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5934636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思考王庆松王庆松,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经理,高级经济师、高级风险管理师,办公电话:010-82678055,电子邮件:wangqingsong摘要 风险偏好是市场主体为实现战略目标愿意并能够承担的经营风险及程度。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社会经济风险更加深刻、复杂,保险业作为提供风险保障的行业,需要更新风险理念,建立清晰、科学的风险偏好,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保险金融集团是保险业经营、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充分运用好风险偏好体系这一重要工具,将风险政策传导到各业务环节,有利于保险主体与监管部门、消费者的

2、良性互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稳步达成行业转型升级目标。本文通过揭示风险偏好体系基本内涵和内在构成,剖析风险偏好体系对保险金融集团发展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梳理目前国内保险业风险偏好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保险业经营实际提出了相关具体建议。关键词 风险偏好;保险金融集团;风险限额当前,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推动保险主体确立清晰、科学的风险偏好,有利于保险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风险导向,克服单纯市场行为监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实现行业综合治理。保险金融集团依据新兴市场特点,基于自身可控资源(AFS)-核心是资本实力,合理定位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借助风险偏

3、好体系这一重要工具,将企业高层风险政策及意图传导到业务环节。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这种良性互动,推动风险监管理念有效牵引市场,提升行业风控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一、风险偏好体系的基本内涵与内在构成“风险偏好”来源于国外风险管理实践。中国保险业要引入这一概念,服务国内风险管理,需要清晰认识、准确理解基本内涵,搞清风险偏好体系构造的来龙去脉,深入剖析内部构成,汲取先进实践精华,充分扬长避短,才能对原有粗线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精细化改造,使行业监管理念和集团战略意图更加完整、有力地传导到实际经营中。(一)风险偏好基本内涵的界定国际风险管理实践的历史并不长,各国企业管理文化也存在较大

4、差异,风险偏好基本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但综合各国实践,有广、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是企业最高决策层(如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愿意承担的风险及其程度,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在英文中用“Risk Preferences”来表述,比较直白地说,就是对面临的经营风险或某一类风险“喜欢还是厌恶”。广义理解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愿意并能够承担的风险及其程度, 内涵比前者宽泛,兼具主、客观两层意思,不仅包括前者主观上的“愿意”,还有客观上的“能够”, 英杰华(Aviva)即持有这种观点,在英文中通常用“Risk Appetite”来表述。近年来,在表述风险偏好时,后者使用的越来越多,适用范围也越来越

5、广泛。但是,由于汉语中的“偏好”主要是指喜欢或不喜欢某事物的态度,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上述广义上的“风险偏好”内涵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在台湾,风险管理同行更多地用“风险胃纳”来翻译“Risk Appetite”,这个词能更切合地表达主客观结合的涵义。但是,大陆不习惯于使用这种汉语表达方式。“风险偏好”这一概念早期被提出时,主要是指上述狭义理解,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总体风险的态度或取向。这与风险意识相近或类似,根据对风险的不同偏好,可将不同经营管理者分为“风险偏好者”和“风险厌恶者”。前者愿意积极地去承受风险,希望通过风险投资或从事高风险业务,获得更好回报,甚至经常性地从事冒险经营的行为;后者

6、则是消极地回避风险,不愿意承受过大的风险,只希望获取比较稳定而偏低的回报。风险偏好通常以定性方式表述,并深刻地影响着总体风险政策。一般而言,在风险厌恶型的企业,董事会对经营管理环节的控制能力较强。二是对某一类风险的态度或取向。对于有些风险来说,如果企业不是典型的风险偏好型或风险厌恶型的,那么它对不同风险的态度就会基于特定情景进行考量。一般来说,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如果其主要业务是对短期流动性没有太高要求的长期寿险,它就更偏好承受股权或不动产的信用风险,因为它可以借此期望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收益。而对于另一些风险来说,企业总是在试图去降低它的影响,如品牌和声誉的风险。由于早期风险偏好主要从主观上定性

