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传人:wuyo****995 文档编号:15029690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四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2.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解析】1选C,2选B。第1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地下水位升高,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

2、因此乙应是改善局部气候;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量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河流径流,减弱洪灾,因此丁应是减弱。【加固训练】下图为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字母a、b、c的顺序将“色暗、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顺序正确的是()A. B.C. D. (2)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土壤腐殖质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小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 B. C. D.【解析】(1)选D,(2)选B。第(1)题,

3、根据图中b与“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的关系,可确定b为气候,而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位置(a)密切相关;该区域气候及其植被条件下发育了相应的土壤(c)。最后确定a、b、c与对应。第(2)题,植被破坏,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xx泰安模拟)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3.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4.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地形 B.水分C.土壤 D.热量【解析】3选C,4选D。第3题,图中显示气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

4、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在600 mm左右,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第4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57题。5.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 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 D.寒流6.处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7.下列与处自然带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自然带内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夏季B.处自然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C.亚欧大陆内部与处自然带景观相似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5、D.处自然带有蝗虫、蜥蜴、老鼠等动物【解析】5选D,6选B,7选D。第5题,处在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和东南信风影响,水热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6题,处位于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7题,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蝗虫、蜥蜴、老鼠为荒漠自然带常见动物。2015年7月31日,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结合下图,回答8、9题。8.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为

6、()A.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9.从北京到阿拉木图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分别是()A.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和热量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解析】8选C,9选C。第8题,哈萨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第9题,自北京到阿拉木图,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水汽越来越少,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xx周口模拟)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

7、10、11题。10.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11.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10选C,11选B。第10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四个地区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所在的海拔不同。第11题,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xx厦门模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40分)(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

8、原因。(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4)下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这主要与东西两岸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第(2)题,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没有反映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气候适宜和水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

9、沿海和西南沿海;中西部降水量稀少,东北部降水量大但气温高,都不适宜人类的居住。第(4)题,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原理,可知图中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答案:(1)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4)地形;生物(植被);气候。13.(能力挑战题)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

10、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从旧金山到甲地途经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该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景观会出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随着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的增加,自然景观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随着纬度的降低与热量的增加,自然景观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