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5473849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青蛙解剖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青蛙解剖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青蛙解剖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青蛙解剖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青蛙解剖实验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2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 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 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 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 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 脊髓模型;脑干模型;

2、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 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 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青蛙 1.2 器材 蛙类手术器械1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个,烧杯 1.3 药品 0.5%硫

3、酸,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和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

4、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2.6.6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7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

5、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8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四)实验结果 1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1.1 搔扒反射:四肢向贴滤纸处搔扒。 1.2 屈肌反射及对侧伸肌反射并测定反应时 表1 反射时的测定 硫酸浓度 刺激部位 项目 结果(s) ⅰ ⅱ ⅲ 0.5% 1% 左脚趾 左脚趾 屈肌反射 屈肌反射 6 10 5 7 5 3 7 5 平均值 3. 反射弧的分析 表2 剥去左脚踝皮肤至脚趾后的观察 处理项目 1%硫酸刺激左脚尖 1%硫酸刺激右脚尖 1%硫酸滤纸贴在左小腿切口上

6、皮 肤 表3 不同处理方式的活动观察 处理项目 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刺激右趾尖 先单独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 后单独刺激坐骨神经外周端 破坏脊髓,重复上面步骤的刺激 刺激右侧腓肠肌 (五)讨论 由结果1,我们得知,在脊髓动物的皮肤接受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的反应,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驰缓(即舒张),称为屈肌反射。屈肌反射具有保持性意义。屈肌反射的强度与刺激强度有关,试验中用0.5%硫酸给以左脚趾尖微弱刺激,引起屈肌反射。如果刺激强度加大,则膝关节及髋关节也可发生屈曲。如刺激强度更大,则可以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向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称为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

7、反射是姿势反射的之一,具有维持姿势的生理意义,动物一侧肢体屈曲,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屈肌反射是一种多突触反射,其反射弧传出部分可通向许多关节的肌肉。 实验用0.5%硫酸刺激脊蛙时,会出现防御性屈腿反射,即为搔扒反射。从实验中看到,蛙在没有脑而只有脊髓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搔扒反射,证明无头青蛙的脊髓存在反射活动。 观察结果 无反应 无反应 反应 均无反应 反应 观察结果 无反应 屈肌反射 屈肌反射 由表2中结果,得知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把左侧足部皮肤剥掉后,破坏了脚掌和脚趾皮肤中的感受器,反射弧

8、不完整,不能引起屈腿反射。1%硫酸刺激右脚趾有屈腿反射且反应快,是因为右侧腿的反射弧完整。在切口上方皮肤贴硫酸滤纸,因切口上方的感受器完好,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可引起屈腿反射。 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用1%的硫酸连续刺激右趾尖,我们可以观察到无屈腿反射,这是由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破坏,造成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完整的反射活动。 连续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然后外周端,增加强度,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未捣毁脊髓时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无反应但对侧出现收缩反射,说明坐骨神经是传入神经。刺激中枢端无反应是因为传出神经被剪断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无屈肌反射活动出现。刺激外周端的时候,下肢部分有反应而无反射。发生

9、反应是因为腓肠肌是由传出神经腓神经直接支配。不能发生发射是因为传入神经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可传出又可传入。 以探针捣毁青蛙的脊髓,重复电刺激,分别先后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均无反应,这是由于反射活动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当脊蛙捣毁脊髓后,故均不能完成简单或复杂的反射。 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时,腓肠肌发生收缩反应,但不是完整的反射,因为刺激直接传入效应器,而不是沿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完整的路径完成屈肌反射的,所谓的反射应包括以上路径的五个部分。 (六)结论 反射弧的任何部位受到破坏,均不能实现完整的反

10、射活动。篇二: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对青蛙的系统解剖了解最先开始陆地生活的蛙类为适应陆地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进化现象,体会生命进化演变的过程。 实验方法:观察、触压、解剖,与鲤鱼解剖进行对比解剖实验。 实验材料:活青蛙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剪、骨嵌、镊子。(解剖针、胶皮手套、毁髓针、棉花) 实验猜想假设: 1. 青蛙的骨骼系统出现了关节的分化、有骨髓,关节之间没有韧带联系。 2. 肌肉与骨连接不依靠韧带,只是简单的附着关系。 3. 有肋骨,但是骨骼系统骨化程度低,保留许多软骨。 4. 肌肉出现肌束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不高。 5.