7、,比较容易在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达成共识,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因缺乏准确的定量把握,风险责任难以有效分解。随着实践发展,可量化分解的风险偏好概念就产生了。“Risk Appetite”既有主观色彩,又兼顾客观内涵。在这种情形下,风险偏好是连结风险政策和经营环节的重要工具,它既能更细致、精确地表达风险政策,又可通过风险指标将风险责任向经营行为实施者传导。其中,起连结作用的就是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通过精心选取的关键风险指标(KRIs),企业高层的风险态度得以在业务活动中具有可执行性。(二)风险偏好体系的内在构成国际上一些先进保险金融集团都建立了风险偏好体系,归纳这些实践,风险偏好体系由上

8、至下主要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三个组成部分。风险偏好是风险政策的内在核心和风险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风险偏好体系的中心思想;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是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和细化,是传导风险偏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导着经营机构的风险行为(与业务行为融为一体)。因此,从风险政策的决策到执行,从风险偏好到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的逐级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风险意志得以融入经营管理过程。目前,在国际上英杰华(Aviva)、德国安联(Allianz)和英国保诚(Prudential)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其他如美国国际集团(AIG)、法国安盛(AXA)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

9、h Re)等,也建立了风险偏好体系框架。1.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风险偏好的定义如上所述。它是企业最高决策层对风险的基本态度,是风险偏好体系的基础,是确定风险容忍度和细化风险限额的前提,为经营目标的制定、实施以及资源配置提供指导。其最终决定权属于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会根据自身对风险的预估和把握,对风险偏好进行定位,以“风险偏好陈述”的方式,提交董事会决策。风险偏好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一年调整一次。但是,在风险形势急剧变化时,也会根据经营需要作必要的调整,但在内部程序上仍需报经董事会审批。风险偏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决策者并不能凭主观意志任意决定,它在根本上受制于企业客观的实

10、际风险承受能力。这一能力与企业外部风险形势有关,也与自身实力和管理能力密不可分。不管决策者在定位风险偏好时,是否意识到风险承受能力的存在,实际上都会对此有着或模糊或清晰,或粗疏或精确的把握。在专业的风险计量方法产生之前,企业决策者根据历史经营状况对未来面临的风险进行大致预估,根据自身战略意图,定位风险偏好,这种定位往往是模糊和粗疏的,随着专业方法的出现,才逐步走向清晰与精准。2.风险容忍度(Risk Tolerance)风险容忍度是指企业针对既定风险水平出现差异的可接受程度。它是风险偏好的具体化,又是各业务板块风险限额的汇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表现为一套

11、风险控制指标,涵盖各主要风险类别。每个指标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设定区间,每年可根据市场和经营变化做出调整。业务板块要保证超出容忍度区间的风险得到缓释、监控,并及时向一定级别的管理层面进行报告。风险容忍度应在风险偏好的指导下,同样由经营管理层根据业务实际和发展需要研究拟定,报董事会审批。相对来说,风险偏好比风险容忍度更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公司的主要风险均应相应的风险容忍度,风险容忍度体系要与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涵盖所有业务单元和风险敞口。另一方面,风险容忍度又是确定风险限额的依据。风险容忍度需要有定量技术的支持,只要可能通过量化方式确定,无论是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还是操作

12、风险,都要尽量有可靠的数据和模型来支撑。3.风险限额(Risk Limits)风险限额是风险容忍度的进一步细化。企业在风险容忍度范围内,根据不同风险类别(如市场风险、保险风险等)、经营机构、产品特征等制定限额。风险限额通常有风险价值(VaR)限额、久期限额、头寸限额等。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关键风险指标(KRIs)都应设立相应限额,作为实施具体管控行为的明确依据。风险限额是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执行层面的工具,具有相对灵活性,在年初确定后可根据经营实际在年内作必要调整。在实践中,限额的设定与执行,应贯穿全集团所有业务及运营活动。限额的执行与修正,应与业务计划实施过程紧密结合。在理论上,非经一定内部

13、程序,限额不能任意变动。企业集团在制定业务计划时,应搞清自身风险容量,并将风险限额与业务计划一同下达。在风险容忍度转化为风险限额时,假设的压力情景应当是中性的(当然,在风险决策时须对极端情形做出考虑)。在具体分解时,主要按区域(或机构)、业务这两个维度进行。从风险偏好到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是从高到低,由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关系。三者共同构成风险偏好体系。在这三者的定位、确定与分解的时候,企业集团自身拥有的可获取资源(核心是净资产)、可预期财务回报(主要指税前收益)自始至终都是两个重要考虑因素。二、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的现实作用正因为风险偏好体系在风险政策传导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

