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说课-陈家福.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98083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说课-陈家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频电子线路》说课-陈家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频电子线路》说课-陈家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高频电子线路》说课-陈家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说课-陈家福.ppt(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学部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教研室 陈家福 2012年2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课,说课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 四、课程的基本特色,一、前言,(一)课程简介 (二)我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与认识 (三)教学摸底调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 (四)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方法,一、前言-(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及广播电视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2、课程的主要任务: 研究高频条件下电子通信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信号发送、传输、接收及处理全过程中所用到的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典型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一、前言-(一)课程简介,任务要点

2、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模型、基本数学表达式的三基本教学。 3、课程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RF条件下的高频模拟电子线路(特别是非线性)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电路特点及其工程性综合应用,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一、前言-(一)课程简介,4、课程发展沿革 本课程自2011年为应运2010级通信专业而开设,该课程是本学院通信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的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程。目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内容虽然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但受其支撑的信息数字化RF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 这种变化对传统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巨大挑战。,一、前言-(一)课程简介

3、,以模拟的硬件电路为主体是第一代通信的特征; 以传统硬件为主导并与微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是第二代通信的特征; 如今已发展成为以传统终端硬件为辅,嵌入式微计算机和软件为主的第三代通信,全面进入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软件无线电为主导方向的时代。,一、前言-(一)课程简介,第四代通信技术正在研发中,机电仪一体化、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计算机普适应用、流媒体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综合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怎样去适应这些变化,发挥好应有的专业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成为课程教学的课题之一。,一、前言-(一)课程简介,4、课程的特点、比较和作用 课程特点: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

4、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 它综合了“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以及“高等数学”、“电磁物理”等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点; 全面讲授了较高频率条件下电子电路的技术性能、特点和作用。,一、前言-(一)课程简介,比较: 前期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基于线性的普通低频电路,而高频电子线路则是基于非线性的RF电路,故又称为“非线性电子电路”,本质上是“通信电子电路”。 作用: 在本学科的后续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打基础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前言-(二)我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与认识,1、教学有自身规律性,严谨的教学必须制定大纲,并依此严格执行。 2、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

5、养计划、相关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设计而制定的具体的课程教学文件,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制度层面”的基本要件之一。,一、前言-(二)我对本课程教学 大纲的理解与认识,3、为避免课程教学偏差,确保在有限和宝贵的学时中教学质量不因人而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领悟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要点,明确教学任务、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遵守教学制度,力求确保课程教学的质量。,一、前言-(三)开课前教学摸底调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4、除了充分领悟教学大纲外,开课前对学生的先修课程情况和基础现状的摸底调查,弄清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接收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因人施教的重要前提。 5、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对技

6、术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一、前言-(四)教学基本策略与方法,1、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用通俗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电路模型”和“基本数学表达式”的分析和阐述上; 2、并尽可能结合一些工程应用的实例(多以典型实例替代纯理论分析); 3、即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三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在课程教学中把握好“技能为主”、“理论够用”的度、因人施教和化解难点的教学策略。,一、前言-(四)教学基本策略与方法,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 自编讲义与选用教材相结合起来; 理论与工程应用实例相结合; 经典硬件实验与适度的计算机MATLAB高频电路仿真实验相结合; 课堂作业与讲评相结合;

7、课堂提问、答疑(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多样化。 以上这些都是搞好课程教学的经验之谈和有效方法。,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一)课程重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 第一章 绪论【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地位的初步认识 (约2学时)】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高频条件下对L、C、R电路及选频特性的再认识(约5学时)】 第三章 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收信原理主体电路(4学时)】 第四章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发信原理主体电路(6学时)】 第五章 正弦波信号产生器【运载工具和时基信号主体电路(3学时)】,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第六章 非线性电路和混频器【非线性原理、分析与应用(约6学时)】 第

8、七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线性频谱变换原理与应用(约6学时)】 第八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非线性频谱变换原理与应用(约6学时) 第九章 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技术【反馈自动控理与应用电路主体(约6学时)】,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二)课程难点 鉴于“软件无线电”对电路数学建模的教学需要,本课程的难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电路模型、特别是基本数学表达式必须学习、理解和掌握,这是首要难点。 2、高频条件下分布参数的概念、作用和影响; 3、高频电子信号的选频网络基本原理、典型电路与基本分析方法与应用; 4、阻抗匹配概念、阻抗变换网络的典型电路原理与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5

9、、非线性电路的概念、特点、原理、分析方法与通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6、电信号的时间域与频率域概念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的认识和应用; 7、频谱的线性变换与非线性变换原理与应用; 8、反馈控制原理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应用(主要是锁相环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和频率合成器的重要应用)。 对于初初接触射频领域和非线性电路的学生来说,以上难点突出表现为新概念和技术术语多,基本公式多(还难以廻避),分布参数的概念较难理解和接受。,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上述重点内容如果仅仅照本宣科,简单地一路讲下去,这些内容之间相对是独立的,很难让学生将它们与通信系统之间产生认识上的关联。 所以课程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在“绪论”中简明扼

10、要地认真阐述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情况; 刻意介绍和说明高频电子线路中各章节内容与通信电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 说明它的重要地位、工程背景和目前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后续授课中还要注意反复不断地与学生互动和适时提醒,以加深印象、认识和记忆。,二、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高频电子线路的知识点涉及到了通信系统中发信与收信的全过程。 本课程教学既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又不能面面俱到,还要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课程内容的关键环节。,其中:有线信道主要为导线、电缆、光纤 无线信道主要为自由空间,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一)教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基本法”、“集成观念法”和“仿

11、真辅助教学法”(三基本在前面已提到,这里不再重复) 所谓“集成观念法”是指专业技术教学中善于采用方框原理图“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思想方法关联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入浅出,化解学生理解和认知的难度。,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仿真辅助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针对实验条件和仪器配置要求高,但又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适度引用MATLAB仿真演示实验 多方位、多渠道扩展知识、加强教学。 例如,涉及非线性频谱搬移和频谱分析。 又例如,根据“化整为零”的思想,上述系统就可进一步分化为以下的方框原理结构。,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通信系统的方框原理图,(1)各部分电路 之间必须注意 实现阻抗匹配,

12、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2) 低频部分:实现信息变换与线性放大,(3) 高频部分:载频信号产生、调制、非线性(开关)放大与辐射,消息信号,(1)发送设备,进而:,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2)接收设备,(混频器就是载波的降频变换器),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系统方框原理图分析法可粗可细,可分可合,既可以“化整为零”,又可以“积零为整”。 据此从系统概念到具体电路,反之由具体电路来构建系统,实现互易; 方框原理图只要与具体典型电路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发挥出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这也是当今模块化、集成化思维的具体形式和体现。,三、教学方法与保障措施,(二)保障措施 1、认真做好课程教学日程计划和教案 2、自编讲义、主选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以不同角度和方式诠释难点内容 3、针对各章内容的适度的课堂作业和讲评 4、高频电子线路经典硬件实验和指导 5、MATLAB高频仿真演示实验 6、加强课堂提问、答疑和师生互动,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时修改和调整教学进度与计划。,四、课程的基本特色,1、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 2、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实例引用多,结合紧密。 4、课程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突出。 5、由于专业课程建设时间较短,本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还有一些深层的建设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完善。,说课内容全部结束,欢迎各位批评指教!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