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付长景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851272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程负责人付长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程负责人付长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程负责人付长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课程负责人付长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负责人付长景(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1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2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实施3教学队伍教学队伍4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5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6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7Company Logo一、课程所在专业:一、课程所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自动化 二、专业培养目标:二、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工程具有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工程 机械装配和设备工装维护能力;能熟练进行机械装配和设备工装维护能力;能熟练进行 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械产品工艺编制、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械产品工艺编制、生产技术实施、机械产品

2、售前及售后技术服生产技术实施、机械产品售前及售后技术服 务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务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的岗位(群)面向:三、专业的岗位(群)面向: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课程定位机械加工机械加工质量检验与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机械加工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艺规程编制及实施员及实施员机械产品的机械产品的售前和售后售前和售后服务技术员服务技术员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和工装维和工装维护员护员机械零部件机械零部件生产与工程生产与工程机械调试员机械调试员工程力学工程力学课程是面向机械类各专业研究工程构件共性问题的课程是面向机械类各专业研究工程构件共性问题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

3、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即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正常工作而不失效,验算的能力,即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正常工作而不失效,亦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亦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方面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初步了解工程构件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为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学初步了解工程构件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为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适用型技术人

4、员奠定坚实的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适用型技术人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前续课程:前续课程:高中物理高中物理 后续课程:后续课程:机械零件机械零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课程定位四、课程定位:四、课程定位:教材教材 工程力学,自编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教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系列规划教材。一、课程选用教材一、课程选用教材参考教材参考教材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材内容 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依据“必需、够用”为度,由简到难的原则,设立教学模块,形成“模块任务化”的学习内容。教材内容教

5、材内容静力学静力学材料材料力学力学二、教材内容二、教材内容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选取教材内容选取及课时安排及课时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工程力学基本素养和工程应用为主线,着重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应用。将定义概念、理论知识、模型试验、创新案例、工程应用案例、课程训练、创新实践活动等融合为一体,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教学做练一体化。三、教材内容的选取及组织安排三、教材内容的选取及组织安排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章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时第一章静力学基础(8课时)掌握力、刚体的概念

6、和静力学公理,熟练掌握物体的 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静力学基本概念2约束与约束力2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4第二章平面力系(14课时)掌握力矩、力偶的基本概念,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应用平衡方程处理物体受力平衡问题。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解析法)2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2力对点之矩 合力矩定理2力偶2平面任意力系4物体系的平衡2第三章拉伸与压缩(8课时)掌握杆件轴向拉伸、压缩时受力特点、内力及应力求法。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拉压强度计算。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2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2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2第四章剪切与挤压(6课时)掌握

7、构件发生剪切(挤压)时的强度计算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2挤压的概念和实例2煎应变和煎切虎克定律2第五章圆轴扭转(8课时)理解圆轴扭转变形时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掌握扭转变形时内力、应力求法。掌握扭转强度计算。扭矩和扭矩图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2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2圆轴扭转的刚度概述2第六章直梁弯曲(16课时)理解直梁弯曲时受力特点、平面弯曲、纯弯曲概念。掌握弯曲时内力求法,会画弯矩图。掌握弯曲的强度计算。平面弯曲的概述和实例2平面弯曲的内力剪力和弯矩2平面弯曲时梁的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4弯曲正应力2弯曲强度的计算2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1.了解力

8、系的简化方了解力系的简化方法,掌握力系的平衡法,掌握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条件及应用。2.能对机构进行一般能对机构进行一般的运动和动力分析。的运动和动力分析。3.掌握构件的强度、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方法和试验技术。1.1.具有将工程实例具有将工程实例简化成力学计算模简化成力学计算模型的能力。型的能力。2.2.具有对构件进行具有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验算的能承载能力验算的能力。力。3.3.具有观察问题、具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的能力。1.1.培养学生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的求知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欲

9、,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地学习习惯,增强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自信心。2.2.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中去 。四、课程教学目标四、课程教学目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五、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重点、难点1 1静力学部分静力学部分重点:受力图,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的应用,轴系零重点:受力图,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的应用,轴系零件支反力的求解。件支反力的求解。难点: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难点: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方

10、程的应用。2 2材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部分重点: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内力),各重点: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内力),各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应用以及压杆稳定性校核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应用以及压杆稳定性校核,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和强度理论。,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和强度理论。解决办法解决办法1教师讲授注重知识点的衔接,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2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我学习。3企业工程师、技师的指导解决实际加工问题。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有机

