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考试复习用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254518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层序地层考试复习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层序地层考试复习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层序地层考试复习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层序地层考试复习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序地层考试复习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 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 产生。2.3.4.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 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 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 面。5.6.7.

2、8.9.10.11.12.13.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 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 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海侵体系域顶部与具有下超特征的最大海 泛面(MFS)相对应。顶部沉积物以沉积慢、分布广、富含有机质和非常薄的海相泥岩沉 积的为凝缩段特征。高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H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上部的体系域, 是海平面由相对上升

3、转变为相对下降时期形成的,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的 速率,因此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者多个准层序组。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II型层序边界伴生的下 部体系域,以一个或者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陆架边缘体系域由陆架和 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它们以层序边界为底部边界、由海进面为顶部边界的加积 型或前积型准层序组构成。海泛面:(Marine flooding surface)是一个新老地层的分界面,穿过这个界面会有证据表 明水深的突然增加。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是层序

4、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 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 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 一种地层序列。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是指可供沉积物潜在的堆积空间(Jerrey, 1989),是全球海 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的综合表现,并受控于沉积背景的基准面变化,或者海平面升降和 构造沉降的函数。追补型沉积I: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快、水体性质不适宜碳酸盐岩产生情况下,碳酸盐岩 的沉积速率明显低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多由分布较广的泥晶碳酸盐岩组五

5、.简述具陆棚坡折带的海相碎屑岩I型层序低位体系域特征:(1) 低位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速率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构造沉降速率时,以及 海平面相对缓慢上升时形成的,其底为I型不整合界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其顶为首次越过 陆棚坡折带的初次海泛面。在具陆棚坡折的盆地中,低位体系域常由盆底扇、斜坡扇、低位 前积楔状体组成。(2) LST组成特征:1. 盆底扇(Basin floor fan) 概念及形成:是指沉积在盆地底部或大陆斜坡下部的海底扇,其形成与斜坡上的峡谷侵蚀以及陆棚暴 露地表发生河流回春下切作用密切相关。即在形成 I 类层序界面时,由于陆棚部分或全部出 露地表遭受剥蚀,沉积物越过陆棚和大

6、陆斜坡,通过深切谷和斜坡峡谷以点物源的供应方式 在盆底形成盆底扇。 边界特征:盆底扇底界面与低位体系域底界一致,顶界面为一下超面,常被斜坡扇和低 位前积楔状体下超。 沉积特征:盆底扇作为重力流沉积物可用鲍玛序列的 AB ,AC 段组合或被截切的 A 段 描述。盆底扇内扇为序列不明显的、互层的砂砾岩,中扇为向上粒度变细、砂层厚度减 薄的水道化沉积序列,外扇为向上粒度变粗、砂层变厚的非水道化沉积序列,在外扇部 位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砂质朵状体。2. 斜坡扇(Slope fan) 概念及形成: 于大陆斜坡中部或底部的重力流沉积体,它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晚期或上升早期形成的。 沉积特征: 斜坡扇可沉积于盆

7、底扇之上,也可沉积在比盆底扇更近源的地方,其顶被低位前积楔状 体下超。斜坡扇可以与盆底扇同期沉积,也可与低位前积楔状体同期沉积。由于斜坡扇形成 时,陆棚上河流下侵趋于停止,粗粒物质往往优先充填在深切谷内,因此斜坡扇粒度和砂泥 比均比盆底扇沉积物更细更低。典型的斜坡扇呈开阔裙边状,以发育有堤活动水道和溢岸席 状韵律浊积砂为沉积特征。3. 低位前积楔状体(Lowstand prograding wedge) 概念及形成: 在海平面相对上升期间形成的,由进积到加积准层序组构成的楔状体,它主要位于陆棚 坡折向海一侧,并上超在先前层序的斜坡上。 沉积特征: 楔状体的近源部分有深切谷充填沉积物及其在陆棚或

8、陆坡上伴生的沉积物组。远源部分 由厚层富泥的楔状体前积单元组成,在低位前积楔状体早期沉积物中可包含有互层的薄层的 浊积岩。随着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河流砂体的连通性降低,而煤层、越岸页岩、泻湖相以及 三角洲沉积物不断发育。4. 深切谷(Incised valley) 概念及形成:是指因海平面下降、河流向盆地扩展并侵蚀下伏地层的深切河流体系及其 充填物。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陆棚因暴露受到河流体系的侵蚀形成深切谷地并构成 沉积物的搬运通道。 沉积特征: 在低位体系域形成期,因海平面突然下降,深切谷可与下伏陆棚泥岩呈突变接触,并且具有 典型的电测曲线响应,这种垂向不同环境成因的、缺少过渡相的相变接触关

