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地面工程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57332231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75 大小:1.6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地面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地面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地面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地面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手册建筑地面工程(1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8 建筑地面工程18-1 概述房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场所。建筑地面是内部空间六面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顶棚、四面墙体等五个面相辅相成构成和谐完整的空间,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建筑地面应有的作用。18-1-1 建筑地面工程范畴1建筑地面工程主要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工程中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所进行的施工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2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四周围的附属工程,即室外散水、明沟、台阶、踏步和坡道等也属于建筑地面工程的范畴。3对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和防止防射线等特殊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因其工程个体设计是按整

2、个房屋建筑物的外围结构(即空间的四面墙体、顶棚和地面的六面体)和建筑地面面层下的构造层共同考虑的,此类建筑已不属于建筑地面工程范畴,其施工质量验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4有关防腐蚀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因有专门规范,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2-91)和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24-95)执行,本章内容不包括,可直接参照本手册“20防腐蚀工程”一章。5对本章内容在18-3基层铺设和18-4、18-5、18-6各类面层铺设中未能列出的其他类型、名称项目,当设计要求时,其施工质量验收均应按设计要求。其组成材料、过程控制、施工要点和质量标准可参照本

3、章相关的基层铺设和面层铺设各节进行。18-1-2 建筑地面工程组成构造18-1-2-1 组成与要求建筑地面系房屋建筑物底层地面(即地面)和楼层地面(即楼面)的总称,它是构成房屋建筑各层的水平结构层,即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楼层地面按使用要求把建筑物水平方向分割成若干楼层数,各自承受本楼层的荷载,底层地面则承受底层的荷载。因此地面与楼面均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其结构层不致出现开裂或产生较大的挠度而发生质量问题,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造成一些施工质量缺陷。为此,建筑地面工程虽不属于建筑物结构性的主体工程,仍然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18-1-2-2

4、构成与层次建筑地面工程主要由基层和面层两大基本构造层组成。基层部分包括结构层和垫层,而底层地面的结构层是基土,楼层地面的结构层则是楼板;而结构层和垫层往往结合在一起又统称为垫层,它起着承受和传递来自面层的荷载作用,因此基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面层部分即地面与楼面的表面层,将根据生产、工作、生活特点和不同的使用要求做成整体面层、板块面层和木竹面层等各种面层,它直接承受表面层的各种荷载。因此面层不仅具有一定的强度,还要满足各种如耐磨、耐酸、耐碱、防潮、防水、防滑、防爆、防霉、防腐蚀、防油渗、耐高温以及冲击、清洁、洁净、隔热、保温等功能性要求,为此应保证面层的整体性,并应要达到一定的平整度(或坡

5、向度)。当基层和面层两大基本构造层之间还不能满足使用和构造上的要求时,必须增设相应的结合层、找平层、填充层、隔离层等附加的构造层。18-1-2-3 层次与构造建筑地面工程构成的各层次简图见图18-1。图18-1 建筑地面工程构成各层次简图建筑地面工程构成的各层构造示意图见图18-2及图18-3。图18-2 地面工程构造示意图1-块料面层;2-结合层;3-找平层;4-垫层;5-整体面层;6-填充层;7-隔离层图18-3 楼面工程构造示意图1-整体面层;2-填充层;3-找平层;4-楼板;5-块料面层;6-结合层;7-隔离层18-1-3 建筑地面工程层次作用应正确理解整个建筑地面工程构成各层次的作用

6、,以便能够按不同的使用和功能要求进行施工监督和指导施工,从而保证建筑地面工程的整体质量。18-1-3-1 面层面层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的表面层。面层类型和品种的选择,由设计部门根据生产特点、使用要求、就地取材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确定。建筑地面的名称按其相应的面层名称而定。18-1-3-2 基层1基土基土是底层地面的结构层,它是地面垫层下的地基土层,包括软弱土质的利用和处理,以及按设计要求进行的基土表面加强层。2楼板楼板是楼层地面的结构层,它承受楼面(含各构造层)上的荷载,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预制整块钢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以及木结构基层。亦有承受地面(含各构造层)

