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5369185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一学校:24初中段(一)改革学制,实行二四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中学六年重新划分为二四学制。初中两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对于不能适应的学生仍按三三学制。初中两年的主要任务:完成原初中三年课程教学任务,夯实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积淀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学段,各实验区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整体考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经过基础学段的学习不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注意确定每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

2、热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初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高标准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角色意识,实现高起点;初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水平的质疑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制定适当的指导策略,通过加强竞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各方面崭露头角,防止落后生的出现; (二)改革教学内容,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实行语文、数学、英语工具学科重心下移,物理、化学、生物重心上移并开设科学课(理科综合课)、历史与社会课(文科综合课)和创造课,改革和增加体育课、艺术课。 1、在这一学段,要特别加强

3、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适当提高教学标准,适量增加课时.不仅要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优秀地完成原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掌握较完整的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学科素养的培养。语文和英语一定要增大阅读量,通过说话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课型发展学生的中英文的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设置“科学课,实施模块教学,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综合五大模块。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多角度、多形式寻找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切实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思考、探求、分析和直接发现.

4、如通过查阅科技发明的历程资料、追溯科学家的成长等形式,体验科学发明的艰辛和科学精神的内核. 3、综合设置“历史与社会课,要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运用主题式、活动式、合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信息、分工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耐挫折而不回避困难、善分析而不止步于现象、善解决问题而不停留于只是提出问题等。避免大拼盘,注重学科之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的整合。 4、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每周增加体育课时,音、美适量增加课时。体育课要以增强健身意识,健身强体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运动技术),每两周或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自然体育课(如跑步到玉

5、渊潭公园)和军事体育课,以培养学生耐劳、吃苦的体力和意志品质. 5、设置综合活动课。综合活动课是以综合性、专题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能力、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内容有主有次、有分有合、交叉互补。参考我校制定的初中阶段综合活动课指导纲要,多方面寻求综合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6、开设竞赛指导课,鼓励学生在某一学科超前发展。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是实验实施的保障,在国家课程管理政策指导下,利用新课程的弹性特征,以对课程开发的统整为总抓手,探索一套适合优秀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 1.课程的选择:引入由国家

6、提供的课程开发项目,并在不同风格的教材中选择适合实验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材料及配套资料。 课程的补充:为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效力而进行的课程材料的开发活动,是常规教学的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举措.(六年一贯制实验从一开始,几乎每一位老师在实施教学时,都在对原有的课程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补充,或拓宽或加深,以更好地适应实验区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从整体上还缺乏协作、交流和细致的梳理)。 3课程的改编:针对原有国家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某些具体的改动,甚至重新改组,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 4。课程的整合:超越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有

7、不同学科的整合、学科与活动的整合、同一学科内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等等。如科学与综合活动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等的整合. .课程的拓展: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掌握技能的机会。如专题讲座、参观学习、数学实验室、竞赛辅导等等. 6。课程的新编:结合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实际,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如社会课教材、综合活动课指导纲要的编写等. (四)改革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以创建优质课堂、探索具有实验区特色的课程实施方式为指导,实验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为学生建立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育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

8、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追求”,倡导“对话与交流”,以此为指导,六年一贯制实验区强调改革传统的教师独占课堂的旧模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性教学新模式。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和对学生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创设和提供最优的环境和条件.其中,应主要抓好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布置、班风学风建设五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力求成为学生的指导者、鼓励者、合作者。这里最关键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有学生、对

9、学生高度的关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 2。教学方法.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注重自学自研、讨论、探究。到了第二学段的适当时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采用“自学自研-讨论问难教师精讲运用评价的教学模式。 3。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超强技术条件. 4作业布置。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改变单纯做题的形式。可以做题,也可以查资料(包括从网上和文献上查资料)、看参考资料、写论文、搞调查、搞活动等等。即使是做题,也可有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的兴趣. 5.班风、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班风和学风. (五)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在

10、适当的时候,数学、英语实行分层教学。 (六)构建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选择性大的选修课和活动课程体系选修课的开设要针对实验班的特点,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提升,个性特长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前几年实验班在选修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物化成果的收集、整理,形成一套适合优秀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讲义。 (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和学的过程之中.为此,教师要提高两者整合的能力,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会收集、

