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16k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105893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献综述16k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献综述16k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献综述16k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16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16k(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届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光谱分析的茶叶嫩芽识别方法研究别方法研究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光信101学号3100242017学生党 静指导教师刘君教授二一四年13前言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基于光谱分析的嫩芽识别方法。随着光谱技术和光谱仪器的发展,获取到的光谱数据质量越来越高,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光谱分析法是利用植物与土壤、不同植物之间反射的电磁辐射的光谱信息的差异进行识别。自然界的物体对外界电磁辐射发生一定的吸收和反射,把发出或吸收后的光谱按波长大小排列下来就形成了光谱。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

2、和其他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所以目前考虑用光谱分析技术对植物的新老叶片进行识别。本文介绍了光谱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另外也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光谱仪。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文献综述将所用到的有关资料集中在一起,使本课题的研究层次更加鲜明,更好地引导此次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正文1 光谱技术1.1 光谱技术的概念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

3、列,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各个辐射波长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强度。光谱技术按性质可以分为几下几类: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谱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光谱学的最大特色之一是许多不可接触和不许损伤的对象,别的仪器和别的方法无能为力时,可以用光谱方法解决问题。典型的如天文对象、高温物体(火焰之类)、放电气体等,可以说,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物质作分析研究,主要是用光谱方法。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是从光谱的实验现象引发的。1.2 光谱技术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在国外,早在1666年,牛顿把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并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18

4、021815年,渥拉斯顿、夫琅禾费通过圆孔衍射观察到了光谱线,之后公布了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条暗线,并以字母来命名。19世纪50年代,瑞典物理学家埃斯特朗探测出氢原子光谱中最强的一条谱线,此后氢原子光谱成为了光谱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世纪60年代,基尔霍夫与本生发展实用光谱学,证明了光谱可以用作定性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当时还未知的几种元素,并且证明了太阳里也存在着许多已知的元素。18851889年,瑞士科学家巴耳末和瑞典光谱学家里德伯找到一个已知的氢原子诺线位置、碱金属原子光谱系的公式。1986年,塞曼把光源放在磁场中来观察磁场对光三重线,发现这些谱线都是偏振的,即称之为塞曼

5、效应。在国内,解放后,我国的光谱仪器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得到飞跃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与世界先进技术竞争中求生存,社会商品竞赛中得到发展。1958年开始试制光谱仪器,生产了我国第一台中型石英摄谱仪,大型摄谱仪,单色仪等。中科院光机所开始研究刻制光栅,59年上海光学仪器厂,63年北京光学仪器厂开始研究刻制光栅,63年研制光刻成功。19661968年北京光学仪器厂和上海光学仪器厂先后研制成功中型平面光栅摄谱仪和一米平面光栅摄谱仪及光电直读头。19711972年由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研究成功国内第一台WZG200平面光栅光量计,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历史。19982004年,我国成

6、功研制出第一台紫外拉曼光谱仪,解决了国际拉曼光谱领域长期存在的荧光干扰问题,之后研制成功一台可见全波段共振拉曼光谱仪。2010年,我国发现并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张激发波长低至177纳米的深紫外拉曼光谱。这些都展现了我国的光谱技术有了更快更好地发展。1.3 光谱技术的应用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光谱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1.3.1 国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情况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Ronald E.Stafford等人提出使用DMA(Digital Micromirror Array)作为光谱合成元件的成像光谱仪,降低了仪器成本,提高了检测速度:但是采用三层结构,加工工艺复杂,导致成品率低,同时受到国

7、外专利保护及技术垄断。 美国Polychromix公司,Honeywell研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公司联合科研组的Stephen Senturia教授等人推出了基于衍射光栅光束原理的可编程式数字变换光谱仪。可测波长范围从0.9um到2.5um,性能可靠,结构紧凑,内部没有可移动部件,消除了部件移动可能带来的误差。在近红外光谱监测技术领域是真正意义上从实验室检测仪器发展到了现场检测仪。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了乳品生产线上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但是,其使用三层结构的光栅光阀作为光通道开关,工艺要求高,国内很难加工,价格昂贵,同时受到国外专利保护及技术垄断。德国的F.Zimmer等人提出的

8、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扫描光栅光谱仪,复色光入射到可旋转的光栅上,通过调制光栅,使不同波长的衍射光入射到单个InGaAs探测器。可测范围0.9um2um。但是,该光栅光谱仪中使用了微机械扫描结构,同时所使用的衍射光栅加工复杂。 韩国卡希斯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食品专用检测设备,但是价格昂贵。此外,德国Hamburg-Harburg大学、瑞士Neuchatel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芬兰学者Martti Blomberg等都进行了光谱检测仪方面的研究。1.3.2 国内光谱技术的应用情况重庆大学温志渝等人开发的基于微镜的红外光谱仪器和集成微型近红外光谱仪,该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采用MEMS扫描微镜,使用集成

