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教育的双修并练—灵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716070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命与教育的双修并练—灵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命与教育的双修并练—灵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命与教育的双修并练—灵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生命与教育的双修并练—灵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与教育的双修并练—灵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8 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生命教育議題討論第四組生命完成】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張淑美教授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壹、前言失去靈魂的生命與教育許多人察覺到一種在社會上以及在自己生活中的空虛感。除了耗費在消費與生產上的精力外,許多人的感覺可以用新聞週刊( Newsweek1995年3月號)封面上出現一個男人的倦容,而標題是枯竭來做總結。我們的生活步伐本身已經喪失了靈魂,我們似乎都匆促地去擷取與消費,卻用極少的時間在單純的樂趣上( Miller, 2007, pp.3-4)在現代世界裏,教育已經變成一種把人類箝制到物質主義的死寂力量,而非是去締造文化、為存有的萬

2、物服務的機構。正如眾所周知,教育從學齡前到研究所,都是在傷害心靈。( Miller, 2007, p.5)我愈深刻地探求全球環境危機的根源,就愈加確定那是一種內在危機靈性(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字眼可以形容了)危機的外在顯現,我深信一種內在生態的價值所倚靠的,與象徵健康環境所需要的平衡與整全原則是同樣的。( Miller, 2007, p.7 )現今工商業與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上述 Miller (2007)書中三段文字所形容的,由於整個人類社會過渡耽於物質化、科技與量化的功績主義,人類社會處處充滿不停的競爭與消費,人們的心似乎已越來越被外在的物欲所牽制,也就逐漸遠離了內心與真我,也就是那原本是與

3、119自己、他人、自然環境、萬事萬物聯繫在一起的靈性。不僅個人失去了靈魂與活力,家庭中、學校中、社區中、乃至經濟與政治中,也都失去和諧共融的生命共同體、相互締結( connection )的關係。其實,靈性的觀念在希臘時代哲人的教育理念中早已存在,在各傳之久遠的宗教教義中早已闡述,中西教育先哲的教育理念本來也是強調全人的( holistic/wholeness)理念,我們應該重新省思生命的本質與意義為何?教育的目的與宗旨為何(Miller, R. , 2007)?本文即擬介紹靈性、靈性健康與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盼能引起省思,也喚起找回生命與教育的靈魂之覺察與行動。貳、 生命的靈魂靈性與靈性健

4、康一、 靈性的義涵從 字 義上而 論 , 靈性 s p i r i t u a l i t y 源自 於 拉 丁 文字 根spiritus,英語的spirit,有心、靈魂、精神、活力、力氣等意思,最初是精氣之意(舊約聖經中,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向亞當的鼻子裏吹入了氣息,而成為有靈的活人,【創世紀】二、 6)(Deeken,2003,p.18)。靈性似乎是抽象的,較難界定出具體的定義,近年來經由相關研究的努力,已經逐漸勾勒出靈性的意涵。例如,Banks,Poehler,與Russell(1984)使用改良的德懷術( DelphiTechnique)建構靈性的意義如下:1. 靈性是與生俱來的,能

5、統合個人的力量。2. 靈性是一種生命的意義,協助個人獲得成就感。3. 靈性是人與人之間共通的結合力量,包括與神的聯繫。120 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4. 靈性是個人的感受力和信念,以及對超自然和無形力量的認知和看法。張淑美、陳慧姿( 2007)從上述四點與相關文獻對靈性意涵的論述,將靈性歸納分為如下的面向:1. 就內在生命層面而言:靈性是統合身心的力量,激發個人的生命意義與成就感,靈性可以成長,提昇生活品質,帶來生命的能量。如 Miller 指出靈性是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意義與方向的一種深刻與有活力的能量(Miller, 2007, p.12)。2. 就與外在世界的互動層面而言:

6、靈性能與他人、宗教信仰、乃至宇宙萬物之間緊密聯繫,也可藉由內在生命的往外聯繫與延伸,更加體會個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靈性並不強調獨自體會個體的存在意義,更需要和外在世界產生締結,不管是與他人、與宗教信仰、與自然環境、乃至與超自然的無形力量聯繫。筆者認為靈性可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內涵,也是意義與目的的來源。失去了靈性,就失去了精神與活力,也失去了生命的方向。失去了靈性,也可能失去健康之所寄;教育沒了靈性,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宗旨。二、 健康的核心靈性健康(一)靈性健康的義涵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於1948年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一種生