11、利用、交换、共享信息资源,这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的需要,也是将来适应信息社会中工作、生活的需要。 (八)改革德育工作,构建德育新体系 1。新德育的基本理念 “德育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理解”。据此,我校新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注每个儿童,先有学生个体,又有学生集体,既注重德育的个体性,又关注学生在集体中的生活、成长,实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同步健康成长。 2。新德育的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爱国热情和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新德育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自己教育自己、实行自主管理。 (2)民主性:师生平等、互尊、对话。 (3)开放性:面向生活,构建社会、

12、自然、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大德育格局。 (4)个性化: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4。新德育的原则、方法 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期望。 方法:体验、沟通、建构、激活、层次递进。 建议:各年级要在此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在具体的实施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形成六年一贯制实验区年级和班级工作的特色. (九)改革评价机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优功能,改变仅以学习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机制.立足以下方面,建立一套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详见附件。 1取消传统的阶段考试、期中考试. 2考核的内容多元、方式多样

13、。 3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个性评价,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等。 4。改变传统的“分数加评语”的评价模式,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适度增加一定的拓展竞赛,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十一学校:2+高中段一、培养目标总体目标:十一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校本特点,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奠定坚实的根基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操、国际意识,人文情怀、科学头脑,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各有特长的适应国际交往的新型的高水平的人才奠定扎实宽厚的基础。具体目标:、政治思想道德素质。(1)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和“廉耻

14、感”,了解中外历史和中国的国情国策,怀有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社会之心,具有“一切为了祖国”的崇高人生价值观和强烈的爱国情感;(2)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具有对自己、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感;(3)养成诚信豁达的人文情怀,有感恩之心,坚韧意志;(4)品行端正,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有服务于人类的意识。2、科学文化素质.(1)能较好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受用的治学习惯.(2)精通阅读技巧,具有较好的阅读学习能力,能较好地解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具有沟通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15、,能用英语简单交流;()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练就一手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并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基本树立起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和提高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为主要内涵的学习能力与品质。3、良好的人文素养。(1)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形成仁爱、宽厚、勤劳、朴实、诚信、礼让、善良、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2)形成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和能够协调人、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的能力,树立起讲文明,懂礼貌,辨善恶,知荣耻,热爱集体,乐群善交,遵纪守法,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3)成为能够尊重人,尊重自

16、然,尊重社会,尊重法,会合作,敢竞争,讲诚信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鲜明的个性,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对今后的生活和发展能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规划的能力.4、身体心理素质。(1)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少学会一项可以终生满足自己体育锻炼的技能并养成习惯;(2)具有健康的体魄,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3)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合作沟通的意识与能力,悦己乐群;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有高目标的奋斗方向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顺利释放个性潜能,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善于发挥自我优势,刻苦奋斗,勇于付出,自律、自制

17、,为所当为;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具有不达目的决不言退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5、劳动技术素质。(1)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实践精神,能够正确对待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初步树立创业意识,至少学会一项劳动生活技能并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意识,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能力。6、艺术素养。(1)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基本能力;(2)喜爱艺术,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3)掌握一项乐器演奏或绘画技能并有良好的审美修养。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在课程目标上定位于当代中国新教育,建设反映世界教

18、育趋势、适合中国教育国情、领先中国教育改革、体现本校教育改革特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中学课程体系。2、在课程结构上要与与传统课程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现代新教育的全面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基础性、实践操作性、时代性、生成性、发展性,体现出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区别的教育。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如,“四环节”教学、分层教学、走班制、选修课、活动课、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导师制、专题研究、自主实验等。在最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和教与学方式上要创新无线网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宽带上网,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重大的革命。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科学性、实践性、

19、过程性、结果性与发展性.三、课程建设目标总体目标:构建基于国家课程标准,高于国家课程标准水平,依托优势教育资源,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提供以学生人文品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的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向成才;培养一支善于从事课程研制与课程实施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十一特色的四年制高中课程体系。具体目标:(1)遵循国家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开发开设培养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她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和“廉耻感”,养成诚信豁达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之心,感恩之心,

20、责任之心,坚韧意志,成为品行端正,行为良好的社会公民的课程;同时开发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服务于人类意识的课程。(2)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管理与服务的课程。使学生在获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各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形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继续高中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并为领袖人才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条件。(3)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开发和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

21、,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多向的优质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合作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获得幸福快乐的高中生活经验和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4)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提高以自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为主要内涵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推向主动发展的前台,提高自主学习的素养,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5)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权重,充分利用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服务课等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实践精神;正确对待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提