7、荷载预制架空的钢筋混凝土板(含空心板)。3垫层垫层是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类垫层。底层地面的垫层常用水泥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构成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板体,亦有采用碎石、炉渣、灰土等直接在素土夯实地基(基土层)上铺设而成;楼层地面则是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层。18-1-3-3 构造层1结合层结合层是面层与下一层相连接的中间层,有时亦作为面层的弹性基层。主要指整体面层和板块面层铺设在垫层、找平层上时,用胶凝材料予以连接牢固,以保证建筑地面工程的整体质量,防止面层起壳、空鼓等施工质量造成的缺陷。2找平层找平层是在垫层上、钢筋混凝土板(含空心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或松散材料)上起整平

8、、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3填充层填充层是当面层、垫层和基土(或结构层)尚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因构造上需要,而增设的构造层。主要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或敷设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4隔离层隔离层是防止建筑地面面层上各种液体(主要指水、油、非腐蚀性和腐蚀性液体)侵蚀作用以及防止地下水和潮气渗透地面而增设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作为防潮层。以上构成的各层次已列入现行国标规范中术语一章,以上述说仅从建筑地面工程的概念角度赋予其涵义的。涵义不一定是术语的定义,但已说明了构成各层所含的重要意义。18-2 基本规定本节是建筑地面工程中属于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要求,对组织施工、指导施工、监督监

9、理、保证质量和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验收规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8-2-1 一般原则1建筑地面施工应体现我国的经济技术政策,在符合设计要求和满足使用功能条件下,应充分采用地方材料,合理利用、推广工业废料,优先选用国产材料,尽量节约钢筋、木材、水泥和有色金属,加强维护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控制污染、卫生环保、确保质量、安全适用。2建筑地面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要求列表18-1。建筑地面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表 表18-1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地面整体面层基层:基土、灰土

10、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三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水泥钢(铁)屑面层、防油渗面层、不发火(防爆的)面层建筑地面板块面层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三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面层:砖面层(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面层)、料石面层(条石、块石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地毯面层建筑地面木、竹面层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

11、砖垫层、三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面层:实木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条材面层)、竹地板面层注:1以上分项工程的面层和相应基层系按规范制定;2不在上列表内的其他面层和相应基层亦可分别归类为相应子分部工程中增列。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的规定、在建设部制定的“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下,必须抓好五个主要环节及其具体内容,见图18-4。图18-4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4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应有较全面要求的质量管

12、理体系,施工现场建立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或工法),这是不断提高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在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的同时,尚应符合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主要是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13、50208-2002)以及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2-91)等,具体可参照本施工手册有关章节。18-2-2 材料控制1建筑地面各构造层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建材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配合比、标号或强度等级等,应按设计要求选用。除应符合施工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有关产品材料标准的规定。2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并经监理部门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以控制材料质量关。3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建材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 518-93)中相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

14、进场应具有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合格方能使用,以对石材中含有对人体直接有害物质的严格把关。4胶粘剂、沥青胶结料和涂料等建材产品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的规定,以控制铺设板块面层、木竹面层所采用的胶粘剂、沥青胶结料和涂料等对人体直接的危害。18-2-3 技术规定1建筑地面各构造层采用拌合料的配合比或强度等级,应按施工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后,填写配合比通知单记录,并按规定做好试块的制作、养护和强度检验。2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和强度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

15、002)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的有关规定执行。3检验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试块的组数,按施工规范的规定: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一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各增做一组试块,小于1000m2按1000m2计算;当改变配合比时,也相应的按上述规定制作试块组数;以保证质量检验。4建筑地面各构造层的厚度应严格控制,按设计要求铺设,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具有防滑性能的板块材料,以满足使用功能,防止使用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滑倒伤害。6在地面工程上铺设有坡度要

16、求的面层时,应在基层施工中,在夯实的基土上修整基土层高差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在楼面工程上铺设有坡度要求的面层(或在地下室的底层地面和架空板地面)时,施工中应采取在结构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板)上按结构起坡的高差或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利用变更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差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7为了使各层(主要指铺设垫层、找平层、结合层和面层)铺设材料和拌合料、胶结材料具有正常凝结和硬化条件,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及其所铺设材料温度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掺有水泥的拌合料铺设面层、结合层、找平层和垫层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保持拌合料强度等级达到不小于设计要求的50%;

17、(2)采用沥青胶结料(无特别注明时,均为石油沥青胶结料,以下同)作为结合层和填缝料铺设板块面层、实木地板面层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3)采用掺有石灰的拌合料铺设垫层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4)采用胶粘剂(无特别注明时,均为有机胶粘剂,以下同)粘贴塑料板面层、拼花木板面层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5)在砂石垫层和砂结合层上铺设板块料、料石面层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0;(6)铺设碎石、碎砖垫层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0;如各层环境温度低于上述规定,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各层的施工质量。8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其面层和基层(含各构造层)构造均应按设计要求施