14、内金融业开始积极引进。尽管目前还没有比较成型的做法,但未来引入这一重要手段改进现有风险管理实践,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作为保险业,也要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这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当今保险经营风险严峻复杂的新形势下,引入风险偏好体系,有利于保险主体,在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公司财务表现之间寻求平衡,抓住保险业发展又一次难得的机遇,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现阶段,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的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促进业务经营理念的转变,推动公司价值创造近二、三十年来,保险业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保险业发展阶段制约,“负债驱动型”经营理念在大多数

15、保险金融集团普遍存在,这导致被动、事后性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是模糊、激进的,经常性面临资本不足的困境。但是,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保险业不可能长期延续不计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发展模式。保险业要转型,保险主体的经营理念首先要转变。从保险金融集团来说,连结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纽带主要是资本,集团公司要根据总体战略,结合业务特质及内外环境,对子公司科学配置资本,合理期待收益,平衡业务、风险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促进子公司树立“风险与资本驱动型”经营理念。保险机构的主营业务为可保风险,业务规模增大导致预期和非预期损失增加,需要足够的资本覆盖。预期损失需要业务板块提取风险准备金覆盖,非预期损失则

16、要有风险资本(如经济资本)来覆盖。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偏好体系,将非预期损失控制在资本容许范围内,将风险资本分配到具体业务环节,保持与风险适度的业务规模,既使资本获得最大效用,又不突破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将业务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建立在风险偏好体系框架内,有利于将风险管理嵌入业务过程,将稳健的风险政策、理念和文化融入经营活动。如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制定年度业务计划时,必须考虑风险偏好体系的要求,对业务计划内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与回报进行相应的权衡。(二)推动集团利益相关人统一风险态度,优化风险政策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集团不同利益相关人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要形成各方一致认可的风险

17、政策,殊非易事。即便就风险政策的表述达成了一致,各利益方也会各取所需地进行理解和解释,以致在实际执行中,以及最终考核评价,分歧与争执不可避免。这对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带来很大阻力和负面干扰。但是,有了风险偏好体系之后,各利益方可以就比较具体、客观的风险偏好陈述、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等充分讨论,达成统一意见,避免在实际执行和事后评价时形成大的分歧。这里,风险偏好体系也就成了利益相关人就风险态度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风险偏好体系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描述,以具体、可感知的形式,对风险政策进行详尽阐释,如安联集团(Allianz),其风险政策规定了风险偏好,并通过风险指标、量化限额、资本充足性

18、要求以及相关标准,即“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划定集团业务经营边界。通过风险偏好陈述,公司与股东、资本市场、客户和监管机构等外部相关方沟通,营造有利的经营环境,对经营成果形成切合实际的期望,增强透明度,取得一致认可;另一方面,在董事会、各级管理层、员工之间进行沟通,统一全集团风险意识和经营理念,使集团上下执行一致的风险政策。有了风险偏好体系,尤其是良好的偏好,风险政策得以显著优化。(三)将风险政策有效传导到经营环节,提升业务品质在早期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因风险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抓手,即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形式上已经建立起来,却仍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风险意识与风险文化难以落地,风险指标监

19、测也比较被动,在指标异常时,业务经营已出现问题,公司不得不面对风险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虽然有的集团使用了“风险调整收益”进行考核,但是这毕竟也是事后评价机制。尽管对往后的风险行为有所约束,但相对于变化多端的市场,这种机制带有严重的滞后性。风险偏好体系作为快速、有力的手段,有效分解风险责任,提前对经营行为进行引导,提升了业务的品质。企业经营目标通常表述为业务计划,但是任何业务必然伴随着风险,业务计划达成的难度就反映了风险偏好是“激进”还是“保守”。在国外大型集团,董事会越来越多地要求经营管理层在提交年度业务计划(有时是中、长期业务计划)时,清晰地表述风险偏好,审批后作为业务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0、风险管理部门作为独立于业务经营环节的风险中立者,在风险偏好体系形成和执行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不仅要实时监控风险状况的变化,还要及时收集来自各业务层面的信息,报告风险偏好执行情况,在必要时提出修订和完善建议,报经管理层和董事会议决。保险金融集团制定经营目标的过程,也是各业务板块(Business Units)取得风险偏好共识的过程,集团据此能够推出更符合市场形势和公司实际的经营目标。保险金融集团的风险偏好,不仅体现在保险业务,也体现在投资策略,如英杰华集团(Aviva)对保险资产配置的要求,首先投资组合要与保险业务的潜在负债相匹配,同时考虑当地监管要求、不同投资产品的内在风险以及追求更高

