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奶产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287356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9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液态奶产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液态奶产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液态奶产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液态奶产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态奶产品加工技术及质量评定(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69液体奶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评定第一篇 乳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原料乳的组成与理化特性第一节 乳用家畜种类、品种及影响产乳性能的因素一、乳用家畜种类、品种(一)乳牛 牛按其用途分为乳用型、肉用型和乳肉兼用型。乳用家畜主要包括: 1黑白花乳牛 黑白花乳牛(Black and White)原产于荷兰北部地区的北荷兰省和西部弗里斯省,原称荷兰牛(Holland Friesian)。由于西德北部荷尔斯坦省也有分布,也简称荷斯坦牛。因其毛色为黑白花片,故通称黑白花牛。黑白花牛是目前世界上产乳量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乳用品种。由于各国对黑白花乳牛选育方向不同,育成了乳用型黑白花牛和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 (

2、1)乳用型黑白花牛 乳用型黑白花牛产乳量为各乳牛品种之冠。一般年平均产乳量为6 5007 500kg,乳脂率为3.63.7。(2)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 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年产乳量一般平均为5 0006 500kg,乳脂率3.84.1。产肉性能较好,经育肥后屠宰率可达5560。(3)中国黑白花牛 中国黑白花乳牛具有明显的乳用特征,毛色呈黑白花。中国黑白花乳牛平均产乳量一般为6 0007 000kg,平均乳脂率为3.33.4,脂肪球小,宜作鲜乳或制作干酪。2娟栅牛(Jersey) 娟栅牛体型清秀,乳房发育良好。平均年产乳量3 0003 500kg,乳脂率高平均为5.3%,是乳用品种中的高脂品种。乳脂

3、黄色、脂肪球大,适于制造黄油。4瑞士褐牛(Brown Swiss)瑞士褐牛身体状,肌肉发达,成熟较晚,通常比荷斯坦牛生产晚3个月。产乳量为3 900-5 800kg,乳脂率为3.8%。5中国草原红牛 中国草原红牛是引进乳肉兼用的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而育成的一个新品种。1973年命名为草原红牛。被毛具光泽,多为深红色,乳房发育较好。泌乳期平均为220天,平均产乳量为1 662kg,乳脂率为4.02%,最高个体产乳量为4 507kg。(二)水牛 水牛(Bubffalo)分沼泽型和江河型两种类型。我国和东南亚一带的水牛属于沼泽型,印度的摩拉水牛、巴基斯坦的尼里一瑞菲水牛属于江河型。两种类型在体型外貌、

4、生活习性等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别。1么拉水牛(Murrah) 么拉水牛素以产乳性能高而著称,在原产地的产乳量一般为1 4002 000kg,优秀者达4 500kg,乳脂率约为7.07.5,泌乳期810个月。2尼里一瑞菲水牛(Nili-Ravi) 尼里一瑞菲水牛泌乳期305d,平均产乳量2 0002 700kg,最高达3 2004 000kg,乳脂率为6.9%。3温州水牛 温州水牛是比较好的役乳兼用水牛,产于我国浙江省温州一带。温州水牛具有较好的泌乳性能,耐粗饲,抗病力强。一个泌乳期最高可产1250kg,乳脂率为9%,干物质为21.0%。(三)奶用山羊 山羊是仅次于乳牛的主要乳畜,在世界各国历来被誉

5、为“农家的乳牛”。世界上有60多个奶山羊品种,其中以莎能奶山羊(Saanen),吐根堡奶山羊(Togenburg),奴比亚奶山羊(Nubian)数量多、分布广,产乳量高而闻名于世。 1萨能奶山羊 萨能奶山羊泌乳期300天,年平均产乳量为6001 200kg,高者可达3 000kg。乳脂率3.34.4,乳蛋白3.3,乳糖3.9,干物质11.28%12.38%。乳中膻味重。 2关中奶山羊 关中奶山羊产乳量一般500600kg,乳脂率为3.63.8,蛋白质3.53%,乳糖4.31,干物质12.8。 3崂山奶山羊 崂山奶山羊泌乳期89个月,产乳量450700kg,乳脂率3.54.0。二、影响产乳性能的

6、因素影响乳牛产乳性能的因素很多,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因素:品种、个体、年龄(胎次)、泌乳期、挤乳技术以及饲养与营养、季节、疾病等。(一)品种 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选择培育而形成,在产乳性能方面品种之间差异很大见表1-1。表1-1 不同品种乳牛的平均组成乳牛品种比重水分(%)干物质(%)脂肪(%)蛋白质(%)乳糖(%)灰分(%)荷兰牛1.032487.512.503.553.434.860.68西门达尔牛1.032487.1812.823.793.344.810.71更塞牛1.033685.1314.875.194.024.910.74娟姗牛1.033185.3114.695.193.864.

7、940.70水牛1.029081.4118.597.477.104.150.84牦牛81.6018.407.805.005.00乳牛中荷兰牛的乳最稀薄,更塞牛的乳最浓厚。我国的水牛、牦牛所产的乳干物质含量比其它品种要高的多。(二)个体 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产乳量及其乳的成分、性质也有很大差异,甚至高于品种间差异。例如,乳脂率变动范围,黑白花奶牛为2.6%6,娟栅牛为3.3%8.4%;而产乳量变动则更大,由2 000kg12 000kg。 (三)年龄与胎次 产乳量随有机体生长发育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以后随有机体的逐渐衰老而下降。一般第7胎次时达到高峰

8、,而含脂率和非脂乳固体在初产期最高。年龄对产乳性能的影响不是遗传因素,而是生理因素。乳牛的年龄、胎次不同,乳牛产乳性能也不同,所以,年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四)体型大小 同一品种、同一年龄的乳用牛,在一般情况下,体型大,由于消化器官容积大,采食量多,产乳量较高。(五)饲养管理 正常的饲养管理不仅能提高产乳量,而且可以增加乳中的干物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时,不但会引起挤乳量下降,而且会导致乳中蛋白质含量降低。饲料对乳脂及其性质有显著影响。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时,不但使产乳量降低,而且使乳中维生素含量减少。饲料中无机物不足时,不但减少产乳量,而且消耗体内贮存的无机盐。(六)挤乳方法 乳牛产乳量高