18、工。铺设时应按“18-3基层铺设”中基土和同类垫层以及“18-4整体面层铺设”中同类面层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9水泥混凝土散水和明沟应按施工规范规定设置伸缩缝。其间隙宜按各地气候条件和传统做法确定,但其延米间距不应大于10m;房屋建筑物转角处应做成45伸缩缝。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以防止沉降开裂。上述缝宽度均为1520mm,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10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其结构层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房间内外标高差、面层做法和隔离层以能包裹住地漏以及面层坡度流向地漏(管沟)等方面施工。房间内外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19、要求时,宜不小于20mm,以防止厕浴间、厨房和排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铺设后可能出现房间水向外溢出、室内倒泛水和地漏处渗漏等现象,从而影响正常使用。11楼梯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踏步的每级高度应以楼梯间结构层的标高结合楼梯上、下级踏步与平台、走道连接处面层的做法,进行划分。使铺设后每级踏步的高度与上一级踏步和下一级踏步的高度差达到施工规范的质量检验标准。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其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防火措施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颁发的有关专门规定。18-2-4 施工程序1建筑地面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对面层下的基层表面,应认真做好清理和处理工作。当铺设活动地

20、板、塑料地板、木板、拼花木板、竹地板和地毯面层时,应待室内抹灰工程或暖气试压工作等方面可能会造成建筑地面潮湿的施工工序完工后进行,同时在铺设上述面层前,应使房间干燥,并防止在气候潮湿的环境下施工。2建筑地面工程下部遇有沟槽、管道(暗管)等工程项目时,必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应待该项工程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或验收)后,方可进行上部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以免因下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造成上部工程不必要的返工,影响建筑地面工程的铺设质量。3建筑地面工程各构造层施工,应按构成各层次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其下一层的施工质量经检验合格,并在其有可能损坏这一层的下层的其他工程完成后,方可进行

21、其上一层的施工,应做好记录。各道工序应按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或工法)进行质量控制,每一工序完成后,均应进行检查。4建筑地面工程各构造层铺设前,如与相关专业施工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有交叉的作业部位,各专业工种之间应按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交接检验,并做好记录。未经现场监理部门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应对铺设面层采取保护措施,特别是大面积整体面层,板块面层,木、竹面层和楼梯间踏步,防止面层表面碰撞损坏。因为这些项目虽进行修补后仍将会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永久性的施工缺陷。18-2-5 变形缝和镶边设置18-2-5-1 变形缝设置建筑地

22、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伸缝构造见图18-5(a)。当沿缝两侧垫层板边加肋时,应做成加肋板伸缝,伸缝构造见图18-5(b)。图18-5 伸缝构造图(a)伸缝;(b)加肋板伸缝1-面层;2-混凝土垫层;3-干铺油毡一层;4-沥青胶泥填缝;5-沥青胶泥或沥青木丝板;6-

23、C10混凝土(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见图18-6所示。图18-6 施工方向与缩缝布置示意(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见表18-2。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 表18-2使用条件技术要求备注型式间距(m)一般要求纵向缩缝平头缝36企口缝的板厚宜大于150mm。其拆模强度不低于3MPa企口缝36横向缩缝假缝612室外或高温季节施工宜取6m大面积密集堆料平头缝6周边均为平头缝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和防冻胀层上平头缝3周边均为平头缝混凝土垫层周边加肋时平头缝

24、612宜用于室内,正方形分仓为佳不同垫层厚度交界处连续式变截面用于厚度差异不大时间断式变截面用于厚度差异较大时1)纵向缩缝的构造宜采用平头缝,见图18-7 (a);当混凝土垫层板边加肋时,应采用加肋板平头缝,见图18-7(b)。当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采用企口缝,见图18-7(c)。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应放置任何隔离材料,混凝土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2)横向缩缝的构造应采用假缝,见图18-7 (d)。施工时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板;或在浇筑混凝土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

