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5934606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 (每题6分,满分:102分时间:90分钟)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注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

2、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

3、间,灵犀相通。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南吕】金字经贯云石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答案: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

4、心的相思之苦。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诗歌助读:曲中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泪溅”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芳草”句,点明思念的人是远方的游子。“期”两句,写出期待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盼望之切。“稀”,流露出殷切的期盼之情。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形象。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傅都曹别鲍照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

5、能翔,徘徊烟雾里。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扬州逢李十二衍【明】袁凯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1)这首诗歌

6、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_(2)“东吴城郭酒如川”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_答案:(1)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2)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把“酒”比作“川”,展现了一个充满热情、豪气十足的少年形象。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金】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_(2)请结合诗歌,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_答案:(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

7、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6. 2013南充二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答案: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诗歌助读: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

8、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诗人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颈联又回到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高傲世。尾联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

9、、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卜算子春情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开篇两句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及与后文的关系等。开篇两句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后文看,这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女子的描写。答案:开篇两句写春水、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

10、丽的早春图。这两句紧扣题目,并以景衬情,表达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为描写思念女子作铺垫。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盘山绝顶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景物。如首联的上句中,“霜角”是军营的号角,因为戚继光是将军,所以“霜角”的声音表现的不是悲凉而应该是豪迈;“草木哀”写盘山上草木的凋零;“一声”,意思是霜角的声音让盘山草木凋零。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北方边塞的图景。答案:诗歌首联

11、写登盘山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图。首联,写诗人登上盘山的风闻;军营号角嘹亮,似乎使漫山草木枯黄凋落;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汉上逢诸亲故累邀泥饮王又曾明灯高馆拍声催,大阮招邀小陆陪。难得异乡逢密戚,可能良夜不深杯?江连清汉分还合,人过中年乐亦哀。珍重天涯老兄弟,淮南米贱好归来。注:大阮:指魏晋时文学家阮籍,与侄子阮咸都放荡不羁,因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时人用“大小阮”称之。小陆:西晋文学家陆云,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人为“二陆”。诗歌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

12、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比如“高馆”指高大的建筑,而这种建筑在当时也只有达官贵人能够住得起,由此可以判定举行夜宴的人一定是身份十分高贵的人;同样如“拍声催”,“拍声”指夜宴中演奏的音乐的节拍,“催”有两个意思:一是音乐节拍急促,二是催促人们快饮酒。透露出主人、客人的高兴。答案: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夜宴的环境,渲染了宴席上欢快的气氛。“明灯”,显示宴饮环境的华丽;“高馆”,暗示主人身份的高贵;“拍声催”,奏乐的节拍紧逼,催促人们频频举杯,透露出主人、客人的高兴、雅致。10. 阅读下面这元曲,完成后面题目。【黄钟】人月圆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

13、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先分析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概括体现的情感。诗句描写了鹧鸪的鸣叫、残阳下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等,都表现了作者登上越王台后的惆怅之情。答案:通过描写悲鸣的鹧鸪、残阳中初绿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等,营造了一种惆怅、凄凉的意境。1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相见欢蔡松年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

14、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注:溜:小水流。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悲凉,故称“清商”。 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中的意境。要想明确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的特点,首先要找出诗歌中写到的“晚溜”“炉香”“松菊”“琴”“月”“清商”等意象;然后再明确这些意象的特点,如泉水清澈,炉香清新,青松清瘦,黄菊渍香,琴质如玉,月光清凉,清商凄清;最后,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即可发现词中描绘的意境具有“凄清”“宁静”的特点。答案:意境特点:清静。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

15、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花香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繁杂的世界。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黄庭坚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祗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注:接淅:来不及把淘过的米煮熟。诗歌的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气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比如“接淅”,指来不及把米煮熟,暗示时间之紧迫;“敢违”的意思是不敢违背,表现君王命令的冷峻等。答案:诗歌前两联描写了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首联,

16、写接到官府的命令,连将米煮熟都不敢,因为不敢违逆君王的命令;颔联,写连夜从江夏出发,到晚上已经到了汉阳城了,表现了舟行之急。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注:江蓠:古书上记载的一种香草。蕙:蕙兰,初夏开花,有香气,供观赏。耦:两人并耕,这里指同列。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右兰花?尾联抒发了什么情感?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先,从右兰花的绽放环境“雪径”,花的姿态“偷开”“乱吐”,花的颜色“浅碧”“

17、红”和受到处士的喜爱“名在山林处士家”等可知右兰花具有不畏严寒、生机勃勃的特点;其次,从诗中右兰花与桃李、江蓠、圃蕙的对比可以看出右兰花高洁的特点。尾联通过写右兰花不屑与江蓠、圃蕙为伍,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情操的愿望。答案:右兰花在冰天雪地里竞相绽放,虽然鲜为人知,却充满了勃勃生机,这表现了右兰花具有不畏严寒、高雅圣洁的品性。尾联借右兰花因为江蓠、圃蕙任凭文人骚客评价定级而不屑与之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追求高洁的情操的愿望。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

18、虽晚不须嗟。注:戏答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画面。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描绘出的“残雪”“橘”“冻雷”“笋”这四个意象,因为这四个意象是画面中最主要的景物,概括时必须从这四个意象着手;其次,把握“犹”“欲”这两个字传达出来的对“橘”“笋”不畏风雪的赞美之情;最后,结合首联中的“春风”“二月”来明确时令,这样就可知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早春风光图。答案:描绘出一幅残雪压在枝头,雪

19、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惊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的夷陵早春风光图。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胡兴安夜别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注: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居人:指自己。转轼:回车。客子:指胡兴安。维舟:系船停泊。诗歌的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意境。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找出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如“露”“草”“月”“流”,这样就可知诗歌描绘了一幅水边夜色图。其次,要把诗中意象组成的画面与诗歌的主旨及抒发的情感相结合,概

20、括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前句写的是“露湿水边草”的画面,十分细腻;后句描绘的是“流水倒映明月”的画面,十分空旷,然后结合诗歌中的“夜别”“维舟”“新离恨”可知,诗歌抒发了离别之情,这样就可以确定诗句营造了一个凄清空旷的离别之境。答案:前句细腻地写出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既点出了“夜别”,又照应了“维舟”二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把与友人夜别的意境写得凄清空旷。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

21、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_解析: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成功地表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先要整体感知基调,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意象。答案: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1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注: 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答:_答案: (1)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2)“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对“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