9、低,与挤乳技术有密切关系。挤乳技术包括挤乳次数、挤乳时间、挤乳顺序、乳房按摩等。(1)母牛通常每天挤乳2次,若每天挤乳3次,则产乳量增加1025。(2)大多数牛的挤乳时间56min可得到最大的泌乳量。(3)挤乳顺序以交叉挤乳效果较好,即先同时挤右侧前乳头和左侧后乳头,然后再挤左侧前乳头和右侧后乳头,交替进行。(4)乳房按摩是提高乳牛产乳能力,保证乳房正常泌乳的重要环节,因为排乳并不仅是牛乳从乳房中排出的简单的机械作用,而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排乳反射过程,所以挤乳前按摩乳房,对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是十分必要的。挤乳前用热水擦洗并按摩乳房,能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进入乳房的血流量加大

10、,促进乳脂的合成;同时,可使乳房迅速膨胀,内压增高,产生排乳。 (七)季节 乳牛在一般情况下,气温由10升至40.5,呼吸次数增加5倍。当气温升高,母牛为减少体热产生,乳量与饲料消耗量自动减少。因而,产乳量下降,尤其是高产牛或泌乳高峰期乳牛下降幅度更大。(八)疾病与药物 乳牛的健康状况对乳的产量和成分均有影响,患有一般消化道疾病或足以影响产乳量的其他疾病时,乳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如乳糖含量减少,氯化物和灰分增加。乳牛患有乳房炎时,除产量明显下降外,非脂乳固体也有下降,通常乳房炎乳中钠、氯、非酪蛋白态氮、过氧化氢、白细胞数、pH值均比正常乳增加,而钙、磷、镁、乳精、脂肪、酸度均有减少,且维生素含

11、量也有很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是由于侵入乳房的细菌引起的乳腺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影响乳汁的正常生成所致。包括杀菌剂、抗菌素在内的许多用于治疗牛病的药物都可能进入乳中而改变乳的正常组成,母牛服用药后多久的乳才能作为食品加工原料乳因药物的种类而异,一般应向兽医询问。 第二节 乳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一、乳的概念及化学组成 乳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乳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至少含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维生素、酶类、气体等。 将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渣叫乳的干物质。牛常乳中干物质含量为11%13%,除干燥时水和随水蒸气挥发的物质以外,干

12、物质中含有乳的全部成分。乳中干物质的含量随乳成分的百分含量而变,尤其是乳脂肪在乳中的变化比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无脂干物质作为指标。干物质实际上表明乳的营养价值,在生产中计算制品的生产率时,都需要用到干物质(或无脂干物质)。弗莱希曼(Fleschmann)将乳的比重、含脂率和干物质含量之间建立起关系。由此计算出干物质和无脂干物质的含量,下面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公式: T=O.25L+1.2FK式中:T-干物质% F-脂肪% L-牛乳比重计读数 K-系数(根据各地情况试验求得,中国轻工业部标准规定为0.14)二、乳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乳脂肪 乳脂肪(Milk Fat or Butter Fa

13、t)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牛乳风味起重要的作用,在乳中的含量一般为3%5%。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1.脂肪球的构造 乳脂肪球的大小依乳牛的品种、个体、健康状况、泌乳期、饲料及挤乳情况等因素而异,通常直径约为0.110m,其中以0.3m左右者居多。每毫升的牛乳中约有2040亿个脂肪球。脂肪球的大小对乳制品加工的意义在于:脂肪球的直径越大,上浮的速度就越快,故大脂肪球含量多的牛乳,容易分离出稀奶油。当脂肪球的直径接近1nm时,脂肪球基本不上浮。所以,生产中可将牛乳进行均质处理,得到长时间不分层的稳定产品。乳脂肪球在显微镜下观察为圆球形或椭圆球形,表面被一层510nm

14、厚的膜所覆盖,称为脂肪球膜。脂肪球膜主要由蛋白质、磷脂、甘油三酸酯、胆甾醇、维生素A、金属及一些酶类构成,同时还有盐类和少量结合水。由于脂肪球含有磷脂与蛋白质形成的脂蛋白络合物,使脂肪球能稳定地存在于乳中。磷脂是极性分子,其疏水基朝向脂肪球的中心,与甘油三酸酯结合形成膜的内层;磷脂的亲水基向外朝向乳浆,连着具有强大亲水基的蛋白质,构成了膜的外层,脂肪球膜其结构见图1-1。 附图1 图1-1 脂肪球的结构脂肪球膜具有保持乳浊液稳定的作用,即使脂肪球上浮分层,仍能保持着脂肪球的分散状态。在机械搅拌或化学物质作用下,脂肪球膜遭到破坏后,脂肪球才会互相聚结在一起。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原理生产奶油和测定乳

15、中的含脂率。2脂肪的化学组成 乳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酸酯(98%99%)、少量的磷脂(0.2%1.0%)、甾醇等(0.25%0.4%)。乳中的脂肪酸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例如丁酸、乙酸、辛酸和癸酸等;第二类是非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例如十二碳酸等;第三类是非水溶性不挥发性脂肪酸,例如十四碳酸,二十碳酸,十八碳烯酸和十八碳二烯酸等。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受饲料、营养、环境、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夏季放牧期间乳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而冬季舍饲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所以夏季加工的奶油其熔点比较低。在牛乳脂肪中已证实含有C20C23的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也发现有带侧链的脂肪酸。乳脂肪的不

16、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约占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70%左右。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的不同,可构成异构体,例如十八碳烯- 9-酸与十八碳烯-11-酸(异油酸)。双键周围空间位置不同可形成几何异构体,如顺-十八碳烯-9-酸及反-十八碳烯-9-酸(反油酸)。3.乳脂肪的理化常数 乳脂肪的组成与结构决定其理化性质,表1-2是乳脂肪的理化常数。表1-2 乳脂肪的理化常数项目指标项目指标比重(d)0.9350.943赖克特迈斯尔值*2136熔点()2838波伦斯克值* 1.33.5凝固点()1525酸值0.43.5折射率()1.45901.4620丁酸值1624皂化率218235不皂化物0.310.42碘值