25、可采用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切割机割缝。假缝的宽度宜为520mm,缝的深度宜为混凝土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材料。(4)混凝土地面两侧荷载相差悬殊时,需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构造按加肋板伸缝施工,参见图18-5(b)。图18-7 纵横向缩缝构造(a)平头缝;(b)加肋板平头缝;(c)企口缝;(d)假缝1-面层;2-混凝土垫层;3-互相紧贴,不放隔离材料;4-1:3水泥砂浆填缝3整体面层的变形缝在施工时,应先在变形缝位置安放与缝宽相同的木板条,木板条应刨光后涂沥青煤焦油,待面层施工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木板条取出。4变形缝内清理干净后,一般填以柔性密封材料。可先用沥青麻丝填实,

26、再以沥青胶结料填嵌,或用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铝合金板等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其构造做法见图18-8。图18-8 建筑地面变形缝构造(a)地面变形缝各种构造做法;(b)楼面变形缝各种构造做法B示缝宽按设计要求;示填沥青胶泥;示填实沥青麻丝1-面层按设计;2-板块面层按设计;3-电焊牢固;4-5mm厚钢板或铝合金型材硬板;5-5mm厚钢板;6-C20混凝土预制板;7-5mm厚钢板,电焊焊牢;8-木螺丝固定,中距500;9-24号镀锌铁皮;10-406060木楔,500中距;11-楼层结构层;12-3mm厚钢板,板块料,2mm厚铝板,橡胶板;13-L303木螺丝固定,500中距;14-40406

27、0木楔,中距50018-2-5-2 镶边设置为了保证各类面层邻接处连接牢固和面层铺设的美观要求,建筑地面应设置镶边。镶边设置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1在有强烈机械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如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水磨石、水泥钢(铁)屑面层等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见图18-9。图18-9 镶边角钢1-其他面层;2-镶边角钢;3-水泥类面层2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以分格缝设置镶边。3条石面层和各种砖面层与其他面层相邻接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板块材料镶边。4采用实木地板、竹地板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5当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

28、。6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均应在面层铺设前装设。7建筑地面各层的连接件(接合用的、镶边用的等)的构造,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以免遗漏,造成不必要的返工。18-2-6 施工质量检验1建筑工程中原建筑地面分部工程按新的规定,划作为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应划分为:建筑地面整体面层、建筑地面板块面层和建筑地面木竹面层三个子分部工程。(2)建筑地面各子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应是各类面层名称和其面层下相应的基层(含各构造层)。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各构造层)和

29、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除群楼外)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所划分的分项工程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少于3间;不足3间,按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单跨计)、礼堂、门厅、大开间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3)有防水(主要是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等房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即基层的构造层和其各类面层)的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少于4间;不足4间按全数检查。3建

30、筑地面工程完工后,施工质量检验应在建筑施工企业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进行抽查检验。4检验批的施工质量,按基层和面层铺设的各分项工程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标准逐项检验。5建筑地面各子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方认定为合格。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规定处理。采取返工、返修或重做后重新检验;或采用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或虽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认定能满足安全使用功能的,亦可予以认为合格。6建筑地面各子分部工程的各分

31、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一般项目80%(含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其余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效果,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认为合格。7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采取如下规定:(1)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2m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和水准仪。(2)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3)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的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4)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施工缺陷,应采用观感的方法。18-3 基层铺设18-3-1 结构层18-3-1-1 底层地面结构层底层地面结构层(即

32、地面工程)一般均直接铺设在基土上,其结构层是基土,要求均匀密实,具体按本节的基土施工要求。有时因室内外标高差较大,室内填土需大量土料,而地区又缺乏土源,因此采用架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作为底层地面结构层,其空心板的铺设应按本节找平层进行施工,并做好板缝填嵌工作。对铺设木地板的面层,其搁栅下的砖、石地垄墙(墩)作为底层地面的结构层,应以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的普通乳土砖或其他块材砌成,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其砌筑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的有关规定。凡后期强度不稳定或受潮后会降低强度的人造块材,均不得使用,其构造图见图18-10。图18-

33、10 木地极面层下地垄墙或墩构造示意图(a)砖墩;(b)地垄墙18-3-1-2 楼层地面结构层楼层地面结构层(即楼面工程)基本上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预制的整块钢筋混凝土板和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其构造层是现浇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有关规定。铺设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应按本节找平层进行施工,并做好板缝填嵌工作。其构造图见图18-11。图18-11 楼层地面结构层构造示意图(a)现浇混凝土楼板;(b)预制混凝土空心板18-3-2 一般要求1基层铺设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和填充层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2