21、收益的期望,投资策略要与公司风险偏好兼容或协调一致。三、国内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风险偏好体系产生于国外成熟市场,目前中国经济尚处于新兴市场阶段,保险业经营的是经济体中的一部分风险,相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程度具有天然的滞后性。目前,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以及保险业消费需求的激发不足等方面来看,中国保险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延续相对高速的增长态势;但同时,受到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多重因素的影响,以及保险市场发展中问题的交互作用,如保费增速不稳定、业务结构不合理及消费者不成熟等造成经营很难预期,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非常必要。保险业发展阶段和特殊增长态势,需要借助风险偏好体系完善全面

22、风险管理;但是在引进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一)行业发展阶段制约风险偏好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上所述,保险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延续相对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这种增长态势将与前些年有很大不同,它发生在整个经济体由高速向中低速增长的换挡期,经济体中的高风险,通过承保业务向保险业转移,保险金融集团经营风险显著增强,比以往更难认知和把控。这些特点都与国外成熟、稳定的市场状态有显著不同。在当前经济转型期,新旧矛盾可能会在同一时点爆发,造成风险叠加和交织,给认识、把握以及应对和处置风险,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当前监管对保险经营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以规模定保险公司资金需求、以比例监管限制投资额的

23、传统做法,与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相去甚远。由于风险管理是通过数据及信息预估未来,因此风险偏好体系更容易在成熟市场中经营稳定的企业中发挥作用,这种企业的风险总量及各个风险类别,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动,风险偏好定位、风险容忍度确定以及风险限额体系的建立,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在一个不够成熟的市场中,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期,如集中满期给付;而有些风险则根本无法预料,如集中退保,可能因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的经营行为导致,有时甚至可能因集团外某一公司的类似产品引起。因此,不稳定市场中,不仅经营主体的风险总量在奇高奇低地剧烈波动,类别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预测难度更大;不仅风险偏好、容忍度及限额

24、等难以设定,因经营环节风险多变,执行风险限额也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作为执行风险政策的工具,风险偏好体系又必然要推行,尤其是在保险风险较前更加复杂的情况下。保险金融集团要针对保险业和公司自身特点,充分考量新兴市场风险特点,立足自身实有资本和业务特质,科学、合理地确定风险偏好,这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逐步通过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体系,转变传统的、简单的风险界定,还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任务。加之,目前风险管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即便风险偏好体系建立起来,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它的实际作用的发挥仍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二)企业高层和集团内部难以在风险偏好认知上取得高度一致董事会与经

25、营管理层在风险偏好认知上取得共识,这是风险治理环节面临的最大挑战。董事会作为风险管理最终责任承担者,必须面对监管机构、股东、债权人等不同层面的外部诉求;而经营管理者则需要面对市场形势和竞争压力。由于各自立场和关注重点不同,导致双方在风险偏好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如果双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清晰而完善的风险偏好体系就不能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在形式上建立起来,也得不到有效执行。董事会竭力敦促经营管理层在风险偏好上保持一致,经营管理层也会拿外部市场形势和竞争地位的变化,说服董事会调整风险偏好。保险金融集团经营的业务是多元化的,管理架构也具有层叠性和复杂性。集团试图以资本使用及增值为驱动力,引导各子公

26、司及业务板块统一对风险偏好体系的认知,而各子公司及业务板块又力求以自身个性和特质,请求集团认可自己对风险偏好的理解。即便是同一集团下的不同子公司,在风险偏好制定与实施上也要统一行动。如人身险业务的资金运用,因其需要在资产负债的期限、收益与成本、流动性等方面保持匹配,保险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就要在风险偏好上达成共识。更进一步地,在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各级机构是否能有效执行集团和上级机构确定的风险偏好体系,不仅取决于自身对统一风险偏好体系遵循认知上的自觉性,还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有非常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除了应对传统的风险,未来还要面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在严格执行的同时,