17、2636(30左右)*: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值;*:非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值。(二)乳蛋白质(Milk Protein) 牛乳的含氮化合物中95%为乳蛋白质,含量为3.0%3.5%,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另外还有少量脂肪球膜蛋白质。乳清蛋白质中有对热不稳定的各种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及对热稳定的月示及胨。 除了乳蛋白质外,还有约5%非蛋白态含氮化合物,如氨、游离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酸及嘌呤碱等。这些物质基本上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过乳腺细胞进入乳中。另外还有少量维生素态氮。 1.酪蛋白 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值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Casein),占乳蛋白总量的8

18、0%82%。酪蛋白不是单一的蛋白质,而是由s-,-,-和-酪蛋白组成,是典型的磷蛋白。四种酪蛋白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含磷量的多少。-酪蛋白含磷多,故又称磷蛋白。含磷量对皱胃酶的凝乳作用影响很大。-酪蛋白含磷量极少,因此,-酪蛋白几乎不能被皱胃酶凝固。在制造干酪时,有些乳常发生软凝块或不凝固现象,就是由于蛋白质中含磷量过少的缘故。酪蛋白虽是一种两性电解质,但其分子中含有的酸性氨基酸远多于碱性氨基酸,因此具有明显的酸性。 (1)酪蛋白的存在形式 乳中的酪蛋白与钙结合生成酪蛋白酸钙,再与胶体状的磷酸钙结合形成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Calcium Caseinate-calcuimphosphate

19、Complex),以胶体悬浮液的状态存在于牛乳中,其胶体微粒直径在10300nm之间变化,一般40160nm占大多数。此外,酪蛋白胶粒中还含有镁等物质。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的胶粒大体上呈球形,据佩恩斯(Payens,1966)设想,胶体内部由-酪蛋白的丝构成网状结构,在其上附着s-酪蛋白,外面覆盖有-酪蛋白,并结合有胶体状的磷酸钙,见图1-2。亚胶束伸出链磷酸钙磷酸根 -酪蛋白图1-2 酪蛋白胶粒结构模式s-而且还具有抑制s-酪蛋白和-酪蛋白在钙离子作用下的沉淀作用。因此,-酪蛋白覆盖层对胶体起保护作用,使牛乳中的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胶粒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胶体悬浮状态。(2)酪蛋白的性质

20、酪蛋白的酸沉淀 酪蛋白胶粒对pH值的变化很敏感。当脱脂乳的pH值降低时,酪蛋白胶粒中的钙与磷酸盐就逐渐游离出来。当pH值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4.6时,就会形成酪蛋白沉淀。酪蛋白的酸凝固过程以盐酸为例表示如下:酪蛋白酸钙Ca3(PO4)22HCl酪蛋白2CaHPO4CaCl2由于加酸程度不同,酪蛋白酸钙复合体中钙被酸取代的情况也有差异。实际上乳中酪蛋白在pH5.25.3时Ca3(PO4)2先行分离就发生沉淀,这种酪蛋白沉淀中含有钙;继续加酸而使pH值达到4.6时,Ca2+又从酪蛋白钙中分离,游离的酪蛋白完全沉淀。为使酪蛋白沉淀,工业上一般使用盐酸。同理,如果由于乳中的微生物作用,使乳中的乳糖分解为

21、乳酸,从而使pH值降至酪蛋白的等电点时,同样会发生酪蛋白的酸沉淀。酪蛋白的凝乳酶凝固 牛乳中的酪蛋白在凝乳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凝固,工业上生产干酪就是利用此原理。酪蛋白在凝乳酶的作用下变为副酪蛋白(Paracasin),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不溶性的凝块,这种凝块叫作副酪蛋白钙,其凝固过程如下:酪蛋白酸钙皱胃酶副酪蛋白钙+糖肽皱胃酶盐类及离子对酪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乳中的酪蛋白酸钙-磷酸钙胶粒容易在氯化钠或硫酸铵等盐类饱和溶液或半饱和溶液中形成沉淀,这种沉淀是由于电荷的抵消与胶粒脱水而产生。酪蛋白酸钙-磷酸钙胶粒,对于其体系内二价的阳离子含量的变化很敏感。钙或镁离子能与酪蛋白结合,而使粒子形成凝集作用。

22、故钙离子与镁离子的浓度影响着胶粒的稳定性。钙和磷的含量直接影响乳汁中的酪蛋白微粒的大小,也就是大的微粒要比小的微粒含有较多量的钙和磷。由于乳汁中的钙和磷呈平衡状态存在,所以鲜乳中酪蛋白微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向乳中加入氯化钙时,则能破坏平衡状态,因此在加热时使酪蛋白发生凝固现象。试验证明,在90时加入0.12%0.15%的CaCl2即可使乳凝固。利用氯化钙凝固乳时,如加热到95时,则乳汁中蛋白质总含量97%可以被利用,而此时氯化钙的加入量以每升乳1.001.25g为最适宜。采用钙凝固时,乳蛋白质的利用程度,一般要比酸凝固法高5%,比皱胃酶凝固法约高10%以上。酪蛋白与糖的反应 具有还原性羰基的

23、糖可与酪蛋白作用变成氨基糖而产生芳香味及其色素。 蛋白质和乳糖的反应,在乳品工业中的特殊意义在于:乳品(如乳粉、乳蛋白粉和其他乳制品)在长期贮存中,由于乳糖与酪蛋白发生反应产生颜色、风味及营养价值的改变。工业用干酪素由于洗涤不干净,贮存条件不佳,同样也能发生这种变化。炼乳罐头也同样有这种反应过程,特别是含转化糖多时变化更明显。由于酪蛋白与乳糖的反应,发现产品变暗并失去有价值的氨基酸,如:赖氨酸失去17%;组氨酸失去17%;精氨酸失去10%。由于这三种氨基酸是无法补偿的,因此发生这种情况时,不仅使颜色、气味变劣,营养价值也有很大损失。2.乳清蛋白 是指溶解分散在乳清中的蛋白质, 约占乳蛋白质的1

