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4782468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综合新能源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综合新能源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综合新能源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综合新能源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综合新能源论文(1)1 前言能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和人类社会开展的原动力。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能源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全世界都在推动第二代能源系统的建立,积极试点,认真进展立法准备,抓紧开发配套相关设备。第二代能源系统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燃料的多元化;二是设备的小型、微型化;三是冷热电联产化;四是网络化:五是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六是高标准的环保程度。而其中燃料的多元化,设备的小型、微型化,冷热电联产化和环保要求那么代表着能源技术开展的几个重要方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分布式供电技术的兴起与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分布式供电

2、特点及其开展趋势的阐述,强调分布式供电对电力工业的重要作用,指出可再生能源为分布式供电提供了更广阔的开展前景;分布式供电技术开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冷热电三联产技术。2 分布式供电2.1 分布式供电概述及其特点顾名思义,分布式供电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方式而言的,是指将发电系统以小规模(数千瓦至50MW的小型模块式)、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电、热或(和)冷能的系统。这个概念是从1978年美国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公布后正式先在美国推广,然后被其它先进国家承受的。当今的分布式供电方式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供

3、电电源与小机组;己不是同一概念。与常规的集中供电电站相比,分布式供电具有以下优势:没有或很低输配电损耗;无需建立配电站,可防止或延缓增加的输配电本钱;合适多种热电比的变化,系统可根据热或电的需求进展调节从而增加年设备利用小时;土建和安装本钱低;各电站互相独立,用户可自行控制,不会发生大规模供电事故,供电的可靠性高;可进展遥控和监测区域电力质量和性能:非常合适对乡村、牧区、山区、开展中区域及商业区和居民区提供电力;大量减少了环保压力。二十世纪初以来电力行业流行的观点是,发电机组容量越大,那么效率越高,单位kw投资越低,创造本钱也越低,因此随着能源产业的开展,电力工业开展方向是大机组、大电厂和大电

4、网;。但是,在许多特殊情况下,分布式供电是集中供电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 分布式供电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求 例如,而印瞒设电网的西部熟顷地区或分布的用户:对供电平安稳定性要求较高瞅糊昭户,如医院、银行等;能源需求较为多样化的用户,需要电力的同时还需要热或冷能的供给。这种供电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远间隔 输配电设备,输电损失显著减少,运行平安可靠,并可按需要方便、灵敏地利用排气热量实现热电联产或热电冷三联产,进步能源利用率。 分布式供电方式可以弥补大电网在平安稳定性方面的缺乏 在世界上大型火电厂建立的趋势有增无减之时,电网的急速膨胀对供电平安与稳定性带来很大威胁,而各种形式的小型分布式供电系统,使国

5、民经济、国家平安至关重要而又极为脆弱的纽带-大电网不再孤立和笨拙。直接安置在用户近旁的分布式发电装置与大电网配合,可大大地进步供电可靠性,在电网崩溃和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暴风雪、人为破坏、战争)情况下,可维持重要用户的供电。 分布式供电方式为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提供了可能 在常规的集中供电方式中,能量形式相对单-。当用户不仅仅需要电力,而且需要其它能量形式如冷能和热能的供给时,仅通过电力来满足上述需要时难以实现能量的综合梯级利用:而分布式供电方式以其规模小、灵敏性强等特点,通过不同循环的有机整合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能量的综合梯级利用,并且克制了冷能和热能无法远间隔 传输的困难。 分布式供电方式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对于化石能源而言,可再生能源能流密度较低、分散性强,而且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规模小、能源利用率较低,作为集中供电手段是不现实的。分布式供电方式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展可再生能源是二十一世纪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替代化石能源的必然要求,因此为充分利用量多面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便平安地向偏僻、少能源地区供电,建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电应受到高度重视。 还应指出,对目前世界能源产业面临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合理调整能源构造、进一步进步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