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时结硕果学习成就致富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6392739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0.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送教下乡时结硕果学习成就致富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送教下乡时结硕果学习成就致富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送教下乡时结硕果学习成就致富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送教下乡时结硕果学习成就致富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下乡时结硕果学习成就致富人(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送教下乡结硕果 学习成就致富人记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送教下乡学生刘栓平编者按:送教下乡改变着很多人的命运,刘栓平就是众多受益人中的一个。她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认真总结生产中的经验,在两年的时间里综合素质提高的很快。通过送教下乡她不但使自己富裕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还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她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目前的生产状况,决心开发无公害食品,在勤劳致富的同时,解决“菜篮子”工程,让更多的人吃到安全、可靠、高品质的食品。她的成功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硬道理。刘栓平,霸州市岔河集乡小柏村一名普通的妇女,在她的人生历程中遇到了来自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的一群老师,正是这群老师改变了她的生

2、活,改变了她的命运。2010年9月,刘栓平没有想到,自己又成为了一名学生,重新坐在了难以忘怀的教室。当她坐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另一方面感慨万千,回忆当年初中毕业时,自己想继续上学,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能力再让她留在学校,等待她的是农田的劳作。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求知的欲望,使她更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班里她学习最刻苦,和老师交流的最多,电话咨询的时间最长。岔河集乡小柏村是一个以农田种植为主的村街,由于该村的土壤性质特点,特色的产业是甘薯种植,这里的大多数农户都种植甘薯。刘栓平家也不例外,经营者自己家里十几亩土地,农忙的时候主要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打零工,家庭不

3、算特别富裕。在生产中,刘栓平几乎没有什么技术,看到邻居家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别人育秧她就育秧,别人栽植她就栽植,别人除草她就除草,完全是模仿别人的劳动,经济效益也是一般。但她加入送教下乡教学班以后,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时总结生产中的技术环节,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她的进步非常快。2011年春天,在育秧的后期,甘薯秧苗出现了问题,一夜之间叶片卷曲。她马上给学校的专业老师打电话,四个专业老师在第一时间到达刘栓平的育秧池,共同对病情会诊,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并给刘栓平制定了防治方案。经过几天的打药和加强管理,病情得到了控制,秧苗恢复了正常,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这件事情,刘栓平更加钦佩送教下乡的专业

4、教师,更加刻苦的学习。2012年,她除了自己家的土地外,又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甘薯,其中种植早薯20亩,晚薯30亩。目前,早薯已经卖完,纯利3万元,30亩晚薯也陆续入窖,明年春天出售,预计纯利7万元。刘栓平发展甘薯种植的同时,也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她积极给其他的学生联系外村的土地,一起承包。又联系了几家种植户,一起育秧、一起栽植、一起打药、一起除草,形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小雏形。她经常带领乡亲们学习科技知识,谁家有问题往往先去找她解决,她也会认真地给人家分析和答复,在小柏村提起刘栓平没有不挑大拇指的。刘栓平在得到了实惠之后,没有满足于现状。她总说: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局限于目前的生产状况。因为

5、她考虑到,现在种植的甘薯由于在预防蛴螬环节上使用的是高毒的农药,这无疑影响了甘薯的品质,使甘薯中的药物残留加大。她多处联系,向学校的专业教师咨询,经过学校老师的帮助,她联系上了河南科技学院的教授,可以用低毒的农药解决蛴螬防治问题,并且农药使用成本从每亩地一百元降低到二十元。刘栓平计划在2013年用自己的土地做对比试验,试验成功后向乡亲们推广。她说:现在我们承包这些土地的利润是十万元,如果我们采用低毒的农药,就可以使甘薯的品质上档升级,如果我们申请无公害食品成功后,同样的产量其产值可以翻番,达到20万元。乡亲们相信刘栓平,也依赖刘栓平,他们知道,有这样的领路人,会让他们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送教下