24、8%20%,可分为热稳定和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两部分。(1)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质 调节乳清pH4.64.7时,煮沸20min,发生沉淀的一类蛋白质为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81%。热不稳定乳清蛋白质包括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两类。 乳白蛋白 是指中性乳清中,加饱和硫酸铵或饱和硫酸镁盐析时,呈溶解状态而不析出的蛋白质,属于乳白蛋白。乳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68%。乳白蛋白又包括-乳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19.7%)、- 乳球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43.6%)和血清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4.7%)。-乳球蛋白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白蛋白,而实际上是一种球蛋白。因此,乳白蛋白中最主要是-白蛋白。乳白蛋白在乳

25、中以1.55.0m直径的微粒分散在乳中,对酪蛋白起保护胶体作用。这类蛋白常温下不能用酸凝固,但在弱酸性时加温即能凝固,该类蛋白不含磷,但含丰富的硫。 乳球蛋白 中性乳清中加饱和硫酸铵或饱和硫酸镁盐析时,能析出而不呈溶解状态的乳清蛋白即为乳球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13%。 乳球蛋白具有抗原作用,故又称为免疫球蛋白。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比常乳高。 (2)热稳定的乳清蛋白 这类蛋白包括蛋白眎和蛋白胨,约占乳清蛋白的19%。此外还有一些脂肪球膜蛋白质,是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蛋白质与酶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这些蛋白质可以用洗涤方法将其分离出来。脂肪球膜蛋白由于受细菌性酶的作

26、用而产生的分解现象,是奶油在贮藏时风味变劣的原因之一。3.非蛋白含氮物 牛乳的含氮物中,除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态的氮化物,约占总氮的5%。其中包括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酸(Creatinine)及叶绿素等。这些含氮物是活体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从乳腺细胞进入乳中。(三)乳糖(Lactose)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牛乳中约含有乳糖4.6%4.7%,全部呈溶解状态。乳糖为D-葡萄糖与D-半乳糖以-1,4键结合的二糖,又称为1,4- 半乳糖苷葡萄糖。因其分子中有羰基,属还原糖。乳糖有-乳糖和-乳糖两种异构体。-乳糖很易与一分子结晶水结合,变为-乳糖水合物(-Lactose Monohydrate)

27、,所以乳糖实际上共有三种构型。 甜炼乳中的乳糖大部分呈结晶状态,结晶的大小直接影响炼乳的口感,而结晶的大小可根据乳糖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加以控制。-乳糖及-乳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也随温度而异。-乳糖溶解于水中时逐渐变成-型。因为-型乳糖较-型乳糖易溶于水,所以乳糖最初溶解度并不稳定,而是逐渐增加,直至-型与-型平衡为止。 乳中除了乳糖外还含有少量其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在常乳中含有极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另外,还含有微量的果糖、低聚糖(Oligosaccharide)、巳糖胺(Hexosamine)。 一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和吸收乳糖,饮用牛乳后会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

28、应症,称其为乳糖不耐症。在乳品加工中利用乳糖酶,将乳中的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或利用乳酸菌将乳糖转化成乳酸,可预防“乳糖不耐症”。 (四)乳中的无机物 牛乳中的无机物(Inorganic Salts)亦称为矿物质,是指除碳、氢、氧、氮以外的各种无机元素,主要有磷、钙、镁、氯、钠、硫、钾等。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通常牛乳中无机物的含量为0.35%1.21%,平均为0.7%左右。牛乳中无机物的含量随泌乳期及个体健康状态等因素而异。牛乳中主要无机物含量见表1-3。表1-3 牛乳中的主要无机成分的含量(mg/100mL牛乳)项目钾钠钙镁磷硫氯牛 乳158541091491599 乳中的矿物质大部分

29、以无机盐或有机盐形式存在。其中以磷酸盐、酪酸盐和柠檬酸盐存在的数量最多。钠的大部分是以氯化物、磷酸盐和柠檬酸盐的离子状态存在。而钙、镁与酪蛋白、磷酸和柠檬酸结合,一部分呈胶体状态,另一部分呈溶解状态。磷是乳中磷蛋白和磷脂的成分。牛乳中的盐类含量虽然很少,但对乳品加工,特别是对热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牛乳中的盐类平衡,特别是钙、镁等阳离子与磷酸、柠檬酸等阴离子之间的平衡,对于牛乳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受季节、饲料、生理或病理等影响,牛乳发生不正常凝固时,往往是由于钙、镁离子过剩,盐类的平衡被打破的缘故。此时,可向乳中添加磷酸及柠檬酸的钠盐,以维持盐类平衡,保持蛋白质的热稳定性。生产炼乳时常

30、常利用这种特性。乳与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矿物质的影响。以钙而言,由于牛乳中的钙的含量较人乳多34倍,因此牛乳在婴儿胃内所形成的蛋白凝块相对人乳比较坚硬,不易消化。为了消除可溶性钙盐的不良影响,可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将牛乳中的钙除去50%,从而使凝块变得很柔软,便于消化。但在加工上如缺乏钙时,对乳的加工特性就会发生不良影响,尤其不利于干酪的制造。牛乳中铁的含量为1090mg/100ml,较人乳中少,故人工哺育幼儿时应补充铁。 (五)乳中的维生素 牛乳含有几乎所有已知的维生素。牛乳中的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的维生素B1、B2、B6、B12、C等两大类。牛乳中的维生

31、素,部分来自饲料中的维生素,如维生素E;有的要靠乳牛自身合成,如B族维生素。(六)乳中的酶类 牛乳中酶类的来源有三个:乳腺分泌;挤乳后由于微生物代谢生成;由于白血球崩坏而生成。牛乳中的酶种类很多,但与乳品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主要为水解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 1.水解酶类 脂酶 牛乳中的脂酶(Lipase)至少有两种,一是只附在脂肪球膜间的膜脂酶(Membrane Lipase),它在常乳中不常见,而在末乳、乳房炎乳及其他一些生理异常乳中常出现。另一种是存在于脱脂乳中与酪蛋白相结合的乳浆脂酶(Plasma Lipase)。 脂酶的分子量一般为70008000,最适作用温度为37,最适pH9.09.2。