7、理、心理、社會完全安適的狀況,不僅是沒有疾病虛弱而已。近年來學者已經將健康定義為由生理、心理、社會、情緒、靈性等五個層面的組成 (Cottrell, Girvan & McKenzie, 1999) 。有越來越多的論著與研究指出,吾人身體的疾病,其實都是內心或靈性已經出了問題,才外顯於身體健康的症狀。蕭雅竹( 2003)也發現護生靈性健121康與憂鬱傾向及自覺健康狀態有關。學者透過心理測驗方法建構靈性健康的向度與內涵,例如 Howden(1992)發展靈性評估量表 (Spirituality Assessment Scale; SAS),提出四個向度:1.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purpose a

8、nd meaning in life)。2.內心的應變力(innerness or inner resources)。3.天地萬物的一體感 (unifying interconnectedness)。4.超越性(transcendence) 。另外,Fisher,Francis 與Johnson(2000)則把靈性健康歸類為個人與自己、個人與社區、個人與環境,以及個人與神祇的關聯,具體而言如下:1. 個人的安適(personal well-being) :包括生命的意義、目的和價值。靈性可促進自我察覺,與自尊、自我認同感有關。2. 社區的安適(communal well-being) :為人際

9、關係的品質和深度,與道德和文化有關,包括人性中的愛、正義、希望和忠誠。3. 環境的安適(environmental well-being) :包括對大自然的培育、天地萬物的敬畏和讚歎,也就是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概念。4. 超越性的安適(transcendentalwell-being):為個人與未知力量 ( 終極關懷、宇宙力量或上帝 ) 的關係,包括對宇宙奧祕來源的信仰、崇拜和敬仰儀式。有關靈性意涵與特性的討論,可以 Martsolft (1997)的說法加以歸納,亦即包括:意義、價值、超越、連結(或締結)與歸屬感。靈性健康則是人性的核心,用以統合個人身、心、社會與智能之健康、確認個人人生的意義與

10、目的、一種自我 / 他人/ 神之間的締結,也是一種強烈穩固的價122 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值與信念系統(Banksetal.,1984) 。可見,靈性健康的關鍵,就是關聯或聯繫、締結,和自己、他人、環境與宇宙,和諧共融、平衡與相安。靈性健康的意涵與層面,和現今國內漸受重視的生命教育理念與宗旨,息息相關(孫效智, 2004;張淑美,2006)。至於,靈性健康促進的方式,則是著重在內在生命的察覺與修練,和許多宗教修持,特別和東方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禪修、道家思想與修練,甚為接近,也都是重在澄靜、和諧,並且謙卑地尊崇宇宙中的神聖性。有些美國中小學與大學(例如墨西哥大學)已有將靈性健

11、康促進的方式帶入壓力管理的課程中(引自黃惠真, 2003)。在Miller 書中(2007)也舉了好幾個把靈性帶進學校,學校就是一個靈性滋養的園地。參、 生命與教育的靈魂靈性教育一、 靈性教育的義涵有關靈性教育的名詞,有用s p i r i t u a le d u c a t i o n 、spiritualityineducation 、soulfuleducation等。從靈性與靈性健康義涵的探討,靈性教育,簡言之,即是把靈性帶入教育之中,讓教室與學校也成為一個有靈性的生命體,不論是師生之間、課程與教學,都是相互緊密締結、充滿能量與活力。二、 靈性教育的過程生命與教育沒有捷徑,我們必須把

12、靈性帶進生命中的每個當下,也必須把靈性帶進教育工作中的時時刻刻,宛如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一般(Glazer,1999 )教育中的靈性( spiritualityineducation )或靈性教育(spiritualeducation/soulfuleducation )的過程歸納為三個蛻123變與轉化的過程:放空與敞開( openness)、覺察(awareness)、整全(wholeness)(Glazer,1999,247-250 )。(一)放空與敞開( openness)靈性教育從放空開始,把自己放空,對自己敞開、感覺我們的經驗與各種情緒、探尋自己的內在生命。這個過程必須誠真地面對內心的