34、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3当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4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5基层铺设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8-3的规定。基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8-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基土垫层找平层填充层隔离层土砂、砂石、碎石、碎砖灰土、三合土、炉渣、水泥混凝土木搁栅毛地板用沥青玛帝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板块面层用水泥砂浆做结合层铺设板块面层用胶粘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塑料板、强化复合地板、竹地板面层松散材料板块材料防

35、水、防潮、防油渗拼花实木地板、拼花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其他种类面层1表面平整度15151033535275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0-50201055858444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18-3-3 基土1适用范围(1)基土系室内底层地面工程和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中垫层下的土层,是承受由整个地面传来荷载的地基结构层,虽不同于地基基础,但仍然关系到地面工程的质量。由于基土层不均匀密实,或因回填土质量达不到要求,都将直接影响地面工程和室外附属工程的安全和使用,甚至会因不

36、均匀沉陷而引起地面面层断裂破坏,严重的影响正常使用,同样造成工程质量事故。(2)基土范围包括开挖后原状土层或土层结构被扰动以及软弱土层需加固处理和室内回填土等。(3)基土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软弱土层的更换或加固以及回填土等的厚度均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夯实或碾压密实。其构造做法如图18-12。图18-12 地面工程基土构造示意图(a)基土为均匀密实的原状土;(b)基土为已处理原软弱土层;(c)基土为回填土层1-垫层;2-原状土层;3-基土处理;4-回填分层夯实2组成材料(1)原状土:按设计标高开挖后的原状土层,如为碎石类土、砂土或黏性土中的老黏土和一般黏性土等,均可作为基土层。(2)软弱

37、土质:对于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冲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层均属软弱地基。由于软弱土质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均匀性差和渗透性小的特点,如在其上面直接铺设垫层、面层时,其变形特征是沉降大、不均匀沉降大,沉降速度快和沉降延续时间长,设计和施工必须考虑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施工规范规定遇上述软弱土质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利用与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换土、机械夯实或加固等措施,认真做好基土层处理工作,以保证地面工程的质量。(3)填土:填土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的有关规定。对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80%

38、的土,均不得用作地面下的填土土料。应选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他有效填料作为填土,土料中的土块粒径不应大于50mm,并应清除土中的草皮杂物等。3过程控制基土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3。图18-13 基土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4施工要点(1)基土层必须是均匀密实的土层。当基土开挖后,土层结构被扰动时,应做表面清理后压实至规定要求为止;如为软弱土层需进行更换或加固时,应做到分层夯实。(2)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质进行更换或加固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的有关规定。

39、(3)不论是土层结构被扰动或是软弱土层处理,或为回填土,均应经表面清底排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填土施工时应分层填土、分层夯(压)实、分层检验其密实度。若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重新压实处理,达到规定后方可填上一层的土料。每层夯(压)实后的填土为压实填土,其压实系数c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0.9;压实系数即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5)施工时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夯(压)实。压实系数应经现场试验确定,当无条件时,可根据压实机具、每层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和土质,参照表18-4选定。每层虚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表18-4压实机具每层虚铺土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平碾200

40、30068羊足碾200350816蛙式打夯机20025034人工打夯20034注:1本表适用于选用粉土、黏性土等作土料,对砂土、灰土类填料应参照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执行;2.本表适用于填土厚度在2m以内。(6)填土土质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状况下施工,因土料含水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压实遍数和填土质量,也就是不易达到设计要求的每层压实后的压实系数或相应的最大干密度。为此,施工前宜取土样用击实试验确定填土土料含水量的控制范围。(7)在填黏性土前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一般测定方法是:以手捏成团,碰之即碎为宜。当土料含水量偏高,可采取晒干、风干、翻

41、松或均匀掺入干土(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降低其含水量;当土料含水量偏低,应预先洒水湿润,并相应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亦可参照表18-5。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表18-5土料种类最优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t/m3)砂土8121.801.88粉土9151.852.08粉质黏土12211.851.95粘土19231.581.70(8)工业厂房和冷库等较重要的地面工程的填土,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和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当黏性土料施工时,如无试验条件,其压实系数为0.9,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围内;使用振动