11、结合,互为补充。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实施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场现场体验法体验法任务任务驱动法驱动法媒体媒体演示法演示法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还没有完成程之前还没有完成金工实习等有关实金工实习等有关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践性课程的学习,课程内容中会涉及课程内容中会涉及到一些难以理解结到一些难以理解结构、构造,在上课构、构造,在上课之前带领学生到校之前带领学生到校内工程实训中心对内工程实训中心对相关的设备进行现相关的设备进行现场考察增强学生的场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注重课堂教学整注重课堂教

12、学整体设计,通过引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通过真程现象、通过真实工程项目分析实工程项目分析引出课题,激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掌握完和兴趣,掌握完成工程任务必要成工程任务必要的知识。的知识。多媒体授课课多媒体授课课件,向学生展件,向学生展示本课程的工示本课程的工程应用,扩大程应用,扩大信息量。通过信息量。通过典型的工程实典型的工程实例和科研成果例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从,引导学生从建立力学模型建立力学模型、综合独立分、综合独立分散的知识点到散的知识点到最终解决实际最终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结合工程实例,结合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13、极性,在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授中,采用启发式,培养学发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和工程意识,实现工学结合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不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断提出问题和不失时机的进不失时机的进行启发思维,行启发思维,师生互动,让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交流、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分享观点,并组织学生进行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和归纳。通过讨论,学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做到了生真正做到了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习。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实施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14、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实施二、教学考核方法二、教学考核方法1、笔试+口试2、个人+小组相结合3、课内+课外4、作品+答辩形式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职业意识、他人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教学队伍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10人,其中兼职教师人,其中兼职教师2人,占人,占20%,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结构合理;研究生以上学历占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0%,高级职称教师占,高级职称教师占20%;在师资建设中,注重加强;在师资建设中,注重加强“双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体化一体化”教师已达教师已

15、达40%,全部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全部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级工资格的占高级工资格的占30%。职称结构方面:教授职称结构方面: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人、讲师8人;人;学历结构方面:具有硕士学位学历结构方面:具有硕士学位7人、占人、占70%,研究生在读研究生在读2人,人,本科本科1人;人;学缘结构方面:学缘结构方面:10名专任教师中分别来自名专任教师中分别来自7个不同的高校,结个不同的高校,结构合理;构合理;年龄结构方面:年龄结构方面:40岁以上岁以上2人、人、3040岁岁8人;人;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教学队伍教学队伍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

16、书专业领域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1付长景男1977-7讲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负责人2姚云英女1964-3教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3李希朝男1979-5讲师高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4杨振虎男1980-2讲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5孙永华男1980-1讲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6郑德荣男1973-6讲师/工程师高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实验教学工程师7丁明伟男1980-07讲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8张淑芹女1980-11助理讲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实验教学9商义叶女1981-01助理讲师中级机械制造课程主讲/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教研科研论文教研科研论文素质与

17、水平素质与水平编写出版教材编写出版教材近近5 5年教师教科研论文:年教师教科研论文:2020余篇余篇近近5 5年教师教科研项目:年教师教科研项目:3 3项项近近5年教师编写教材数量:年教师编写教材数量:12种种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教学队伍教学队伍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 在校内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山东开泰集团、济南第六机床厂等企业全程参与了实验室论证、建设、调试等工作,并结合企业优势,利用企业先进实验设备,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1、专家评价:、专家评价: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内容熟练、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板书简明、启发思维,教学效果优良,

18、本课程几位教师备课认真,教学内容选材新颖,能体现应用特色,能正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授课信息量大,能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有特色,各位教师教学质量量化总评平均在优良以上。校外专家对课程教学效果和课件开发给予高度评价。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由我院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测评表得知:本课程几位教师教学进度符合授课计划,不随意调停课,能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现代科技来体现应用特色,能合理运用各种教辅手段,作业批改认真,辅导答疑及时,能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教学效果优良,近三来学生综合评价均为优良以上。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3、社会认可度 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机械

19、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学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后很快就能顶岗生产了。由此可以反映出,我院的办学目的明确,定位准确,教学手段合理,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深受企业欢迎。第七部分第七部分 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与手段创新 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

20、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七部分第七部分 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加强工程观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工程观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工程观念,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如何将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主线.有目的地选择与工程实际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建模等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实际工程构件及其运动状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七部分第七部分 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构建全面、客观、科学地从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三方面考核学生工程力学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将传统的注重教授单个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