32、钝化温度至少8085。钝化温度与脂酶的来源有关。来源于微生物的脂酶耐热性高,已经钝化的酶有恢复活力的可能。乳脂肪在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使牛乳带上脂肪分解的酸败气味(Acid Flavor),这是乳制品,特别是奶油生产上常见的缺陷。为了抑制脂酶的活性,在奶油生产中,一般采用不低于8085的高温或超高温处理。另外,加工过程也能使脂酶增加其作用机会。例如均质处理,由于破坏脂肪球膜而增加了脂酶与乳脂肪的接触面,使乳脂肪更易水解,故均质后应及时进行杀菌处理;其次,牛乳多次通过乳泵或在牛乳中通入空气剧烈搅拌,同样也会使脂酶的作用增加,导致牛乳风味变劣。 磷酸酶 牛乳中的磷酸酶(Phosph

33、atase)有两种:一种是酸性磷酸酶, 存在于乳清中;另一种为碱性磷酸酶,吸附于脂肪球膜处。其中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值为7.67.8,经63,30min或7175,1530s加热后可钝化, 故可以利用这种性质来检验低温巴氏杀菌法处理的消毒牛乳的杀菌程度是否完全。蛋白酶 牛乳中的蛋白酶分别来自乳本身和污染的微生物。乳中蛋白酶多为细菌性酶,细菌性的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后形成蛋白胨、多肽及氨基酸。其中由乳酸菌形成的蛋白酶在乳中,特别是在干酪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蛋白酶在高于7580的温度中即被破坏。在70以下时,可以稳定地耐受长时间的加热;在3742 时,这种酶在弱碱性环境中作用最大,中性及酸性环境中

34、作用减弱。 2.氧化还原酶 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还原酶。 过氧化氢酶 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主要来自白血球的细胞成分,特别在初乳和乳房炎乳中含量较多。所以,利用对过氧化氢酶的测定可判定牛乳是否为乳房炎乳或其它异常乳。经65/30min加热,过氧化氢酶的95会钝化;经75,20min加热,则100钝化。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是最早从乳中发现的酶,它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活泼的新生态氧,从而使乳中的多元酚、芳香胺及某些化合物氧化。过氧化物酶主要来自于白血球的细胞成分,其数量与细菌无关,是乳中固有的酶。 过氧化物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

35、是6.8,钝化温度和时间大约为76/20min、7778/5min、85/10s。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判断牛乳是否经过热处理或判断热处理的程度。但经过85/10s处理后的牛乳,若在20贮藏24h或37贮藏4h,会发现已钝化的过氧化物酶重新复活的现象。还原酶 上述几种酶是乳中固有的酶,而还原酶则是挤乳后进入乳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还原酶(Reductase)能使甲基蓝还原为无色。 乳中的还原酶的量与微生物的污染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可通过测定还原酶的活力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七)乳中的其他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乳中尚有少量的有机酸、气体、色素、细胞成分、风味成分及激素等。 1.有机酸 乳中的有

36、机酸主要是柠檬酸等。在酸败乳及发酵乳中,在乳酸菌的作用下,马尿酸可转化为苯甲酸。 乳中柠檬酸的含量0.07%0.40%,平均为0.18%,以盐类状态存在。 除了酪蛋白胶粒成分中的柠檬酸盐外,还存在有分子、离子状态的柠檬酸盐,主要为柠檬酸钙。柠檬酸对乳的盐类平衡及乳在加热、冷冻过程中的稳定性均起重要作用。同时,柠檬酸还是乳制品芳香成分丁二酮的前体。2.气体 主要为二氧化碳、氧气 和氮气等,约占鲜牛乳的5%7%(v/v),其中二氧化碳最多,氧最少。在挤乳及贮存过程中,二氧化碳由于逸出而减少,而氧、氮则因与大气接触而增多。牛乳中氧的存在会导致维生素的氧化和脂肪的变质,所以牛乳在输送、贮存处理过程中应

37、尽量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3.细胞成分 乳中所含的细胞成分主要是白血球和一些乳房分泌组织的上皮细胞,也有少量红血球。牛乳中的细胞含量的多少是衡量乳房健康状况及牛乳卫生质量的标志之一,一般正常乳中细胞数不超过50万个mL。第三节 乳中各成份的分散状态乳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其中水是分散剂,其它各种成份如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呈分散质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复杂的具有胶体特性的生物学液体分散体系,见图1-3。附图2 图1-3 牛乳的分散体系一、呈乳浊液与悬浮液状态分散在乳中的物质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0.1mm以上的液体可分乳浊液和悬浊液两种。分散质是液体的则属于乳浊液。牛乳的脂肪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微小球

38、状分散在乳中,球的直径平径3mm左右,可以在显微镜下明显地看到,所以牛乳中的脂肪球即为乳浊液的分散质。如将牛乳或稀奶油进行低温冷藏,则最初是液态的脂肪球凝固成固体,即成为分散质为固态的悬浮液。用稀奶油制造奶油时,需将稀奶油在510左右进行成熟,使稀奶油中的脂肪球从乳浊态变成悬浮态。这在制造奶油时,是一项重要的操作过程。二、呈乳胶态与悬浮态分散在乳中的物质粒子的直径自0.1mm至1nm的称为胶态(Colloid)。胶态的分散体系也称为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叫做胶体粒子,乳中属于胶态的有乳胶态和胶体悬浮态。分散质是液体或者即使分散质是固体,但粒子周围包

39、有液体皮膜都称为乳胶体。分散在牛乳中的酪蛋白颗粒,其粒子大小大部分为515nm,乳白蛋白的粒子为1.55nm,乳球蛋白的粒子为23nm,这些蛋白质都以乳胶体状态分散。此外,脂肪球中凡在0.1mm以下的也称乳胶体,牛乳中二磷酸盐、三磷酸盐等磷酸盐的一部分,也以悬浮液胶体状态分散于乳中。三、呈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质)分散在乳中的物质凡粒子直径在1nm以下,形成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分散系称为真溶液。牛乳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溶质有磷酸盐的一部分和柠檬酸盐、乳糖及钾、钠、氯等。第四节 乳的物理性质乳的物理性质对选择正确的工艺条件,鉴定乳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分别简述牛乳的主要物理性质。一、乳的色泽