42、碾时,可控制在-6%+2%范围内。(9)填土前,如遇高低不平处,应先填夯低处,直到填至同一水平后再大面积按顺序分段分层填实,以免局部虚铺厚度较厚。(10)人工夯实时,夯锤重量必须在40kg以上,提夯高度不小于400mm,落锤时要平稳,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处处夯到,每层至少夯三遍,夯至规定的干密度为止,并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机械压实时,宜先压外围后压中间,行走路线不重复,也不得漏压,后压路线紧跟先压路线,并应多次压实。(11)经处理后的软弱土质,在夯实后尚应按具体情况采用碎石、卵石、砾石、碎砖、矿渣或砂等一类的材料铺成一层并夯入土层中,以进行基土表面加强、加固处理。其铺设

43、厚度不宜小于60mm,夯入土层深度不小于40mm,铺设材料的粒径宜为4060mm。(12)室内地坪填土和房心回填土时,对与沿墙边和柱基础的连接部位,应分层重叠夯填密实;必要时采取与墙、柱连接处设置隔离缝的构造措施,填土时与墙、柱分开。防止该部位夯填不实而出现下沉现象,造成地面空鼓或开裂,并沿墙、柱处脱开,影响使用。(13)如基土下为非湿陷性土层时,回填砂土可浇水至饱和后加以夯实或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mm。(14)回填房心和管沟土时,如遇有上下水管道处,应先用人工将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当填至管顶以上500mm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填夯时应注意保护管道。(15

44、)对厂房、仓库和冷库等地面工程,如属于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屋或室内温度长期处于O以下,且在冻结范围内的冻胀性或强冻胀性土层上铺设地面时,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否则将会因土层冻胀导致地面工程开裂造成质量事故。防冻胀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也可按表18-6选用。防冻胀层厚度 表18-6土的标准冻深(mm)防冻胀层厚度(mm)土为冻胀土土为强冻胀土600800100150120020030018003504502200500600注:土的标准冻深和土的冻胀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确定。施工时,应将这一部分冻胀性土层更换为水稳定性或冻稳定性

45、好的建筑材料,如砂、炉渣、碎石、矿渣及灰土等均可采用。但具体的换土的冻胀层厚度和选用的更换建筑材料均应由设计确定。对于上述情况的地面工程,如设计虽为采暖房屋,但应事先考虑在已完成地面工程而尚未验收交工前,又需越冬而无条件采暖时,也应做好防冻胀处理或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因可能发生冻胀造成不应有的质量事故。(16)不得在冻土上进行填土施工。5质量标准(1)主控项目1)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2)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质量检查宜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求出密实度;或用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来

46、检测其干密度和密实度。一般情况下,回填土夯实后的干密度应等于或大于1.65g/cm3,粘土可降低10%。检查数量按100500m2取样一组,但不少于一组,取样应在每层厚度的2/3处,取样测定压实填土的密实度,其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干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应大于0.08g/cm3。(2)一般项目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18-3-4 灰土垫层1适用范围(1)灰土垫层应根据面层类型和基土结构层而定,但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湿的基土上。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层,施工简单,取材方便,费用较低。(2)灰土垫层是用熟化石灰与黏性土(即粘土或粉质黏土、粉土)按一定的比例或按设计要求经拌合后

47、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3)灰土垫层的厚度按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l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14。图18-14 地面工程灰土垫层构造简图1-灰土垫层;2-基土;D-灰土垫层厚度2组成材料(1)熟化石灰:熟化石灰一般采用一三等生石灰,其中块灰的比重不应少于70%。在使用前34d应用清水予以熟化,充分消解后成粉末状,并加以过筛。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如采用石灰类工业废料时,有效氧化钙含量不宜低于40%。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但在使用前应按体积比预先与黏土拌合洒水堆放8h后方可铺设。(2)熟化石灰也可采用粉煤灰、电石渣等材料代用,其粒径均不得大于5mm,拌合料的

48、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3)黏土:黏土应尽量采用就地开挖的黏性土料,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地表面耕植土不宜采用。土料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冬期施工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块的土料。(4)灰土拌合料的体积比为3:7或2:8(熟化石灰:黏土),亦有采用1:9。灰土体积比与重量比的换算可参照表18-7选用。灰土体积比相当于重量比参考表 表18-7体积比(熟化石灰:黏土)重量比(熟化石灰:干土)1:96:942:812:883:720:803过程控制灰土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5。图18-15 灰土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4施工要点(1)熟