6、乡转变农民观念 促进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记北燕家务北头村农业合作社09年,北头村书记陈东升带领村民参加了送教下乡的学习,现在北头村共有110名送教下乡在读学员,送教下乡为农民送去了新知识、新技术,更送去了新观念。今年春天,在送教下乡老师和村干部的鼓励下,北头村村民自愿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因为他们看到了成立合作社的好处,村干部没有任何强迫,村民完全自愿,迅速整合连片耕地800亩。成立合作社后,农民的收入有三项,第一,耕地每亩每年1500元补贴(随物价上涨上调),第二,耕地以入股形式参与年底分红,第三,剩余劳动力在合作社工作拿工资。现在,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走进合作社,呈现你眼前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7、,大型收割机正在收获成片的大豆,这些大豆是有机大豆,没有用一点儿化肥,没有用一点儿农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正在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计划建设40个,现在已经建了20个,全部生产有机蔬菜,实现了订单种植,蔬菜全部销往北京;再往前走,就到了养殖区,两千多只散养柴鸡,自由自在的觅食,负责养鸡的大叔说:“这些鸡马上就要产蛋了,很多客户都等着买柴鸡蛋呢,都等着急了。”在水坑边上,散养着两千多只大白鹅;还有特种养殖鸵鸟和珍珠鸡,一位农妇正在放羊,羊群也是合作社的;高标准的散养猪舍、沼气池就快建成了,预计年底合作社收入200万元,农民增收翻一番。合作社计划建成绿色生态农业,种植玉米养猪,猪粪进入沼气池发酵,沼

8、气用来照明和冬天取暖,发酵液用作有机肥料;池塘里养鱼、养鹅,鹅粪可以作为鱼饲料;建农家乐餐厅,采摘园等等,合作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许多投资商都很看好这个项目,纷纷前来考察投资。今年,北头村干部和合作社的农民们特别忙碌,也非常辛苦,但他们精神饱满,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地微笑,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村支书陈东升说:“富了脑袋,才能富口袋。是送教下乡让我们丢掉了传统的保守观念,取而代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农民观念变了,农村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民的小康生活就指日可待了。”“送教下乡”优秀学员事迹-记大城职教中心2011级学生王锦王锦,男,现年38岁,大城县里坦镇王大木桥村,2011年9月份参

9、加大城职教中心“送教下乡”涉农专业学习。学习期间,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示出知识的巨大力量。他凭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带领广大村民走科技致富路,倾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服好务,使该村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他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群众的赞誉。在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留下了他一条闪光的耕耘者的足迹。刻苦学习强素质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深感知识的匮乏,在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淘汰。于是他想继续学习,不断深造,反复“充电”,强化自身素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

10、说大城职教中心招收“送教下乡”学员的消息,并且学习的形式灵活,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既不耽误生产,也能学到急需的知识。他很高兴,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参加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带着问题和同学交流学,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掌握了许多农业科技致富的本领,因为学习积极、成绩良好,在班内表现突出,并带动群众致富,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多措并举谋发展王大木桥村现有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灌溉面积1000亩,多年来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人均收入七八元左右,土地的高投入与低产出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普通农民的他,虽然种了几年大

11、棚,但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对棚室温湿度的调控、肥料的合理使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方面都不懂,因此,前几年蔬菜的产量很低,果实品质差,效益低,除了所支付的费用外,剩不了多少钱,他心里既着急又不舒服,很是不服气,但苦于没有技术也没有好的办法。2011年他参加大城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学习后,增强了信心,当年增建了4个标准大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选择种植品种,安排茬次,进行科学管理,边学边用,无论从品种的选择、作物的长势、温湿度的控制、施肥上都成了行家里手,尤其是病害的防治,对照老师上课时的教学图片,在防治时可对症下药,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帮扶他人共致富在他的影响下下,同村的也报名参加了学

12、习班,一年学下来,收获不小。现在王春华、王德光各自的7-8亩大棚,年纯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同时,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有20余户也开始进行设施蔬菜栽培,同时也引来了临近的蔬菜运输户,使蔬菜的销售得到了保障。如今,正值壮年的他雄心勃勃,带领群众在发展经济和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脚踏实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金秋收获丰硕成果。在他的带领下,在大城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程的引领下,如今的王大木桥村,已形成以设施蔬菜生产、销售为主的主导产业,村级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固安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典型案例我校“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三年以来,涌现出很多种植、养殖的成功典