11、青蛙皮肤与结缔组织存在联系,依靠内分泌腺支配其作用,并有腺体不断分泌粘液保持 皮肤湿润。 6. 口腔没有牙齿、有舌头,有唾液腺、口通过食管直接与胃相连,有初步的吞咽消化。 7. 胰脏、肝脏与胃相连,与肠道共同构成消化系统,肠道没有明显分化。 8. 肝脏起到血液仓库作用,是全身血液第二枢纽。 9. 心脏与肺共同构成肺循环,表皮分布有大量毛细血管。 10. 肌肉组织中血管分布稀疏。 11. 鼻腔一定分化,有气味感受器,与口腔相连帮助呼吸。 12. 有两个肾,与静脉相连 13. 有淋巴循环系统,没有胸腺。 14. 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作用强。 15. 尿道、肛门、生殖道没有分化,

12、位于同一个口道。 16. 没有泪腺、有眼睑、眼球可以转动,但是视神经不发达。 17. 脑与脊髓直接连接,没有垂体,没有下丘脑。 18. 心脏两房一室没有房室瓣,其中一个心房与肺相连是静脉血输入端。 19. 两腿的肌肉较前肢发达许多,有关节、肌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青蛙 腿部爆发力强。 20. 脚趾之间有薄膜连接。 21. 有听力系统。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不熟悉的结构、组织、器官) 1. 用镊子一只脚插入青蛙顶骨,毁坏其脑与脊柱的连接处死。 2. 观察青蛙表皮,脱去胶皮手套,触摸,研究其性质。 3. 使青蛙置于解剖盘内,腹面朝上,左侧向上,用解剖刀轻轻

13、划开腹部皮肤,用镊子拨开, 露出肌肉,观察腹主动脉的位置,确定切开部位,避开神经,小心打开腹腔。 4. 从口腔开始,寻找消化系统脉络(可用牙签或口腔直钩做辅助),观察消化系统连接工 作方式及其脉络途径。 5. 由鼻腔、食管、肺、皮肤、心脏血管为一个整体观察蛙类呼吸循环机制。 6. 以心脏为起点观察循环系统的整体途径,尤其是主动静脉、重要的毛细血管。 7. 将呼吸系统同循环系统联系在一起,观察两系统间的协调。 8. 观察肝、胆、脾、胃、肾之间的联系方式。 9. 观察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10. 尝试将循环、呼吸、泌尿、消化四个系统剥离开,观察各自的特点并重点观察四

14、个 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 11. 剥离观察过并已熟知的器官,识别并研究剩余组织器官,并观察其在体内的作用。 (在该过程中留意神经的分布 and 剥离过程中保证器官的完整性) 12. 观察青蛙的泄殖系统,并注意研究其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方式等。 13. 头部解剖,移开顶盖骨,观察青蛙脑的形态,极其与脊柱的联系。 14. 研究鼻腔、耳道、眼睛在头部的位置以及其内部构造。 15. 完整地剖离肌肉与骨架脊柱的连接,期间观察清楚肌肉与骨架的链接以及肌神经与 脊柱的联系。(保证神经的完整性,观察整个脊脑神经的构造与分布) 16. 观察青蛙骨架及肌肉,重点研究前后肢肌肉以及肌肉与骨架的连接

15、方式。 实验过程: (1)准备好活蛙及各类实验装置。 (2)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操作如下:左手握蛙,使其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其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解剖针自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端触划,当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所在部位,将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毁脑。直到蛙后肢及腹部肌肉完全松弛。 (3)将处死的蛙腹面朝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四肢。用大头针分别钉住四肢。左手持镊,夹起腹面后腿基部之间泄殖腔稍前方的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切口,由此处烟腹中线向前剪开皮肤,直致下颌前端。然后在肩带处向两侧剪开并剥离前肢皮肤,在股部作一环形切口,剥去皮肤至足部。 青蛙

16、解剖实验设计青蛙解剖实验设计青蛙解剖实验设计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对青蛙的系统解剖了解最先开始陆地生活的蛙类为适应陆地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进化现象,体会生命进化演变的过程。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观察、触压、解剖,与鲤鱼解剖进行对比解剖实验。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活青蛙 实验用具实验用具实验用具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剪、骨嵌、镊子。(解剖针、胶皮手套、毁髓针、篇三:解剖实验报告 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

17、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

18、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四.实验步骤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

19、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3洗净双手和用过

20、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5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

21、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2.1.1.7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分 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打开电脑,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2、,在菜单栏选择“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模块”点击开始,调节刺激参数,使频率自动逐渐递增,串间隔为2.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串间隔为2,频率增量为1时的张力变化(如图)可见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如图中第一次刺激),频率增大到,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中第2-6次刺激),频率继