9、化技术,仪器体积大大减小,是国内科研机构最早研制出来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但是由于国内工艺很难有效解决扫描面积(入光能量)和驱动电压这两个关键参数的匹配,目前正在进行多电极驱动扫描微镜近红外光谱仪的研究。另外温志渝等人也研制了基于线阵探测器件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但是,由于使用昂贵的InGaAs探测线阵,仪器成本比较昂贵。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开发出基于固定滤光片的粮食专用型NIR实时测量系统。郑建荣等人研制了滤光片反射式NIR测试装置,对流花床喷雾制粒生产过程中颗粒含水量进行了实时监测试验。谢晓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中途油气层探测的基于滤光片的NIR实时测量系统。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了光栅扫描式NIR

10、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国土资源部现代地球物理开放实验室研制出了光栅扫描式便携式NIR矿物分析系统。江绍基研制了光栅扫描式光学膜厚NIR监控仪。天津大学基于AOTF技术开发出了NIR乳品成分快速分析仪。毕卫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OTF的便携式NIR光谱测量仪。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出以LED为光源的便携式NIR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和NIR玉米品质分析仪。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研制出WQF400N型傅里叶变换型NIR光谱仪和辛烷值测定仪。此外,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进行了基于光谱分析的食品安全监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4 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光谱技术和光谱仪器持续向高科技知识密集化方

11、向发展。20世纪末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和光谱仪器,目前已成为光谱技术和光谱仪器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光学原理为基础、以精密机械为构架、以电子信号处理为显示的传统光-机-电一体化光谱仪器已经退缩为现代光谱仪器中的二等地位组成,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部分已成为仪器的核心组成。近期国内外新颖光谱仪器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主要变化或进展大部分都体现在核心数字化组成方面。2004年德国Zeiss公司推出应用连续光源、交叉色散系统的contrAA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构成的,核心组成的,不断吸收最新高科技发展成果而不断更新,而且使光谱仪器发生出人意料的革命性变化,将

12、是今后若干年光谱仪器事业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另外,现代科技在高集成器件技术(如芯片技术)、传感器、微型器件、硅工艺方面的成果日新月异,其功能、性能常有惊人的进展,而现代信息理论、数学处理方法、计算软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这些成果都会很快被吸收入新颖光谱仪器事业的持续发展进程中。今后,光谱仪器事业也会继续沿着全方位发展的道路持续发展,光谱技术和光谱仪器在现代科技、现代大产业(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大规模可控科技农业等)的持续发展要求下,不但会继续发展高精度、多功能大型光谱分析检测仪器或相应的系统,以满足诸如现代航空航天、环境生态保护、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全球性传染病(爱滋、禽流感、非典、疟疾)控制、大规

13、模战争和恐怖活动控制等领域的分析检测要求,也会发展大量新的高灵敏、高分辨、高可靠、多维信息的科学型光谱仪器或系统,并得到快速推广应用;而且会更多地出现可在现场、生产线、战场实地工作、无人监守、联网工作的种种新颖的实用型光谱仪器或系统,成为大批量生产在线测控、野外环境监测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检测手段。2 三种典型的光谱仪2.1 近红外光谱仪2.1.1 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ASTM 定义的近红外光谱区的波长范围为 7802526nm(128203959cm-1),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

14、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 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测量。2.1.2 近红外光谱仪的分析原理近红外光谱仪(NIR)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测量。但在NIR区域,吸收强度弱,灵敏度相对较低,吸收带较宽且重叠严重。因此,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

15、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如果样品的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如果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那么,只要测得样品的光谱,通过光谱和上述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质量参数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校正和预测两个过程:(1)在校正过程中,收集一定量有代表性的样品(一般需要80个样品以上),在测量其光谱图的同时,根据需要使用有关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测量,得到样品的各种质量参数,称之为参考数据。通过化学计量学对光谱进行处理,并将其与参考数据关联,这样在光谱图和其参考数据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映射关系,通常称之为模型。虽然

16、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样本数目很有限,但通过化学计量学处理得到的模型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对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视样品光谱与待分析的性质关系不同而异,常用的有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和拓扑方法等。显然,模型所适用的范围越宽越好,但是模型的范围大小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有关,与待测的性质数据有关,还与测量所要求达到的分析精度范围有关。实际应用中,建立模型都是通过化学计量学软件实现的,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如ASTM6500标准)。(2)在预测过程中,首先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待测样品的光谱图,通过软件自动对模型库进行检索,选择正确模型计算待测质量参数。2.1.3 近红外光谱

17、技术的发展趋势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之一。随着 NIR 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已逐渐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官方的认可。1978年美国和加大就采用近红外法作为分析小麦蛋白质的标准方法,1998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订了近红外光谱测定多元醇(聚亚安酯原材料)中羟值含量的ASTM D6342 标准方法。2003年,在我国也正式实施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测定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的国家标准GB/T。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且其仪器较简单、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和样品制备量小、几乎适合各类样品(液体、粘稠体、涂层、粉末