22、高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6)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教师同伴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多项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四、课程设计原则四年制高中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新鲜事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教师是学校领导下实施四年制高中课程的主体,应该给他们充分的创造自主权,学生是成长的主体,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真正需要。因此,课程设计应该是全员的探索实验,学校领导、教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课程设计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四年制高中课程设计的总的原则或最重要

23、的原则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对它支持的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实践系统的保障条件下进行课程设计.、时代性、先进性的原则。四年制高中的课程设计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学校文化背景的影响、学校的经济和技术等等各个方面的条件,即课程设计要体现出时代性。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因此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成为我们现在课程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先进性.2、主体性、发展性原则。在课程建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要充分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同时,要立足当前,着眼未

24、来。世界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环境在发展,我们的课程也必然要发展。作为四年高中的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在设计中应该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同时,课程设置必须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进学习方式的科学化,为学生将来的最优发展奠基.为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发展,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减少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在高一第一学期,一方面要做好初高中过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品质;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周把2个下午的时间给学生;高二第一学期,每周把个下午的时间给学生;高二第二学期以后,把所有

25、下午的时间都给学生.、开发性、层次性原则.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是学生的权利.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地建构,通过课程,把他们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和资源,让他们自主、健康、和谐地发展.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学校对学生又应提供一定有区别的教育(课程及内容).但因中学生基本为未成年,所以,实施中要特别注意方式和方法,不使学生心理感受到伤害。、基础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课程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校要为学生的各种成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国家课标规定的必修和必选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应该尊重学生的

26、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的权利,在环境创设、管理措施、教学方式等多方面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特点的变化和个性的发展,他们必然要出现学习的倾向性的变化,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一般性的理科,有的喜欢竞赛,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就得考虑提供不同的课程。如,可以提供高中奥赛课程;设计高中艺术或体育强化课程;设计高中英语强化课程;设计高中文科强化课程等等.总之,四年制高中的课程设计应该是在兼顾高考的同时,去研究学生身心的规律,合理确定培养目标,探求人的培养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设计课程。四年制高中课程方案达到理想程度是需要一定时间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在一个循环中

27、就能达到理想的程度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设计、不断检验、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逐次逼近理想目标.经过几轮实验,应该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课程体系。五、课程结构(体系):四年制高中课程结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程系统。(一)课程类型目前,国家课程标准把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选修课程包括国家选修和校本选修,这基本涵盖了高中课程的内容.我校课程结构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并“高于国标”,就必须对国家课程整合和对校本课程积极开发,形成十一学校四年制高中课程结构。具体为: 序号 课程类型 内 容1 基础课程 以国家高中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为基础,根据需要进行重新整合。2选修、

28、拓展课程以选修课程为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高水平的、高吸引力的选修、拓展课程。主要有:1竞赛课程:开设以参加竞赛为目的的学科高级学习课程.2领袖(领导力)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等的品质的课程。3个性自修课程:学生自主个性研修的课程,如外语、艺术、体育等课程.4研究(创造)课程:包括创造实践和研究实践课程。5大学适应性学习课程:为学生了解高校学习或高校专业教育情况,以及在更高的学习层面上解决高中课程学习问题(或与大学基础课程衔接)而设立的一些基础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

29、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的研究,实际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活动、服务类课程通过开展活动或服务,对学生进行人格与道德品质教育和体质、心理素质、审美等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考察。2服务课程:为社区做一定数量的义工,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二)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结构是课程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实体部分。我国高中课程方案中的课程内容结构

30、基本能够满足我校四年制高中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或重整与开发.1、课程领域:语言、数学、科学、人文社会、体育与健康、技术、艺术、综合活动。共8大领域.以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为四大重点课程领域,以健康、技术、艺术、综合活动为四大特色课程领域。2、基本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心理健康、体育、音乐、美术、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6门基本课程。在学生完成以上必修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多向成才需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前沿性的可选择的课程。3、学科模块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走向是教学模块化.我们的