23、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如图中第7、8次刺激)。不同的腓肠肌其阈刺激,最大刺激均存在差异;其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要频率也不尽相同。 六.实验总结 本次试验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所得实验结果较为理想,很容易观察到腓肠肌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最繁琐的步骤,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期间,我们进行的比较缓慢,生怕弄错了哪一步,一步步想原理、回忆老师是怎么说的,所幸的是我们最终成功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这次的不断尝试和思考中,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离体蛙心灌流 一、【目的要求】

24、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

25、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 青蛙、 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

26、: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

27、,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

28、面高度一致(1.5~2 cm),即可进行实验。 (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2、 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记,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 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

29、观察可得,naci溶液会阻遏心脏搏动。 (3) 迅速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向套管内加入1~3滴2%caci:溶液,观察并记录心搏曲线的变化。当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更换任氏液,待心搏恢复正常(如果恢复迟缓,可多次冲洗)。 (4)同法向套管中加1—2滴1%kcl溶液,记录心搏曲线的变化。当心搏曲线变化时,同法更换灌流液,待心搏恢复正常。 (5)同法记录套管中加入l~2滴的肾上腺素溶液(1:10 000)后心搏曲线的变化。 (6)同法记录套管中加入1—2滴乙酰胆碱溶液(1:10 000)后心搏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原因分析】 曲线的幅度————收缩的程度 曲

30、线的密度————心率 曲线的基线————舒张的程度 1、正常收缩曲线图 分析: 2、滴加含钠离子溶液图 分析:滴加na离子溶液后,心跳减弱,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当na+明显增高时,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梯度增大,因此,细胞na离子内流加快,去极速 2+度和幅度均增加,导致传导性和自律性增高。同时,na离子内流的增多促进细胞内ca的 2+外运使细胞内ca浓度降低,因此,心肌收缩能力减弱。 3、 滴加2%cacl溶液 分析: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ca2+] 增高时,na+内流受抑制,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

31、小,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降低。[ca2 +] 增高使ca2+内流增多,因此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加快加强,传导性增高,而快反应细胞平台期缩短,有效不应期缩短,复极加速。ca2+内流增多,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ca2+ ] 降低时,所引起的变化与高钙时相反。因此加入cacl2后,心率减少、振幅减少,基线上移。篇四: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对青蛙的系统解剖了解最先开始陆地生活的蛙类为适应陆地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进化现象,体会生命进化演变的过程。 实验方法:观察、触压、解剖,与鲤鱼解剖进行对比解剖实验。 实验材料:活青蛙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剪、骨嵌、

32、镊子。(解剖针、胶皮手套、毁髓针、棉花) 实验猜想假设: 1. 青蛙的骨骼系统出现了关节的分化、有骨髓,关节之间没有韧带联系。 2. 肌肉与骨连接不依靠韧带,只是简单的附着关系。 3. 有肋骨,但是骨骼系统骨化程度低,保留许多软骨。 4. 肌肉出现肌束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不高。 5. 青蛙皮肤与结缔组织存在联系,依靠内分泌腺支配其作用,并有腺体不断分泌粘液保持 皮肤湿润。 6. 口腔没有牙齿、有舌头,有唾液腺、口通过食管直接与胃相连,有初步的吞咽消化。 7. 胰脏、肝脏与胃相连,与肠道共同构成消化系统,肠道没有明显分化。 8. 肝脏起到血液仓库作用,是全身血液第二枢纽。 9

33、. 心脏与肺共同构成肺循环,表皮分布有大量毛细血管。 10. 肌肉组织中血管分布稀疏。 11. 鼻腔一定分化,有气味感受器,与口腔相连帮助呼吸。 12. 有两个肾,与静脉相连 13. 有淋巴循环系统,没有胸腺。 14. 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作用强。 15. 尿道、肛门、生殖道没有分化,位于同一个口道。 16. 没有泪腺、有眼睑、眼球可以转动,但是视神经不发达。 17. 脑与脊髓直接连接,没有垂体,没有下丘脑。 18. 心脏两房一室没有房室瓣,其中一个心房与肺相连是静脉血输入端。 19. 两腿的肌肉较前肢发达许多,有关节、肌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青蛙 腿部爆发力强。

34、 20. 脚趾之间有薄膜连接。 21. 有听力系统。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不熟悉的结构、组织、器官) 1. 用镊子一只脚插入青蛙顶骨,毁坏其脑与脊柱的连接处死。 2. 观察青蛙表皮,脱去胶皮手套,触摸,研究其性质。 3. 使青蛙置于解剖盘内,腹面朝上,左侧向上,用解剖刀轻轻划开腹部皮肤,用镊子拨开, 露出肌肉,观察腹主动脉的位置,确定切开部位,避开神经,小心打开腹腔。 4. 从口腔开始,寻找消化系统脉络(可用牙签或口腔直钩做辅助),观察消化系统连接工 作方式及其脉络途径。 5. 由鼻腔、食管、肺、皮肤、心脏血管为一个整体观察蛙类呼吸循环机制。 6. 以心脏为起点