13、恐懼、親密與脆弱等等,對恐懼與任何的驚奇敞開心靈。當我們能夠放空與敞開內在自我時,也就產生與他人、與周遭環境,互動交流的敞開。於是我們乃重新去接觸我們的關係、我們的教室、學校與社區。(二)覺察(awareness)能夠放空與敞開之後,我們就能全心全意付諸承諾,在每個當下保持察覺:關照與全心關懷;全心全意投注在每個情境中;充滿好奇。因著全然無私的放空與敞開心靈,然後在每個當下保持察覺與清明的臨在(presence),我們可以敞開、察覺與尊重來出現在學生面前、善待眼前的每一個人,我們就已然在培養完整了。(三)完整(wholeness)透過前面兩個步驟,整全就開始在整全滋養了:經由突破任何把我們區隔

14、開來的藩籬重新聯繫為共融的關係,而造成完整,校園成為滋養靈性的園地,讓人與自己、他人、環境、宇宙之間和諧共融。三、 靈性教育的實踐以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 Miller 原著EducationandtheSoul:Toward a spiritualCurriculum ,張淑美主譯, 2007)為例(以下摘錄自該書)(一)靈性課程靈性課程承認有內在生命並視為首要。這樣的課程在尋求內在與外在124 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生命之間的平衡與連結。 Miller 提出設計營造內在生命課程的四個要素與方法:(1) 冥思 (2) 意象化 (3) 夢的運作 (4) 日誌寫作。(二)

15、藝術教育與靈性藝術始終是人類滋養靈性的方法之一。有諸多事實證明研究藝術會增長神經通路,有助於增強記憶力,並且提升解決問題的創造力。 Miller 提出幾項藝術與靈性教育結合的例子,如下:1. 華德福(Waldorf) 教育的視覺藝術2. 戲劇即興表演3. 創意寫作/ 詩4. 音樂5. 以藝術統整各學科(三)地球與靈性、地球教育( earth education )Miller 認為:我們的心靈需要一個能感受的地方。我們常常在自然界中體驗到靈性,因為透過與太陽、樹、草、花、和泥土的直接經驗,非常滋養我們的心靈。他提出地球教育( eartheducation )一詞,認為地球或大地可以讓人懷著虔敬

16、與感官的喜悅去感覺它、觸摸它。(四)靈性學校學校本身也有它自己的靈性,只是很少被人發現而已。靈性學校的學習活動應該是整合身體、心理、情感和靈性的全人學習。建立靈性學校,可以由營造一些允許靈性發展的環境著手。如下:1. 辨識非語言行為的重要性: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非語言行為或靜默之處,就能覺察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如何透過眼神、說話的音調和他人接觸。當我們覺察到非語言訊125息,就能發展一種介於交談和靜默之間的平衡。例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笑容,能傳達支持與愛的訊息。2. 注意美化校園和教室環境:可以藉由美化校園而把學校變成神聖的庇護所。例如,在穿堂及教室內種植植物;牆壁可以粉刷上柔和、溫暖的顏色,也可掛

17、上學生和專家的藝術品。3. 訴說有關學校的故事:每一個學校都有故事,師生可以蒐集這些故事並集成小冊子,或在特殊節日裡加以訴說。4. 舉辦慶祝活動及儀式:儀式能給人們一種和社區聯繫的感覺,慶祝活動可以隨著季節轉換而改變,可以包括音樂表演、詩歌朗讀及說故事。5. 真理與誠信:希可利坦主張說實話是在工作場所中陶冶靈性的一個重點,當我們跟一個值得信任且真實的人共事,會有被賦予權能的感覺,能量似乎會在信任處升起,卻在不信任的環境中消散。6. 傾聽與發自內在的聲音:一所靈性學校能容許人們暢所欲言,且言而無懼。學校的領導者必須樂意培養一個願意傾聽聲音的環境,校長也必須覺察自己的聲音。每個人都要自問:我的聲音