27、还要及时反馈,适时提出对原有风险偏好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当前,借鉴国际先进实践,在保险金融集团内统一步调,引进风险偏好体系并协同推进实施,尚面临较多的问题和挑战。(三)主观偏好难以非常切合公司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要清晰地明确风险偏好,要使主观性的偏好、容忍度等与客观性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Risk Bearing Capacity)接近或趋同。但是,所有的主观认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近似把握,风险是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偏好体系各个要素都指向未来损失的预估。风险偏好的目的就是试图划定一个风险区域并将未来损失锁定在该区间内。在风险偏好设定及执行过程中,过于自信、过于保守或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经营过程

28、中风险控制不当,不是导致资本使用不经济,就是损失过大而失控,甚至使经营身陷绝境。风险承受能力是一个反映客观能力的概念,它不仅反映着一个集团整体上能够承担多大风险,它还要对各大类风险的实际状况进行估测,哪些仍在容忍的区间,那些因超出太多,而可能给未来的资本带来严重侵蚀。当然,作为总量的值往往并不是各项风险的简单加总,不同风险附着在同一主体上时,可能加重风险,也可能因对冲得到抵减。风险的汇总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国外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但是,要使风险偏好明确、清晰并符合公司实际,就必须要解决这一难题,其中包括反复“试错”的过程,逐步使主观认知接近客观现实。(四)风险限额指标的设定与运行需借助成熟的计

29、量技术如上所述,企业用来抵御和覆盖企业经营风险的手段,主要靠自身可获取资源,核心是资本。因此,如何计量未来风险行为给资本带来的冲击,成为风险量化的主要工作。目前,保险业风险额度的计量,仍然使用第一代偿付能力,以规模大小简单判定风险程度,并且从机构业务总量的角度,风险责任难以向下分解,这导致机构总部的风险管理不能落实到经营环节。因此,在第一代偿付能力体系框架下,总部风险管理与各级机构经营行为严重脱节。正因为如此,国内有的保险公司,已建立风险偏好体系框架,确定了风险容忍度,但是却难以做出风险限额的分解,风险责任不能落地。现在,国外已开始借助风险资本构建风险偏好体系,并通过风险限额指标落地。这些指标

30、需要统一的风险计量方法及模型支撑。目前,美国使用风险基础资本(RBC),台湾保险业借鉴使用,其他地方也有适用,如总部在英国的汇丰(HSBC)。尽管欧洲目前仍在使用第一代偿付能力,但是欧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资本的应用。在高度市场化的保险业,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比较好地兼顾收益、资本与风险的平衡,经济资本有独特的优越之处。这种计量技术,将监管资本(主要立足于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的要求,转化、内化为企业自身的资本管理需要,便于风险偏好在系统内获得有力的传导。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实践经验,国内更是停留在研究与探索阶段。中国保监会已要求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借鉴、适用过

31、程中,必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风险偏好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一定历史跨度和一定数量的基础数据作为经验基础;另一方面,指标计量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收集和运算,也要借助比较完备的风险信息系统完成,保险金融集团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也要进一步推进和升级。四、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当前,立足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和保险市场现状,保险业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仍然要以监管部门为主导,以保险金融集团为主体。也就是说,首先要遵循监管要求,将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作为各项具体举措实施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充分发挥保险金融集团的主角作用,将风险偏好体系建立在保险业务经营需要的基础上,最终获得业务的良性发展

32、。鉴于科学、适用的风险偏好体系有利于加强公司内外部沟通,促进经营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有效平衡风险、收益和资本之间的关系,保险金融集团应在现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上,切实开展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一)转变风险监管理念和企业风险理念,从控制业务规模到控制风险总量如前所述,目前保险业风险监管理念仍停留在规模监管上,要求保险金融集团要随着业务规模增长,追加相应资本,这种对风险认知简单化的监管理念,严重制约了行业规模的正常增长,打击了精细化耕作的保险主体的积极性。目前,虽然随着欧盟等新监管理念的推出,国内在积极推进中国版“偿二代”,但是有很多人,甚至参与项目论证的人员,并不能准确理解和充分认识这一新的监管理念

