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部编版】

上传人:马*** 文档编号:153766148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部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4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 13 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3.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 节。二、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三、教学准备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教学课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季,金色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 洒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一去感受秋天,享受秋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 秋天,走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二

2、)学习生字学诗之前,我们先来看本课要求会写的 13 个生字。(课件出示)这 13 个生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左右结构的字有“径、斜、赠、刘、 残、橙、挑”,其中“径、赠、橙、挑”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斜、残”两 个字左右等宽;“刘”字左宽右窄;“橙”字右边是“登”,左上角只有一个点, 右上角有两条小撇;“斜、刘”两个字的右边部分都要写得稍长一些。上下结构 的字中“霜、盖、菊”要写得紧凑。重点讲解两个难写字的写法。“盖”字在书写的时候,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上面三条短横间距匀称,下 面的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残”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边的“歹”是一点,右半部分

3、斜钩要写得舒展。 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请同学们,课下工工整整地书写这 13 个生字,写之前注意观察字的结构、 占格,做到心中有数再书写。(三)学习山行1.写作背景唐代大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天别有一番景致。诗人在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 其间,于是欣然命笔,创作了这首山行。我们先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课件 出示)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3.理解诗意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里写了什么。诗中有几处重点词语,我们 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与字典来理解。(课件出示)寒

4、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坐:因为。爱:喜爱。红于:比更红。老师来讲讲诗的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 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 还要鲜艳、美丽。4.体会情感诗人杜牧只用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其美丽的秋天图画。那么, 诗人在山中都看见了什么呢?我们再来走进这首诗。(课件出示)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 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5、斜”字与“上” 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 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动态之美,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 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生活情景,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同时“有人家” 也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诗人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在这样的秋景中,最吸引诗人的是这 些吗?其实最吸引诗人的是霜叶,诗人是这样写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知 道诗人为什么喜欢霜叶吗?是因为它不仅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 霜考验。所以才会有“停车坐爱枫林晚”

6、这样的举动。如果说“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杜牧对枫叶美景的喜爱之 情,那么“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更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成为千古名句!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 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希望同学们能将这首诗背诵并积 累下来。板书设计山行山路 人家 白云红叶生机盎然第二课时(一)学习赠刘景文1.写作背景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赠刘景文,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

7、道这首 诗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刘景文因不受朝廷重用,闷闷不乐,苏轼赠此诗, 希望他找回自信,取得成功。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课件出示)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3.理解诗意了解了诗人,我们再走进这首诗,先了解重点词的意思,再想一想整首诗的 意思。(课件出示)擎:举,向上托。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须:一定。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这首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 一年最好

8、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4.体会情感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荷花和菊花两种景物。秋天的荷花是什么样子 呢?(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荷花枯萎、残败、凋谢的样子。秋天的菊花又是什 么样子呢?(课件出示 )我们看到了一株傲然霜中的菊花形象,坚强不屈。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而是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 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 上。我们对比着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我们继续随着诗人,去发现秋天更美的景色!(课件出示)同学们,秋天是 成熟的季节。你们看,橙子是黄的,橘子是绿的,

9、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 秋天的美啊!所以苏轼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虽是写景,其实揭示了赠刘景文诗的目的。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 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 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 勉励。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诗(课件出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可以说,苏轼通过一首秋景诗,鼓励了朋友刘景文,景中有情,情中悟理, 刘景文后来,终于受到了赏识,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 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名句也成为千古佳句,激励了一代一代人的成长。我们 再来有感

10、情地朗诵一遍。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二)学习夜书所见1.写作背景最后,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夜书所见,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 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 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 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课件出示)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诗中“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的读音是三声。 2.诗人简介

11、(课件出示)叶绍翁,字嗣宗,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有游园不值, 历来为人传诵。3.理解诗意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了解这首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词大意。诗中有几个重点 词语,我们要知道含义。(课件出示)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篱落:篱笆。促织:蟋蟀,也叫蛐蛐。这首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4.体会情感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所见的秋夜之景。(课件出示)第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诗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是秋天的突出景象。第二

12、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 的气氛。秋风已至,而诗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阵阵秋风,触 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第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思乡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 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诗人在秋风中思念家乡、亲人之际,又看到孩子捉蟋蟀的情景,会想到什么 呢?是的,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他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他会想起家乡的亲朋。看到梧叶,听到秋风,见到儿童挑促织,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 到童年,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浓了。也许,他会想到回到故里与亲人团聚!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

13、/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总结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有关秋天的诗,都是诗人借秋寄情的佳篇,千 百年来,传承至今,脍炙人口。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诗人的情怀,抒发 了诗人的真情。在学习中,我们也随着诗人们的笔触,一起感同身受这浓浓的秋 意,切切的真情。秋景如画,真情可敬,每一首都为我们留下了长长的回味。希 望同学们将这些古诗积累下来,细细品读,慢慢品味。(四)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古诗,并将喜欢的诗句抄写一遍。2.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和感受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预习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同学们

14、,下课!一、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 - 苏轼梧叶儿童篱落秋风挑促织孤灯明荷尽菊残橙黄爱秋天夜书所见叶绍翁孤单寂寞、思念家乡橘绿【资料袋】1、教材简析本课 3 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诗的大意是:一 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深秋在 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 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 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15、,一驱寒山 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 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 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 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前两句写景,”荷 尽” “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 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 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

16、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 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 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 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 蟀,不禁思今 J 山、起自己的家乡。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萧萧”两字反 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 “送”字引出”寒声”。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 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

17、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 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3 首古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图中,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下车来, 站在山路上,抬头欣赏着深秋时节山林的美景。第二幅图中,诗人在池中的亭内, 望着满池的枯荷及池边的残菊若有所思。第三幅图中,梧桐树下,篱笆旁边,两 小儿在夜捉蟋蟀。2、教学资源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有樊川诗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 .明月 几时有等。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