9、系是在海平面相 对下降期间,沉积相向盆地方向迁移造成的。七.简述碳酸盐岩I型层序边界标志一一古岩溶的特征 古岩溶面常是不规则的,纵向起伏几十至几百米。岩溶地貌常表现为岩溶斜坡和岩溶凹 地; 地表岩溶主要特征为古土壤的紫红色泥岩,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以及覆盖的角砾灰岩、角 砾白云岩。风化壳顶部的岩溶角砾岩往往成分单一,分选和磨圆差。碎屑灰岩的碎屑如 鲕粒、生物碎屑常被溶解形成铸模孔; 岩溶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分为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 岩溶带; 岩溶面和岩溶带中出现各种岩溶刻痕和溶洞,如细溶沟、阶状溶坑、起伏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夷平面、落水洞,溶洞以及均一的中小型蜂窝状溶孔洞等

10、; 溶孔内可充填不规则层状且分选差的角砾岩、泥岩或白云质泥的示底沉积、溶洞内氧化 铁粘土和石英粉砂,以及淡水淋滤形成的淡水方解石和自云岩; 钙质壳,溶解后扩大的并可被粘土充填的解理,分布广泛的选择性溶解孔隙; 岩溶地层具有明显的电测响应,如明显的低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 较明显的扩径、杂乱的地层倾角模式和典型的成像测并响应; 古岩溶面响应于起伏较明显的不规则地震反射,古岩溶带常对应明显低速异常带。 古岩溶面上下地层产状、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及地化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别。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碳酸盐岩I型层序之间的特征: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具台地边缘碳

11、酸盐岩I型层序层序边界 形成其边界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速率大于盆 地沉降速率时期产生的,响应于区域不 整合界面,其上下地层岩性、沉积相和 地层产状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边界是在海平面迅速下降且速率大于碳酸 盐岩台地或滩边缘盆地沉降速率,海平面位置 低于台地边缘时形成的,层序边界 特征边界具陆上暴露标志和河流回春作用形 成的深切谷。随着相对海平面下降,河 流深切作用不断向盆地中央推进,形成 了岩相向盆地中央方向的迁移特征。以台地或滩的暴露和侵蚀、斜坡前缘侵蚀、区 域性淡水透镜体向海方向的运动以及上覆地 层上超、海岸上超向下迁移的特征。体 系 域LST底为I型不整合界面和与不整合对应的 整合界面,顶

12、为首次海泛面;由 BBF、SF、LPW、IV 组成;沉积物组成:物源主要来源于前缘斜坡侵蚀的 他生碎屑沉积和沉积于海平面低位期斜坡上 部的自生碳酸盐岩楔TST底界面为首次海泛面,顶为最大海泛面; 由一系列较薄曾的、不断向陆呈阶梯状 后退的准层序组构成;发育层薄、富含古生物化石、沉积速率 很低的凝缩层。为一系列退积式准层序组,向陆棚方向加厚, 然后由于底面上超而减薄;表现为追补型和并进型两种沉积方式;HST广泛分布于陆棚之上;下部向陆加积上超于层序边界上,向海 下超于TST顶面;上部沉积物以一个或多个具前积斜层形 态的前积式准层序组向盆地中央推进;呈前积S型一斜交型的沉积特征,下超在MFS 之上

13、;以相对较厚的加积一前积几何形态为特征,形 成宽阔的台地、缓坡和进积滩及其在浅海孤立 台地上的对应沉积体;沉积作用为早期追补沉积,晚期并进型沉积主控因素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 给,气候条件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沉积背景,盆地 构造,气候条件形成发展不同体系域形成于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 的不同阶段;LST的BFF形成于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 时期,SF和LPW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 降晚期或上升早期;TST形成于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 HST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上升晚期、停滞 期和下降早期;LST是在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停滞和开始上 升早期形成的厚层沉积体系;TST是在海平面快速上升、可容空间快速增大 时形成的薄层沉积体系;HST是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末期、停滞和开始下 降早期形成的沉积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