33、,及其对推进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深远的意义,以致在具体事项研讨中,仍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论。当前,保险业深入社会经济变革,将大规模地进军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养老健康保险以及责任保险等风险相当复杂的领域,而在保险业资产来源没有大规模外部投入的情况下,就要更多地依赖经营效益好的保险金融集团,凭借自身较高的风险驾驭能力,为新一轮改革保驾护航。这就要求,首先,监管层要推动转变风险管理理念,放手让内部管理能力强的集团大胆尝试;其次,保险金融集团要转变经营理念,在经营计划制定和分解时,摒除业务量分解的传统做法,改进为风险量的分解和区分,通过风险偏好体系的建立与执行,进一步优化配置有限资本,促进资本创造

34、最大价值。因此,建立科学的风险偏好体系的基础是要切实转变行业风险监管理念和保险金融集团经营理念,推动由控制业务规模的风险管控模式,转化为控制风险总量,这样,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优化保险金融集团经营管理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二)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管控导向到偏好目标导向风险偏好及其体系建设,对于国内风险管理实践,特别是保险业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2006年以来,国内企业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ERM)建设,迄今各大保险金融集团基本上都已建立ERM体系,对全集团风险管理工作统一、协调,但随着国内保险业经营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风险管理工作向纵深的推进,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发展

35、质量,就需要构建比较完善的风险偏好体系。风险偏好体系与ERM互为表里,构成ERM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在风险偏好体系构建过程中,不需要对原有ERM体系设计的组织机构和流程进行实质性变革。风险偏好体系的不断优化,推动ERM与各项业务运营行为逐步紧密地融合。构建一个全新的体系,须要有所借鉴。首先,要学习国外先进实践,国外风险偏好体系建设已积累了一定经验,要在广泛、深入考察基础上,提前对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及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减少不必要的精力与成本耗费;其次,可聘请国外专业咨询机构参与有关专题项目实施,一些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为保险金融集团提供过专业服务,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提高了自身在相关理论和技术上的认

36、知。借助这些咨询机构,通过项目实施方式,有利于在企业高层,特别是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在风险偏好认识上尽快达成一致,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再次,要借鉴国内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经验。在国内,银行业相关实践中也有可供汲取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可以汲取,既然处于同一个经济体之中,某些问题也必然可以起到提示和预防作用。最后,风险偏好体系要涵盖全集团,各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要普遍参与项目实施,这样构建起来的体系,才能与公司经营管理实践有机融合,风险偏好最终才能顺利落地。一般来说,风险偏好体系建设要建立起四方面运行机制,即风险偏好的设定、传导、执行和调整机制,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完整流程。通常,风险偏

37、好设定机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经营管理层集中各业务板块有关风险量化的数据及信息,形成风险偏好陈述,提交董事会审批后执行;风险偏好传导机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通过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从集团层面向子公司,并进而向业务经营机构进行传导,最终到达业务终端;风险偏好执行机制是指各业务板块和经营机构按照既定风险偏好体系,在业务计划实施的同时执行风险限额的过程及协作机制;风险偏好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外部风险形势和公司资本变化,以及执行环节反馈的各种信息,动态进行调整。风险偏好体系这几个机制得到有效执行,ERM体系逐步从风险管控导向向偏好目标导向不断优化。(三)突出风险管理重点和关键环节,从

38、全面推进到点面结合1.综合考量与适度平衡,合理、清晰地定位整体偏好总体而言,保险金融集团对整体风险偏好进行定位,必须考虑外部风险形势、自身资金实力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等关键要素,综合收益、资本和风险进行全面考量。保守的定位会带来稳定但偏低的回报,而激进虽然会带来高回报,但波动幅度也较大。要根据对经营环境和资产结构的测算,寻求三者的平衡并进行权衡和摆布。进而,财务预算和业务计划要在既有的风险偏好框架内完成,在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时,不应设置过于激进或保守的短期目标,避免经营发生较大波动。在整体风险偏好定位下,集团经营目标确定后,进一步设定风险容忍度,进行风险限额分解。在具体定位风险偏好时,保险金

39、融集团通常还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原则:一是风险偏好定位要清晰。风险偏好的清晰度,决定了集团能否有效确定各类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区间,以及能否有效分解风险限额到各子公司和经营机构,清晰的定位是风险偏好体系优劣的首要问题。二是要服务和服从于集团发展战略。构建风险偏好体系并有效执行,这本身应成为发展战略推进与实施的重要组成内容。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风险偏好及其各业务板块对偏好体系执行情况的反馈,在必要时,对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三是偏好定位要与集团的文化相关联。要考虑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与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和匹配性。风险偏好可以对集团的文化起到一定牵引作用,但是如果风险偏好定位与集团文化格格不入,实施

