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128538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根底。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根底,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

2、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那么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根底。2.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展有哪些奉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答: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开展的主要奉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2兼容并包,改革北大:整顿校风,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3论学与术:4论教育独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

3、,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倡导者,那么,蔡元培就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缔造者。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从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到教学体制和措施,特别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和合理的因素。从他开始,并通过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阐述“癸卯学制的根本构架,并分析它的性质。答: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4、。癸卯学制包括各级各类学堂章程,还附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三段又分为七级。初等教育有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中等教育有中学堂5年,高等教育有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与中间三级并列的还有同级实业学校和师范学堂。尽管癸卯学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从性质上说,它毕竟属于近代学制的范畴,它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制,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癸卯学制的公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阐

5、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一个完全新型的教育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局部军队干部教育和战士教育可分别归入前两类。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的任务那么着眼于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这三类教育又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养。因为成人受到教育后,其效果能立即表到达革命和生产中去,而干部又是一切工作包括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的

6、领导和骨干,重要性更加显著,尤其是现职干部的培训,更具有突出的迫切性。由此可见,革命根据地的教育重在实效上,强调立竿见影,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的需要。5.阐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根本内容。答: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社会即学校,但凡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监牢等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到达学校与社会合一。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教育是其本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

7、做何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6.分析和评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答: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创造的态度,要有效劳的精神。“活教育的目的表达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那么要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活教育的课程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活教育课程有两条原那么:一条原那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公布的课程标准;另一条原那么是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情况而灵活安排。“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就

8、是:“做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中学,做中做,就是强调学生要通过活动和体验来获得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他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主张开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视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了直接经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估计过低。7.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3、试从性即理的观点出发,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P143。8.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你认为对当今教育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答: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根据地教育打破了旧的

9、“正规化的框框,采取各种切合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主要有:1缩短学制;2教学密切联系实际;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革命教育,它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性质、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效劳的目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制、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和注重联系实际、讲究实效的学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别具一格的。在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它的政策、理论、措施、方法等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是很有成效的。因此,它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和平建设的环境下,我们当然不宜盲目照搬老区教育的模式,但是它的大量的珍贵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汲取。9.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包

10、括哪些内容?分析其历史及现实意义。答:黄炎培是我国现代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的先驱,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1925年,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构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思想根底。根据这个思想,职教社提出“建教合一的设想;实施平民职业教育;从主要办理职业学校转向职业补习教育;提倡办理资本小、学习时间短、需要大、能独立经营、有教育价值的职业学校,以适应一般劳动人民的需要。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使职业教育向人民接近。黄炎培

11、通过职业教育开展民族资本主义,使祖国繁荣富强,这种理想在腐败的国民党统治下根本不能得到实现,但仍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开展做出了极大的奉献。10.论科举制在选士制度开展史上的意义及对封建政治和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答: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开展的必然结果。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一,首先加强官制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1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里;2要稳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时机;3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构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于是,隋文

12、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至隋炀帝大业二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度是选士制度的重大进步,它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时机不均、无客观标准以及选士大权旁落等弊病。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不同,它不拘门第,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时机。1科举制的创立和实施,确实为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2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对教育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11.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要点:答:1独

13、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稳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开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开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根底。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开

14、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答:韩愈的师道观:1尊师重道;2古之学者必有师;3传道授业解惑;4是否有道作为教师的根本标准;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柳宗元的师道观:“交以为师。柳宗元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传道授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如果没有良师的教诲,就不可能成才,没有益友的相辅,就不可能增进自己的才能。柳宗元并不是拒绝为师,而是谢绝教师之名,不敢受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

15、之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避世俗之议,又可以遂“好道之心。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答:历史背景:1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教育领域里的革命都以城市为舞台,无视了广阔农村的教育问题,甚至像扫盲识字教育这些根本的活动也主要在城市平民和工人阶层开展。2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开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试验方法的影响。3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4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锋利的反映。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改进农艺、改进种子、开展农业信贷开办夜校、建立图书馆。陶行

16、知:普及识字教育、学校参与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晏阳初:诊治农村长久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顽症,通过教育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梁漱溟: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开展教育。13.如何认识王守仁“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原那么?答:王守任所说的“知和“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认识和实践。他所说的“知,是“知善知恶,即人们的道德意识。“行是“为善去恶,即人们的道德实践,包括人内心的欲念。因此,可以说,“知行合一是“致良知修养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那么。王守任的“知行合一说,是针对当时学者“知行脱节的弊端,为“补偏救弊而提出来的。从根本上讲是要纠正朱熹“先知后行理论的错

