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5430206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04年,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6年开设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技 能的培养,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获得很好的效 果。几年来,已经培养了几百名分别从事电子产品组装、电子设备技术维 护等方面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而且很多学生的就 业质量很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依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特点及实际情况,我院提出并初步构建“校企融合、课岗能一体”的人才 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合作办学,使教学

2、内容、教学方 法及教学评价等环节都与企业密切联系起来,专业教学贴近企业实际生产 过程,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得到了保障。、专业建设目标立足本地,面向苏、锡、常及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探 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完善“校企融合、课岗能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优 化课程体系,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形成专业教学优势和特色,为地方上的新能源高新技 术产业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技能型人才。具体目标为:1、加快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尽快成立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 作机构,打造学校、企业双方合作育人平台。2、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

3、融合、课岗能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3、优化以太阳能光电技术、风电技术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 设不少于3门工学结合的课程,力争新编两本以上校本教材,完成至少1 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4、在5年内,建成由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和5名企业 技术专家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达90%以上。5、新建校内外新能源光电技术实验实训场所,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 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对外技术服务要求的“校中厂”,并加强校外实习 基地建设力度。6、建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二、专业发展思路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人才需求为 依据,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4、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的改革方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机构,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体制。确定职业岗位 能力,完善以新能源光电技术、风电技术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共建工学结合优质课程,共订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共建实验 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模式,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 团队建设。充分利用地方重点发展新能源光电、风电产业的契机,形成以新能源 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其它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更好地为经 济社会发展服务。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新能

5、源行业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 精神,掌握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新能源产业 及节能减排基础知识,掌握光伏发电及能源应用的基本技术,能从事光伏 系统和光热转换领域太阳能设备安装与维护、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相关 应用工作的高级操作型人才。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学院、企业的沟通 和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突出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合作 育人,合作就业。完善“校企融合、课岗能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 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 技能人才。“校企融合、课岗能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基于

6、“校企”平台, 融岗位任务、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核心技能培养于一体。“校企融合”即建好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平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参与,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制订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 作办学的密切程度。“课岗能一体”即基于岗位任务,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过程 和工艺过程融通、教室和车间融通、学生和员工融通,培养学生核心技能。教学过程和工艺过程融通即指依据企业中对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开发 课程,组织课程内容,使学习内容和实际生产工艺相结合。教室和车间融通即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 法,提倡将课堂设置在符合企业真实环境的实习实训场地,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使

7、学生能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学生和员工融通即在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生产过程为主线, 组织多个生产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及分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指导实 训;在校外实训和实习时,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生与 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五、课程建设通过开展广泛的新能源光电、风电行业和订单企业调研,了解与新能 源应用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确定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并针对岗位确定工作任务, 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进而归纳行动领域,再转换到学 习领域,面向

8、工作岗位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再针对订单企业的具体工作 岗位构建课程内容,以适应“校企融合、课岗能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需 要。(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专业设置和调整不再以学科建设和办学资源为出发点,而是以社会岗 位和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需 求吻合程度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二)优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 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等内容。与地方上新能源光电及风电行业和 企业合作,加强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示范作用, 提高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主要通过以下基本途径建设优质课程:1、成立课程建设

9、小组,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企业与学院 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编写教材和制作课件;由学院教师和订单 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2、课程标准的制定,各课程教学团队深入订单企业调研,与企业技术 专家一起,按照学习情境设计“四步骤”(开发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组织 -实施开发评估-反馈),制定出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做好课程描述、学 习情境划分与描述,学习项目(任务)的划分等内容,形成课程标准试用 稿,经教学实践并修改,最终成为成熟的课程标准。3、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订单企业典型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构建教材内容,教材 中引

10、入订单企业标准、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使教材内容适应订单企 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企业和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开发立体化教材。4、革新教学方法和课程组织实施形式,优质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实 现现场教学、边讲边练。5、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精品课件。6、注重网络化的开放式课程建设。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完善原有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多元投入建设拥有教学、培 训、技术开发等功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 办学模式,为深化“校企融合、课岗能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基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建立长效合作机 制。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企业与学校

11、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并依托合作,共享企业现有生产设备等资源,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校外实 训基地,力争在2020年前新增3-5个校外实训基地。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校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共享型专业教学 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 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管理机制 和评价标准,建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一)建设内容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通过开发和 引进,建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教学文件库、多媒体

12、课件库、视频教 学资料库和习题库。并依托校园网络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专 业学生和其它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二)建设措施1、专业教学文件资料库。包括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 系、教学内容等专业教学文件;国内外新能源光电、风电最新技术、就业 信息等行业动态;光电设备与仪器资料(含操作说明书、仪器设备的图片 与视频等)等文献资料。2、专业网络教学课程库。通过网络教学,充分体现交互性、开放性、 共享性和自主性。网络课程库的建设内容包含:电子课件、实训范例、虚 拟实验、试题库、评价系统等以满足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 或社会培训人员的学习需要;3、多媒体课件库。用自主开发、购买和搜集等方式建设一批专业核心 课程的多媒体课件。4、视频教学资料库。用自主开发、购买和搜集等方式建设一批专业核 心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料。5、习题库。自行开发、收集、购买各专业课程的习题、能力考核试题 试卷。6、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一个专业建设门户网站,与企业合作 开发校企合作信息管理系统及扩建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等。信息传媒系 二。一三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