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3208337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6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结构是生理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构与结构是生理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在学习机体功能是相适应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在学习机体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二、生命

2、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一)新陈代谢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3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人体基本结构 概述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自学)(自学)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组织基本组织 组织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合而成。间质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3、。物质。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分为: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epithelial tissue )特征特征1 1、分布于表面、分布于表面2 2、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3 3、多排成层、成囊、成管、成泡。、多排成层、成囊、成管、成泡。4 4、无血管。、无血管。5 5、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6 6、再生能力强。、再生能力强。上皮组织有上皮组织有被覆

4、上皮被覆上皮和和腺上皮腺上皮两种两种(一)被覆上皮(一)被覆上皮 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起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能。根据细胞层次可分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上皮单层上皮和和复层上皮复层上皮。1 1、单层上皮、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单层鳞状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特点:特点:细

5、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细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分布:分布: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皮;皮;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还分布还分布于肺泡壁、肾小囊壁。于肺泡壁、肾小囊壁。功能:功能: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体流动和物质通透。单层扁平上皮模式图单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单层扁平上皮光镜图单层扁平上皮光镜图 (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表面观;肠系膜铺片,

6、镀银染色)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血管内皮)单层扁平上皮(血管内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立方上皮(simple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cuboidal epithelium)是由一层近似于立方形的细胞构成。是由一层近似于立方形的细胞构成。特点: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面观),核圆居中。分布: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甲状腺滤泡、肾小管。功能:功能:分泌和吸收。分泌和吸收。单层立方上皮模式图单层立方上皮模式图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单层立方

7、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肾小管)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是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是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特点: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细胞游离缘有密集的微绒毛,构成纹状缘;观);细胞游离缘有密集的微绒毛,构成纹状缘;细胞器丰富;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细胞器丰富;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功能:功能:吸收和分泌。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单层柱状上

8、皮(小肠)单层柱状上皮(小肠)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肾集合管)肾集合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olumnar pseudo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epithelium)由一层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由一层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胞构成。特点:特点:细胞排列似多层,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细胞排列似多层,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细胞构成,

9、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基膜厚毛;基膜厚 。分布:分布:呼吸道呼吸道 功能:功能:保护和分泌保护和分泌 杯状细胞:杯状细胞: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细胞,核小,位于基部。细胞,核小,位于基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是由多种细胞重叠形成的上皮。是由多种细胞重叠形成的上皮。特点: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

10、;基底面凹凸不平,与结缔组织相连。平,与结缔组织相连。分布: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道和肛门(未角化)。道和肛门(未角化)。功能:功能:保护保护2、复层上皮、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管)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管)变移上皮(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transitional epithelium)又称移行上皮,由形状和层数能变化的细胞又称移行上皮,由形状和层数能变化的细胞构成。构成。特点:特点:细胞为多层,细

11、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如排空的膀胱,上皮厚,细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如排空的膀胱,上皮厚,细胞层数增多,细胞呈大的立方形;充盈的膀胱,胞层数增多,细胞呈大的立方形;充盈的膀胱,上皮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呈扁梭形。上皮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呈扁梭形。分布: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功能:功能:充盈充盈变移上皮模式图(膀胱)变移上皮模式图(膀胱)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空虚状态)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空虚状态)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扩张状态)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扩张状态)(二)腺上皮(二)腺上皮 腺上皮(腺上皮(glandular e

12、pitheliumglandular epithelium):):是由腺细胞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腺(glandgland):):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细胞分泌物:酶、糖蛋白、激素等腺细胞分泌物:酶、糖蛋白、激素等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腺分泌物经导管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endocrine gland):):腺腺无导管无

13、导管,分泌,分泌物释入血液,随血液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甲状腺。物释入血液,随血液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甲状腺。二、结缔组织(二、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connective tissue)特性:特性:1 1、细胞少,间质多,、细胞少,间质多,纤维:有形态。纤维:有形态。间质间质 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2 2、分布广泛,不规则。、分布广泛,不规则。3 3、血管丰富。、血管丰富。4 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化较低的组织。5 5、构造复杂、构造复杂功能:功能:支持、保护、连结、

14、营养、防御等。支持、保护、连结、营养、防御等。(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loose connective tissuetissue)又称蜂窝组织,是存在于器官、组织和细胞间又称蜂窝组织,是存在于器官、组织和细胞间结构疏松的组织。结构疏松的组织。组成:组成:细胞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蛋白多糖、纤维

15、粘连蛋白、组织液)功能: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 管基 质脂肪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 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网状纤维疏松结缔组织光镜图疏松结缔组织光镜图 (腹膜铺片;醛复红与偶氮焰红染色(腹膜铺片;醛复红与偶氮焰红染色)(二)致密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其特点是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四)脂肪组织(四)脂肪组织(fat tissuefat tissue)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将其分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将其

16、分隔为脂肪小叶。分布于皮下、系膜、网膜等处。根据隔为脂肪小叶。分布于皮下、系膜、网膜等处。根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为:黄色脂肪组织:由单泡脂肪细胞构成,黄色或白色。黄色脂肪组织:由单泡脂肪细胞构成,黄色或白色。成年动物脂肪多属此类。具有贮能、维持体温和保护成年动物脂肪多属此类。具有贮能、维持体温和保护的功能。的功能。棕色脂肪组织: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棕色。存在棕色脂肪组织: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棕色。存在于幼龄动物和冬眠动物。其作用是产能。于幼龄动物和冬眠动物。其作用是产能。脂肪组织结构模式图脂肪组织结构模式图脂肪组织光镜图脂肪组织光镜图 单泡脂肪细胞(左)和单泡脂肪细胞(左