40、及光学性质 新鲜正常的牛乳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或淡黄色。乳白色是由于乳中的酪蛋白酸钙磷酸钙胶粒及脂肪球等微粒对光的不规则反射所产生。牛乳中的脂溶性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使乳略带淡黄色。而水溶性的核黄素使乳清呈萤光性黄绿色。牛乳的折射率由于有溶质的存在而比水的折射率大,但在全乳脂肪球的不规则反射影响下,不易正确测定。由脱脂乳测得的较准确,折射率为 =1.3441.348, 此值与乳固体的含量有比例关系,由此可判定牛乳是否掺水。二、乳的滋味与气味 乳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及其他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是牛乳滋、气味的主要构成成分。这种香味随温度的高低而异,乳经加热后香味强烈,冷却后减弱。乳中羰基化合物,如乙醛、丙酮

41、、甲醛等均与牛乳风味有关。牛乳除了原有的香味之外很容易吸收外界的各种气味。所以挤出的牛乳如在牛舍中放置时间太久会带有牛粪味或饲料味,贮存器不良时则产生金属味,消毒温度过高则产生焦糖味。所以每一个处理过程都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的清洁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鲜纯净的乳稍带甜味,这是由于乳中含有乳糖。乳中除甜味外,因其中含有氯离子,所以稍带咸味。常乳中的咸味因受乳糖、脂肪、蛋白质等所调和而不易觉察,但异常乳如乳房炎乳中氯的含量较高,故有浓厚的咸味。乳中的苦味来自Mg2+、Ca2+,而酸味是由柠檬酸及磷酸所产生。三、乳的酸度和氢离子浓度刚挤出的新鲜乳若以乳酸度计,酸度为0.150.18(1618 OT),固

42、有酸度或自然酸度主要由乳中的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及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所造成,其中来源于CO2占0.01%-0.02%(23 OT),乳蛋白占0.05%-0.08%(34 OT),柠檬酸盐占0.01%和磷酸盐0.06%0.08%部分(1012 OT)。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乳酸发酵,导致乳的酸度逐渐升高。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的这部分酸度称为发酵酸度。固有酸度和发酵酸度之和称为总酸度。一般条件下,乳品工业所测定的酸度就是总酸度。 乳品工业中酸度是指以标准碱液用滴定法测定的滴定酸度。滴定酸度有多种测定方法和表示形式。我国滴定酸度用吉尔涅尔度简称“0T”(TepHep)或乳酸度(乳酸)来表示。 (一

43、)吉尔涅尔度(0T) 取10mL牛乳,用20ml蒸馏水稀释,加入0.5的酚酞指示剂0.5mL,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将所消耗的NaOH毫升数乘以10,即中和100mL牛乳所需0.1molL氢氧化钠毫升数,消耗1mL为0T。 (二)乳酸度(乳酸) 用乳酸量表示酸度时,按上述方法测定后用下列公式计算:乳酸(%) = 100 (三)乳pH值 酸度可用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表示,正常新鲜牛乳的pH值为6.56.7,一般酸败乳或初乳的pH值在6.4以下,乳房炎乳或低酸度乳pH值在6.8 以上。滴定酸度可以及时反映出乳酸产生的程度,而pH值则不呈现规律性的关系,因此生产中广泛地采用测定滴定酸

44、度来间接掌握乳的新鲜度。乳酸度越高,乳对热的稳定性就越低。四、乳的比重和密度15时,正常乳的比重平均为1.032;在20时正常乳的密度平均为1.030。在同温度下乳的密度较比重小0.0019,乳品生产中常以0.002的差数进行换算;密度受温度影响,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实测值就减少或增加0.0002。乳的相对密度在挤乳后1h内最低,其后逐渐上升,最后可大约升高0.001左右,这是由于气体的逸散、蛋白质的水合作用及脂肪的凝固使容积发生变化的结果。故不宜在挤乳后立即测试比重。五、乳的热学性质 (一)乳的冰点 牛乳的冰点一般为-0.525-0.565,平均为-0.540。 牛乳中的乳糖和盐类是导致冰点下

45、降的主要因素。正常的牛乳其乳糖及盐类的含量变化很小,所以冰点很稳定。可根据冰点变动用下列公式来推算掺水量: 式中:x-掺水量();T-正常乳的冰点;T1被检乳的冰点 酸败的牛乳其冰点会降低,所以测定冰点必须要求牛乳的酸度在20T 以内。 (二)沸点 牛乳的沸点在101.33kPa(1个大气压)下为100.55,乳的沸点受其固形物含量影响。浓缩到原体积一半时,沸点上升到101.05。 (三)比热 牛乳的比热为其所含各成分之比的总和。牛乳中主要成分的比热为(KJkg.k):乳蛋白2.09,乳脂肪2.09,乳糖1.25,盐类2.93,由此及乳成分之含量百分比计算得牛乳的比热约为3.89kJkg.k。

46、 乳和乳制品的比热,在乳品生产过程中常用于加热量和致冷量计算,可按照下列标准计算:牛乳为3.943.98kkg.k,稀奶油为3.683.77kkg.k,干酪为2.342.51k/kgk,炼乳为2.18-2.35kkg.k,加糖乳粉为1.842.011kkg.k。六、乳的粘度与表面张力牛乳大致可认为属于牛顿流体。正常乳的粘度为0.00150.002Pa.s,牛乳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乳的成分中,脂肪及蛋白质对粘度的影响最显著,随着含脂率、乳固体的含量增高,粘度也增高。初乳、末乳的粘度都比正常乳高。在加工中,粘度受脱脂、杀菌、均质等操作的影响。粘度在乳品加工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浓缩乳制品方面,

47、粘度过高或过低都不是正常情况。以甜炼乳而论,粘度过低则可能发生分离或糖沉淀,粘度过高则可能发生浓厚化。贮藏中的淡炼乳,如粘度过高则可能产生矿物质的沉积或形成冻胶体(即形成网状结构)。此外,在生产乳粉时,如粘度过高可能防碍喷雾、产生雾化不完全及水分蒸发不良等现象,因此掌握适当的粘度是保证雾化充分的必要条件。牛乳的表面张力与牛乳的起泡性、乳浊状态、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热处理、均质作用及风味等有密切关系。测定表面张力的目的是为了鉴别乳中是否混有其他添加物。牛乳表面张力在20时为0.040.06N/cm。牛乳的表面张力随温度上升而降低,随含脂率的减少而增大。乳经均质处理,则脂肪球表面积增大,由于表面活性