18、和固体)分析、多组分多通道同时测定等特点,成为在线分析仪表中的一枝奇葩。近几年,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包括农牧、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在内的许多领域,为科研、教学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使用空间。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简写为FTIR Spectrometer),简称为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谱范围:4000400cm-1或7800350cm-1(中红外) / 1

19、25000350cm-1(近、中红外)。它不同于色散型红外分光的原理,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激光器、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组成。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地矿、石油、煤炭、环保、海关、宝石鉴定、刑侦鉴定等领域。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基本原理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类似半透半反镜)分为两束,一束经透射到达动镜,另一束经反射到达定镜。两束光分别经定镜和动镜反射再回到分束器,动镜以一恒定速度作直线运动,因而经分束器分束后的两束光形成光程差,产生干涉。

20、干涉光在分束器会合后通过样品池,通过样品后含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透过率或吸光度随波数或波长的红外吸收光谱图。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特点(1)信噪比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所用的光学元件少,没有光栅或棱镜分光器,降低了光的损耗,而且通过干涉进一步增加了光的信号,因此到达检测器的辐射强度大,信噪比高。(2)重现性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的傅里叶变换对光的信号进行处理,避免了电机驱动光栅分光时带来的误差,所以重现性比较好。(3)扫描速度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按照全波段进行数据采集的,得到的光谱是对多次数据采集求平均后的结果,而且完成

21、一次完整的数据采集只需要一至数秒,而色散型仪器则需要在任一瞬间只测试很窄的频率范围,一次完整的数据采集需要十分钟至二十分钟。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发展趋势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与其他仪器的连用技术在近几年比较受关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与色谱连用可以对多组分的样品进行分离和测定,与显微镜连用可以对微量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与热失重连用可以对材料的热稳定进行研究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有效地实用技术,现已实现联机的有气相色谱红外,高效液相色谱红外,显微镜红外,热失重红外,薄层色谱红外等,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分析分离能力。同时在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技术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定性的对

22、光谱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从而减轻了分析光谱的工作量。2.3 普林斯顿高性能光谱仪2.3.1 普林斯顿高性能光谱仪普林斯顿仪器公司的光谱仪分部Acton公司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光谱仪生产经验的厂家,其生产的高性能的光谱仪在科研领域被认为是性能最为优良的分光仪器。结合Acton公司的优良的镀膜基础,加上与普林斯顿生产的最好的科学级CCD完美的配合,最好的保证了最大的光通量和最佳的分辨率。Acton SP2000系列在科研领域被公认为高质量的光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稳定性。每一台Acton SP2000均采用非球面镜,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2.3.2 Acton SP2000系列的优势(1) 非常

23、方便的升级到两级或三级级联光谱系统,以满足高分辨率的要求;(2) 100种可选光栅,波段范围从30纳米至12微米,完全满足各种不同波段的需求;(3) 完美的图像光学校正,为多信道的光谱应用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4) 内置光栅塔轮,可以同时安装3块光栅,每次更换光栅或者塔轮,都不需要重新做光学校正,给实验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5) 可选内置滤光片轮、内置快门,同时还可选电动狭缝(由软件控制),方便光谱仪的远程控制;(6) PI特有镀膜,可有效增强各波段的反射率,提升通光效率。2.3.3 Acton SP2500光谱仪的技术参数(用1200刻线光栅)如下表所示:聚焦长度500mmF数(数值孔径)6

24、.5线色散倒数(435.833nm)1.52nm/mm扫描范围(1200刻线光栅)0-1400nmCCD分辨率(20um pixel,20um slit width)0.05nm光电倍增管分辨率(10um狭缝宽度)0.05nm波长覆盖范围(26.8mmCCD)41nm光栅尺寸68*68mm和68*84mm可选象面尺寸27mm(W)*14mm(H)狭缝尺寸10um到3mm 手动光栅塔轮三光栅波长精度0.2nm复位精度0.05nm重量18Kg接口USB RS232总结鉴于光谱技术在农作物品质检测、生物医学检测、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多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如今光谱技

25、术已经愈发的成熟,光谱仪器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也越来越高,当然也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近红外光谱仪测量谱线较窄;傅里叶光谱仪只适用于液态和气态物体的测量,对固体物质不能实施测量;且这两种仪器都存在移动性部件,测量时对工作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而普林斯顿高性能光谱仪测量范围较宽,其将作为近期内光谱仪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其应用也倍受青睐。 参考文献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期刊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2 光谱化学分析 魏继中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3 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与应用 严衍禄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4 傅里叶光学 吕乃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翁诗甫

26、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6 J. F. James and R. S. Sternberg (1969), The Design of Optical Spectrometers (Chapman and Hall Ltd)7 James, John (2007), Spectrograph Design Fundamenta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86463-18 Browning, John (1882), How to work with the spectroscope : a manual of practical manipulation with spectroscopes of all kinds9 Palmer, Christopher, Diffraction Grating Handbook, 6th edition, Newport Corporation (2005). 110 分子光谱分析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分子光谱分析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编委会编 2009.0911 分子光谱学专论 吴征铠,唐敖庆主编 19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