18、發自何處?是從頭部發聲或從更深層的自我發聲?(五)靈性的教師老師可以決定影響整個教室情境的氛圍,因此如果要培育與發展學生的靈性,首先要從老師本身的靈性開始。126 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 冥思(1)呼吸默思呼吸默思乃是默思最簡單和最自然的方法之一,因為它的焦點在於身體的自然節奏,所以是最基本的默思法。(2)祈禱文:以聲默思在此練習中,會以一個字、聲音或片語來集中注意力,目的在於讓您跟著祈禱文和它的節奏產生和諧,如果你的自我意識太強烈,就會控制節奏,而非跟隨著節奏。(3)意象化祈禱文是以聲音為專注點,而意象化或引導意象則是以一個或一組影像為專注點。通常,一連串有順序的影像和

19、事件能喚起一個人的內心意象。(4)身體動作在這個方式中,我們專注在身體動作的覺察。步行默思最簡單的練習就是專注於步行,包括對腳的提起和移動的注意,把意識集中在腳的提起,動作和它的位置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動作默思,例如瑜伽,太極和合氣道。(5)愛- 仁慈這是我用來開始課程的默思方式,它的焦點在於發展對萬物的憐憫心,從感受到內心中的溫暖開始,然後逐漸與他人分享這種溫暖和憐憫的感覺。(6)全神貫注法全神貫注法是引導靈性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法,當我們在生活中全神貫注時,我們就能活在當下,全心投入並保持清醒。1272. 冥思地生活(1)慢下法( 緩慢生活步調)(2)音樂法有些最有靈性的時刻是從藝術

20、而來。對很多人而言,音樂能帶領我們進入冥思的狀態,因而帶來靈性。我們不應只是聆聽,也要唱出來。(3)心靈日記(4)重視空間和寂靜藉著重視空間和寧靜,我們可以開始平衡我們的生活與文化。透過這樣的平衡,我們可以發展出在說話和寂靜中、物體和空間中的一種新節奏。肆、結語找回生命的靈、返回教育的魂靈性是生命的核心、各種關係的聯結;靈性健康是健康的內在泉源;靈性教育也是教育的本質與宗旨。茲再借 Miller 的話做結語:靈性的學習會滋養學生的內在生命,並與外在生活和環境產生聯結,它賦予人類靈性的重要性遠超過僅是製造出可以在全球經濟中競爭的個體。心靈重建在教育上其實也不是新觀點,而是幾世紀以來承襲自希臘時代

21、以及各種遠古人民的一種願景,也可以在道家思想、基督教義、和佛陀的教導中發現。為什麼我們會比祖先們還沒有熱切的期盼呢?教育已經失去它原有的方向,我們需要去照料心靈,以幫助我們恢復健康的心靈,並記起愛默森(Emerson)所說的:我們和宇宙最原初的關係。參考書目孫效智(2004,5月)。高中生命教育選修課課程規劃理念與展望。發表於128 生命與教育的雙修並練靈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與彰化師大主辦之高中生死關懷新設課程教學研討會手冊(頁109-114),彰化縣。張淑美(2006)。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張淑美、陳慧姿( 2008)。高雄地區高中教師靈

22、性健康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生死學研究, 7,89-137。黃惠貞(2003)。某大專院校學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蕭雅竹(2003)。護生靈性健康與實習壓力、憂鬱傾向及自覺健康狀態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Banks, R. L.,Poehler, D.L., Russell, R.D.(1984).Spiritand human- spiritualinteractionasafactorinhealthandin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

23、n, 15(5), 16-18.Cottrell,R.R.,Girvan,J.T.,&McKenzie,J. F. (1999).Principlesandfoundationsofhealthpromotionandeducation.Boston:Alley&Bacon.Glazer,S.(ed.)(1999).Theheartoflearning: Spirituality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Putnam Special Markets.Deeken,A.(2003)。生與死的教育(王珍妮譯)。台北市:心理。(原出版年2001)Fisher,J.W.

24、,Francis,L.J.,& Johnson,P.(2000).Assessingspiritual health via four domains of spiritual wellbeing: The SH4DI. Pastoral Psychology, 49(2), 133-145.Howden, J. W. (1992).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129ofthespiritualityassessmentscale.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Texas.Martsolf, D. S. (1997). Culture aspects of spirituality in cancercare.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13(4), 36-41.Miller,J.P.(2007)。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張淑美主譯)。台北市:學富。(原出版年 2000)Miller,R.(2007)。學校為何存在?美國全人教育之發展(張淑美、蔡淑敏譯)。台北市:心理。(原出版年 199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