17、误而提出的。“知行合一一是知和行密切相连、不可分割,二是“知和“行是并进的缺一不可的。因此,他主张“知行合一,将知行统一。王守任的知行合一说,把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混淆了“知和“行的界限,而且“知行合一的基准是“良知、“天理,即知、行最终要符合“良知、“天理,这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注重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对于矫正社会上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风气,是有积极意义的。14.试比拟孟子、荀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答:教育作用:孟子是以其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根底的,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教育的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主张施“仁政,其中心是民

18、本思想,“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学习方式:孟子主张“深造自得、盈科二进、专心有恒。荀子主张“注重积、渐,闻、见、知、行的教学过程,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弊救偏、兼陈中衡。15.试评述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开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开展效劳,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开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开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

19、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作为指导原那么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开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其二是“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其三是四项附那么,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开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16.试述孔子的根本教育主张

20、。答:1、论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开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这就是庶、富、教思想。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教育比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开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是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异,是环境影响特别是学习的结果。当然,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束缚,仍然成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2、论有教无类: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改变了西周时只教贵族官员子弟的传统,实行有教无类。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那么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

21、,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为实现这一原那么,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那么,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个平民只是相对于贵族而言,下层劳动人民仍不大可能接受教育。事实上,在孔子时代,远不可能到达普及教育的程度。3、论教育目标:孔子一生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孔子心目中的士必须是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土。君子的品格可归为两方面,既要能做到修养自己,养成恭敬谦逊的态度,还要做到使别人安乐,以至能治理天下百姓。前者是德,后者是才,即治国安民之才。这一理想实那么内圣外王之道。孔子

22、认为德才都需要学习,学习是做官从政的准备,要做官就必须经过学习。4、论教育内容: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了一些新学科,充实了教育的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局部,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效劳。5、论道德教育原那么和方法: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那么和方法,主要有:1立志有恒;2自省自克;3改正迁善。6、论教学原那么与方法:

23、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并重;4老实谦虚等。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开展的奉献: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奴隶制国有经济逐渐为地主阶级私有制所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在政治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势力取代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势力,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而这些变革,必然导致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开展了,才能使大批的士人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而新兴的士阶层人士大量涌现,正好为私学提供了求学者和必要的师资。而官府的学术开始逐渐下移至民间,也为私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需要,私学就开始兴起了。奉献: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

24、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科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结构中别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第三:私学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开展;第四:私学的开展,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17.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它的意义何在?答: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具体内容如下: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书院的学术风气活泼;4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25、友有信。2为学有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正,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原那么。4处事只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行为处世的根本原那么。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与人交往的根本原那么。/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缺乏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18.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答:调整的具体内容:1废除门生称谓

26、及公荐制;2实行殿试制度;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4实行别头式;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意义:限制了势家子弟徇私舞弊,势家权臣把持考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3科举制度改革以后,庶族和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影响和覆盖面,刺激了教育的开展,成为宋代走向文治社会的最直接的表现。19.宋代

27、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泼。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标准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缺乏,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2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根本内容: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8、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虽然有无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缺乏,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开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1.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王夫之主张“习成而性与成,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王夫之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满足

29、人们正当、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赞成纵欲,主张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这种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到达了教学的目的;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而且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即教师只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那么靠学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他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否那么,不可为师。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22.王

30、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难能可贵之处?答: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有其独到的见解,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是难能可贵的。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主张“学而知之,并且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这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是有进步意义的。王夫之的知行观以及“教必著行的思想,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学论的,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及其“读书穷理和“格心教育的批判和修正。王夫之提出“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等,这些思想都

31、是十分可贵的。23.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阐述科举走向废除的主要过程。答: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根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

32、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开展。所以,科举制度必须废除。大体经过三个阶段:1增新阶段;2革旧阶段;3废除阶段。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局部,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效劳。5、论道德教育原那么和方法: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那么和方法,主要有:1立志有恒;2自省自克;3改正迁善。6、论教学原那么与方法: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并重

33、;4老实谦虚等。24.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中,你有哪些突出的体会或感想?答: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引起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各种剧变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就此开始,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首当其冲。20世纪的最初10年,也是清王朝统治的最后10年,中国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清政府坚持封建专制的统治,致使新诞生的近代教育体制仍然表达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还有生硬照搬日本和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的痕迹。这些局限性,只有等到封建帝制被推翻后,才能有本质的改进。尽管如此,这期间的教育毕竟实现了从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轨,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划时代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