17、)和多泡脂肪细胞(右)模式图多泡脂肪细胞(右)模式图三、肌肉组织三、肌肉组织 肌组织(肌组织(muscle tissuemuscle tissue)主要由肌细胞组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成,肌细胞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又称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纤维;肌细胞膜;肌细胞膜称称肌膜肌膜;肌细胞质称;肌细胞质称肌浆肌浆;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称;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称肌质网肌质网。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分为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分为骨骼肌骨骼肌、心肌心肌和和平滑肌平滑肌。三种肌组织结构模式图三种肌组织结构模式图(一)骨骼肌(一)骨骼肌

18、骨骼肌肌纤维一般形态结构:骨骼肌肌纤维一般形态结构: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 140mm40mm。多。多个核靠近肌膜,肌质(细胞质)内含丰富个核靠近肌膜,肌质(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肌原纤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一致。肌纤维有横纹。维与肌纤维长轴一致。肌纤维有横纹。骨骼肌的骨骼肌的大体解剖大体解剖机体机体 骨骼肌骨骼肌 肌外膜肌外膜 肌间脂肪肌间脂肪 肌束膜肌束膜 肌束肌束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肌内膜肌内膜 肌膜肌膜 肌细胞(肌纤维)肌细胞(肌纤维)肌原纤维肌原纤维 细肌丝和粗肌丝细肌丝和粗肌丝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

19、的超微结构:1 1、肌膜、肌膜 :表面的肌膜和内面的细胞膜。:表面的肌膜和内面的细胞膜。2 2、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每条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带,即带,即明带(明带(I I带)带)和和暗带(暗带(A A带带),明带中),明带中央有央有Z Z线线,暗带中央有,暗带中央有H H带带,H H带中央有带中央有M M线线。每条肌原纤维由肌丝组成,肌丝分为每条肌原纤维由肌丝组成,肌丝分为粗粗肌丝肌丝和和细肌丝细肌丝。粗肌丝粗肌丝由由肌球蛋白肌球蛋白分子构成,位于分子构成,位于A A带,中间略粗,正中间又伸出一些丝带,中间略粗,正中间又伸出一些丝突,形成突,形成M M线,线,H H带

20、两侧肌球蛋白微丝的带两侧肌球蛋白微丝的长轴旋转伸出一些等距离的横突(横长轴旋转伸出一些等距离的横突(横桥),横突与相邻的肌动蛋白微丝相连,桥),横突与相邻的肌动蛋白微丝相连,H H带没有横突。带没有横突。细肌丝细肌丝由由肌动蛋白分子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原肌球蛋白分子白分子和和肌原(钙)蛋白分子肌原(钙)蛋白分子构成,从构成,从Z Z线上伸出形成线上伸出形成I I带,并伸入带,并伸入A A带到带到H H带两侧,带两侧,形成形成6 6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的肌球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二)心肌(二)心肌 属横纹肌,自主性神经支配,属横纹肌,自主性

21、神经支配,不随意肌。不随意肌。分布:分布:心脏心脏 特点:特点:1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2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 2个个 核的。核的。3 3、横纹不太明显。、横纹不太明显。4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心肌纤维及闰盘光镜图心肌纤维及闰盘光镜图 (HemalumHemalum染色)染色)(三)平滑肌:(三)平滑肌:特点:特点:1 1、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2 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3 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一

22、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4 4、再生能力强。、再生能力强。5 5、自主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自主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分布: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处。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四、神经组织(四、神经组织(nerve tissuenerve tissue)神经组织由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和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组成,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神经细胞(神经细胞(nerve nerve cellcell),也称,也称神经元(神经元(neuronneuron),接受刺激、整合,接受刺激、

23、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位;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neuroglial cell),对神经,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1 1、胞体、胞体 细胞膜:细胞膜:可兴奋的细胞膜。可兴奋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细胞质:细胞质: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体)。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2 2、突

24、起:、突起:树突树突:1 1多个。多个。功能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经冲动传至胞体。轴突轴突: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有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有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质网。功能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二)神经元的分类(二)神经元的分类 1 1、突起的数目:、突起的数目:单极神经元单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 2、功能:、功能:感觉神经元(传入)感觉神

25、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合)中间神经元(联合)3 3、递质:、递质: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三)神经纤维(三)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分类: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有鞘、有膜)。(有鞘、有膜)。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有膜无鞘)。(有膜无鞘)。运运动动神神经经元元及及神神经经纤纤维维结结构构模模式式图图周围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束纵切面光镜图有髓神经纤维束纵切面光镜图(红红:郎飞结郎飞

26、结 绿绿:轴突轴突 黄黄:施万细胞核施万细胞核 蓝蓝:神经内膜神经内膜)有髓神经纤维束横切面光镜图有髓神经纤维束横切面光镜图(绿(绿:轴突轴突 蓝蓝:髓鞘髓鞘 红红:神经束膜细胞)神经束膜细胞)第三节第三节 器官、系统、人体形态器官、系统、人体形态一、器官、系统一、器官、系统 器官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是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执行一定功能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的结构。系统系统: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按一定顺序结合在一起,共同系的器官,按一定顺序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功能。执行某种特定功能。二、人体形态二、人体形态 人体解剖方位:人体解剖方位:标准解剖学姿势标准解剖学姿势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水平面、(横切面)、矢状面(纵切水平面、(横切面)、矢状面(纵切面)、冠状面(额状面)面)、冠状面(额状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