48、物质吸附于脂肪球界面处,从而增加了表面张力。但如果不将脂酶先经加热处理而使其钝化,均质处理会使脂肪酶活性增加,使乳脂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使表面张力降低,而表面张力与乳的泡沫性有关。加工冰淇淋或搅打发泡稀奶油时希望有浓厚而稳定的泡沫形成,但运送乳、净化乳、稀奶油分离、杀菌时则不希望形成泡沫。七、乳的电学性质(一)导电率 乳中含有电解质而能传导电流。牛乳的导电率与其成分,特别是氯离子和乳糖的含量有关。正常牛乳在25时,导电率为0.0040.005西门子()。乳房炎乳中Na+、Cl-等离子增多,导电率上升。一般导电率超过0.06西门子()即可认为是患病牛乳。故可应用导电率的测定进行乳房炎乳的快速鉴定

49、。脱脂乳中由于妨碍离子运动的脂肪已被除去,因此导电率比全乳增加。将牛乳煮沸时,由于CO2消失,且磷酸钙沉淀,导电率减低。乳在蒸发过程中,干物质浓度在36-40% 以内时导电率增高,此后又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中可以利用导电率来检查乳的蒸发程度及调节真空蒸发器的运行。 (二)氧化还原势 乳中含有很多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物质,如维生素2、酶类、溶解态氧、微生物代谢产物等。乳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这类物质的含量。氧化还原势可反映乳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一般牛乳的氧化还原电势(Eh)为+0.23+0.25伏特(V)。乳经过加热则产生还原性的产物而使Eh降低,Cu2+存在可使Eh增高。

50、牛乳如果受到微生物污染,随着氧的消耗和还原性代谢产物的产生,可使其氧化还原势降低,当与甲基兰、刃天青等氧化还原指示剂共存时可显示其褪色,此原理可应用于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检验。第四节 异常乳一、异常乳的概念和种类 (一)异常乳的概念 正常乳的成分和性质基本稳定,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种乳称作异常乳(Abnormal Milk),不适于加工优质的产品,。乳品工业中通常以70的酒精试验来检查原料乳,酒精试验(Alcohol Test)阳性乳一般都称为异常乳,这是由于检验简单易行而形成的概念。但实际上,有些异常乳却酒精试验呈阴性,所以异常乳

51、不仅种类很多,而且变化很复杂。(二)异常乳的种类 有时常乳与异常乳之间无明显区别,按利用情况而论,异常乳可分下列几种:二、异常乳的产生原因和性质 (一)生理异常乳 1. 营养不良乳 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的乳牛所产的乳对皱胃酶几乎不凝固,所以这种乳不能制造干酪。当喂以充足的饲料,加强营养之后,牛乳即可恢复正常,对皱胃酶即可凝固。 2. 初乳 产犊后一周之内所分泌的乳称之为初乳,呈黄褐色、有异臭、苦味、粘度大,特别是3d之内,初乳特征更为显著。脂肪、蛋白质,特别是乳清蛋白质含量高,乳糖含量低,灰分含量高。初乳中含铁量约为常乳的35倍,铜含量约为常乳的6倍。初乳中含有初乳球,可能是脱落的上皮细胞,或白

52、血球吸附于脂肪球处而形成,在产犊后23周左右即消失。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富含维生素A、D、尼克酰氨、VB,而且含有多量的免疫球蛋白,为幼儿生长所必需。初乳对热的稳定性差,加热时容易凝固。目前利用初乳的免疫活性物质生产保健乳制品得到广泛的应用。3.末乳 也称老乳,即干奶期前两周所产的乳。其成分除脂肪外,均较常乳高,有苦而微咸的味道,含脂酶多,常有油脂氧化味。一般末乳pH值7.0,细菌数达250万CFU/mL,氯离子浓度约为0.16%左右。 (二)化学异常乳1酒精阳性乳 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用68或70的酒精进行检验,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酒精阳性乳有下列几种: (1)高

53、酸度酒精阳性乳 一般酸度在200以上时的乳酒精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酒精阳性乳。其原因是鲜乳中微生物繁殖使酸度升高。因此要注意挤乳时的卫生并将挤出鲜乳保存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以免微生物污染繁殖。(2)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有的鲜乳虽然酸度低(160以下),但酒精试验也呈阳性,所以称作低酸度酒精阳性乳。这种情况往往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低酸度酒精阳性乳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环境 一般来说,春季发生较多,到采食青草时自然治愈。开始舍饲的初冬,气温剧烈变化,或者夏季盛暑期也易发生。年龄在6岁以上的居多数。卫生管理越差发生的越多。因此采用日光浴、放牧、改进换气设施等使环境条件改善具有一定的效果。饲养管理 饲

54、喂腐败饲料或者喂量不足,长期饲喂单一饲料和过量喂给食盐而发生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情况很多。挤乳过度而热能供给不足时,容易发生耐热性低的酒精阳性乳。产乳旺盛时,单靠供给饲料不足以维持,所以分娩前必须给予充分的营养。因饲料骤变或维生素不足而引起时,可喂根菜类加以改善。 生理机能 乳腺的发育、乳汁的生成是受各种内分泌的机能所支配。内分泌,特别是发情激素、甲状腺素、副肾上腺皮质素等与阳性乳的产生都有关系。而这些情况一般与肝脏机能障碍、乳房炎、软骨症、酮体过剩等并发。例如牛乳中含多量可溶性钙、镁、氯化合物而无机磷较少会产生异常乳;机体酸中毒、体液酸碱失去平衡,使体液pH值下降时也会分泌异常乳;机体血液中乙

55、酰乙酸、丙酮、-羟基丁酸过剩,蓄积而引起酮血病也会造成乳腺分泌异常乳。(3)冷冻乳 冬季因受气候和运输的影响,鲜乳产生冻结现象,这时乳中一部分酪蛋白变性。同时,在处理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影响,酸度相应升高,以致产生酒精阳性乳。但这种酒精阳性乳的耐热性要比因受其他原因而产生的酒精阳性乳高。2.低成分乳 乳的成分明显低于常乳,主要受遗传和饲养管理所左右。3.混入异物乳 混入异物的乳是指在乳中混入原来不存在的物质的乳。其中,有人为混入异常乳和因预防治疗、促进发育以及食品保藏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而进入乳中的异常乳。此外,还有因饲料和饮水等使农药进入乳中而造成的异常。乳中含有防腐剂、抗菌素时,不应用作加