40、效果也不会好。四是新产品或新投资要及时纳入风险偏好体系。新产品或新投会引起原有的风险状况发生变化,并且由于新产品或新投资没有历史数据基础,其风险管理不是建立在可靠的风险推算之上。因此,新产品或新投资一定要有健全的决策程序,要及时纳入风险偏好体系,并重新对整体风险偏好进行定位。2.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对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给予关注保险金融集团风险偏好体系建设,需要兼顾各主要利益相关人的诉求,从而避免在执行过程中,频繁地进行调整,影响业务计划正常推进。但是,在考量各利益相关人期望时,既要放开视野,又要有重点地区别对待。首先,风险偏好体系建设要优先考虑监管部门的要求,监管部门优先关注的是企业的系统性风险,

41、也就是与整个市场关联的风险,如与偿付能力相关的风险,它们会传递到其他经营主体。其次,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股东追求最大资本回报,但是不同股东也会有所差别,与中小股东关注企业短期财务表现不同,大股东更关注公司持续、稳定的创利能力,如重要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再次,经营管理层对业务规模、利润和市场反应的敏感度较强,如市场风险等。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则会在现有考核体系下,追求自身的经营业绩,而将风险偏好作为附属目标。因此,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激发管理者执行风险偏好的内在动力。其他,如债权人会重点关注企业的杠杆率等风险,以有足够理由相信自身的利益最终能够得到保证。在拟定风险偏好各要素时,要充分考虑和平衡各利

42、益相关人诉求,否则在审批和执行过程中,就会阻力重重。风险偏好在相关方之间取得共识后,经营管理层汇总拟定风险偏好陈述,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在审批风险偏好陈述,以及相应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时,也要兼顾各方利益,否则在执行过程中不得不再次调整。正因为有了各方的认同,风险偏好才获得坚实的基础,得到相关方的理解和认可。当然,在外部情势发生重大变迁后,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也会变化,这时就需要对原有各要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3.突出重点,精心选择风险限额指标每一个保险金融集团都会开发一套“关键风险指标”(KRIs),并且结合重点风险监测与预警的实践,不断优化指标体系,以便能突出地将至关重要的风险

43、及时地识别和提示出来。目前,各保险金融集团对于哪些风险需要KRIs,需要重点关注,正在逐步形成共识,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指标属于本机构个性化的指标。国内集团应当加强与国外机构的交流,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并应用到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中来。公司针对不同风险类别,选取合适的风险指标对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进行分解。在选取KRIs时,既要重点考虑能全面反映企业风险全貌的综合性指标,如资本充足性和资产负债匹配等,也要有反映重点类别风险的单一性指标,如市场风险的VaR。随着计量技术的改进,要逐步应用经济资本相关指标,如按照“偿二代”要求,对类别风险,如市场风险、保险风险和信用风险重新设定风险限额体系。在选择和优化风

44、险限额指标时,既要设定定量指标,这些指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容易向下分解的指标;同时,也不可忽视定性指标的设定与分解,如对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设定定性标准。这些指标通常是为了确保业务经营过程不会违规而设定的硬性指标,如不能得到贯彻执行,往往会给机构带来大面积的负面影响。为了加强对业务单元的指导,集团应充分发挥子公司能动性,提出相关指标并经集团严格审核后确定。(四)强化执行,切实分解风险限额到业务经营环节风险偏好体系一经董事会审批,经营管理层要确保风险限额切实分解到所有业务板块和经营环节,甚至某一项具体业务,各级机构的管理者要层层落实,并根据执行层面自下而上的执行反馈不断调整、改进。但是,

45、要将公司治理和战略层面的风险偏好,自上而下地转化为各职能部门、业务板块和各级机构的具体行为目标,必须要有一定机制加以保障,包括相应的制度流程、业务计划、授权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多种途径和手段。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单元、其他职能部门,在风险执行环节上要保持沟通顺畅,定期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调整。在将总体偏好分解时,要充分发挥定量和定性指标各自的功能作用,定量指标要易于操作并具有适当的灵活性;要逐步减少定性指标的使用,对管理技术渐趋成熟的风险类别,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转化为定量限额。在分解风险限额时,需要重点把握三个问题:一是风险分解要找准维度。目前,国际上的保险金融集团,大多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业

