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与创造力-学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9831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力与创造力-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智力与创造力-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智力与创造力-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智力与创造力-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与创造力-学生(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造与创造力,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创造与创造力,本章主要内容,智力及其理论 智力测验 智力开发 创造力的培养,创造与创造力,第一节 智力及其理论,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理论,创造与创造力,一、智力的含义,(一)智力 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与创造力,(二)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人格心理特征。 (ability capacity) 已有的学会的心理能力;潜力或能量。,创造与创造力,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学者认为,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区别: 第一,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 第二,智力和

2、能力在组成因素及结构方面各不相同。 智力由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因素组成;而能力则由组织能力、定向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因素组成。 智力以思维力为核心组成一定的结构,能力的结构则是几种因素并立,没有什么核心。,创造与创造力,第三,一般来说,智力偏于认识,它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智力与知识相联系。能力偏于活动,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能力与技能相联系。 第四,智力涉及的先天因素较多,而能力涉及的后天因素较多。,创造与创造力,联系,第一,能力中有智力,智力中有能力。二者是两个互相转化、共同提高的概念。 第二,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但认

3、识与活动总是统一的:认识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基础;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与。 第三,智力与知识相关,能力与技能相关。而知识和技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技能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创造与创造力,(三)智力与知识,智力和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猎枪与“干粮”,埃里森,创造与创造力,区别:,范畴不同。智力是人的人格心理特征,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发展的速度不同。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获得非同步。二者并非永远成正比(孔子的学生)。知识不能及时提取,灵活运用,就不能使智力得到提高。智力高低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将知识进行思考、整理、归纳

4、、提取和运用。有位智者有个神秘的魔箱 “四角号码” (哪个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知识不断地积累和增长,但智力则有可能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创造与创造力,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 “无知必无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教师的目光 掌握知识又以定的智力为前提。智力制约着掌握知识的速度、难度、数量、质量和巩固程度。 可见,智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智力和知识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11,创造与创造力,(四)创造力与智力,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个人

5、的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230,创造与创造力,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低的,但是正的。也有研究认为智商与创造力之间的相关高低是由创造力测验的性质而定的,某种创造力可能要求较高的智力,而另一些创造力又可能与智力相关不高。尽管在智力和创造力的相关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高智商并不能保证高度的创造性,而低智商的人肯定只能得到创造力的低分数。相当数量的智力(一般认为最低阈限智商约为120)对于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或艺术上的创造革新是必要的。,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创造与创造力,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力;

6、 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创造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 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创造与创造力,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高 创 造 力 低 低 智力 高,三角区域表明 第一,从整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正相关趋势,高创造力者都是中等以上的智力。这说明,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智商在130以上看,其创造力分数极为分散,有的极高,有的极低。这说明,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水平不一定高,智力和创造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创造与创造力,二、智力的理论,(一)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Spearman 英)

7、1904年提出。 智力的构成: 一般因素(因素) 特殊因素(S因素),(1863-1945),创造与创造力,(二)群因素论,瑟斯顿( Thurston 美) 认为智力由七种彼此无关、完全独立的原始因素构成: 计算(类似加减乘除简单算术运算的能力) 词的流畅性(对图中的各种物体命名的速度) 言语意义(找出相似词和反义词的能力) 记忆 推理(指导基础概念的能力) 空间知觉(确定各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能力) 知觉速度(迅速确定各形状的异同点的能力) 测验结果?,创造与创造力,(三)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Guiford 美) 认为智力因素可分为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其构成象一个有长、宽、高三个维

8、度的立方体。 共有556150种智力因素。 1971年吉尔福特宣布,经测验已证明三维智力模型中的近百种能力。,创造与创造力,视觉 听觉 符号 语义 行为,单元 类别 关系 体系 转换 蕴涵,认知 记忆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评价,创造与创造力,(四)多元智力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美 哈佛教授) 智力并非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 每一个体都是8种智力的组合,但这8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创造与创造力,Howard 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言

9、语/语言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视觉/空间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 自知/自省智力 交流/交往智力 自然智力,创造与创造力,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1)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创造与创造力,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按其所列八种能力,如以传统的智力理论观点看,只有前面所列的三种能力,才算智力。后面的四种能力,一向并非智力测验所要测验的项目,加

10、德纳将这些能力综合而为智力,这一点,显示出近年来智力理论走向上的新改变。 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创造与创造力,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体音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曹彰 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 课程改革的支柱理论之一,创造与创造力,(五)三元智力理论,耶鲁大学斯腾伯格80年代提出。认为 智力由三部分控制: 成分智力 经验智力 情景智力,元成分 表现成分 获取知识的技能,Rob