13、型,以下2个案例是我校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的代表。案例1:2009年,固安县东湾乡大南相村民张守东在朋友那里得知我校正在招收送教下乡学员,学校免费为学员提供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张守东立即带领同村20多名农民一起报名参加了送教下乡学习。学习过程中,他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把他们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拿出来讨论,寻求致富路径。该村传统上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但由于当地土地以沙质地壤居多,小麦、玉米产量不是很高,该村村民的整体收入较低。学校专业老师多次到村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土质特点,指导村民种植红薯、花生等适合沙质土壤生长的作物,专业教师根据作物生长特性,适时到学员地里为学员做

14、技术指导,到2012年,该村种植红薯、花生面积已达到了1000多亩。在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的引领下,如今的大南相已形成马红薯、花生两大主导产业。学员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说:“当初多亏了张守东,劝说我们参加学习,让我们既学到知识,眼界开阔了,还鼓了腰包”。张守东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学校主管送教下乡工作的赵玉为副校长下乡指导过程中,提起邻村的清河生态农场占地112亩,曾承包给外地人经营,多年来因经营不善,果园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年效益几乎为零,8个大棚均种植普通蔬菜,效益一般,由于该农场土地租用贵重,入不敷出,很难经营下去。他有个人承包投资的想法,种植棚菜和食用菌,自己担心没

15、有经验。赵校长听到他的想法后高兴地说:“在技术指导方面,我们一定会做好你的坚强后盾。”赵校长多方了解,主动联系,亲自带领张守东到山东、河北等有种植食用菌经验的基地走访、学习。经与场主研究协商对农场进行改造性规划:果蔬种植区加强管理,生态种植,集桃花观赏、桃果采摘于一体;棚菜种植区8个大棚,其中5个种植普通蔬菜,反季节种植,无公害化管理;另3个大棚改建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重新规划场地后,果树种植区不扩大投入;食用菌栽培拟投入30万元,购置设备和原料,当年装袋、接种、入棚栽培,加大技术投入;蔬菜棚种植黄瓜、香菜、西红柿等蔬菜,并力争向采摘园过渡。2010年,蟠桃园产商品桃果2000公斤,效益1.1

16、万元;食用菌每棚放栽培袋15000袋,每袋采菇1.01.5公斤,3个棚合计采菇55000公斤,实现效益近20万元,基本实现当年收回投资过半;蔬菜生产基本每棚效益2万元。2011年,果树生产效益与2010年持平;食用菌生产由于采用当地现有栽培原料,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从选料到制种、接种、栽培均实现科学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吸引经销商来场自己采摘,提高商品价值,食用菌获利近30万元。清河生态农场未来的规划主要是在“生态”二字上大做文章,由于场地地处僻静之所,环境优雅,对于蟠桃园、蔬菜栽培发展采摘观光为主题,食用菌以多品种栽培和深加工为主题。对于种植大田作物区,将来作为休闲度假之所,形成前方休闲娱乐

17、,后方生态生产,效益更加客观。2011年,送教下乡在大西营村招收学员,张守东主动把该农场列为改造和教学示范场。案例2:李国良是柳泉镇张家务村的党支部书记,2010年参加送教下乡学习班,也是一名养鸡专业户。起初他养鸡的规模很小,每次只购进2000只雏鸡,并一直为病鸡的咳嗽、甩鼻、流泪、怕见光而困惑。他说:“该用的药也用了,可总也不怎么见效,最后,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养起来的鸡成群的死去”。参加“送教下乡”养殖专业班的学习后,他知道了要想把鸡场经营好,不仅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养鸡。现在我知道了防止鸡群疾病的出现,预防是关键,我每天除了定点给鸡喂食、喂水外,还拿出笔记本记录每批鸡的

18、入棚时间、每次疫苗的注射时间,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去年年初他将鸡棚重新扩建,一次性可养殖肉鸡12000只,每年可养4-5棚鸡,疾病预防取得明显成效,死亡率下降,年收入可达6万元。自己积累了经验后,作为村支部书记的他鼓励村民发展肉鸡养殖,目前村里已有10多户盖起了鸡棚,李国良主动做起养殖户的老师。固安县职业中学“送教下乡”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案例一 养猪农民遇危难 “送教下乡”引路人刘亚兵,河北省固安县北马乡东北村人,我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技术专业学员。该学员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养猪事业,在这些年的饲养过程中,可谓是有喜有忧。老百姓有句俗语叫“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养殖业是一个风