49、化石灰与黏土按规定的比例(体积比或相应的重量比)要拌合均匀,色泽一致,灰土量大又有条件的宜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间30s即可。拌合时应控制加水量,保持一定的湿度,加水量一般为灰土总重量的16%较适宜。现场简易的检验方法,可用手紧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拌合料水分过多应稍晾干,而水分不足时应予洒水湿润后再铺设。(2)灰土拌合料宜随拌随用,也可湿润后隔天使用。(3)基层应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现象。灰土拌合料铺设前,检查无误后,先用蛙式打夯机夯打12遍。(4)灰土拌合料应分层铺平夯实,不得隔日夯实,也不得受雨淋。每层虚铺厚度根据夯实后的厚度要求确定,一般虚铺厚度为200250mm,用蛙式打夯机

50、夯打或用碾压机具碾压至120150mm。夯压遍数以符合灰土干密度为准,但一般夯压三遍均可达到质量标准。(5)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处留搓。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距离不应小于500mm。施工间歇后继续铺设前,在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并须湿润后方可铺摊灰土拌合料,接搓处的灰土应重叠夯实。(6)夯实后的灰土表面,洒水湿润养护后,经适当晾干,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7)每10m3灰土垫层材料用量参见表18-8。灰土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8材料名称单位灰土垫层2:83:7黏土m313.2311.62石灰kg163624545质量标准(1)主控项目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一般项

51、目1)熟化石灰颗粒不得大于5mm;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2)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18-3-5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1适用范围(1)砂和砂石垫层一般适用于处理软土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基土,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不透水的黏性土基土。砂和砂石垫层虽是承上(面层)接下(基土)并传递上部荷载至基土上,但在结构构造上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以免聚水而引起地面工程空鼓沉陷和降低承载力。(2)砂和砂石垫层是分别采用砂和天然砂石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3)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60mm;砂石垫层不宜小于1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16。图18-16

52、 地面工程砂和砂石垫层构造简图1-砂垫层或砂石垫层;2-基土;D-垫层厚度2组成材料(1)砂和天然砂石中均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应超过5%。冬期施工时,材料中不得含有冰冻块。(2)砂:砂宜采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中粗砂和砾砂。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地区,也可采用细砂,但宜掺入一定数量碎石或卵石,其掺量不应大于50%,或按设计要求。(3)砂石:砂石宜采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石材料,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也可采用砂与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料按设计要求的比例拌制。3过程控制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7。图18

53、-17 砂和砂石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4施工要点(1)垫层铺设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进行平整,根据基土情况作适当的碾压或夯实。(2)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后使用。(3)垫层应分层摊铺,摊铺的厚度一般控制为压实厚度乘以1.151.25的系数。(4)砂垫层铺平后,应适当洒水湿润,并应采用机具振实。(5)砂石垫层应摊铺均匀,不允许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如出现砂窝或石子成堆之处,应将这一部分挖出后分别掺入适量的石子或砂重行摊铺。碾压前,应根据干湿程度和气候情况,适当洒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湿润。(6)采用平振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00250mm,最佳含水量为15%20%,施工时要使平

54、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到密度合格为止,移动时每行应重叠1/3,以防搭接处振捣不密实。(7)采用插振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以振动器插入深度来确定,最佳含水量为饱和状。施工时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幅大小而决定,振捣时不应插入基土层。振捣完毕后,所留孔洞要用砂填塞。(8)采用水撼法振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mm,施工时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表面层,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间距宜为100mm。此法适用于基土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层。(9)采用夯实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150200mm,最佳含水量为8%12%。用木夯或机械夯时要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10)采用碾压法捣实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350m

55、m,最佳含水量为8%12%。施工时用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碾压遍数以达到要求的密度为准,但不少于三遍。此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砂或砂石垫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高的砂垫层。(11)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分段应错开0.51.0m,接头处应充分压实。经检验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12)当工程量不大以及边缘、转角处,可采用打夯机或人工夯实,但夯实后的密实度仍应达到要求。(13)每10m3砂和砂石垫层材料用量参见表18-9。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9材料单位砂垫层砂石垫层天然砂m312.252.6砾石m311.45质量标准(1)主控项目1)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

56、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时可选用:环刀取样测定干密度。在捣实后的砂垫层中用容积不小于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以不小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该砂料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数值为合格。中砂在中密状态的干密度,一般为1.551.60g/cm3。砂石垫层可在垫层中设置纯砂检查点,在同样施工条件下,按上述方法检验。贯入法测定。在捣实后的垫层中,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大小来检查砂和砂石垫层的密实度。测定时,应先将表面的砂刮去30mm左右,以不大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数值为合格。a钢筋贯入测定法:用直