56、工的原料乳。4.风味异常乳 造成牛乳风味异常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通过机体转移或从空气中吸收而来的饲料臭,由酶作用而产生的脂肪分解臭,挤乳后从外界污染或吸收的牛体臭或金属臭等。(1)生理异常风味 由于脂肪没有完全代谢,使牛乳中的酮体类物质过多增加而引起的乳牛味;因冬季、春季牧草减少而以人工饲养时产生的饲料味。产生饲料味的饲料主要是各种青贮料、芜青、卷心菜、甜菜等;杂草味主要由大蒜、韭菜、苦艾、猪杂草、毛莨、甘菊等产生。(2)脂肪分解味 由于乳脂肪被脂酶水解,乳中游离的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多而产生。(3)氧化味 由乳脂肪氧化而产生的不良风味。产生氧化味的主要因素为重金属、抗坏血素酸、光线、氧、贮藏温度以

57、及饲料、牛乳处理和季节等,其中尤以铜的影响最大。此外,抗坏血素酸对氧化味的影响很复杂,也与铜有关。如果把抗坏血素酸增加3倍或全部破坏均可防止发生氧化味。另外,光线所诱发的氧化味与核黄素有关。加热后(76.7以上)因产生SH基化合物可以防止氧化。(4) 日光味 牛乳在阳光下照射10min,可检出日光味,这是由于乳清蛋白受阳光照射而产生。日光味类似焦臭味和毛烧焦味。日光味的强度与VB2和色氨酸的破坏有关,日光味的成分为乳蛋白质-VB2的复合体。(5) 蒸煮味 蒸煮味的产生主要是乳清蛋白中的b乳球蛋白,因加热而产生硫氢基,致使牛乳产生蒸煮味。例如牛乳在7678,3min加热或7072,30min加热

58、均可使牛乳产生蒸煮味。(6) 苦味 乳长时间冷藏时,往往产生苦味。其原因为低温菌或某种酵母使牛乳产生脂肽化合物,或者是解脂酶使牛乳产生游离脂肪所形成。(7) 酸败味 主要由于牛乳发酵过程或受非纯正的产酸菌污染所致。这时牛乳、稀奶油、奶油、冰淇淋以及发酵乳等产生较浓烈的酸败味。(三)微生物污染乳 微生物污染乳也是异常乳的一种。鲜乳容易由乳酸菌产酸凝固,由大肠菌产生气体,由芽胞杆菌产生胨化和碱化,并发生异常风味(腐败味)。低温菌也可能产生胨化和变粘。脂肪的分解而发生脂肪分解味、苦味和非酸凝固。由于挤乳前后的污染、不及时冷却和器具的洗涤杀菌不完全等原因,可使鲜乳被大量微生物污染。 (四)病理异常乳

59、1. 乳房炎乳 由于外伤或者细菌感染,使乳房发生炎症,这时乳房所分泌的乳,其成分和性质都发生变化,使乳糖含量降低,氯含量增加及球蛋白含量升高,酪蛋白含量下降,并且细胞(上皮细胞)数量多,以致无脂干物质含量较常乳少。造成乳房炎的原因主要是乳牛体表和牛舍环境卫生不合乎卫生要求,挤乳方法不合理,尤其是使用挤乳机时,使用不合理或不彻底清洗杀菌,使乳房炎发病率升高。乳牛患乳房炎后,牛乳的凝乳张力下降,用凝乳酶凝固乳时所需的时间较常乳长,这是因乳蛋白异常所致。另外,乳房炎乳中VA、VC的影响不大,而VB1、VB2含量减少。2. 其他病牛乳 主要由患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的乳牛所产的乳,乳的质量变化大致与乳房

60、炎乳相类似。另外,乳牛患酮体过剩、肝机能障碍、繁殖障碍等,易分泌酒精阳性乳。第二篇 原料乳的验收及主要加工处理原理第一章 乳中微生物在存放过程变化及原料乳的验收第一节 乳中微生物及在存放过程中的变化一、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一)微生物来源1来源于乳房内的污染 乳房中微生物多少取决了乳房的清洁程度,许多细菌通过乳头管栖生于乳池下部,这些细菌从乳头端部侵入乳房,由于细菌本身的繁殖和乳房的物理蠕动而进入乳房内部。因此,第一股乳流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多。正常情况下,随着挤乳的进行乳中细菌含量逐渐减少。所以在挤乳时最初挤出的乳应单独存放,另行处理。2来源于牛体的污染 挤奶时鲜乳受乳房周围和牛体其他部分污染

61、的机会很多。因为牛舍空气、垫草、尘土以及本身的排泄物中的细菌大量附着在乳房的周围,当挤乳时侵入牛乳中。这些污染菌中,多数属于带芽胞的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所以在挤乳时,应用温水严格清洗乳房和腹部,并用清洁的毛巾擦干。3来源于空气的污染 挤乳及收乳过程中,鲜乳经常暴露于空气中,因此受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机会很多。牛舍内的空气含有很多的细菌,尤其是在含灰尘较大的空气中以带芽胞的杆菌和球菌属居多,此外霉菌的孢子也很多。现代化的挤乳站,机械化挤乳,管道封闭运输,可减少来自于空气的污染。4来源于挤乳用具和乳桶等的污染 挤乳时所用的桶、挤乳机、过滤布、洗乳房用布等,如果不事先进行清洗杀菌,则通过这些用具也使鲜乳受到污染。所以乳桶的清洗杀菌,对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有重要意义。有时乳桶虽经清洗杀菌,但细菌数仍旧很高,这主要是由于乳桶内部凹凸不平,以致生锈和存在乳垢等所致。各种挤乳用具和容器中所存在的细菌,多数为耐热的球菌属;其次为八叠球菌和杆菌。所以这类用具和容器如果不严格清洗杀菌,则鲜乳污染后,即使用高温瞬间杀菌也不能消灭这些耐热性的细菌,结果使鲜乳变质甚至腐败。5其他污染来源 操作工人的手不清洁,或者混入苍蝇及其他昆虫等,都是污染的原因。还须注意勿使污水溅入桶内,并防止其他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从桶口侵入微生物。(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