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知识讲座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6212320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教育知识讲座(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教育知识讲座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环境警示录,常熟市梅李中学 季建中,在晴朗的夜晚,人们仰望天空,只见繁星点点,多得数也数不清。实际上,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是这亿万颗星星之中的一颗。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用各种的方法去探索宇宙,探索星星,寻找宇宙的伙伴,都没有确切地发现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太阳系的骄子,是人类的摇篮。人类是地球的宠儿,地球奉献出氧气、淡水、食物、矿产等,无私地哺育着人类。人类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发明机器、建筑高楼等,使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和平衡,否则,一旦

2、打破地球的生物界平衡,人类将走向灭亡。,引言,可是,社会的发展都无视这一自然客观真理,不停地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的沙漠;每年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酸雨和酸沉降,使大片土壤酸化,破坏森林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遗产;矿物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造成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地球臭氧保护层耗竭;海洋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等等,正逐步地打破地球的平衡。人类正面临地球失衡的威胁。,一、酸雨污染 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

3、长江以南地区。 在工业生产、交通、人类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二、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 1989年环境日主题为“警惕全球变暖”。为什么要警惕全球变暖?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变暖又有什么危害? 大

4、家知道在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开绿灯,允许它们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后,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温度升高后,就要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而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则能吸收,不让其通过,同时把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又反射给地面。这样就使热量滞留于地球表面。这种现象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所以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等。,大气温室效应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如果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就不是现在的15,而是一18;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极为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但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

5、、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目前人类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徘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高达65亿吨。中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国。因此中国对目前的温室效应具有重大的贡献。科学监测表明,最近1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确实升高了。19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万分之二点八,目前已上升到了万分之三点五。二氧化碳增加将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将带来哪些危害呢? 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而冰盖融化以后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海平面将升高30

6、100厘米,由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海拔低的岛屿和沿海大陆就会葬身海底,如上海、纽约、曼谷、威尼斯等许多大城市可能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底城市。,现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据观测,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确实上升了,上升了大约0306,尤其是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明显。据科学家观测最近100多年来,地球上的冰川确实大幅度的后退了,海平面也确实上升了1415厘米。当然,气候变化因素是特别复杂的,那么全球变暖这个现象究竟是自然的波动还是温室效应所致?科学界还存在争论。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就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确实会导致气候变暖。例如,九大行星中的金星上的温度

7、高达四五百度,就是因为金星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特别高,温室效应非常强烈。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积累肯定会导致全球变暖。如果人类不及早采取措施,不防患于未然,将会后患无穷。,三、臭氧层破坏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首次发现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当时轰动了世界,也震动了科学界。那么臭氧层对人类究竟有多重要呢?大家都知道在太阳辐射中有一部分是紫外线,它对生物有很大的杀伤力。在距地表2030千米的高空平流层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99的紫外线,就像一层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空洞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臭氧层

8、破坏最受发达国家的关注,因为发达国家大都是白种人,他们的皮肤癌发病率特别高。另外,紫外线辐射过度还会导致白内障。科学家发现臭氧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会增加7,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会增加06。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氟氯烃类化合物。自然界中是没有这种物质的。它被发明于1930年,作为制冷剂、灭火剂、清洗剂等,广泛运用于化工制冷设备,如我们使用的空调、冰箱、发胶、喷雾剂等商品里面都含有氟氯烃。氟氯烃进入高空之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激化,就会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对臭氧分子有很强

9、的破坏作用,把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的氧分子。人类万万没有想到,氟氯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跑到天上去闯祸。,四、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球上的沙漠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现在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现在世界各地都是沙进人退,土地不断被蚕食。科学家们呼吁,如果人类再不制止沙漠化,半个地球将成为沙漠。,五、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可以说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正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现在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在迅速的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就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就是说平均每

10、分钟就有20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六、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在地球的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我们知道的6500万年前中生代末期,地球上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灭绝了,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一次同前几次物种灭绝不同的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自己。,七、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有人说,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才更加恰当。可是就是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水球上,水资源危机却越演越烈,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闹水荒。,八、水土流失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破坏森林,使全世界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据联合国环境署

11、的不完全统计数字,全世界每年流失土壤达250亿吨。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到雨季,大量的表土就被洪水冲刷到印度和孟加拉国,使得尼泊尔耕地越来越贫瘠,人民越来越贫困。土壤被带入江河、湖泊,又会造成水库、湖泊的淤积,从而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洪涝灾害。因此,我们说森林破坏所造成的生态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九、城市垃圾成灾 与日俱增的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尤其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更使得垃圾泛滥成灾,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有一个外号是“扔东西的社会”,什么东西都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每年大约要扔掉旧汽车1000多万辆,废汽车轮胎2亿只。,十、大气环境污染 我国的城市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烟尘弥漫、空气污浊在许多城市已是司空见惯。例如北京,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很少能见到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