11、ert J. Sternberg (1949- )Cognitive Psychologist,创造与创造力,成功智力,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nberg)于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较新一次尝试。所谓成功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就是“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成功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 成功智力理论是比较新的理论,比多元智能理论晚13年。,创造与创造力,成功智力的内涵,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回答由书本、他人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12、具体完成一项任务中与人交往与促成事情高效率完成的操作能力,基础,核心桥梁,表现,两翼,三结义,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享利哈里逊,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创造与创造力,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性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性能力则可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 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

13、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曹操 奸与豪 曹彰 杨修,谢灵运,创造与创造力,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的意义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对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斯腾伯格指出智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平衡,在于什么时候、如何运用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教育体制都强调分析性的能力,而忽视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所以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学业出众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平平,不能获得成功。,创造与创造力,第二节 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在一定的智力理论和测量理论指导下,通过测验的方法衡量人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一、常用的智力测验 (一)常用的个体智力

14、测验 智力测验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流行的测量智力的方法。 智力测验的工具叫智力量表。,创造与创造力,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量表: 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 由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 西蒙于1905年共同编制。 主要用于鉴别智力落后儿童, 以进行特殊教育。,比内,创造与创造力,1、“斯坦福一比内量表”,191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进行修订,“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用智商表示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 MA:智龄,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CA:实际年龄,创造与创造力,智商(IQ)(比率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一种指标 智商最早由德国施特恩(Stern)提出 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

15、,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创造与创造力,2、韦克斯勒量表,韦克斯勒 (美 心理测量学家) 1949年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955年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966年韦氏学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包含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有很高的正相关(+0.77 +0.81),但两量表测得的是不同的能力,韦克斯勒,创造与创造力,IQ:离差智商 X:团体的平均分数 X:个人测验的得分 Z:团体分数标准差 离差智商的提出是智力测验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使用上优于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成为国际 智力测验的通用量表。,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创造与创造力,离差智商的计算,一施测年龄组的平均分为

16、80,标准差为5。甲得分85,乙得分75,其离差智商为 85-80 甲:IQ=100+15()=115 5 乙:IQ=85,创造与创造力,智力呈常态分布 智力水平极高与极低者均占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居中等水平。 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成三个等级: 超常儿童 IQ 130 常态儿童 IQ 70-130 低常儿童 IQ 70,智力分布,创造与创造力,(二)常用的团体测验量表,1、美国陆军测验量表 2、瑞文推理测验,创造与创造力,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在西方广泛应用,但毁誉并见。 再好的智力测验其应用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1、智力测验测得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 2、公平性 3、只测

17、出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忽视其他,尤其是创造性能力,创造与创造力,第三节 智力开发,一、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国家国力的大小、民族素质的高低都取决于民众智力水平发展状况 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 可能性: 遗传规定智力发展的限度 环境和教育决定智力表现的程度 合理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加速智力发展的进程,创造与创造力,二、智力发展的阶段性,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各年龄段智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3、智力开发应遵循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避免过度智力开发 (威廉.詹姆士.赛德兹),创造与创造力,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发展表现为智力种类的扩大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智力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发展速

18、度不同。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智力的发展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流体智力在中年后下降,晶体智力在人一生中稳步上升。 4.成年期是智力发展稳定时期。 5.能力发展趋势存在个体差异。,创造与创造力,各年龄段智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婴儿期 3岁前 直观依赖于动作和实物 幼儿期 36、7岁 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 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 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关键年龄(约10-11岁 )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渐处优势 成年期的智力发展 发展 停滞 某些衰退,创造与创造力,三、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

19、1、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1)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2)元认知与智力开发 (3)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 2、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创造与创造力,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一、创造力的内涵 1、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创造力的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的质量衡量标准: 流畅性(数量) 变通性(不同方向发散) 独特性(不落俗套),创造与创造力,二、创造力的特征,敏感性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再定义性 洞察性,创造与创造力,三、培养创造力的方法,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社会文化(开放专制) 家庭(从小开发) 学校(主要场所) 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管理、优良的班风校风,创造与创造力,2、实施教育创新 开展创新教育,个性越突出、越鲜明,创造性越高 改革评价机制(统一化工厂化多元化) 改革现有课程(哲学 艺术 潜在课程) 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 直觉思维),创造与创造力,(续),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智力激励法 信息交合法 联想法 综摄法,创造与创造力,四、创造力开发的法则,1、综合法则 2、对应法则 3、移植法则 4、离散法则 5、换元法则 6、逆反法则 7、群体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