望,并将探究活动继续延伸到课外大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热爱自然、保护土壤的情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单元3课题12、认识岩石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上课时间20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2.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比较、观察、分析的能力,及用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究岩石特点的兴趣;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与交流4.欣赏自然界中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教学难点探究岩石特点并分类教

57、学准备各种岩石 锤子 小刀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多种多样的石头。对于石头,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关于岩石的问题,师生交流,梳理问题,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岩石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平日可能没有仔细研究过,觉得离他们很遥远。通过师生交谈,教师唤醒学生的意识,让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岩石的兴趣。)二、观察岩石,探究新知1.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岩石的特点。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岩石,哪个小组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带来的岩石?(学生交流。学生刚开始的交流可能很浅显。例如:我的石头很圆,上面有花纹;我的石

58、头摸着很硬,但表面很光滑等。学生的发言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发中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质地、结构、层理等方面对岩石进行介绍,以引发学生交流研究岩石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2.讨论研究方法谈话:刚才,同学们都简单描述了搜集到的岩石。那么,我们用哪些方法来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呢?现在,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中。(设计意图:学生对研究岩石方法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研究岩石的方法,可以从查找的资料中寻找方法,可以从课本的提示中寻找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展开思路,对研究方法的认识更有条理、更深刻。)3.交流研究方法。(1)谈话:现在哪

59、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交流研究岩石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可行性的方法进行总结:我们研究岩石时,除了用肉眼观察,用手摸,还可以借助工具来研究,如:用小刀刻划,用指甲刻划,用放大镜观察等。谈话:刚才有的同学说用放大镜观察。哪个同学来告诉大家怎样来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后,老师强调重点。)教师介绍: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调节放大镜的位置,直到看清物体。谈话:还有的同学说用小刀刻划、用指甲刻划。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学生简要回答。)谈话:这样做可以检测岩石的硬度,你们的这种想法很好。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岩石的硬度?(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2)教师总结:岩石的硬度可以大致用3个硬度级来表示:非常硬、很硬、较软。岩石经小刀指甲刻划后,可判断属于哪一级。用小刀刻不动的岩石非常硬;用小刀刻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手指甲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3)谈话: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是想从以下4个方面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