35、观察循环系统的整体途径,尤其是主动静脉、重要的毛细血管。 7. 将呼吸系统同循环系统联系在一起,观察两系统间的协调。 8. 观察肝、胆、脾、胃、肾之间的联系方式。 9. 观察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10. 尝试将循环、呼吸、泌尿、消化四个系统剥离开,观察各自的特点并重点观察四个 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 11. 剥离观察过并已熟知的器官,识别并研究剩余组织器官,并观察其在体内的作用。 (在该过程中留意神经的分布 and 剥离过程中保证器官的完整性) 12. 观察青蛙的泄殖系统,并注意研究其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方式等。 13. 头部解剖,移开顶盖骨,观察青蛙脑的形态,极

36、其与脊柱的联系。 14. 研究鼻腔、耳道、眼睛在头部的位置以及其内部构造。 15. 完整地剖离肌肉与骨架脊柱的连接,期间观察清楚肌肉与骨架的链接以及肌神经与 脊柱的联系。(保证神经的完整性,观察整个脊脑神经的构造与分布) 16. 观察青蛙骨架及肌肉,重点研究前后肢肌肉以及肌肉与骨架的连接方式。篇五:小鼠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五:小鼠解剖实验 吴雪薇 9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给小鼠注射、灌胃等技术操作 2、了解戊巴比妥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3、复习解剖的基本操作 4、通过实验了解小鼠唾液腺的结构 5、通过实验了解小鼠体内器官、系统构造 二、实验原理

37、 1、小鼠唾液腺 唾液腺由颌下腺、腮腺、舌下腺组成,颌下腺最明显,颌下腺两边弥散的是腮腺,舌下腺连于颌下腺上,容易与颌下腺上连的淋巴结搞混。 2、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即构成会厌的软骨,形状扁平,像树叶,下部附着在喉结的内壁上。会厌是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结构,由会厌软骨和黏膜构成。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咽东西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东西不至进入气管内。 3、小鼠体内结构 (1) 胸腔:胸腔内的结构主要有食道、心、肺。 (2) 腹腔:主要有胃、肝、胆、胰、脾、肠、肾(包括肾上腺)、输尿管、膀 胱和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雌),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 管(雄)。

38、 (3) 胸腔与腹腔由膈膜隔开。 三、实验器材 注射器、烧杯、灌胃针、解剖盘、解剖剪刀、镊子、解剖针、钉子 四、实验材料 小鼠1只、戊巴比妥溶液 五、实验操作 1、抓取一只小鼠,拎住尾巴根部,使其前肢抓在抹布上,后肢提起,用注射器 向其腹腔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 2、将小鼠放在烧杯中,观察它的反应。 3、待小鼠不再动时,用注射器向其腹腔再注射0.5ml戊巴比妥溶液,使其死亡。 4、将小鼠放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在解剖盘上。 5、用解剖剪刀,从靠近肛门处剪开表皮直至口腔,观察唾液腺。 6、剪开口腔,观察会厌软骨。 7、剪开腹腔和胸腔,观察小鼠体内结构。

39、 8、处理小鼠,清洗、整理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 1、观察注射戊巴比妥溶液后的小鼠 本次实验第一次注射,注射了0.4ml的戊巴比妥溶液,第二次注射了0.6ml。 1 小鼠先是身体颤抖,趴在烧杯底不怎么动,后开始出现用爪子挠脸的行为,然后开始乱动甚至依靠烧杯壁直立起来,最后倒下,身体仍在颤抖且较剧烈,在大约两分半后不怎么动了,但身体还在颤抖。 2、观察唾液腺 实验时观察到颌下腺、腮腺和舌下腺,但是图中看不出舌下腺。 3、观察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是一小片白色的软骨,用解剖针触碰可以感觉到比周围的组织硬。 2 、观察体内结构 4. 4 七、实验结论 1、小鼠注射戊巴比妥麻醉后不会立刻昏倒,而是产生一系列行为,包括身体颤 抖即乱动、直立等。 2、小鼠唾液腺由颌下腺、腮腺、舌下腺组成。 3、会厌软骨是分开食道和气管的重要结构。 4、该只小鼠有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器官,是雌鼠。 5、小鼠有完整的消化、泌尿、生殖系统。 八、注意事项 1、抓取、注射时,要让小鼠前肢有着落处。 2、观察唾液腺时,不要误把颌下腺上的淋巴结当做舌下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