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68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491748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老山界》教学设计[68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68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68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老山界》教学设计[68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教学设计[682](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老山界教学设计昌黎县新集镇崖上初级中学 张亚娟教材分析老山界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篇文章,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红军翻山的过程,与 瑶民攀谈、半夜露宿、登上山顶等主要情节,过程清晰。文章写的是“事”,展现的却是“人”,是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征服重重艰险的红军战士。学情分析 由于所叙事件年代久远,七年级学生对文本内容缺少认识。他们虽然对于记事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也往往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阅读时,不能够将文章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在写作时,又缺乏整体的构思。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征的资料;查字典,识记字词,了解课文相关内容。

2、自主阅读:文章按照时间的推进和地点的转移记叙红军翻山过程,这种写法学生比较熟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边阅读边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文字,调动体验和想象,梳理红军翻山经过。细读品味:体会文章衔接的细密和过渡的自然,品味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其中展现的情怀。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点拨法: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适时点拨,明确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识记字词,理清文章脉络结构。2.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3. 品读分析文章关键语句,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教学难点:品读分析

3、文章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文1.以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导入。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扣住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要让学生对“红军翻越了一座怎样的山”“红军是如何翻越大山的”产生好奇,从而为下面的自主阅读做铺垫。二、 出示教学目标(PPT展示)三、 自主阅读,梳理翻山过程(一) 字音、字形、字义(PPT展示)攀谈、苛捐杂税、缴、欺侮、疲倦、酣然入梦、蜷、缀、矗立、咀嚼、呜咽、澎湃、督促、搀扶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攀谈:闲谈。(二) 自读课

4、文,梳理翻山过程(PPT展示)1.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完成表格。(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形式理清写作思路,如思维导图)(PPT展示)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第一天第二天3.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起因、经过、结果),本文是不是也这样呢?学生讨论。划分层次。PPT出示结构安排。思考: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这样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明白顺叙的作用。四、课堂合作探究(PPT展示)在文中,我们已经看到作者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生速读课文小组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

5、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归纳整理,师板书。1. 探究翻山之难: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2. 感悟红军精神:面对这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应对的?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五、小结文章以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为线索,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在重重困难面前,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的革命精神震撼着我们。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习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勇于面对。六、 作业1.抄写词语,课后读读写写。2.再读课文,预习勾画文中你认为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七、学生齐读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结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细读课文

6、行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深入学习红军这一革命队伍的崇高品质。2. 品味精彩描写,感悟作者情怀。重点:细读课文,深入学习红军这一革命队伍的崇高品质。难点:品味精彩描写,感悟作者情怀。教学过程一、 导入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克服了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的窘境,与瑶民攀谈、半夜露宿、登上山顶等主要情节,过程清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这几个情节,深入学习红军这一革命队伍的崇高品质。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一)与瑶民攀谈部分(PPT出示问题)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一开始写了瑶民大嫂的事情,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1)一开始,男人为什么会照着习惯躲起来?(2)瑶民

7、大嫂对红军的态度是怎样发生转变的?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3)她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 ,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

8、中心意思.(二) 细读半夜露宿(从山脚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PPT出示问题)1.“奇观”指的是什么?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4.学生讨论交流5.明确:“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三) 登上山顶(“机关枪声去显显身手吗”)(PPT出示问题)1.请把这句话改成陈

9、述句。改后效果和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呢?2.这句话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3.学生讨论交流4.明确: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三、景色赏析作者陆定一,作为红军中的一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这篇文章,用具体的事歌颂红军的优秀品质,其中,文中有还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表现红军的乐观精神。从文中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示例:“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10、教师讲解赏析写景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明确:“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1.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小组合作交流明确:这句话从听觉的角度,从距离、轻重和感觉来写声音,

11、以动写静,折射出声音的不可捉摸。“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写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景色之美,烘托乐观之情。四、总结学生谈收获(可以是学到的知识、写作方法、红军品质、对自己的思想触动等方面),教师小结。五、作业布置1.小练笔: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 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

12、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2.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进一步体会长征精神。板书:教学反思:老山界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故事完整,思路清晰,教起来比较轻松自如,下面就我本节课的授课情况做一下反思。本文按时间和空间顺序记叙,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他们能根据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也能结合文末“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句话,从文中具体找出翻越老山界到底难在哪儿。通过文中具体语句的分析,总结起来就是:吃饭难、走路难、睡觉难、处境难这四个方面,学生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对红军的崇敬、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不仅注重文本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把阅读记叙文的方法讲给学生。对学生阅读其它记叙文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是在第一课时的第三个环节理清课文思路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能力,只让学生填写表格,有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的也不错。今后应该更充分的备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