57、径为20mm、长1250mm的平头钢筋,举离砂面700mm自由下落,插入深度不大于根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测定的深度为合格。b钢叉贯入测定法:采用水撼法振实垫层时,其使用的钢叉(钢叉分四齿,齿间距为30mm,长300mm,木柄长900mm,重量为4kg)举离砂面500mm自由下落,插入深度不大于根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测定的深度为合格。(2)一般项目1)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18-3-6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1适用范围(1)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适用于地面工程中面层下的垫层、构造层。(2)碎石垫层是用碎石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碎砖垫层是用碎砖铺

58、设在基土层上而成。(3)碎石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l00mm;碎砖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18。图18-18 地面工程碎石垫层和碎砖层垫层构造简图1-碎石或碎砖;2-基土层;D-垫层厚度2组成材料(1)碎石:应选用质地坚硬、强度均匀、级配适当和未风化的石料,粒径宜为540m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软硬不同的石料不宜掺用。(2)碎砖:一般采用粒径为2060mm碎砖,其中不得夹有已风化、酥松、瓦片及有机杂物。如利用工地断砖,须事先敲打,过筛备用。3过程控制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19。图18-19 碎石垫

59、层和碎砖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4施工要点(1)铺设前,应对基土层表面进行清理、平整,并根据基土情况作适当的碾压或夯实。(2)碎石垫层摊铺的虚厚度应按设计厚度乘以1.31.4系数。按分层摊平的碎石,大小颗粒要均匀分布,厚度一致。压实前应适当洒水使其表面保持湿润,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时,均不少于三遍。面层微小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细石子撒嵌缝后,不宜多压,以防止嵌缝料下漏,挤松碎石层,压至碎石表面平整、坚实,稳定不松动为止。(3)碎砖垫层应将碎砖料摊铺均匀,厚度超过15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虚铺厚度:第一层最大宜为220mm,其上各层一般不超过200mm。表面适当洒水湿润后,采用机具夯(

60、压)实,压实后的厚度均应为150mm,约为虚铺厚度的3/4,并应达到表面平整、密实。在已铺好的碎砖垫层上,不得用锤击的方法进行碎砖加工或重行敲打。(4)工程量不大,也可采用人工夯实,排夯可用重量60kg以上的木夯、铁夯,提夯时要过膝,落夯时要平稳。当用蛙式打夯机,必须充分夯实,处处夯到,如发现表面有局部松散过干等现象,应浇水后再打实。(5)每10m3碎石垫层和碎砖垫料的材料用量见表18-10。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材料用量(10m3) 表18-10材料名称单位材料用量碎石m311碎砖m313.25质量标准(1)主控项目1)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

61、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2)碎石和碎砖垫层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一般项目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3的规定。18-3-7 三合土垫层1适用范围(1)三合土垫层适用于地面工程中面层下垫层构造层,铺设的拌合料在其硬化期间应避免受水浸湿。(2)三合土垫层是用石灰、砂(也可掺少量赫土)和碎砖按一定的体积比加水成拌合料铺设在基土层上而成。(3)三合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l00mm,其构造做法见图18-20。图18-20 地面工程三合土垫层构造简图1-三合土垫层;2-基土;D-垫层厚度2组成材料(1)石灰:石灰应为熟化石灰,参见“18-3-4灰土垫层”中的组

62、成材料。(2)砂:砂应为中、粗砂,参见“18-3-5砂垫层和砂石垫层”中的组成材料。砂也可采用细炉渣代替,参见“18-3-8炉渣垫层”中的组成材料,但应按规定的颗粒粒径不大于5mm的要求过筛。(3)碎砖:碎砖参见18-3-6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中的组成材料。使用前要浇水湿透。(4)黏土:黏土参见 18-3-4灰土垫层”中的组成材料。3过程控制三合土垫层应在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见图18-21。图18-21 三合土垫层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简图4施工要点(1)铺设前应检查并清理基层,根据基土表面情况作适当的夯压。(2)三合土垫层采取先拌合后铺设的施工方法时,其拌合料的体积比一般为1:3:6(熟化石灰:砂:碎砖),或按设计要求配料。三合土拌合时采用边干拌边加水,均匀拌合后铺设;亦可先将石灰和砂调配成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