19、险性很高的事业。刘亚兵自己是这样形容的:如果家里边有上百头猪,就如同有上百个定时炸弹,一旦一头猪有问题那就代表整栏猪都可能会受到传染,最终落得一个血本无归。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成为了事实,我们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来说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过去的几年里,刘亚兵曾多次经历了这样的情形,也曾几度濒临破产的境地,为此他渐渐地对自己所从事的养殖事业失去了信心。 当我校“送教下乡”的春风吹到了北马乡东北村中的时候刘亚兵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他决心,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他成为了我校“送教下乡”的学员。通过学习,刘亚兵真正的意识到了要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只单单靠不断的摸索是远

20、远不够的,还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流程,丰富的知识来做保障。在这期间他边学边干, 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养猪场,在北马乡有很大的影响,也带动了一批农民开始养猪致富。他在养猪过程中,在我校的多方筹措下逐渐和北京大型养殖厂的专家取得联系,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村民养猪遇到难题时,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帮助他联系北京的专家,这样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逐渐地,刘亚兵的养殖事业走上了正轨,他由原来的养殖专业户成为了一个养殖场的场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业规模越来越大,所获利润越来越高,向着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刘亚兵没有满足现状,在我校他还学习了很多农民经纪人营销知识,思想意识有了变化,专

21、业理论知识有了更大的提高,开始从养猪专业户向农村经纪人转变,不仅自己收入提高,还把帮扶的范围扩大了,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真正的成为了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每当人们问起他致富秘诀是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送教下乡”是我的引路人啊。案例二 养猪农民欲破产 “送教下乡”赠良方周国栋,河北省固安县北公由村人,我校果蔬花卉生产专业学员,该学员以蔬菜大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爱钻研蔬菜大棚土壤、病虫害等问题,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实践理论知识。在成为了我校“送教下乡”种植专业学员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透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对无公害蔬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

22、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无公害蔬菜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蔬菜。严格来讲,无公害是蔬菜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蔬菜都应达到这一要求。他通过和老师沟通了解到有农药降解剂可以降解残留农药,内心兴奋不已,但不知药效如何,不敢贸然带领村民使用,他在自家大棚里做对比试验,在实验过程中做了详细的记录,通过几次实验比对使用过农药降解剂的蔬菜明显比没用过的从颜色上和味道上都要优良的多。进而使蔬菜的价格得到了提高,。但是他也意识到只有大规模的把无公害蔬菜推广出去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所以他现在

23、正在向周边的大棚种植农户推广,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这一举动给种植大棚的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使当地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了,让固安的蔬菜成为了老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菜,这都体现了“送教下乡”政策对农民朋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坚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送教下乡”学员从中受益。双手开出“世外桃源”按语:张学庆,文安县文安镇小赵村人,文安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员,他立足本村的实际,利用从文安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现在农艺技术专业那里学来的知识,探索出了一条开垦荒地、坡地,引导、组织农村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的路子。人们对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充满了向往,但那只是古人一个憧憬的梦想,

24、而如今,一个平凡农民,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和不懈地奋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把大洼里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建成了现代的“世外桃源”。他,就是文安县文安镇小赵村村民张学庆。改革开放十几年了,学庆的家庭经济十分拮据,每天起早贪黑,在三亩责任田里苦干了几年,苦没少吃,罪没少受,日子仍紧紧巴巴。要强的他知道怨天怨地没用,他不相信凭自己的双手就闯不出一条路来。2002年秋天的一天,到邻县走亲戚,亲戚家端上来一盘子桃,说:“吃吧,这还是你们村的桃,现在都五块多钱一斤了。”亲戚一句无意的话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他寻思:对呀,我们村历来有栽桃树的传统,由于土质好,桃子又大,口感又好,没准种桃能找出条致富路来。回到家后,他

25、走访了几个种桃老把式,取经求教之后,又购买了一些信息科技报和桃树管理技术等刊物,闲着就读,学习技术,了解市场,最后,坚定了栽桃致富的决心,他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张喜增,没想到父亲一口回绝:“咱村种桃的就是图自己吃,没听说种桃能发财的。”他并不气馁,反反复复地跟父亲算账,父亲终于勉强同意了。2003年的冬天,他与村里签下了承包村前200多亩荒地的合同。从此在这片荒凉的田野上出现了一位古洼汉子忙碌的身影。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匆忙扛起镢头、铁锨,带上干粮,在大洼一干就是一天。洼里风大,寒气袭人,手被坚硬的砖头瓦块和整地的工具震裂出道道血口子,风一吹,钻心的痛;脸上,被风一刮,尽是些血道子。父亲看在眼里疼

