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的文化自觉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6205745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的文化自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的文化自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的文化自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的文化自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的文化自觉(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政治和外部环境的改变,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党的建设和文化的关系、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战略地位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地位认识的高度自觉,也是负担文化使命感的高度自觉,更是文化建设的高度自信,表现了在转型中国文化当代化上的努力。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改革开放中图分类号D26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2110-0027-0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

2、西方多种文化思潮纷纷传入中国。中国的文化形态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演进,中国文化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多重文化混合、多种文化相互竞争的局面。所以,中国迫切要求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和社会全方面发展的要求相统一的,面向世界的、含有中华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使命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高度重视文化问题,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着不懈的思索和探索,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一、文化自觉是一个历史过程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表现为:首先,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上,在充足认识经济增加主要性的同时,主张把经

3、济振兴和文化复兴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邓小平在科学地继承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在她看来,精神文明和文化在内容上含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文化建设的问题上,邓小平把精神文明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论证了两个文明的关系。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她重复强调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两手全部要硬。邓小平从文化的主体性出发,强调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方面自由发展,提出要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还数

4、次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为人民,要“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她还指出:“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一直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力争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群众。”1982年党的十二大汇报首次把精神文明提升到“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的战略高度,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经过了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方面的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任务之一

5、。其次,在政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方面,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提出了从优秀文化方面建设党的历史课题。从文化上建设党,这是现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及国际环境的新形势下,对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主要作用的提升。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一直代表中国优秀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将优秀文化建设上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的高度认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代表优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优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统一起来,把优秀文化提升到党的优秀性的高度,并把文化发展的主要性上升到党的执政兴国的高度上来。江泽民明确

6、指出:“优秀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3坚持什么样的文化表现一个政党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也关涉到一个政党是否含有生命力和凝聚力。历史证实,一个政党假如不能顺应和代表优秀文化的时尚,全部难免被淘汰。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优秀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党的十五大汇报中,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科学概念,它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一起,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新文明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而且这种优秀的文化最终是满足人民的需要的,“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升,也就是要努力促进

7、人的全方面发展。”4和此同时,面对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的存在,使之具有和世界上其它文化对话、回应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从而表现中国文化的优秀性。为此,中国共产党又深入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全球化时代是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也是民族文化受到挑战的时代,所以,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关键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2021年11月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怎样找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发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

8、现实课题。”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软实力”概念。今后,胡锦涛又在不一样场所数次提起。2021年10月,“文化软实力”正式写入党的十七大汇报,汇报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发明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原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发明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础文化权益得到更加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愈加昂扬向上。”这说明“提升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有了鲜明的全球视野。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是

9、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本质表现,所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需把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共同体”,并用中国文化思想去解释世界感召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最终,对于中国终究将走向何种文明文化,友好文化观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想。相对于“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所强调的文化历史性、演进性,友好文化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特征的一个概括。2021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友好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主要任务。”5所谓“友好文化”,就是以崇尚友好、追求友好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追求

10、,追求一个尊重差异、包容友好的社会。友好文化的价值关键是以人为本,追求天人友好、人际友好、身心友好,着眼于促进人的全方面发展。友好文化建设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表明了对待“古今中西”问题的科学态度,它立足于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多样的基础上:首先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异部分,主动弘扬民族优异文化传统,表现出民族的自信和自豪,其次又看到多样文化的共生共荣,实现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传承超越,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首先能够使中国实现从民族国家向“文化中国”的超越,增强中国人民乃至于全球华人对中国的认同,其次以“友好”的理念化解“文明冲突”,达成不一样文化之间友好共生的局面。总而言之,友好

11、文化既要求了中国社会文化秩序,也是表明对于世界文明秩序的见解,既是中国在文化多元之上一个普遍共识,也是“文化中国”的民族特色。二、文化自觉表现为文化使命感和文化自信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及自主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于文化的本质及文化使命感认识的不停深入,而作为执政党,又表现为在文化建设上的自觉。详细而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表现为以下特点:首先是对文化地位认识的高度自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党的建设和文化的关系、文化在

12、国家综合国力中的战略地位,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执政党及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作用。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但主动致力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而且代表着优秀文化的前进方向,致力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当代化的强国肯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面发展的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会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中国共产党文化软实力思想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建立在文化的战略高度上,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本质及文化作用认识的深入,意义极为深远。其次是文化

13、使命感的高度自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诞生于中国由传统到当代的大转型时期,自成立之日起,就含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担负着在中国建设和发明优秀文化的使命。首先实现马克思主义有关实现人的全方面自由发展这一终级关心的内在要求,其次率领中国由富强走向文明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地负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础文化权益的责任。而且从中国的基础国情来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里,中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就是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也决定了文化建设任务的主要性、

14、紧迫性和长久性,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把建设当代优秀文化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作为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主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充足保障人民基础文化权利,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结果,不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再次是文化建设的高度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本身文化价值的充足肯定,对本身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念,在此基础上,对于西方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从而在文化建设上采取一个从容的心态。中国共产党充足肯定几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的主动价值,但并不把复兴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全能药方,而是对于文化传统进行自觉的反思,主动推进

15、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性转化,使之成为当代化建设的主动原因。而对于西方文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在文化批判基础上博采各国文化之长,继承和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就,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自觉。能够说,中国的文化建设,其关键就是在怎样处理“古今”“中外”的文化问题,最终目标是建设含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并在为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之间、在处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上,寻到一个结合点,提出了建设“友好文化”的新理念,表现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高度自主性,既告诉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表明中国在建设世界文化秩序的一个主动态度,这是一个政党文化自信的表现。三

16、、结语能够说,是否含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但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担负着双重的文化使命,它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充足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实现了从以“革命”为关键的文化到友好文化的转型。中国共产党能否给中华民族构建一个理想精神图景,使中国人能够实现更加好的发展从而活得愈加有尊严,这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发展、国家兴衰和民族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改革开放的历程充足证实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就是对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及自觉担当、对文化的本质深刻认识

17、、对中国文化转型问题的正确判定、对中国优秀文化发展的理想图景的设计、对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认识的高瞻远瞩。中国共产党不懈的优秀文化建设和探索的历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否认的是,文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的努力;而且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是不停改变的。这些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是动态发展的进程。只要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并在新的环境下一直保持和时俱进的开发心态,继续担负引领中国优秀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必将催生中华民族更为美好更有吸引力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参考文件: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件出版社。4江泽民.在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5中共中央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1-10-19.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政治学流动站博士后责任xx:周奕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