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814661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56.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三、二规律之间的关系 四、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极其辩证关系 六、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及特殊形式 七、国家 八、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一)生产力,2、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

2、验、劳动技能和 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 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3、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二)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客观),2、三方面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它两个方面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也起着重要的影响。,3、四环节,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生产关系: “三方面说”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四环节说”从动态来看,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 这些环节是互相制约、互相

3、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起着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的两种类型: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关系,生产力,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4、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这一原理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4、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运动规律原理的意义,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 (二)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二)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德 科学 哲学 艺术,政治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组织 设施,观念上层建筑

5、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政治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上层建筑,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 具有复杂性: 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

6、生矛盾。, 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有:经济基础与现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与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三、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密切相联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须以“生产关系一定要

7、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为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决定性的。,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人劳动者,经济基础,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文化),(政治),四、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人劳动者,经济基础,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政治法律组织 政治法律设施 社会存在部分,政治法律制度 社会意识部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一)社会存在 (二)社会意识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8、及其辨证关系,(一) 社会存在,1、什么是社会存在? 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口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 4、人口生产的特点 5、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中主要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1) 地理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2)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 人们的总和。 它包括人口的数量、 质量、构成、分布 以及发展变化规律的 多种因素。,(3)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生

9、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劳动 者,劳动 资料,劳动 对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生产资料,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条件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第二,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影响和制约作用 地理环境能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地理环境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地理环境能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第三,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

10、的更替。 地理环境的作用受社会的制约。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是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孟德思鸠:“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地理环境决定论,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3、 人口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第三,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人口状况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

11、。,人口因素决定论 马尔萨斯: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造成人口过剩现象,这是资本主义一切灾难的根源。,4、 人口生产的特点: 人口生产的周期比较长。 人口生产的形式与物质生产的形式不同。 人口生产的结果 和物质生产的结果不同。 人口生产 具有较强的惯性。,5、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一切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前提,即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的变化。,(二)社会意识,

12、1、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分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2、社会意识的分类,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1)从主体的角度分,(2)从理论 层次上分,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德 科学 哲学 艺术 宗教 自然科学 语言学 形式逻辑,“形式”一词,表明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相对稳定的形式以及较为严谨的体系。,社会心理: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直接形成的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感情、情绪、风俗、习惯、成见、自发倾向的朴素信念或社会风气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从

13、社会生活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德 科学 哲学 艺术 宗教 自然科学 语言学 形式逻辑,上层建筑的 意识形式 (观念上层建筑),非上层建筑 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 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如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即观念上层建筑,也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非意识形态:不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不具有阶级性的那些社会意识形

14、式。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六、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一)社会形态的内涵,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体。,2、它包括社

15、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的意义;上层建筑则是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形态的表现。 3、一定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表现出来,所以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2、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选择性,相反,正是人们的选择性活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确定不移性。,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

16、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和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同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恩格斯:“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另一个人的妨碍

17、,而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成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决定了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七、国家,(一)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的实质 (三)国体与政体,(一)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概念早就出现于中国古籍中。汉字的“国”字来自古汉字的“或王”,其中包括“一”(土地)、“口”(人口)、“戈”(武力)、“王”(王者),由此可见,古代的“国”字已包含今天所说的国家的若干要素。,阶级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18、阶段的产物,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二) 国家的实质: 一个阶级统治和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它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机构组成。国家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1、国体: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政体: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政权 构成形式。,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现国体; (2)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政体为国体服 务,并

19、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三)国体与政体,八、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社会历史观的涵义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唯心主义历史观 4、唯物史观,1、社会历史观的涵义 社会历史观就是指 人们在认识社会 历史现象、解决 社会历史问题时 所采取的根本观点。,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第二,它是研究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

20、延伸。,(2)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 (1)主要内容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 (3)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社会根源 阶级根源 认识论根源,(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第一,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 第二,只考察了个别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没有进一步考察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作用。,4、唯物史观 (1)主要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创立的条件 社会条件 思想理论前提 阶级基础,(3)创立的意义 第一,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第二,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三,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