26、在心里,看实在拗不过,也便随他一起走进了大洼。一个冬天,别人都在蹲墙根,晒太阳,他们除了雨雪天,几乎天天都在地里。第二年开春,到了该买桃苗的时候了,他为了买到优质的苗木,乘车到临沂、胶南等地考察,用一株2元钱的价格引进了秋风蜜品种,细心地栽到了地里,从此就象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浇水、追肥、打药、剪枝、定形,整天蹲在桃园里忙活,他用母亲一般的细心呵护着自己的希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市场波动,几年的心血几乎付之东流,他抱着桃树,流下了委屈的眼泪。2010年,文安职教中心在小赵村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班,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然而没有上几天,他深深地被文安县职教中心专业老师的讲课

27、内容吸引了,很快他和文安职教中心的兼职教师、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姜太昌、林业局高级园艺师刘四维结成对子,这两位老师亲自进入他的田野、大棚,手把手地教他剪枝、施药,天道酬勤。经过三年的细心管理,第三年秋天,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他栽的50亩大棚桃产量达到20万斤,纯收入达到了32万元,其他150亩露天桃、樱桃长势喜人,他流下了幸福的泪珠,父亲和家人也笑了。自己富了,也给乡亲们找条路。靠种植桃树发了财,自己腰包鼓了,他看到村里的男劳力外出打工,妇女留守在家里,不是走东门串西门,就是拉拉家常,做做针线活,劳力白白浪费太可惜了。他就想,男人们能够外出打工挣钱,女人难道只能坐家“吃饱蹲”?他心里也

28、不是滋味,从困难时候过来的他深知群众致富的不易,他要利用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帮助她们脱贫致富。村里不管谁遇到技术难题前来请教,他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不管哪家请他现场指导,他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相帮。还主动帮助农户发展种桃。村里李凯霞的丈夫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想发展桃树又没有资金,缺乏技术,张学庆就给她送去了100株桃苗,春暖花开的时候,帮助对花授粉,夏季自己的桃树不打药,帮助她家打药,秋天采摘的时候先帮助她家采摘,李凯霞感激地对他说:“学庆大兄弟,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可全亏了你,俺一辈子都忘不了你的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村里妇女韩富华,丈夫在大连打工,每年收入20000多元,小日

29、子过得红红火火,发展桃园不热情,学庆就上门做动员,告诉她:“过日子可不能光依靠男人,家里种几亩桃园,就象开个小银行,收入也不低于他。”在他的开导下,韩富华最后承包了3亩桃园,且收益很客观。这几年,共带动全村发展桃园千余亩,全村仅桃园一项年收入600万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邻村马武营村看到通过种桃致富,也纷纷想发展桃树,但苦于没有苗木、技术。听说后,张学庆联合村里几个种桃能手到马武营村传授技术经验,帮助他们共同致富,该村支部书记感激地对他说:“经过你们的帮助,我们村每年桃园增收800元,感谢你为我们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由于致富不忘众乡亲,在乡亲中享有较高威望,被群众称为致富使者。一份耕耘,

30、一份收获,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人生的辉煌。如今,他计划联合本村农民组成林果产销合作社,依靠蜜桃走小康路,把村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世外桃源”。“送教下乡”给我送来了致富路按语:田欢欢,文安县孙氏镇纪屯村人,文安职教中心“送教下乡”2010届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学员,是一名高中毕业生,高考无门,致富有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利用文安职教中心到本村讲解养殖技术的大好时机,探索出了一条靠养殖致富的新路子,送教下乡改变了一个小伙子的命运,也带动了周边村经济的发展。走进田欢欢的文安县纪屯村养鸡场时,你可以看到一排又一排的鸡舍,每排鸡舍足足有五十米长,里面又分成四列,每一列的两边都有过道;在鸡舍顶上