31、四年制高中课程也主要以学科模块为主,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根据总方案的思想要求进行各学科模块的选择与建设,比如,对领导力课程要进一步论证,要开设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培养领袖的课程。五、课程实施四年高中划分三个学段。.基础学段。(二年半时间)完成国家关于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必选课程的教学程度.由于理科重心的上移,同时,我们要实现高于国家课标的教学水平,又需要对国家的模块进行重整和补充,因此,基础学段可以略长一点,延伸到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末,即基础学段的时间应该为2年半。在这一学段要做好初高中过渡,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解决问题的不懈追求,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发展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

32、、体、美等全面发展,为他们快速成长打下宽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基础。(1)本着主体性教育教学的理念,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数、理、化等学科采用“四环节”主体性教学模式,同时各学科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改革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实行自主性实验教学。很多实验可超前进行,把验证性实验变革为自主探索性实验。在课外(含双休日),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有危险的实验,需经教师批准),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为更好地适应高中某些学科知识的学习,应该适当开始一些“引桥课程”,为某些学科的学习做好铺垫.(4)针对一部分具有超前学习能力的学生,特别是在基础学段学生对于基本课程有超前自学的能力

33、,经学校批准,可以不需要随堂听课,由学校提供另外的研修课程.(5)本着“阳光少年”以及课改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伤害的原则,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和履历世界,同时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可以适当穿插安排一些活动课程或实践课程,使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让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阳光灿烂。2。拓深学段。(一年时间)主要开设国家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选修课程要开出0%以上,并向开全努力。开发开设多种类型的能体现十一学校特色并对学生个性发展效益显著的校本课程.如:(1)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如开设国学课程,培养诚信、善良、礼让、慎独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设中文、英文名著阅读欣赏,体验经典名著的内涵

34、和美感;开设人物传记和科技发展史,学习历史人物、英雄模范和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以及不懈的奋斗精神;增强艺术课程,,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通过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开设,丰富人文底蕴,积淀人文素养.这样,自然就会去掉浮华,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自然就会消失,起码能得到改善。(2)开设科学素养类课程.为实验区加强改造数、理、化、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与周边大学、研究院所联系,为学生走进高水平实验室创造条件;聘请科学家来校做学术报告和学习指导,让学生领悟科学的魅力,接触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了解科研方法.(3)开设实践课。开设社会实践课。如学军学农、山川旅行、参观访问、

35、社会调研、公益劳动等,使学生走出学校,了解自然与社会,丰富生活世界,开阔视野,满足乐趣,增长见识,锻炼意志。开设技术实践课.如科技实验、医疗保健、机械制图、电子技术、电器维修等,通过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研究(创造)课程。这是主要针对具有科技发明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开设创造实践课.如自主实验: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进行自主探索性实验,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也要进行科技小发明、实用物品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开设研究实践课.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训练,

36、开设应用科技与未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问题等专题进行研究,在师生共同完成、生生共同完成或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5)设置自主研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选择自主研习课程.()竞赛课程.(7)开设领袖(领导力)课程。设计一定的课程,培养学生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等的品质.(8)另外,很重要的还要开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利于与大学衔接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挖掘、拓宽高中知识为主,培养大学思维习惯。适当引入大学内容和高科技知识。通过知识的适当深化有利于对当前知识的理解,通过接触高科技

37、知识,可以激发科技探索的兴趣和创新的内驱力,以适应学生将来在大学的生活和将来自立于社会.某些课程可以请大学教授、专家来校授课和做学习指导。专家、教授站得高,看得远,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近距离地接触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已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感受他们身上不同寻常的热情和自信,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多所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让学生对名牌大学等特殊环境有切身的生活感受,体验特殊文化氛围的磁力效应。这一学段主要对中学知识进行拓宽、加深和提高,重点在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合作沟通意识和能力.课程实现方

38、式是以“四环节”教学为主,此外,应是实现程度更高的分层教学、走班制。在学科领域、跨学科领域及多元智能发展上取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在科学素养,人文品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在研究性学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等各种全市、全国性竞赛活动中获得高水平的成绩.3。综合应用,自主定向提高阶段。(半年时间)继续进行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和各种能力的强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指导学生根据的能力与特长进行自主定向提高,同时准备迎接高考.保证学生升入适合自己现实水平与发展方向的国内外名牌大学,为日后的更好发展获得更高的平台。七、课程评价所有参加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要素,都必须接受某种标准的评价,以便改

39、进和提高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水平.1、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对基于校本行动研究的四年制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动态评估,提供改进的实践和理论建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向成才提供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实施者的专业发展提供展示平台和督促机制。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课程的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注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价要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有:(1