46、务,因此集团的风险容忍度向风险限额的分解,首先是按照地域进行,然后再由各区域按照业务类别向下分解。在国内,集团层面风险偏好体系,首先向各业务板块或子公司进行分解,再由业务板块或各子公司总部向所属各地经营机构分解。当然,从集团角度来说,要始终从业务和地域两个维度对风险偏好体系进行审视,将责任落实到业务板块管理者或经营区域的管理者。二是风险分解要以动因作线索。风险限额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分解,不是像财务指标那样,把大数剖解成小数,使最终相加形成的数等于总量即可,这不是整合风险管理的做法。整合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动因进行拆解,首先将顶层的指标拆解成下一级诸动因,然后再往下进行追溯,风险汇总和拆解会有抵消

47、和层叠效应。在风险偏好体系建设中,风险动因分析的经验,仍需要从历史的经营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炼,运用到对风险的预判中去。三是对风险限额指标要区分不同风险等级。每一个关键风险指标最好能划分为红(预警)、黄(关注)和绿(安全)三个区间。对于进入黄色和红色区间的指标,相关经营环节要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将风险降级至安全区间。否则,“风险所有者”(Risk Owner)必须通过申请获取突破限额的权限。如果某一指标长期在红色区间,就应考虑采取风险转移或规避措施,如停止某一高风险业务等极端做法,以彻底解决风险居高不下带来的危险。最后,在保险金融集团各级机构、各层面和各环节,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

48、,覆盖所有的经营活动,将资本有偿使用和合理回报的理念,从股东、投资一直传达到经营末端。(五)统筹规划,扎实推进风险资本计量技术当前,推行和改进风险偏好体系,必须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限额指标,这离不开风险计量技术的支撑。为便于风险偏好的分解与执行,在保险金融集团内部,应该使用统一风险计量技术作为共同语言支持,对各类风险适用统一的量化标准。经济资本在风险计量上的优势,可以保障风险偏好体系内各要素之间保持更加合理、有效的动态联系,满足上述要求。当前,国内保险集团正在加快推进经济资本计量方法的应用。但由于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工作进度并不是特别理想。目前,应暂时以原有监管体系的相关指标为基础,尽快建立适应

49、目前状况的偏好体系,重点防范资本充足性、流动性和资本市场风险等主要风险。同时,积极研究、比较国外有关风险资本计量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尽快提出适合新兴市场特点的经济资本计量技术,作为风险监控的基本工具。当前,要跟踪中国“偿二代”建设进度,仿照欧盟国家在solvency II方面提前实践的做法,深入研究经济资本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实施相应咨询项目,在新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出台之后,即能立即全面转到新的风险偏好体系上来。在推进应用时,可以参照目前“偿二代”框架,对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在经济资本应用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之后,及时推进操作风险的量化技术,将该风险计量纳入统一的经济资本计

50、量体系。最后,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风险偏好体系建设需要强化两个重要的基础支撑:一是统一风险基础数据库;二是统一风险管控平台。在大数据时代,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风险偏好的可分解性,对风险基础数据的颗粒度和精确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如没有大量的基础数据,特别是历史数据的支持,保险偏好无法有效形成,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也难以及时分析和掌握。另外,风险偏好体系也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将大量的具体管理活动和分析、识别、评估和预测等流程,通过现代化手段,在第一时间得到完成。总之,风险偏好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量和统筹规划,结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的过程,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保障保险金融集团稳

51、健、持续地发展,也为保险业改革转型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参考文献1 徐晓华.保险公司的风险偏好体系.中国金融,2012(3),第45-46页。2 岳毅.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中国金融,2012(2),第20-22页。3 Aviva 2011 Annual Report,第61页,Risk Appetite;第103页,Risk management;第304页,Risk management continued.互联网链接:4 Aviva 2012 Annual Report,第50页,Investment strategy;第56页,Capital Management.互联网链接:5 AIG 2012 Annual Report,第171页,Risk Appetite,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互联网链接:6 Prudential 2012 Annual Report,第68页,Group Risk Appetite.互联网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