31、有透气的通道,每一列的末端安装上了大风扇,数千只鸡整齐地在鸡笼中吃食。田欢欢高中毕业,仅一分之差与大学无缘,不服输的他曾在天津、北京打工,也做过一些小生意,但收入甚微。迫于生活压力,田欢欢考虑通过创业来改变现状。2010年,文安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把知识技能送到了家门口,在他所在的村文安县孙氏乡纪屯村开办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在课上文安县职教中心特聘专业教师、文安县畜牧局动物医院院长高维芳、杨文林等专家讲解了鸡棚的建设及养鸡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并实地手把手教给鸡棚的建设,常见疾病的防治等知识。通过学习,田欢欢得知养鸡周期短、收益快,不少人靠这个发家致富。那时的他觉得只要别人能干的自

32、己就能干。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田欢欢在文安县赵各庄镇杨村开始了创业之路,可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养殖的田欢欢对养鸡完全是外行,真要动手干起来,不免有些茫然。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经营的鸡棚开始有了起色。一年下来,为了扩大养鸡规模,田欢欢把目光瞄向了自己的家乡-文安县孙氏镇纪屯村。2011年,田欢欢退掉了原先在文安县赵各庄镇杨村租用的鸡棚,在文安县孙氏镇纪屯村租下了一块地,投资近50万在这里建起了4栋鸡舍,可养蛋鸡万余只。回到家乡后,对于养鸡经验丰富的田欢欢来说虽然是如鱼得水,但也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7月的一天,田欢欢照常早晨6点钟起床给鸡喂食、添水。可当他来到鸡舍时发现,鸡舍里没有了往日的

33、嘈杂,不少蛋鸡都无精打采,而且还陆续出现死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文安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专业教师兼动物医院院长高维芳赶到现场后才发现,原来是近段时间气温长期居高不下,导致鸡舍室温过高而中暑,建议田欢欢首先将死去的鸡深挖掩埋,并赶紧给鸡舍添置降温设施。当天,田欢欢养的鸡一下死了2000多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万余元。在听取了文安职教中心送教下乡专业教师高维芳的建议后,田欢欢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才把这2000余只死鸡逐一从鸡笼中清出后深挖掩埋。随后,田欢欢坐上最早的班车赶往县城,买回喷雾机给鸡舍降温,这才遏制住鸡大批死亡的势头。回想起那次惨痛的教训,田欢欢感慨地说:“养鸡是一门学问,我必须学好文安职

34、教中心送教下乡的有关课程,没有科学知识指导的养殖是盲目的,风险真大呀!”通过这次教训,田欢欢召集了附近村的养殖户,现身说法,讲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畜禽生产与疾病专业的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在文安县职教中心孙氏镇纪屯班畜禽疾病防治课上,田欢欢亲自登上了讲台,讲解自己养鸡失误的原因,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让大多数学员接受了科学养殖的概念。如今,田欢欢已经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养鸡大户,家里的4个养鸡大棚都正常运转起来,年盈利可达10万元以上。两年多来,田欢欢把自己在文安职教中心送教下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课学到的东西结合自己两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成自己的养鸡致富经:一是选建好鸡舍。鸡舍选建在无污染

35、、未荫蔽且排水效果好的地方,每1000只鸡分别配备15只饮水器和20个饲料器,此外,还在鸡的活动场所设网围住,防止天敌。二是科学喂饲料。田欢欢喂饲料分三个阶段:小鸡期保持饲料不间断,中鸡期每天下料6次,大鸡期每天下料3 次。三是坚持观察,对症下药。坚持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认真观察鸡粪便、饮食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的鸡立即进行隔离,对症下药,确保它们健康生长。四是科学管理。小鸡期采用电灯照明和燃烧木炭保持温度,在出栏后至进栏前,进行一次大消毒,每周在鸡舍内清理粪便和消毒一次,阴雨天和小鸡期不允许鸡外出。养鸡品种经常轮换,饲养一种鸡最多两批就轮换另一品种。富裕起来的田欢欢发家不忘众乡亲,如今田欢欢的鸡舍成了文安县职教中心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实训基地,田欢欢腾出一间大屋,手把手地教给学员养鸡的技术要领,在他的带动下,纪屯村养鸡户突破了一百家,每家纯盈利都超过了十万元,彻底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以田欢欢所在的孙氏镇纪屯村以及附近村的学员无不感慨地说:“真是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感谢文安职教中心,送教下乡给我们送来了致富路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