40、)课程设计评价(科学性评价内容、方式、方法、程序、技术、结构,实践性评价-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案例来反思和评估课程设计的实效性。)(2)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这是面向课程实施的中观和微观过程的发展性评估,包括课程资源评估,课程实施阶段性效果评估,学生发展性评估,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参加会考。)(3)课程结果评估(包括课程实施的终结性系统评估,研究课程的成果评估及高考学段的终结性评估.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多向成才。)3、评价形式倡导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给予同等重视,使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实行以学校为主导的多元参与评价方式,即学校评价主体,学生评价

41、主体和家庭或社区评价主体。十一学校2+4定制班教学大纲-111 1:5:29 来源:学而思培优-小学部 一、十一学校+学制概述 所谓+4,是六年一贯制,年初中、直升4年高中,不需要参加中考,只能高考.因为2年学完初中内容,各科教材基本上由十一学校老师自行组织编写,自成体系。 十一24数学由易到难,分为数IIA(与3+3区别)、数V、数.其中数V只有12个孩子. 33制从初一第2学期开始,数学分为数I、数I和数IB,数I是大部分孩子,数II大约600个孩子,数I是少部分孩子。2+4学制和3学制的学生根据数学成绩各分为个层级 根据数学学习能力可划分为5个层级,代表种水平。 数I属于基础水平,达到文

42、科班的数学水平; 数II是3+3学制的第层,达到经商管理类的数学水平;数II是2+学制的第2层,达到理科班的一般水平,对教材要做拓展和延伸;数IV是+学制的最高水平,是少年实验班的水平,涉大学先修内容,竞赛辅导内容; 数V是24学制的最高水平.2+4学制主要学习数III和数IV:数I:把初中和高中知识揉在一起按知识点学习,融合中考、高考范围内的知识点。 数IV:把初中、高中、大学的部分的内容糅合在一起按知识点来学习的。包括大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等。比如解方程组就可以渗透矩阵、行列式等内容,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渗透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 二、2+4学制班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六年级:寒春,分班考试稳

43、居24偏上位置; 初一: 在分层考试中,约/3的学员进入十一数4班,学员数II偏上位置; 初二: 顺利通过校内淘汰进入四高一,并且有能力冲击初中数学联赛一等 ; 四高一:完全统治各个阶段的名单;协助孩子规划好数学、物理及化学的选择; 高中: 备战自招、目标清北,冲击冬令营 三、2+4定制班-阶段 I 六年级寒春大纲六年级十一(2+4)寒春教学大纲讲次标题内容预习巩固备注寒假第1讲有理数1)有理数加减;数学读本I(上):每一讲都要有课前测和课后预习作业;2:每一个阶段都要有目标并且都要有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2)有理数乘除;3)有理数巧算;第讲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数学读本I(上)2)零点分段

44、法;3)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第3讲整式(一)1)整式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数;数学读本(上)2)整式的加减;3)化简求值;第4讲整式(二)1)整式乘法;数学读本I(上))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3)整式恒等变形初步第5讲整式(三)1)三项完全平方公式;数学读本I(上)2)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完全立方公式;第6讲整式(四)1)乘法公式灵活运用;数学读本I(上)2)整式恒等变形;3)整式除法;第7讲综合测试寒假复习巩固测试春季第1讲因式分解(一)1)提取公因式法;数学读本(下)1:每一讲都要有课前测和课后预习作业;:每一个阶段都要有目标并且都要有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2)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第2讲因式

45、分解(二)1)十字相乘;数学读本I(下)2)换元法;3)二元二次式的分解;第3讲因式分解(三)1)因式定理法;数学读本I(下)2)待定系数法;3)轮换式与多项式;第讲分式及其性质1)分式的定义和性质;数学读本(下)2)分式的加减乘除;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第5讲分式运算1)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数学读本I(下)2)分式的乘方;)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讲方程和方程组(一)1)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法;数学读本I(下)2)含字母系数及绝对值方程;第7讲方程和方程组(二)1)行列式、矩阵初步;数学读本I(下)复杂综合方程解法;第7讲不等式和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读本I(下)2)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解法;3)复杂不等式及整数解问题第9讲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1)用不等式解决含参方程(组)问题;数学读本I(下)2)用方程(组)解决含参不等式问题;3)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第讲综合测试复习巩固测试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